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路 习路 教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吉春亚 《小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28期1-3,共3页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路"——编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体现,梳理"习路"——如何围绕编路层层递进设置的课后...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路"——编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体现,梳理"习路"——如何围绕编路层层递进设置的课后的思考题,构建"教路"——以学生为主体,顺学情而引导,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这样",胸中有丘壑"才能"笔下有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 教路
下载PDF
教路朝圣,请带上她
2
作者 孙建锋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6年第9期1-1,共1页
关键词 教路朝圣 请带上她》 孙建锋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散文
下载PDF
“教路”活于“文路”
3
作者 曾卫国 《学园》 2011年第9期120-120,共1页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文路”是唯一的,但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教路”应该是多样的,也就是说,‘‘教路”活于“文路”。阅读教学中,老师既要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又要广开“教路”,探求既符合教学规律,又与学生实际相适...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文路”是唯一的,但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教路”应该是多样的,也就是说,‘‘教路”活于“文路”。阅读教学中,老师既要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又要广开“教路”,探求既符合教学规律,又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教学切入点,避免用“文路”牵着学生走,从而使得“教路”狭窄,思维呆滞。本文就教师选择“教路”应遵循的原则和选择的方法,作了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教路
原文传递
改进电子线路课堂示教的实践
4
作者 张小木 张安堂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本文介绍我们自制的低频电子线路中主要的电路印制板电路及实物电路幻灯片,实施课堂示教并收到明显效果的情况。
关键词 电子线 课堂示 印制电
下载PDF
浅谈“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5
作者 倪仁英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6年第10期51-,共1页
"少教多学"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获得充分探究的空间、时间以及体验的机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少教多学"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把握学生已有的认... "少教多学"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获得充分探究的空间、时间以及体验的机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少教多学"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在明确学生到底需要什么的基础上,有效地在教学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所需要的东西结合起来。可以说,"少教多学"是一个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的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学情 优化过程 理清教路 多学
下载PDF
劳动创造美·我手写我心——浅析“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力提升”课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禹玉珍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第31期56-58,共3页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两年多来,我校“深圳市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力提升”课题研究组致力于创造一切可以让师生“跨学科体验”及“跨学科表达”的机会,力求通过优化习作课程内容结构,在阅读中积累,在...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两年多来,我校“深圳市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力提升”课题研究组致力于创造一切可以让师生“跨学科体验”及“跨学科表达”的机会,力求通过优化习作课程内容结构,在阅读中积累,在活动中创作,在习作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写作力。本文以一节习作赏评课例“我学会了___”呈现学生跨学科写作力提升的生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写作力提升 习作赏评 教路
下载PDF
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7
作者 张界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9年第27期19-21,共3页
语文课堂教学要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生机,就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模式建构,本文从预案设计、教路调控、个性差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构建一个涌动生命力的课堂。
关键词 课堂 预案设计 教路调控 个性差异
下载PDF
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以彝族毕颇身体装饰及祖师坛神像为中心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世武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6,共8页
《教路·分家》是彝族罗罗颇社区歌手毕颇在丧葬仪式中活形态演述的一部濒危的口头史诗。史诗的演述形式以口头文本为主体,同时涉及歌手的身体装饰、歌手供奉的祖师坛神像等作为视觉文本的物质文化。毕颇的身体装饰及祖师坛神像与... 《教路·分家》是彝族罗罗颇社区歌手毕颇在丧葬仪式中活形态演述的一部濒危的口头史诗。史诗的演述形式以口头文本为主体,同时涉及歌手的身体装饰、歌手供奉的祖师坛神像等作为视觉文本的物质文化。毕颇的身体装饰及祖师坛神像与史诗口头文本之间,存在结构化的互文性关联。史诗演述传统中的物质文化,对口头文本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在丧葬仪式中,物质文化作为神圣的象征符号,协同口头史诗文本,综合了视觉维度、听觉维度和语义维度,创造出多感官参与的演述场域,强烈地刺激着歌手与受众,使史诗演述成为一种融视觉符号、器乐、诗歌为一体的表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路·分家》 演述传统 视觉文本 口头文本 互文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