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散刺放血治疗青竹蛇咬伤疗效观察
1
作者 翁妍珊 车艳楠 +3 位作者 刘辉贤 刘林华 莫之准 刘禹翔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8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散刺放血对青竹蛇咬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青竹蛇咬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火针组和非火针组各40例。非火针组给予常规的青竹蛇咬伤治疗方案,火针组首诊先予以火针散刺放血,序贯常规青竹蛇咬伤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火针散刺放血对青竹蛇咬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青竹蛇咬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火针组和非火针组各40例。非火针组给予常规的青竹蛇咬伤治疗方案,火针组首诊先予以火针散刺放血,序贯常规青竹蛇咬伤治疗方案,疗程均为3 d。在治疗前、治疗后72 h抽血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指标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的患肢肿胀程度及肿胀消退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等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火针组血清IL-1β、IL-6、TNF-α等炎性指标改善较非火针组明显(P<0.01)。治疗后24、72 h,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火针组明显优于非火针组,且火针组患肢肿胀改善时间明显优于非火针组(P<0.01)。结论火针散刺放血能明显降低青竹蛇咬伤患者的炎症反应及患肢肿胀程度,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竹蛇咬伤 火针 散刺放血 IL-1Β IL-6 TNF-α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火针散刺放血对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车艳楠 翁妍珊 +2 位作者 曾林生 曾仲意 刘禹翔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7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散刺放血疗法对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散刺放血疗法,疗程均为3 d。在治疗... 目的观察火针散刺放血疗法对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散刺放血疗法,疗程均为3 d。在治疗前、治疗后72 h抽血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的肢体肿胀程度及肿胀消退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被青竹蛇咬伤后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凝血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差别不大(P> 0.05),治疗72 h后,两组凝血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均逐渐恢复,且观察组治疗72 h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比较均改善(均P<0.05)。两组治疗前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24、72 h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散刺放血能明显改善青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肢体肿胀程度,可明显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竹蛇咬伤 凝血功能 肿胀 火针 散刺放血
下载PDF
散刺放血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庄垂加 阮传亮 苏稼夫 《福建中医药》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散刺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用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数字分组,奇数分入治疗组,偶数分入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散刺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观察散刺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用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数字分组,奇数分入治疗组,偶数分入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散刺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各种评定:采用VAS评分法评估肩痛强度,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评定)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VAS评分、F-M评定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散刺放血疗法与针刺疗法均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强度和上肢运动功能,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肩痛 散刺放血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40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倩芸 段宏霓 +3 位作者 申科文 李敏 张蒹 梁智群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口服龙胆泻肝汤、患部散刺放血、穴位注射并配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口服龙胆泻肝汤、患部散刺放血、穴位注射并配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方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评定综合疗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77.50%(3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为12.50%(5/40),对照组为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龙胆泻肝汤 散刺放血 穴位注射 阿昔洛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