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論散卓筆制與蘇軾書風之形成
1
作者
劉鎮
《书法研究》
2016年第4期63-75,共13页
散卓筆長鋒、有心(也有無心者)的特性在北宋的形成以及被蘇軾黄庭堅等接受,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種筆制,與蘇軾本人單苞據案、低下傾斜的執筆運筆姿勢,共同影響了其書風的形成與"偃筆"的産生。或緣于此,與米芾相比,蘇字...
散卓筆長鋒、有心(也有無心者)的特性在北宋的形成以及被蘇軾黄庭堅等接受,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種筆制,與蘇軾本人單苞據案、低下傾斜的執筆運筆姿勢,共同影響了其書風的形成與"偃筆"的産生。或緣于此,與米芾相比,蘇字點畫更顯豐厚、結字更顯扁平,"戈""撇"等筆畫形態更具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軾
散卓
筆制
書風
原文传递
毛笔制作工艺研究——以散卓笔为例
2
作者
陈相磊
《新丝路(中旬)》
2019年第4期0117-0117,共1页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助推了我国毛笔制作方法的更迭,使其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但是,在实际的毛笔制作中,一些制作程序如择毫、熟毫等工艺仍然沿用传承至今,是保证毛笔质量的制作关键。本文针对毛笔制作工艺中的散卓笔进行展开研究,希望能...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助推了我国毛笔制作方法的更迭,使其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但是,在实际的毛笔制作中,一些制作程序如择毫、熟毫等工艺仍然沿用传承至今,是保证毛笔质量的制作关键。本文针对毛笔制作工艺中的散卓笔进行展开研究,希望能够精进毛笔制作流程,促进毛笔制作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笔制作
散卓
笔
工艺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风格到工具:禅宗“散圣图”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施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1,I0003,共9页
从南宋至元代,出现了诸多水墨减笔“散圣图”,一般由禅师题赞。此种“散圣图”流传到日本后,被冠以牧溪、梁楷等画家之名,但“散圣图”的发展谱系并未得以充分的整理。本文通过对“散圣图”的风格变化,以及宋代书写工具的关联研究,得出...
从南宋至元代,出现了诸多水墨减笔“散圣图”,一般由禅师题赞。此种“散圣图”流传到日本后,被冠以牧溪、梁楷等画家之名,但“散圣图”的发展谱系并未得以充分的整理。本文通过对“散圣图”的风格变化,以及宋代书写工具的关联研究,得出其发展的特征和内在的规律,从而对部分混淆于其中的仿作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
圣图
梁楷
因陀罗
散卓
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史唐宋转型中的毛笔形质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学森
《书画世界》
2016年第6期20-22,共3页
宋代"尚意"书风导致毛笔的体式多样,苏轼、黄庭坚等人在择笔方面也是各逞己意。主流字体和风格的变化导致唐宋毛笔从披柱式向散卓式演变,从短硬笔头向长软笔头转化。从叶梦得、蔡绦等人的记述中可以还原出唐宋时期诸葛氏毛笔...
宋代"尚意"书风导致毛笔的体式多样,苏轼、黄庭坚等人在择笔方面也是各逞己意。主流字体和风格的变化导致唐宋毛笔从披柱式向散卓式演变,从短硬笔头向长软笔头转化。从叶梦得、蔡绦等人的记述中可以还原出唐宋时期诸葛氏毛笔的基本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转型
鸡距笔
披柱笔
散卓
笔
枣心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枣心笔考辨
5
作者
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57,共2页
枣心笔既非为柿木所制;亦非笔毛中裹夹有硬核;亦非汉、晋时期的笔样。关于枣心笔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它是一种笔头外形像枣核的中小型散卓笔。经过宋代的发展,到元代枣心笔的技术渐趋于成熟。
关键词
枣心笔
无心
散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字的方法
6
作者
沈尹默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9期26-27,共2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老话,是极其有道理的。写字时,必须先把笔安排好,紫毫、狼毫、羊毫,或者是兼毫都可以用,随着各人的方便和喜爱。不过紫毫太不经用,而且太贵。不管是哪种笔,也不管是写大字或者是写小字的,都得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老话,是极其有道理的。写字时,必须先把笔安排好,紫毫、狼毫、羊毫,或者是兼毫都可以用,随着各人的方便和喜爱。不过紫毫太不经用,而且太贵。不管是哪种笔,也不管是写大字或者是写小字的,都得先用清水把它洗通,使全个笔头通开,洗通了,即刻用软纸把毫内含水顺毫挤擦干净,使笔头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然后入墨使用。用毕,仍须用清水将墨汁洗净,擦干。这样做,不但下次用时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毫
散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写经体书风与毛笔形制的关系
7
作者
曾安迪
孙薇
《进展》
2023年第9期198-199,共2页
唐代小中楷书法显现出以敦煌文书等为代表的“写经体”,与大多石刻及传世法帖中的典型“二王”楷书并存的格局,并且“二王风”随着时间逐渐占据主流。“写经体”是由有心笔的特殊结构导致的,随着有心笔的式微而同步消失。取而代之的“...
