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发性帕金森病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路易(小)体形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兴安 张应玖 +3 位作者 常明 王丹萍 刘韬 胡林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2-511,共10页
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sP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残存多巴胺能神经元内核周路易(小)体(Lewy body,LB)形成.LB发生的具体原因和确切过程有待进一步阐释... 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sP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残存多巴胺能神经元内核周路易(小)体(Lewy body,LB)形成.LB发生的具体原因和确切过程有待进一步阐释.来自遗传学、尸体解剖和实验科学的报道提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LB形成可能是按照聚集体形成途径(process of aggresomes)进行的.在聚集体形成途径过程中,异常蛋白质聚集基本上经历了非纤维化分子聚集过程(molecular crowding)以及后续的纤维化聚集过程(fibrilation of aggregation).其间,蛋白酶体功能障碍(dysfunction of proteasome)、内质网相关降解丧失(loss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非纤维化聚集物(nonfibrilar aggregates)、聚集体(aggresomes)及至纤维化LB(fibrilar LB)等构成了sPD病变过程的主要事件.这提示在sPD病变过程中,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LB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细胞信号的转导过程,其间涉及了众多的蛋白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 内质网相关降解丧失 聚集物 聚集体 路易(小)体 信号转导
下载PDF
Parkin基因R/W366及V/L380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 被引量:8
2
作者 宁玉萍 徐严明 +1 位作者 王玉凯 刘焯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V/L380及R/W36 6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 (PD)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 12 0例散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所需DNA片段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V/L380及R/W36 6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 (PD)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 12 0例散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所需DNA片段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 PD组R/W36 6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连续校正χ2 =4 0 76 ,P <0 0 5 ) ;而V/L380多态性与女性散发性P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 (χ2 =4 4 5 ,P =0 0 3,OR =2 4 9) ,与发病年龄不相关。结论 Parkin基因R/W36 6和V/L380多态性可能与散发性P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基因 基因多态性 R/W366 V/L380
下载PDF
中国人群pitx3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庆玲 蔡彦宁 +3 位作者 丁晖 顾朱勤 马敬红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4-766,共3页
目的分析pitx3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的遗传关联。方法使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法,分析509例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和494例正常对照者中pitx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2281983、rs4919621... 目的分析pitx3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的遗传关联。方法使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法,分析509例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和494例正常对照者中pitx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2281983、rs4919621和rs3758549。随机选取10%样品直接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pitx3基因SNP位点rs2281983、rs4919621和rs3758549的基因频率在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SNP位点与晚发散发性PD无关联。结论中国人群中,pitx3不是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的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 pitx3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TNFR1-383A/C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涌涛 刘佳 +4 位作者 张燕莉 张新卿 郭秀海 陈彪 贾建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TNFR1-383A/C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 disease,SPD)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确定其对SPD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PCR技术对518例SPD患者和521名健康对照个体进行TNFR1-383A/C基因多... 目的探讨TNFR1-383A/C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 disease,SPD)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确定其对SPD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PCR技术对518例SPD患者和521名健康对照个体进行TNFR1-383A/C基因多态性检测,应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aplan-Meier和life table方法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SPD的相关性,及其对SPD发病年龄及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TNFR1-383A/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间无统计学差异。按照年龄分组分析发现,病例组发病年龄≥65岁亚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5岁亚组(6.74%vs.10.10%,P<0.05),并可减少晚发型帕金森病发病的危险性(OR=0.64,95%CI:0.43~0.97,P<0.05),但并未发现CC基因型在两亚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C、C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54岁、62岁和61岁,各基因型者间发病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6),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并未延迟SPD的发病年龄。携带C和非C等位基因个体发病年龄的中位数均为61岁,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并不能延迟SPD的发病年龄(P=0.86)。结论 TNFR1-383A/C等位基因可减少≥65岁人群发生帕金森病的危险,可能在SP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TNFR1-383A/C基因多态性对SPD的发病年龄和临床特征没有明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TNFR1-383A C 发病年龄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闽南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杰 郭名伟 +2 位作者 陈帅 林青 马琪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 SNCA(rs356221)、ITGA8(rs7077361)及 LRRK2(rs149194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闽南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 ,SP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08-2013‐12厦门市第一医... 