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冲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1,共5页
散居族裔批评(diasporacriticism)是2 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有学者和批评家把它用于文学批评,特别是用于诸如犹太文学、华裔文学这样... 散居族裔批评(diasporacriticism)是2 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有学者和批评家把它用于文学批评,特别是用于诸如犹太文学、华裔文学这样具有明显散居族裔特征、同时又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现象。本文简约讨论了散居族裔批评的起源、主要理论框架和批评方法,探讨将此批评方法用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可能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族裔批评 美国华文学 文学研究 研究领域
下载PDF
从散居族裔批评解读莫里森的小说《爱》
2
作者 刘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76-77,共2页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展示了现代柯西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每一个黑人女性的背后都有一段不能诉说的故事,给她们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她们或者行为怪异,或者精神失常,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这与非洲族裔...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展示了现代柯西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每一个黑人女性的背后都有一段不能诉说的故事,给她们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她们或者行为怪异,或者精神失常,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这与非洲族裔跨大西洋后的散居分离不开。这种出于非自愿的族裔散居使非洲裔美国人的心理和行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说《爱》中随着柯西家族的兴衰在好几代人的身上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族裔批评 托妮·莫里森 《爱》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下载PDF
从散居族裔批评视角解读莫里森的《慈悲》
3
作者 刘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47-148,共2页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从散居族裔批评的角度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可以为莫里森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可以与其他视角研究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慈悲》 散居族裔批评
下载PDF
散居族裔批评视域下的《宠儿》
4
作者 刘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0-21,共2页
从散居族裔批评视角解读莫里森的佳作《宠儿》可以看出,莫里森将颠覆殖民话语与重构美国身份认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方面,莫里森通过对基督教文化的改写,颠覆了以"大熔炉"为象征的殖民话语;另一方面,莫里森重新构建了被喻为... 从散居族裔批评视角解读莫里森的佳作《宠儿》可以看出,莫里森将颠覆殖民话语与重构美国身份认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方面,莫里森通过对基督教文化的改写,颠覆了以"大熔炉"为象征的殖民话语;另一方面,莫里森重新构建了被喻为"被子"的美国身份认同,强调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和谐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散居族裔批评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