唐代小中楷书法显现出以敦煌文书等为代表的“写经体”,与大多石刻及传世法帖中的典型“二王”楷书并存的格局,并且“二王风”随着时间逐渐占据主流。“写经体”是由有心笔的特殊结构导致的,随着有心笔的式微而同步消失。取而代之的“二王体”则适合新兴的散卓笔。唐代并行的两种毛笔结构才是两种书体并行的根本原因,而两种毛笔的流行程度则解释了两种书体的兴衰。本文在论述中心思想前,介绍唐代毛笔背景的章节参考了南京艺术学院朱友舟于2012年发表的“中国古代毛笔研究”,特此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楷书
唐代小楷
写经体
二王体
有心笔
散卓
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米芾草书不著之成因探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邹建利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1,共3页
北宋以禅宗为主导的崇尚个性的“尚意”书风思潮,为草书的发展及大师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艺术土壤。米芾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颖脱不群的悟性和个性及对草书的不懈努力,理应在草书上有所作为。然米芾终以行书名世,草书却影...
北宋以禅宗为主导的崇尚个性的“尚意”书风思潮,为草书的发展及大师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艺术土壤。米芾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颖脱不群的悟性和个性及对草书的不懈努力,理应在草书上有所作为。然米芾终以行书名世,草书却影响甚微。其存世小草虽然古雅可爱,俊秀多姿,直逼魏晋,但缺少独特的风格魅力,难以征服读者。综观米芾书学思想及其书法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卓
笔
原文传递
朱友舟学术、艺术访谈
9
作者
朱友舟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8-34,共7页
问:朱教授您好。您无论是在书法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您选择的研究课题多不是热门、主流的,比如毛笔,请谈一谈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毛笔作为研究对象的呢?答:选择毛笔来研究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原因,当时徐利明老师有一...
问:朱教授您好。您无论是在书法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您选择的研究课题多不是热门、主流的,比如毛笔,请谈一谈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毛笔作为研究对象的呢?答:选择毛笔来研究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原因,当时徐利明老师有一个文化部的课题,叫作'中国书法创作研究',这个课题分了几块—风格论、器材论、心理论、生理论等等,我做的是器材论这部分,开始着手做的时候我已经博士一年级了,马上面临论文开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毫笔
书法创作
生宣纸
何绍基
徐利明
散卓
笔
倪元璐
柳公权
原文传递
苏轼《洞庭春色赋及中山松醪赋》的技法特点
10
作者
刘元飞
《大众书法》
2016年第6期26-29,共4页
《洞庭春色赋》是苏轼出知颍州时所作,约写于元祐七年(1092),《中山松醪赋》是苏轼出知定州时所作,约写于元祐八年(1093),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往英州,途中在襄邑(今河南睢县)遇大雨不能前行,因留阻数日书此二赋述怀。两赋为手卷形式...
《洞庭春色赋》是苏轼出知颍州时所作,约写于元祐七年(1092),《中山松醪赋》是苏轼出知定州时所作,约写于元祐八年(1093),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往英州,途中在襄邑(今河南睢县)遇大雨不能前行,因留阻数日书此二赋述怀。两赋为手卷形式,曾经元明清历代收藏家递藏,后入清宫,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作品为纸本,用白麻纸七纸接装,纸墨俱佳,神采焕然,犹如新作。横长306.3厘米,纵长28.3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散卓
笔
技法特点
原文传递
择笔、笔的形制与书法风格
被引量:
1
11
作者
朱友舟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0-173,共14页
择笔的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不过系统的论述并不多见。有学者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指出择笔未必就是新笔,不同的风格追求对书写工具的选择也不同。^([1])"能书不择笔"问题的较早提出,与唐代的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以及裴行俭这四...
