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诠释与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树涛 鲍俊威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8,45,共7页
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能够弥合智能技术生产与教育应用的线性两分割裂状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场域意向性之间的互通与平衡,有效规避与控制智能技术异化教育的风险。通过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进行价值透视,结合芬伯格的次级工具化理... 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能够弥合智能技术生产与教育应用的线性两分割裂状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场域意向性之间的互通与平衡,有效规避与控制智能技术异化教育的风险。通过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进行价值透视,结合芬伯格的次级工具化理论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通过“系统化、中介化、职业化和主动性”四个环节的作用,能够逐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域中完成社会化改造。基于此,在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发展中,应健全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试点机制,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伦理框架,保证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全过程受控,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治理循环圈,进而推进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负责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社会实验 芬伯格 次级工具化 作用机理 建构路径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教育社会实验的演化及其价值回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逯行 黄荣怀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4,共13页
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推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如何系统化地认识与研究当下的教育改革,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实践的干预策略,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视角出发,通过探讨教育... 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推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如何系统化地认识与研究当下的教育改革,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实践的干预策略,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视角出发,通过探讨教育实践及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从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教育社会实验生成演化的四个阶段,包括教育实践理论启蒙与初步探索的“前认识阶段”、教育实验形成与规范化的“前研究阶段”、从教育实践社会化到教育实验社会化的“后实践阶段”,以及从关注教育实践到关注教育社会实验的“后研究阶段”。作为价值回应,“教育社会实验”在提升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上起到了认识论的作用;“教育社会实验研究”在加深对当代教育改革认识的基础上,为实践干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育改革 教育社会实验 演化发展 价值回应
原文传递
20世纪以来中国两次社会教育实验高潮:回顾、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邵晓枫 《终身教育研究》 2020年第6期51-60,共10页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有过两次社会教育实验高潮:第一次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民众教育实验为代表;第二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以当代社区教育实验为代表。两次社会教育实验高潮在实施背景、波及范围、领导与参与主体、规范性和系统性程...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有过两次社会教育实验高潮:第一次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民众教育实验为代表;第二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以当代社区教育实验为代表。两次社会教育实验高潮在实施背景、波及范围、领导与参与主体、规范性和系统性程度、结合实际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状态和差异的取向,在取得显著成效和良好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实验区分布不均衡、实验设计科学性不足、实施过程中和结果推广方面的困境。厘清社会教育实验的本质、实现社会教育实验的均衡发展及实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增强实验的科学性,是我国社会教育实验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 教育实验 社会教育实验
下载PDF
近代中国大学开展社会教育实验的个案历史考察
4
作者 郭三娟 陈浩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161,共5页
在大学扩充教育思想与近代教育实验思潮的共同作用下,大夏大学创立了以大学为实验主体的大夏民众教育实验区,开展社会教育实验。大夏大学"实验+实习"的社会教育实验模式表明,大学开展社会教育实验对乡村社会和大学本身产生了... 在大学扩充教育思想与近代教育实验思潮的共同作用下,大夏大学创立了以大学为实验主体的大夏民众教育实验区,开展社会教育实验。大夏大学"实验+实习"的社会教育实验模式表明,大学开展社会教育实验对乡村社会和大学本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凸显了大学单独开展社会教育实验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大学 社会教育实验 大夏民众教育实验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茂聪 李成泉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8,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 ;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 ,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程 理念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