目的:研究 SNCA(rs356221)、ITGA8(rs7077361)及 LRRK2(rs149194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闽南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 ,SP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08-2013‐12厦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明确无血缘关系的 SPD 患者168例,健康对照组177例,运用 SNaPshot 技术对目标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和 Fisher 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各 SNP 数据。结果(1)SPD 组与对照组 LRRK2基因 rs149194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7),(CC + CG)与 GG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各亚组中,LOPD(晚发型散发性帕金森病)组/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6/0.001)。(2) SNSA(rs356221)、ITGA(rs707736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LRRK2(rs149194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闽南地区汉族女性晚发型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相关,等位基因 C 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2) SNSA(rs356221)、ITGA(rs707736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中国闽南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CA ITGA LRRK2
下载PDF
Tau基因A0多态性与中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6
作者 陶恩祥 石巧云 +2 位作者 刘翔 邢诒刚 邵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tau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123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114个正常对照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A0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我们发现tau基因A0等位基因和A0/A0... 【目的】为了探讨tau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123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114个正常对照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A0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我们发现tau基因A0等位基因和A0/A0基因型在帕金森病组的出现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6%:74.1%和61%:57%,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0多态性与我国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基因 散发性帕金森病 等位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出现率 对照组 正常 微管相关蛋白 片段 PCR
下载PDF
Parkin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宁玉萍 刘焯霖 +1 位作者 李宝琴 徐严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20例散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发性PD组和晚发性PD组,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所需DN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20例散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发性PD组和晚发性PD组,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所需DN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对照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PD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晚发性PD组(均P<0.05)。结论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可能是早发性PD的危险因素,其患PD的危险性较对照组增高1.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基因 散发性帕金森病 关系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分析
8
作者 晁宁 赵丽姣 +1 位作者 李冠臻 秦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形式之一,其遗传风险因素的寻找不但可以为PD的早期诊断增加砝码,而且还能为P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目前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有效利器,具有传统研究方法... 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形式之一,其遗传风险因素的寻找不但可以为PD的早期诊断增加砝码,而且还能为P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目前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有效利器,具有传统研究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寻找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专注于近年来基于sPD的GWAS研究,对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后GWAS时代的数据深度挖掘进行梳理,并关注于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一一综而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易感基因
下载PDF
散发性帕金森病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路易(小)体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尚勋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路易(小)体形成对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影响效果,为明确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相关...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及其所致的路易(小)体形成对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影响效果,为明确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完成两组大鼠本次实验过程。记录路易(小)体形成率及黑质部位α-Sun蛋白表达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α-突触核蛋白(α-Syn)与β-肌动蛋白(β-actin)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实验前路易(小)体形成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研究组路易(小)体形成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及本组实验前(2.00%)(P<0.05)。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是导致α-Syn聚集及路易(小)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发生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相关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 路易(小)体形成
下载PDF
左旋多巴在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
10
作者 Agil A Durá n R +2 位作者 Barrero F. F. Vives 高艳琼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52-53,共2页
