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船用非金属材料污染散发特性及检测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德辉 余涛 +2 位作者 陈亮 周爱民 沈旭东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舰船大量使用的非金属材料是舱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的非金属材料污染散发检测评价方法可有效指导舰船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期间的非金属材料选用,降低舱室空气污染散发,改善舱室空气品质。从舰船用非金属材料的散发特性出... 舰船大量使用的非金属材料是舱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的非金属材料污染散发检测评价方法可有效指导舰船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期间的非金属材料选用,降低舱室空气污染散发,改善舱室空气品质。从舰船用非金属材料的散发特性出发,全面总结舰船用非金属材料散发特性的检测评价现状,指出当前我国舰船用非金属材料污染散发检测评价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该研究对舰船及其他人工环境相关规范和控制程序的制定与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非金属材料 污染散发特性 舱室空气品质
下载PDF
车内空气中醛类与苯系物散发特性和健康效应 被引量:8
2
作者 江楠 游刚 +2 位作者 刘丹凤 赵军霞 艾森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433-439,共7页
以M1类新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整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测试环境仓法研究车内空气中醛类和苯系物的散发特性及短期衰减行为,考察工况和下线时间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依据美国环保署颁布的“致癌物的风险评... 以M1类新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整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测试环境仓法研究车内空气中醛类和苯系物的散发特性及短期衰减行为,考察工况和下线时间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依据美国环保署颁布的“致癌物的风险评价导则”,计算车内空气中“五苯三醛”对乘员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将车内空气中VOC浓度与健康效应相关联。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甲醛散发量的影响较乙醛更为显著,通风对乙醛的去除能力强于甲醛,车内空气中苯系物的短期衰减强于醛类物质。高温状态下甲醛对乘员有致癌风险,二甲苯、乙醛、丙烯醛对乘员有非致癌风险。车内空气中多种恶臭物质的协同作用导致车内空气味型复杂,低嗅辨阈值化合物可能导致车内气味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空气 苯系物 醛类化合物 散发特性 健康效应
下载PDF
热油阶段油烟颗粒源散发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洁 高军 杜博文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年第3期33-36,共4页
中式烹饪会产生大量的油烟,造成厨房空间内油烟污染严重。本文尝试确定热油过程所产生的颗粒物散发特性。先通过实验测定4种植物油的油烟颗粒源散发浓度。接着确定一稳定的可控散发工况,进一步通过实验量化该工况下的油温,锅温及颗粒源... 中式烹饪会产生大量的油烟,造成厨房空间内油烟污染严重。本文尝试确定热油过程所产生的颗粒物散发特性。先通过实验测定4种植物油的油烟颗粒源散发浓度。接着确定一稳定的可控散发工况,进一步通过实验量化该工况下的油温,锅温及颗粒源散发强度。从实验数据发现,油烟颗粒的源散发强度与油的种类密切相关,花生油的峰值浓度最大,葵花籽油的最小。花生油加热过程的累计散发量为3.92×10^(11)个(数量)和45.79μg(质量)。实验得到的颗粒物散发强度曲线可用作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对厨房内油烟颗粒物的分布及烹饪个体的暴露进行进一步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厨房 热油过程 油烟颗粒 散发特性
下载PDF
酸洗工艺硫酸液滴散发特性与超声波抑制散发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洋 张育铭 +3 位作者 王怡 樊佳宁 刘璠 陈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31-2139,共9页
液滴是工业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研究液滴的散发特性并采用技术有效抑制液滴散发对保障室内环境清洁和保护人员安全至关重要。研究了硫酸酸洗过程中由于气泡破裂产生的硫酸液滴散发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酸洗工况参数(溶液温度、酸... 液滴是工业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研究液滴的散发特性并采用技术有效抑制液滴散发对保障室内环境清洁和保护人员安全至关重要。研究了硫酸酸洗过程中由于气泡破裂产生的硫酸液滴散发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酸洗工况参数(溶液温度、酸浓度、硫酸亚铁浓度)对硫酸液滴散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温度升高对硫酸液滴散发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亚铁离子浓度和硫酸浓度对硫酸液滴的散发量影响不大。研究了超声波对硫酸液滴散发的抑制效果:超声波设备间歇运行(15 s开启/15 s关闭)时,20℃酸洗工艺中,振幅为94μm、作用距离为15 cm的超声波会使硫酸液滴散发量减少31.25%;50℃酸洗工艺中,振幅为94μm、作用距离为20 cm的超声波会使硫酸液滴散发量减少22.92%。研究结果可为硫酸酸洗工艺中硫酸液滴的控制提供一定指导,为使用超声波技术抑制有害液滴散发提供试验支撑与数据参考,为抑制有害液滴的散发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硫酸液滴 散发特性 超声波
