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针循经散刺法及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1
作者 梁志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865-1867,共3页
目的:观察蜂针循经散刺法及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用面部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加用蜂针循经散刺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FDIP评分较对照组高... 目的:观察蜂针循经散刺法及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用面部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加用蜂针循经散刺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FDIP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FDI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蜂针循经散刺法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蜂针循经散刺法 面部运动疗
下载PDF
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魏波 陈孝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7-517,共1页
关键词 散刺法 治疗 痤疮 针灸疗
下载PDF
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对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廖雪 段晓荣 +4 位作者 王祖红 李彩莲 李丽 李艳 包雄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2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对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的影响。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蜂针经穴直刺法治疗,均每星期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对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的影响。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蜂针经穴直刺法治疗,均每星期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星期及治疗2星期ESR与RF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ESR与RF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的影响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均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且蜂针经穴散刺法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穴位疗 散刺法 关节炎 类风湿 ESR RF
下载PDF
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段晓荣 廖雪 +2 位作者 李彩莲 田春艳 管浩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7期809-812,共4页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蜂针经穴直刺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蜂针经穴直刺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均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且蜂针经穴散刺法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蜂针 散刺法
下载PDF
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丽 李枣 +6 位作者 王英浩 黄梅 肖潇 范梦蝶 郭春艳 杨月 王祖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优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普通针刺(蜂针经穴疗法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常规针刺每周5次,两...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优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普通针刺(蜂针经穴疗法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常规针刺每周5次,两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每天3次,服用两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面部肌电图和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优于对照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电图评分和H-B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有效,可为临床提供优效的治疗方法,丰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经穴散刺法 恢复期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师彬教授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散刺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恒军 王从安 师彬 《四川中医》 2018年第6期24-25,共2页
文章总结了师彬教授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散刺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经验。首先分析了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为筋伤和骨错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次介绍了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并附予医案以验证。总之此种治疗方法,... 文章总结了师彬教授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散刺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经验。首先分析了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为筋伤和骨错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次介绍了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并附予医案以验证。总之此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平衡正脊 散刺法 师彬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下载PDF
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粮果 叶芳倩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治疗的132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治疗的132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麻痹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抬额受限评分、皱眉受限评分、闭眼异常评分、耸鼻受限评分、患侧面肌肌力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面部肌肉功能,提高生活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经穴散刺法 恢复期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
8
作者 高彦彩 褚敏 +1 位作者 李磊 吕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100眼)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100眼)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降压治疗及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血压、心率、镇痛与镇静评分以及手术配合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点MAP、HR及术后2 h H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及术后2h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变,且观察组术中各时点及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升高、前房出血、角膜水肿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予以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可有助于维持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稳定,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风针 白内障 高血压病 血压 配合度
下载PDF
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9
作者 李磊 高彦彩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围术期进行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活血散风针刺法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围术期血压和心率、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T1、T2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T4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中医症状,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高血压 活血风针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阻络证)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王雪梅 张蕊 +1 位作者 杨燚 张宝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PFP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依据诊治指南予常规方案。观察组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并... 目的观察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PFP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依据诊治指南予常规方案。观察组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并给予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H-B与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以及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9%,高于对照组的86.32%(P<0.05)。治疗后,两组H-B评分均显著减少,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FDIP评分显著上调,FDIS评分显著下调,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两组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2周疗程结束后,两组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显著下调,观察组病例下调更显著(P<0.05)。2周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ET水平显著下调及NO水平明显上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相关症状好转,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以及调节ET和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疏风寒通络针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血压负荷、神经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燕 徐学功 石学敏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7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血压负荷、神经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5月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血压负荷、神经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5月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降压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血压负荷、血液流变学、脂代谢指标水平及治疗前、治疗3、6周后的神经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2组收缩压(SBP)负荷、舒张压(DBP)负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周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散风针刺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及血液流变学,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脂代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风针 缺血性脑卒中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负荷 神经功能 脂代谢
下载PDF
护脑通络方配合活血散风针刺法防治2型糖尿病伴小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科宇 余凤 +1 位作者 何亮 黄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9期3271-3274,3279,共5页