Oxidative st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measure oxidative stress, being lipid peroxidation (LPO) one ... Oxidative st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measure oxidative stress, being lipid peroxidation (LPO)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Endogenous plasma LPO was determined by a spectrofluorimetric method in fifty two patients with sporadic PD and in forty controls. To know the maximum capacity of lipids to peroxidate, LPO was also measured after co-incubation with Fe2+ /H2O2 (exogenous LPO). All PD patients were taken l-dopa and the effect of this treatment on LPO levels was additionally studied. Urine catecholamines and their main metabolite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their possible correlation to LPO statistically studied. Endogenous plasma LPO levels were 33% higher in PD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 0.001). Exogenous plasma or oxidizability was also higher in PD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 (20% , P < 0.05). The intake of l- dopa was negatively dose-related to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plasma LPO. In conclusion, plasma of PD patients has elevated levels of LPO and also is more prone to peroxidation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an antioxidant effect of l- do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脂质过氧化 患者血浆 左旋多巴 LPO水平 神经变性疾病 儿茶酚胺 荧光光度法 FE^2+ 统计学研究
下载PDF
LRRK2的常见变异体与散发性帕金森病无关
11
作者 Biskup S Mueller J.C +2 位作者 Sharma M. T. Gasser 袁海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13-13,共1页
Multiple mutations in the gene for the 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LKRK2)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late-onset parkinsonism (PARK8). The Gly2019Ser mutation appears to be common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To investigate... Multiple mutations in the gene for the 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LKRK2)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late-onset parkinsonism (PARK8). The Gly2019Ser mutation appears to be common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novel gene influences the non-Mendelian sporadic form of Parkinson’s disease, we genotyped 12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comprehensively covering the entire LRRK2 gene region in a set of 340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and 680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from Germany. No association could be demonstrated. We have therefore no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common variant in LRRK2 that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Parkinson’s disease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变异体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迟发帕金森病 富亮氨酸重复 基因型分析 不同人群 正常对照 证据支持
下载PDF
parkin基因S/N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宁玉萍 刘焯霖 +1 位作者 徐严明 王玉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 探讨 parkin基因 S/N16 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 12 0例散发性 PD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所需 DNA片段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 目的 探讨 parkin基因 S/N16 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 12 0例散发性 PD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所需 DNA片段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将 PD组按性别、起病年龄分组 ;正常人按性别分组 ,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正常组 S/N16 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75 ,P=0 .39) ;早发性 PD组 S/N16 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χ2 =5 .80 ,P=0 .0 16 ,OR=1.6 9) ;早发性 PD组较晚发性 PD组 S/N16 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 (χ2 =10 .5 8,P=0 .0 0 1)。结论  parkin基因 S/N16 7多态性可能是早发性 PD的危险因素 ,其患 PD的风险性较正常组增高 1.6 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γ-synuclein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敬敬 谢惠君 +5 位作者 赵武伟 韩海雄 高彤 徐玲 汤国梅 任大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 γ-synuclein基因 C2 43 G和 A3 77T多态在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PD)的疾病易感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 ,对上海汉族人中14 5例 PD患者和 184名正常人进行γ-synucl... 目的 探讨 γ-synuclein基因 C2 43 G和 A3 77T多态在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PD)的疾病易感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 ,对上海汉族人中14 5例 PD患者和 184名正常人进行γ-synuclein基因 C2 43 G和 A3 77T多态分型 ,并作与 PD的遗传关联研究。结果  PD患者与正常对照间γ-synuclein基因 C2 43 G和 A3 77T多态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 ,两种多态与 PD亦无关联 (P值均大于 0 .0 5)。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γ-synuclein基因 C2 43 G和 A3 77T多态与散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γ-synuclein基因 PD 染色体 遗传性疾病
原文传递
α-共核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微卫星多态与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晓萍 郑惠民 +2 位作者 谢惠君 丁素菊 任大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α 共核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微卫星多态与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 ease ,PD)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和微卫星荧光标记 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 ,对上海汉族 13 5例晚发性散发性PD患者和 17... 目的 探讨α 共核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微卫星多态与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 ease ,PD)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和微卫星荧光标记 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 ,对上海汉族 13 5例晚发性散发性PD患者和 170名正常人进行α 共核蛋白基因微卫星多态分析 ,并通过比值比 (oddsratios ,OR)与P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例 对照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4 .73 ,df =7,P =0 .0 4)。PD组 2 69bp等位基因频率最高 ( 0 .3 89) ,对照组中 2 71bp等位基因频率最高 ( 0 .3 5 9)。≤ 2 67bp等位基因与PD呈正关联 (OR =5 .2 2 8,95 %CI :1.2 48~ 2 7.2 0 2 ,χ2 =6.416,P =0 .0 11) ,而 2 73bp等位基因与PD呈负关联 (OR =0 .63 8,95 %CI :0 .44 0~ 0 .92 6,χ2 =5 .64 4,P =0 .0 18) ;病例 对照组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 χ2 =16.3 68,df =12 ,P =0 .175 )。但含有≤ 2 67bp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增加PD的发病风险 (OR =4.5 94,95 %CI :0 .94~ 2 2 .49,χ2 =4.2 2 4,P =0 .0 4)。PD组杂合度为 40 % ,对照组为 5 0 %。结论 α 共核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的微卫星多态与晚发性散发性PD的发病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Α-共核蛋白 对照组 发病风险 晚发 基因启动子区 散发性帕金森病 微卫星 等位基因频率 多态