下载PDF
橡胶硫化过程中VOCs散发特性研究
5
作者 杨洋 钱博 +3 位作者 高军 施博 王怡 陈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0-2736,共7页
VOCs是橡胶硫化车间中的典型污染物,研究VOCs散发特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对保障室内环境、保护人员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橡胶制品业中全钢子午线胎坯、半钢子午线胎坯、电动车胎坯和自行车胎坯等4种胎坯在硫化过程中各阶段VOC... VOCs是橡胶硫化车间中的典型污染物,研究VOCs散发特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对保障室内环境、保护人员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橡胶制品业中全钢子午线胎坯、半钢子午线胎坯、电动车胎坯和自行车胎坯等4种胎坯在硫化过程中各阶段VOCs散发特性。在橡胶制品行业,4种胎坯在正硫化阶段、冷却阶段、转运阶段的试验结果如下:胎坯硫化过程中VOCs散发速率与胎坯温度呈正相关,每吨全钢子午线胎坯在冷却阶段VOCs累积散发量是半钢子午线胎坯、电动车胎坯和自行车胎坯的4~6倍;相比于弱对流(v=0.3 m/s)条件,在冷却阶段利用3.5 m/s的强对流对四种胎胚进行降温,可降低冷却和转运阶段VOCs累积散发量16.90%~24.54%,研究结果为硫化车间实现VOCs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橡胶硫化 VOCS 散发特性 强对流
下载PDF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泵站恶臭散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舜涛 杨芸 羌宁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8-61,65,共5页
通过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污水泵站恶臭散发情况的测定,研究探讨了这类市政设施的恶臭散发特性.结果表明,污水集水泵站恶臭的散发量要小于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且夏季的散发量要远大于秋季的散发量.污水集水泵站恶臭在夏季的最大散... 通过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污水泵站恶臭散发情况的测定,研究探讨了这类市政设施的恶臭散发特性.结果表明,污水集水泵站恶臭的散发量要小于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且夏季的散发量要远大于秋季的散发量.污水集水泵站恶臭在夏季的最大散发浓度为:H 2S 0.288mg/m3,NH 30.48mg/m3,臭气浓度292:提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液的中途泵站在夏季的散发浓度为:H2S最高可达30mg/m3以上,NH30.734mg/m3,臭气浓度9740,甲硫醇0.02mg/m3.恶臭散发量与季节,来水水质、运行水位、水力搅动等因素有关.污水泵站的恶臭散发点较多,除最大的敞口格栅井外,还包括潜水泵顶空的盖板缝隙、进水井盖板缝隙、出水口散气井口、出水口阀门井开口、以及未密闭收纳的压滤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泵站 恶臭 散发特性
下载PDF
燃气燃火特效剧场的有害物质散发特性及适宜的通风技术措施研究
7
作者 朱禹洲 高春梅 侯翠翠 《暖通空调》 2021年第12期70-75,共6页
燃火特效剧场在封闭空间内使用大量燃气制造火焰特效进行表演,其通风需求有较大特殊性。对该类型剧场内部的有害物质散发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有害物质为CO,且潜在隐患较大,通风设计应以排除CO为主要目标。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CO... 燃火特效剧场在封闭空间内使用大量燃气制造火焰特效进行表演,其通风需求有较大特殊性。对该类型剧场内部的有害物质散发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有害物质为CO,且潜在隐患较大,通风设计应以排除CO为主要目标。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CO的排除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型剧场在表演开始后,会在内部逐渐聚集大量CO,单纯提高通风换气次数或采用常规的送风方案都无法满足要求,建议在观演区采用近距离低速送风的方式使该区域形成单向流,阻止表演区的回流空气侵入观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火特效剧场 有害物质 散发特性 通风效率 技术措施 空气品质
下载PDF
抗菌剂对滑石粉填充聚丙烯材料基础性能与散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赵丽萍 《上海塑料》 2021年第3期26-31,共6页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抗菌滑石粉填充聚丙烯(PP)材料,研究无机银离子抗菌剂含量对滑石粉填充PP材料力学性能、抗菌效果、耐划擦性能、长效抗菌性能和散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质量分数)的无机银离子抗菌剂,材料弯曲模量和...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抗菌滑石粉填充聚丙烯(PP)材料,研究无机银离子抗菌剂含量对滑石粉填充PP材料力学性能、抗菌效果、耐划擦性能、长效抗菌性能和散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质量分数)的无机银离子抗菌剂,材料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略有增加,增加幅度约为5%;当抗菌剂添加质量分数超过0.7%时,抗菌效率均超过99.9%;无机银离子抗菌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对PP材料热氧老化基本无明显影响。当抗菌剂质量分数达到0.7%时,在150℃放置400 h后,该体系抗菌效率仍可以超过99.9%;相对非抗菌材料,抗菌剂对材料耐划擦性能和散发特性无明显影响,且划擦后的抗菌效率超过99.9%;添加抗菌滑石粉填充PP材料的抗菌持久性较好,适合作为健康汽车材料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银离子 抗菌剂 滑石粉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散发特性 耐划擦