目的观察护脑通络方配合活血散风针刺法防治2型糖尿病伴小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2020年3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伴小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 目的观察护脑通络方配合活血散风针刺法防治2型糖尿病伴小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2020年3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伴小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脑通络方配合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2组住院期间END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总END发生率为10.0%(5/48),对照组为31.3%(15/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延长,Barthel指数和MoCA量表中注意力、抽象能力、视空间与执行力、定向力、命名、语言能力、延迟回忆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脑通络方配合活血散风针刺法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伴小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END发生率,并改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降低高凝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小卒中 活血风针 护脑通络方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凝血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散刺挂面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青乐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27,共1页
散刺挂面针法是江苏省中医院吴旭教授临床擅用的一种具有祛瘀生新、疏经通络作用的针刺方法。顽固性面瘫指病史超过3个月以上的周围性面瘫。用该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并与普通针刺组的15例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 散刺挂面针法是江苏省中医院吴旭教授临床擅用的一种具有祛瘀生新、疏经通络作用的针刺方法。顽固性面瘫指病史超过3个月以上的周围性面瘫。用该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并与普通针刺组的15例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散刺挂面针法组31例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挂面针
下载PDF
“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潜在降压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妍 杜宇征 +2 位作者 陈爱霞 范晶 孟祥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67-2369,共3页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及社会竞争力的增加,不仅高血压病和焦虑抑郁的发病率日渐上升,而且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削弱其临床疗效。作者发现"活血散风&qu...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及社会竞争力的增加,不仅高血压病和焦虑抑郁的发病率日渐上升,而且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削弱其临床疗效。作者发现"活血散风"针刺法不仅可以有效降压,还可以改善焦虑抑郁,以致其降压效果更平稳持久。文章旨在针对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的潜在降压机制,以引起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深入关注,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并缩减终点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 疏肝健脾”针 高血压病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琦 《河南中医》 2020年第2期308-312,共5页
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措施两方面,非药物措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最有效的措施,但因药物治疗存在治疗费用较高,药物副作用较多等问题,导致服药不规范、不合理,加之患者... 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措施两方面,非药物措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最有效的措施,但因药物治疗存在治疗费用较高,药物副作用较多等问题,导致服药不规范、不合理,加之患者对疾病关注度低,致使依从性较差。活血散风针刺法既有即刻降血压作用,又有长期降血压作用,在改善血压节律、降低晨峰血压方面也效果显著,减低了对靶器官的损害。其安全性、有效性也在多项试验中得到证实,然而该方法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活血散风针刺法的降血压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尤其是针刺后腧穴功能机制及经脉穴位相关假说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次,针刺临床试验设计不够严谨,针刺降血压后停药、减药标准不一致,对于停减药物后的血压控制缺少长期随访数据;另外,临床试验方面,存在针刺降血压手法量学不一致,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对相关临床试验安全性的报道也较少等不足,还需要设计更为科学、系统、客观的试验方案以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来提供证据,并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标准的手法量学以指导今后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活血风针 清晨血压 高血压前期 高血压急症
下载PDF
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贺秋霞 杜宇征 +1 位作者 孟祥刚 石学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7-583,共7页
背景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管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具有降压作用,但目前缺乏真实世界研究的针刺降压证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 背景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管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具有降压作用,但目前缺乏真实世界研究的针刺降压证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078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分为基础治疗组(n=10424)和活血散风组(n=35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新样本,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新样本活血散风组与基础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日均血压和清晨血压,以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控制血压的效果。结果PSM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Ur)水平高于活血散风组(P<0.05)。PSM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HCY、TC、TG、HDL、LDL、Cr、U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平均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02);活血散风组舒张压平均水平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32,P=0.77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清晨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12);活血散风组清晨舒张压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974,P=0.985)。结论活血散风针刺法可进一步控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日均收缩压及清晨收缩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死 活血风针 收缩压 舒张压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行气散瘀针刺法联合Vitalstim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珍莹 郑娟芬 许美飞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9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行气散瘀针刺法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气散瘀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临... 目的:观察行气散瘀针刺法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气散瘀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AA)评分]、表面肌电图(sEMG)、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EMG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EMG最大波幅高于对照组,吞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散瘀针刺法联合Vitalstim电刺激能有效促进PSD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表面肌电图,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行气瘀针 Vitalstim电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活血散风”针刺法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彦萍 姚芸 +2 位作者 黄志斌 孙帅 杜革术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一类降压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散风"... 目的: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一类降压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5次/周,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及佩戴24h动态血压仪。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24h平均舒张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线回归分析示,同型半胱氨酸与24h平均收缩压呈直线正相关(r=0.692,R^(2)=0.479,P<0.05),而与24h舒张压呈三次曲线正相关(R^(2)=0.479,P<0.05);同型半胱氨酸能解释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的47.9%及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的16.6%(R^(2)=0.479、R^(2)=0.166);同型半胱氨酸每增加1个单位,24h平均收缩压估计平均增加1.921个单位(b=1.921)。结论:"活血散风"针刺法能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改善24h平均收缩压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对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影响,与24h平均收缩压的关系更密切,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易于并存,常伴随出现,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风”针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血压
下载PDF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利小华 王未寒 +2 位作者 杜晓马 颜俊华 徐静萍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60例。针刺组给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治疗,药物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2组均在治...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60例。针刺组给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治疗,药物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3个月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的变化,比较2组血压达标率。结果: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3个月,针刺组24 h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期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24 h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随访1个月及3个月,药物组24 h动态血压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3个月,血压达标率分别为59.65%、38.60%和31.58%,优于药物组的41.07%、10.71%、5.36%(P<0.05)。结论: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降压效果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轻中度 活血风、调和肝脾针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李万瑶教授探究各种活蜂无痛刺法要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素君 曹喜俊 +1 位作者 徐长琼 李万瑶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9期89-92,共4页
蜂针治疗对许多疑难杂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蜂针的疼痛使患者畏针,从而限制了蜂针治疗的发展。本研究对8种活蜂无痛或减痛的蜂针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蜂针的散刺法与点刺法、即针即拔法是民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次有冷冻穴位治疗法、中... 蜂针治疗对许多疑难杂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蜂针的疼痛使患者畏针,从而限制了蜂针治疗的发展。本研究对8种活蜂无痛或减痛的蜂针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蜂针的散刺法与点刺法、即针即拔法是民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次有冷冻穴位治疗法、中医穴位刺激法,如揣穴循按法、入静诱导法等;局麻药使用法;有注射或外涂的;蜂疗止痛仪使用法,还原活蜂刺法以及特殊部位等8种不同方法达到无痛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蜂治疗 散刺法 减痛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