择笔的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不过系统的论述并不多见。有学者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指出择笔未必就是新笔,不同的风格追求对书写工具的选择也不同。^([1])"能书不择笔"问题的较早提出,与唐代的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以及裴行俭这四个书家有关。这个命题或许应该从主、客观因素的角度加以论述,不可一概而论。工具属于客观因素,就此而言,我们应该择笔。但进一步而言,主体可以驾驭甚至超越客观的工具,所以说能书不择笔。总之,择笔与否与纸张、书体、风格、心理等均有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择笔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这体现出书法创作的不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卓
笔
书法风格
书法创作
诸葛笔
裴行俭
遂良
陶生帖
书风
鲜于枢
竹笔
原文传递
从制毫工艺及用笔姿势的转变看宋四家书风
被引量:
1
12
作者
翁志飞
《东方艺术》
2007年第24期66-75,共10页
前年,笔者曾著《书笔论》一文,其中有一章,对宋代制毫与其书风关系作了一个简略的概述。文章发表后,笔者一直留意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对此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草成此文,以就正于方家。唐代中晚期至北宋早期...
前年,笔者曾著《书笔论》一文,其中有一章,对宋代制毫与其书风关系作了一个简略的概述。文章发表后,笔者一直留意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对此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草成此文,以就正于方家。唐代中晚期至北宋早期是制笔工艺由紧心三副散卓笔向无心散卓笔过渡的时期。制笔工艺由繁趋简,用毫由硬至软,由精至粗。笔者以为制笔工艺的简化并非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风
宋四家
散卓
笔
笔论
米莆
撮管
整理过程
论书
软毫
诸葛氏
原文传递
朱友舟学术著述简表
13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4-35,共2页
著作:1《南京艺术学院硬笔书法考级教程》(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四年)2《姜夔〈续书谱〉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五年)3《工具、材料与书风》(东南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年)4《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荣宝斋出版社,二〇一二年)5《中国...
著作:1《南京艺术学院硬笔书法考级教程》(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四年)2《姜夔〈续书谱〉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五年)3《工具、材料与书风》(东南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年)4《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荣宝斋出版社,二〇一二年)5《中国高端艺术院校教学范本—朱友舟书法》(江苏人民出版社,二〇一四年)6《草篆—朱友舟书法图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一六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报
《文艺生活》
梁同书
续书谱
书法创作
散卓
笔
美术观察
祝允明
南京艺术学院
原文传递
题名
論散卓筆制與蘇軾書風之形成
1
作者
劉鎮
机构
暨南大學文學院
出处
《书法研究》
2016年第4期63-75,共13页
文摘
散卓筆長鋒、有心(也有無心者)的特性在北宋的形成以及被蘇軾黄庭堅等接受,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種筆制,與蘇軾本人單苞據案、低下傾斜的執筆運筆姿勢,共同影響了其書風的形成與"偃筆"的産生。或緣于此,與米芾相比,蘇字點畫更顯豐厚、結字更顯扁平,"戈""撇"等筆畫形態更具特殊性。
关键词
蘇軾
散卓
筆制
書風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毛笔制作工艺研究——以散卓笔为例
2
作者
陈相磊
机构
山东省昌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出处
《新丝路(中旬)》
2019年第4期0117-0117,共1页
文摘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助推了我国毛笔制作方法的更迭,使其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但是,在实际的毛笔制作中,一些制作程序如择毫、熟毫等工艺仍然沿用传承至今,是保证毛笔质量的制作关键。本文针对毛笔制作工艺中的散卓笔进行展开研究,希望能够精进毛笔制作流程,促进毛笔制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毛笔制作
散卓
笔
工艺研究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风格到工具:禅宗“散圣图”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施錡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1,I0003,共9页
基金
2021年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中日禅宗绘画艺术图像交流与文明互鉴研究”(21WH70082-7Z)资助。