下载PDF
住宅建筑板式家具甲醛散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霍聪颖 常茹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天津某住宅建筑客、餐厅为研究对象,从温度、相对湿度、换气次数及负载率等方面,对甲醛散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换气次数和负载率是影响甲醛散发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降低室内甲醛浓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住宅建筑 板式家具 甲醛 散发特性 数值模拟 实验测试
下载PDF
温度对VOC散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俊杰 程健 +3 位作者 胡隽隽 单丹丹 孔俊 黄家奇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8期143-144,153,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与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不同温度(25℃、65℃)条件零部件及整车(25℃、6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散发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整车及零部件VOC散发量增加,不同VOC物质散发增加量存在差异,...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与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不同温度(25℃、65℃)条件零部件及整车(25℃、6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散发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整车及零部件VOC散发量增加,不同VOC物质散发增加量存在差异,其中整车及零部件散发的VOC物质中醛类物质释放增加明显,最大增加倍数达28.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散发特性 散发
下载PDF
氧指数对湍流焰烟灰、辐射、散发特性影响的研究(美国)
11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3年第8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氧指数 湍流焰 烟灰 辐射 散发特性 美国
下载PDF
基于气候箱法的聚丙烯树脂散发特性研究
12
作者 马渊 张明 +1 位作者 俞慜恬 王惠丽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0年第4期68-72,共5页
采用气候箱法依据ISO 12219-4:2013标准对聚丙烯(PP)树脂在加热2 h、4 h、6 h、8 h后的VOC散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树脂在气候箱内加热4~6 h散发达到最大值。根据绘制的加热时间与散发关系图,探讨了PP树脂的散发特性;通过Nist谱库... 采用气候箱法依据ISO 12219-4:2013标准对聚丙烯(PP)树脂在加热2 h、4 h、6 h、8 h后的VOC散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树脂在气候箱内加热4~6 h散发达到最大值。根据绘制的加热时间与散发关系图,探讨了PP树脂的散发特性;通过Nist谱库检索并结合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PP树脂材料的改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树脂 气候箱法 挥发性有机物 散发特性
下载PDF
建筑装修材料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散发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可 梁卫辉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34,133,共9页
建筑装修材料是新装修建筑室内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的主要散发源。选取南京市某户住宅装修过程中的8种主要建筑装修材料进行环境舱测试,获得材料甲醛与VOCs的浓度变化趋势;结合模型拟合关键散发参... 建筑装修材料是新装修建筑室内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的主要散发源。选取南京市某户住宅装修过程中的8种主要建筑装修材料进行环境舱测试,获得材料甲醛与VOCs的浓度变化趋势;结合模型拟合关键散发参数,按照计算出的168 h污染物释放率对所测材料进行散发分级评价。根据污染物释放率等级和48 h散发状态对所测建筑装修材料的散发进行分析与对比,从材料角度来看,地板和粉刷石膏的所散发污染物浓度较高;从污染物角度来看,各材料的TVOC释放率较高,168 h平均释放率为496.9μg/(m^2·h)。此外,所测湿材料中检测到高浓度的乙酸、壬醛和酞酸二乙酯,其48 h平均浓度分别为14.35μg/m^3、12.53μg/m^3和7.57μg/m^3;而所测干材料中检测到高浓度的2-乙基氧杂环丁烷,其48 h平均浓度为8.97μg/m^3。建筑装修材料的环境舱测试为后续分析实际装修阶段室内空气的污染状况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修材料 环境舱 VOCS 释放率等级 散发特性
原文传递
车内零部件甲醛散发性研究
14
作者 房亚杰 张超久 江小雪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了找到高温下车内零部件甲醛散发源,通过模拟汽车零部件在高温条件下的甲醛散发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车内常用的13种材料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出不同材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结合不同材料在车内的使用情况,确认车内甲醛散发的... 为了找到高温下车内零部件甲醛散发源,通过模拟汽车零部件在高温条件下的甲醛散发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车内常用的13种材料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出不同材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结合不同材料在车内的使用情况,确认车内甲醛散发的主要来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改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散发特性 汽车零部件 高温 材质
