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均等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等的核心在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互联网+教育”所具备的“开放、互通、共享”三大特点为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转变创造条件。以K市为例进行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城...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等的核心在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互联网+教育”所具备的“开放、互通、共享”三大特点为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转变创造条件。以K市为例进行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确实存在不均等现象。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积极优势,全力构建由政府统筹规划、优质资源共享、园所信息化管理、教师信息素养形成的交互机制,为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资源体系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城乡学前教育 教育资源均等
下载PDF
教育资源均等化背景下民族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坤 李雁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9-232,共4页
民族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出稀缺性与低效性特征,而导致教育资源"稀缺"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建设缺乏"规划"与"整合",导致教育资源"重复"、"无序"建设,造成教育内耗增加,因而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出稀缺性与低效性特征,而导致教育资源"稀缺"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建设缺乏"规划"与"整合",导致教育资源"重复"、"无序"建设,造成教育内耗增加,因而民族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民族教育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教育资源均等化视角对民族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构建的意义与路径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民族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机制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资源均等 民族教育资源 民族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机制
原文传递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均等化的财政支出问题及思考
3
作者 吴迪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0年第50期127-127,共1页
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亦是如此,虽然我国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良好的进步与发展,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均等化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 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亦是如此,虽然我国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良好的进步与发展,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均等化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资源均等 财政支出 高等教育发展
下载PDF
透视“小升初”的“奥数”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冠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年第7期20-20,共1页
奥数作为“小升初”的基本考核手段,恶化了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必须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理念下,通过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改革“小升初”和中考制度等具体举措来消除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 “小升初” 奥数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均等
下载PDF
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法治保障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才发 董占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打造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把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同小城镇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促使小城镇建筑物体现"民族元素"与"... 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打造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把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同小城镇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促使小城镇建筑物体现"民族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发展需求。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法治举措应包括:依据"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遵循"保护文化资源"的基本原则;体现"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扶贫政策;严守"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城镇 法制保障 传统文化保护 教育资源均等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基于上海市地理国情成果的学生就学可达性测度与学区优化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淑瑶 忻静 《城市勘测》 2019年第2期28-34,共7页
可达性反映了服务区位与供需平衡的关系,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评价的重要参考。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根据地理国情成果,利用基于交通大数据的最近距离法、重力模型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实现小学可达性的量化评价,探索两种评价结果... 可达性反映了服务区位与供需平衡的关系,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评价的重要参考。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根据地理国情成果,利用基于交通大数据的最近距离法、重力模型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实现小学可达性的量化评价,探索两种评价结果的异同,为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上海市普陀区可达性东高西低,与普陀区小区和学校东部密集的现状一致,结合重力模型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可更加精准地评价教育资源均等化现状。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有其自身教育资源配置特性,故结合重力模型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根据上海特性进行了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使用Huff模型进行学区优化配置探索,与现有学区划分进行对比,显示出学生入学空间距离得到明显缩短,可为有关部门学区划分调整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 教育资源均等 可达性 重力模型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 Huff模型 学区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