文摘
从南宋至元代,出现了诸多水墨减笔“散圣图”,一般由禅师题赞。此种“散圣图”流传到日本后,被冠以牧溪、梁楷等画家之名,但“散圣图”的发展谱系并未得以充分的整理。本文通过对“散圣图”的风格变化,以及宋代书写工具的关联研究,得出其发展的特征和内在的规律,从而对部分混淆于其中的仿作进行鉴别。
关键词
散
圣图
梁楷
因陀罗
散卓
笔
Keywords
San Sheng Tu
Liang Kai
Indra
Sanzhuo brush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史唐宋转型中的毛笔形质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学森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书画世界》
2016年第6期20-22,共3页
基金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学视野的中国大书法史研究"(批准号13DF36)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宋代"尚意"书风导致毛笔的体式多样,苏轼、黄庭坚等人在择笔方面也是各逞己意。主流字体和风格的变化导致唐宋毛笔从披柱式向散卓式演变,从短硬笔头向长软笔头转化。从叶梦得、蔡绦等人的记述中可以还原出唐宋时期诸葛氏毛笔的基本发展轨迹。
关键词
唐宋转型
鸡距笔
披柱笔
散卓
笔
枣心笔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枣心笔考辨
5
作者
朱友舟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57,共2页
基金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8DF28)
江苏省文化厅科研项目(11YB11)
文摘
枣心笔既非为柿木所制;亦非笔毛中裹夹有硬核;亦非汉、晋时期的笔样。关于枣心笔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它是一种笔头外形像枣核的中小型散卓笔。经过宋代的发展,到元代枣心笔的技术渐趋于成熟。
关键词
枣心笔
无心
散卓
分类号
J292.1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字的方法
6
作者
沈尹默
出处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9期26-27,共2页
文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老话,是极其有道理的。写字时,必须先把笔安排好,紫毫、狼毫、羊毫,或者是兼毫都可以用,随着各人的方便和喜爱。不过紫毫太不经用,而且太贵。不管是哪种笔,也不管是写大字或者是写小字的,都得先用清水把它洗通,使全个笔头通开,洗通了,即刻用软纸把毫内含水顺毫挤擦干净,使笔头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然后入墨使用。用毕,仍须用清水将墨汁洗净,擦干。这样做,不但下次用时方便,
关键词
笔毫
散卓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写经体书风与毛笔形制的关系
7
作者
曾安迪
孙薇
机构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教学中心
出处
《进展》
2023年第9期198-199,共2页
文摘
唐代小中楷书法显现出以敦煌文书等为代表的“写经体”,与大多石刻及传世法帖中的典型“二王”楷书并存的格局,并且“二王风”随着时间逐渐占据主流。“写经体”是由有心笔的特殊结构导致的,随着有心笔的式微而同步消失。取而代之的“二王体”则适合新兴的散卓笔。唐代并行的两种毛笔结构才是两种书体并行的根本原因,而两种毛笔的流行程度则解释了两种书体的兴衰。本文在论述中心思想前,介绍唐代毛笔背景的章节参考了南京艺术学院朱友舟于2012年发表的“中国古代毛笔研究”,特此鸣谢。
关键词
唐代楷书
唐代小楷
写经体
二王体
有心笔
散卓
笔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米芾草书不著之成因探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邹建利
机构
丽水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1,共3页
文摘
北宋以禅宗为主导的崇尚个性的“尚意”书风思潮,为草书的发展及大师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艺术土壤。米芾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颖脱不群的悟性和个性及对草书的不懈努力,理应在草书上有所作为。然米芾终以行书名世,草书却影响甚微。其存世小草虽然古雅可爱,俊秀多姿,直逼魏晋,但缺少独特的风格魅力,难以征服读者。综观米芾书学思想及其书法创作实践。
关键词
散卓
笔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朱友舟学术、艺术访谈
9
作者
朱友舟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8-34,共7页
文摘
问:朱教授您好。您无论是在书法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您选择的研究课题多不是热门、主流的,比如毛笔,请谈一谈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毛笔作为研究对象的呢?答:选择毛笔来研究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原因,当时徐利明老师有一个文化部的课题,叫作'中国书法创作研究',这个课题分了几块—风格论、器材论、心理论、生理论等等,我做的是器材论这部分,开始着手做的时候我已经博士一年级了,马上面临论文开题。
关键词
羊毫笔
书法创作
生宣纸
何绍基
徐利明
散卓
笔
倪元璐
柳公权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轼《洞庭春色赋及中山松醪赋》的技法特点
10
作者
刘元飞
机构
鲁迅美术学院
出处
《大众书法》