下载PDF
车内高温下甲醛及气味散发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明春 李永 +1 位作者 胡隽隽 姚其海 《汽车工程师》 2021年第6期14-16,共3页
车内高温下甲醛及气味一直是汽车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温条件下车内甲醛及气味控制技术就成为当前汽车行业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汽车在高温条件下车内各部件的温度采集及甲醛、气味数据的检测,分析了高温条件下甲醛、气味散... 车内高温下甲醛及气味一直是汽车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温条件下车内甲醛及气味控制技术就成为当前汽车行业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汽车在高温条件下车内各部件的温度采集及甲醛、气味数据的检测,分析了高温条件下甲醛、气味散发特性和影响因素,确认了车内甲醛及气味散发的来源和控制措施,为车内高温条件下甲醛及气味控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甲醛 气味 散发特性
下载PDF
汽车内饰用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7,130,共6页
以纤维素纤维母粒和聚丙烯(PP)为主要原料,利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纤维素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纤维含量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质量分数对材料力学性能、散发特性以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纤维含量为15%且PP-g-... 以纤维素纤维母粒和聚丙烯(PP)为主要原料,利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纤维素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纤维含量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质量分数对材料力学性能、散发特性以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纤维含量为15%且PP-g-MAH浓度为3%时,相比滑石粉填充PP复合材料,材料密度下降8%左右,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45.2 MPa、2 607 MPa和4.39 kJ/m2 ,可满足汽车内饰材料性能要求;纤维素纤维只改变材料味型,同时增加材料甲醛含量,而PP-g-MAH对材料气味等级和味型有着较大的影响;纤维素材料可提高材料的维卡软化点和吸湿率,但通过PP-g-MAH的改性可改善材料吸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力学性能 散发特性
下载PDF
色粉对汽车内饰用改性聚丙烯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莹 《上海塑料》 2022年第3期55-60,共6页
开发了以炭黑和群青或酞青蓝为主体的颜色配方,以满足汽车内饰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全新黑色体系的新要求。以高浓度炭黑为基础配方,探讨不同的群青或酞青蓝色粉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耐刮擦性能、老化性能和散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群... 开发了以炭黑和群青或酞青蓝为主体的颜色配方,以满足汽车内饰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全新黑色体系的新要求。以高浓度炭黑为基础配方,探讨不同的群青或酞青蓝色粉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耐刮擦性能、老化性能和散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群青色粉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材料拉伸强度降低5.2%,相同质量分数的酞青蓝色粉因其成核性导致改性材料缺口冲击强度降低15.9%。色粉着色力和耐热性的差异导致改性材料耐刮擦性能和老化性能有所不同,酞青蓝色粉体系改性材料的耐刮擦性能优于群青色粉体系改性材料,而群青色粉体系改性材料的热氧和光老化性能优于酞青蓝色粉体系改性材料。随着群青或酞青蓝色粉的加入,改性材料的气味总体变差,而大量酞青蓝色粉会使材料在高温挥发过程中产生甲苯,污染车内空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丙烯 色粉 力学性能 耐刮擦性能 老化性能 散发特性
下载PDF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atigue damage mechanism of multi-pillar system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yclic loads 被引量:5
18
作者 ZHOU Zi-long WANG Hai-quan +3 位作者 CAI Xin ZANG Hai-zhi CHEN Lu LIU F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42-553,共12页