原文传递
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严明 刘焯霖 陈彪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检测 PARKIN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尸检脑、迷走神经和肠道神经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兆菲 孙雷 +2 位作者 李天白 孙志刚 乐卫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1-514,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多发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投射到纹状体的多巴胺减少和残余神经元内路易小体的形成,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运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多发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投射到纹状体的多巴胺减少和残余神经元内路易小体的形成,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散发性帕金森病 迷走神经 病理分析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尸检 患者 肠道
原文传递
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的突变研究
17
作者 梁直厚 王涛 +4 位作者 孙圣刚 曹学兵 彭海 刘红进 童萼塘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我国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是否存在parkin基因的突变以及突变的形式和分布,探讨parkin基因突变在PD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病例组由35例散发性早发PD患者组成,7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以... 目的:观察我国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是否存在parkin基因的突变以及突变的形式和分布,探讨parkin基因突变在PD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病例组由35例散发性早发PD患者组成,7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的全部12个外显子,然后分别采用琼脂糖电泳法观察外显子的大片段缺失及其分布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DNA序列测定法确定外显子中点突变的存在和分布。结果:(1)在35例PD患者中发现外显子2、4缺失各1例,外显子3缺失2例;(2)4例SSCP泳动异常,测序证实1例患者的外显子7存在1个未曾报道过的新的点突变位点Gly284Arg。结论: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和parkin基因点突变也是我国早发性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 PARKIN基因 基因突变 发病机理 琼脂糖电泳法 SSCP
下载PDF
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与单胺氧化酶B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晓萍 郑惠民 +3 位作者 张微微 谢惠君 冯军 丁素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879-6881,共3页
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oxidaseB,MAOB)基因内含子2区(GT)n微卫星多态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法(Amp-FLP)和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对14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和... 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oxidaseB,MAOB)基因内含子2区(GT)n微卫星多态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法(Amp-FLP)和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对14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和21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MAOB基因(GT)n微卫星多态分型,并通过相对风险率(relativerate,RR)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作相关分析。结果:①病例-对照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5.11,df=15,P=0.048)。其中168,170,184,186bp等位基因与帕金森病正相关,而172bp和182bp等位基因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负相关。②按性别分层后,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中仅184b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χ2=17.54,P=0.00003),182b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减少(χ2=9.10,P=0.026)。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中168,170,186,188b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168bpχ2=9.55,P=0.002;170bpχ2=5.30,P=0.021;184bpχ2=24.76,P=0.000001;186bpχ2=4.35,P=0.037)。结论:MAOB基因内含子2中(GT)n多态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有关。这种关联关系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帕金森病 发病风险 单胺氧化酶B 患者 内含子2 相关研究 等位基因频率 微卫星 B基因 多态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 被引量:1
1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发性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早期诊断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线粒体功能缺陷 散发性帕金森病
下载PDF
突触核蛋白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振国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4-506,共3页
突触核蛋白(synuclein)最初从太平洋电鲟鱼(Torpedo california)的带电器官中分离发现,因其主要位于神经突触和细胞核膜上,故而得名。自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的老年斑中分离出-α突触核蛋白片段成分后... 突触核蛋白(synuclein)最初从太平洋电鲟鱼(Torpedo california)的带电器官中分离发现,因其主要位于神经突触和细胞核膜上,故而得名。自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的老年斑中分离出-α突触核蛋白片段成分后,人们第1次开始怀疑α-突触核蛋白是否参与了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研究显示,少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与α-突触核蛋白的3种基因错义突变型(A53T、A30P、G46L)相关。随后又发现α-突触核蛋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路易小体(Lewy body)的主要成分,而路易小体是帕金森病的神经病理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家族性帕金森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散发性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变性疾病 神经突触 路易小体 主要成分 神经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