2016年第6期26-29,共4页
文摘
《洞庭春色赋》是苏轼出知颍州时所作,约写于元祐七年(1092),《中山松醪赋》是苏轼出知定州时所作,约写于元祐八年(1093),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往英州,途中在襄邑(今河南睢县)遇大雨不能前行,因留阻数日书此二赋述怀。两赋为手卷形式,曾经元明清历代收藏家递藏,后入清宫,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作品为纸本,用白麻纸七纸接装,纸墨俱佳,神采焕然,犹如新作。横长306.3厘米,纵长28.3厘米。
关键词
苏东坡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散卓
笔
技法特点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择笔、笔的形制与书法风格
被引量:
1
11
作者
朱友舟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0-173,共14页
文摘
择笔的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不过系统的论述并不多见。有学者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指出择笔未必就是新笔,不同的风格追求对书写工具的选择也不同。^([1])"能书不择笔"问题的较早提出,与唐代的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以及裴行俭这四个书家有关。这个命题或许应该从主、客观因素的角度加以论述,不可一概而论。工具属于客观因素,就此而言,我们应该择笔。但进一步而言,主体可以驾驭甚至超越客观的工具,所以说能书不择笔。总之,择笔与否与纸张、书体、风格、心理等均有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择笔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这体现出书法创作的不同境界。
关键词
散卓
笔
书法风格
书法创作
诸葛笔
裴行俭
遂良
陶生帖
书风
鲜于枢
竹笔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制毫工艺及用笔姿势的转变看宋四家书风
被引量:
1
12
作者
翁志飞
出处
《东方艺术》
2007年第24期66-75,共10页
文摘
前年,笔者曾著《书笔论》一文,其中有一章,对宋代制毫与其书风关系作了一个简略的概述。文章发表后,笔者一直留意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对此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草成此文,以就正于方家。唐代中晚期至北宋早期是制笔工艺由紧心三副散卓笔向无心散卓笔过渡的时期。制笔工艺由繁趋简,用毫由硬至软,由精至粗。笔者以为制笔工艺的简化并非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书风
宋四家
散卓
笔
笔论
米莆
撮管
整理过程
论书
软毫
诸葛氏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朱友舟学术著述简表
13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4-35,共2页
文摘
著作:1《南京艺术学院硬笔书法考级教程》(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四年)2《姜夔〈续书谱〉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五年)3《工具、材料与书风》(东南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年)4《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荣宝斋出版社,二〇一二年)5《中国高端艺术院校教学范本—朱友舟书法》(江苏人民出版社,二〇一四年)6《草篆—朱友舟书法图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一六年)
关键词
书法报
《文艺生活》
梁同书
续书谱
书法创作
散卓
笔
美术观察
祝允明
南京艺术学院
分类号
J292.1-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論散卓筆制與蘇軾書風之形成
劉鎮
《书法研究》
2016
0
原文传递
2
毛笔制作工艺研究——以散卓笔为例
陈相磊
《新丝路(中旬)》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风格到工具:禅宗“散圣图”相关问题研究
施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书法史唐宋转型中的毛笔形质变化及其意义
何学森
《书画世界》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枣心笔考辨
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习字的方法
沈尹默
《江苏教育》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唐代写经体书风与毛笔形制的关系
曾安迪
孙薇
《进展》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米芾草书不著之成因探析
邹建利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9
朱友舟学术、艺术访谈
朱友舟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10
苏轼《洞庭春色赋及中山松醪赋》的技法特点
刘元飞
《大众书法》
2016
0
原文传递
11
择笔、笔的形制与书法风格
朱友舟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12
从制毫工艺及用笔姿势的转变看宋四家书风
翁志飞
《东方艺术》
2007
1
原文传递
13
朱友舟学术著述简表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