Aiming to investigate the fatigue damage mechanism and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illar system under cyclic loading,a series of axial cyclic loading tests with different cyclic amplitudes were carried out on tr... Aiming to investigate the fatigue damage mechanism and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illar system under cyclic loading,a series of axial cyclic loading tests with different cyclic amplitudes were carried out on triple-pillar marble specimens.The acoustic emission(AE)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were jointly applied to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damage evolu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each pillar,which reproduced the cataclysmic instability process of underground pillar groups.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yclic amplitude exceeding the threshold of damage initiation weakened the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resulting in obvious release of dissipated energy and the reduction of bearing capacity.Conversely,after low-amplitude cyclic loading,both the pre-peak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post-peak ductility of the pillar system increased due to the compaction of initial defects,indicating that the peak bearing capac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pre-peak fatigue damage.The axial strain of each pillar was measured by DIC virtual extensometer to present the damage extent during cyclic loading phase.Meanwhile,fracture evolution of typical load drop points was also characterized by transverse strain fields(εxx),and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damage extent of key pillar undergoing high-amplitude cyclic loads was more serious and violent,accompanied by the ejection of rock debris and loud no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illar system cyclic loading fatigue damag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coustic emission(A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
下载PDF
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adic K layer observed by lidar over Beijing, China 被引量:3
19
作者 JIAO Jing YANG Guo Tao +2 位作者 WANG Ji Hong WANG Ze Long YANG Y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40-547,共8页
A double-laser-beam lidar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n 2010 to measure the K layer over Yanqing County, Beijing(40.5°N, 116.2°E).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sporadic K(Ks) layer parameters were c... A double-laser-beam lidar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n 2010 to measure the K layer over Yanqing County, Beijing(40.5°N, 116.2°E).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sporadic K(Ks) layer parameters were conducted using two years of lidar data,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Ks layer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the analyses are described.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Ks occurrence was obtained, with two maxima observed in January and July, respectively.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s of sporadic E(Es) occurrence over Beijing differ from those of Ks occurrence. However, good correlations between Es and Ks in case by case study were found. We also found that four Ks events with peak altitudes lower than 90 km were associated with large and sharp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five comparative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radic K layer Lidar observation Sporadic E layer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