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富完善中的综合性伎艺表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乐百戏研究
1
作者 杨宝春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101,共11页
散乐百戏是中国古代表演性艺术的一个母体,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有了丰富的内容、精湛的技艺。散乐百戏具有歌、舞、斗、伎等表演形式,具有综合性、技艺性、表演性、惊险变幻性等特点。它是以游戏为形式、以娱乐为目的、... 散乐百戏是中国古代表演性艺术的一个母体,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有了丰富的内容、精湛的技艺。散乐百戏具有歌、舞、斗、伎等表演形式,具有综合性、技艺性、表演性、惊险变幻性等特点。它是以游戏为形式、以娱乐为目的、集各种伎艺为一体的大众娱乐项目,是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孕育了戏剧之外的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当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形态成熟之后,它又保持自身的表演形态,并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散乐百戏 技艺表演 情节短剧
原文传递
古代百戏 被引量:3
2
作者 耿占军 《文博》 1999年第2期82-83,共2页
百戏,汉代谓之“角抵戏”,因其节目繁多,健美活泼,后世遂通称之为“百戏”.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封建正统的礼乐思想的影响,百戏虽也常有乐器伴奏,但却一直被认为是“非部伍之声,徘优歌舞杂奏”,故在隋唐以后,其又称“散乐”或“散乐杂戏”... 百戏,汉代谓之“角抵戏”,因其节目繁多,健美活泼,后世遂通称之为“百戏”.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封建正统的礼乐思想的影响,百戏虽也常有乐器伴奏,但却一直被认为是“非部伍之声,徘优歌舞杂奏”,故在隋唐以后,其又称“散乐”或“散乐杂戏”.此外,由于百戏常与歌舞一起表演,所以,后人多以“乐舞百戏”或“歌舞百戏”并称.百戏在我国古代娱乐活动中属于品种比较多、节目比较丰富的一个大的门类,由于其表演娱乐性强,加之又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刺激性、艺术性、竞争性和欣赏性,所以自古以来就颇受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欢迎,上自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欢观看百戏的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散乐百戏 品种比较 《文献通考》 《中国古代音史稿》 古今图书集成 角抵 思想 说唱艺术
下载PDF
韩国当代戏剧印象
3
作者 曹琳 《剧影月报》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韩国的本土戏剧有假面仪式剧、傀儡戏与散乐百戏。十六世纪中叶,朝鲜王朝世宗时刊印的《乐学轨范》中有宋代中原大曲、法曲演出的详细史录。中国的元杂剧、南戏、昆曲等案头剧本亦有传人,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剧团演出的记载。至上世纪... 韩国的本土戏剧有假面仪式剧、傀儡戏与散乐百戏。十六世纪中叶,朝鲜王朝世宗时刊印的《乐学轨范》中有宋代中原大曲、法曲演出的详细史录。中国的元杂剧、南戏、昆曲等案头剧本亦有传人,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剧团演出的记载。至上世纪初,韩国萌生出两个新的剧种——戏曲样式的唱剧与日本泊来品新剧样式的演剧。另有韩剧正在创立中,其风格与音乐剧相通。唱剧、演剧与假面仪式剧构成韩国当代戏剧三鼎足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本土 假面仪式剧 傀儡 散乐百戏 剧印象
下载PDF
也说“行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本一 《艺海》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教坊 民间艺人 散乐百戏 歌舞 艺术水平 宋元时期 流动性
下载PDF
中国《狮舞》的东传与日本“民俗艺能”
5
作者 王建纬 《四川文物》 2002年第3期57-60,共4页
日本与中国的音乐、舞蹈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奈良到平安期间 ,百济人味摩之从中国吴越一带传入伎乐、唐代燕乐 (日本称雅乐 )和中国民间歌舞、杂技、幻术、百戏(散乐 ) ,使日本舞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狮舞》从中国东传到日本 ,成... 日本与中国的音乐、舞蹈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奈良到平安期间 ,百济人味摩之从中国吴越一带传入伎乐、唐代燕乐 (日本称雅乐 )和中国民间歌舞、杂技、幻术、百戏(散乐 ) ,使日本舞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狮舞》从中国东传到日本 ,成为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乐百戏 《狮舞》 东传 日本 舞蹈 “民俗艺能”
下载PDF
论《神弦歌》的神性空间与表演体制
6
作者 戚悦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神弦歌》十一曲包含十八首诗歌,是《乐府诗集》中一组特殊的祭祀歌曲,其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各曲之间前后呼应、环环相扣,营造出特定的神性空间,并通过歌舞表演完成一场较大规模的祭祀仪式。作为一组用于祭祀的诗歌文本,《神弦歌》还具... 《神弦歌》十一曲包含十八首诗歌,是《乐府诗集》中一组特殊的祭祀歌曲,其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各曲之间前后呼应、环环相扣,营造出特定的神性空间,并通过歌舞表演完成一场较大规模的祭祀仪式。作为一组用于祭祀的诗歌文本,《神弦歌》还具有戏剧脚本的提示功能,可以据此绘制出一张清晰的神灵空间分布图;其祭祀仪式融入了散乐百戏的表演体制,具有一定的情节内容,呈现出一种初级的戏剧形态,乃是六朝时期江南水乡祭祀歌舞活动的一份生动记录,对研究中国早期戏剧的发展情况,具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弦歌》 神性空间 表演体制 散乐百戏
原文传递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伎乐之盛” 被引量:6
7
作者 吉联抗 《人民音乐》 1982年第4期48-49,共2页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衒之写的一本书。它以记述北魏迁都洛阳(太和17年、公元493年)后,洛阳佛寺的盛衰为主线,贯穿着当时的政治、人事、风俗、地理、文艺以及掌故传闻。其中也记述了当时“伎乐之盛”。“伽蓝”二字,是梵文“僧伽蓝摩...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衒之写的一本书。它以记述北魏迁都洛阳(太和17年、公元493年)后,洛阳佛寺的盛衰为主线,贯穿着当时的政治、人事、风俗、地理、文艺以及掌故传闻。其中也记述了当时“伎乐之盛”。“伽蓝”二字,是梵文“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就是僧院,因此,一般就把佛寺称作伽蓝。因为这本书以记述洛阳的佛寺为主线,所以书名《洛阳伽蓝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音 散乐百戏 洛阳伽蓝记 北魏 记述 杂伎 佛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