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6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畸形文化景观的深层透视——论杨杨长篇文化散文《小脚舞蹈》
1
作者 石健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杨杨的长篇文化散文《小脚舞蹈》,突破了以往同类题材书写,采取主客对话与知识考古的方式,对一种畸形文化景观予以新的发掘和审视。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也进行了深入阐释。诗性与智性的有力融汇,使得此书新散文的特征十分明显。
关键词 小脚 主客复调对话 知识考古 女性悲剧 散文
下载PDF
小学叙事性散文《麻雀》课例比较研究
2
作者 黄必辉 高喻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46-50,共5页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叙事性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较大比重,小学叙事性散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文章选择三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执教的《麻雀》课例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叙事性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较大比重,小学叙事性散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文章选择三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执教的《麻雀》课例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小学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即基于文本解读,制订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集思广益,选择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叙事性散文 《麻雀》 课例比较
下载PDF
基于散文抒情艺术下关于朱自清散文《春》一种英译本赏析
3
作者 张喜银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757-762,共6页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其情感表达是创作的灵魂与源泉。情感的抒发不仅是散文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本为例,深入探讨了译者的抒情艺术。研究表明,译者...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其情感表达是创作的灵魂与源泉。情感的抒发不仅是散文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本为例,深入探讨了译者的抒情艺术。研究表明,译者在进行散文翻译时需努力保持原作的情感色彩,准确传达情感内涵,从而确保译文能有效传达原文的情感效果。因此,译者必须对原作进行全面理解,尤其关注其中的情感表达与抒发方式,力求精准传达原作情感,从而更好地呈现散文的魅力。As a significant literary form, prose relies on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s its soul and source. The conveyance of emotion is not only a vital task in prose creation but also the key to touching the hearts of readers. This paper takes Howard Goldblatt’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Zhu Ziqing’s prose Spring as an example to delve into the translator’s art of lyric expression.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ranslators must strive to maintain the emotional hues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accurately convey the emotional connotations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can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original.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 must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i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expression mode, and strive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emo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so as to better present the charm of the pr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翻译 散文抒情艺术 朱自清散文《春》
下载PDF
论阎连科散文《她们》的小说化倾向
4
作者 廖林林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阎连科的散文《她们》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全书以叙事性内容为主,注重对情节进行戏剧化处理,且具有明显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小说化倾向的出现与阎连科强烈的文体创新意识有关,也与阎连科鲜少创作小说以外的其他文体的创作... 阎连科的散文《她们》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全书以叙事性内容为主,注重对情节进行戏剧化处理,且具有明显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小说化倾向的出现与阎连科强烈的文体创新意识有关,也与阎连科鲜少创作小说以外的其他文体的创作经验有关。《她们》所显现出来的鲜明的文体意识显示了阎连科在散文创作上的转向,对当下散文文体的发展亦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她们》 散文 小说化
下载PDF
文体学视角下散文《秋天的怀念》情感研究
5
作者 曹慧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6-138,146,共4页
《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因其文笔优美、内容朴实,深受读者的青睐。在20世纪90年代,由汉学家、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翻译为英文,获得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在阐述文体学的概念,辨识文体的同时,... 《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因其文笔优美、内容朴实,深受读者的青睐。在20世纪90年代,由汉学家、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翻译为英文,获得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在阐述文体学的概念,辨识文体的同时,以从生活中汲取素材、通过矛盾激发情感、在内容的对比中突出情感等角度,分析该文的情感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散文分析 情感研究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散文《青春》王佐良译本赏析
6
作者 姚琛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567-571,共5页
文选取王佐良译作《青春》进行赏析,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多维度选择与适应性原则对中英文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在外国古典散文的翻译过程中应用“三维转换”理论有助于准确传递和再现原文的语言、文化特... 文选取王佐良译作《青春》进行赏析,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多维度选择与适应性原则对中英文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在外国古典散文的翻译过程中应用“三维转换”理论有助于准确传递和再现原文的语言、文化特点和信息功能,并基于翻译批评的原则分析了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王佐良 散文翻译
下载PDF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散文《背影》英译本研究
7
作者 蒲阁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5期7-10,共4页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父亲送作者到火车站,送别时为他买橘子的场景。张培基先生将这篇散文翻译成英文,笔者基于此译本,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其中的转换现象。研究证明,在散文翻译中,卡特福德的翻译...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父亲送作者到火车站,送别时为他买橘子的场景。张培基先生将这篇散文翻译成英文,笔者基于此译本,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其中的转换现象。研究证明,在散文翻译中,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表现出相当的适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中英文翻译的障碍,使译文更加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为译者的翻译实践过程提供了实用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福德 翻译转换理论 《背影》 散文翻译
下载PDF
回忆性散文《灯笼》的写作艺术及自读指导论析
8
作者 孙迎迎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31期20-23,共4页
《灯笼》为回忆性散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抓住“灯笼”这一文化符号,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抒写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爱国情怀。此文的写作艺术对学生练写回忆性散文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辨析,以提... 《灯笼》为回忆性散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抓住“灯笼”这一文化符号,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抒写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爱国情怀。此文的写作艺术对学生练写回忆性散文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辨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应抓住自读课文的特征,以读促写,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促使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性散文 写作艺术 自读指导 策略
下载PDF
顺应论视角下的散文翻译研究——以张培基英译散文《想北平》为例
9
作者 骆凡 吕红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5期3-6,共4页
散文是中国文学的主脉之一,散文作品的英译能够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因此,本文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散文《想北平》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译者如何在语境关系、语言结构上实现顺应,以及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 散文是中国文学的主脉之一,散文作品的英译能够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因此,本文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散文《想北平》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译者如何在语境关系、语言结构上实现顺应,以及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如何体现在译文之中,并讨论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期为文学作品的英译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散文翻译 翻译方法与技巧 《想北平》
下载PDF
论跨文化审美视角下中国散文的翻译——以张培基英译散文《雨前》为例
10
作者 彭良翰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2期23-25,共3页
中国现代散文是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民在欣赏中国的文学作品时不能完全领略其美妙之处。因此,在跨文化审美视角下研究英译散文是有必要的。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语言流畅,其... 中国现代散文是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民在欣赏中国的文学作品时不能完全领略其美妙之处。因此,在跨文化审美视角下研究英译散文是有必要的。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语言流畅,其作品一直都是翻译学家关注研究的焦点。文章试图从跨文化审美欣赏的视角下分析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散文《雨前》这篇实例,分别从文化-作家世界观、文化-作家审美偏爱、形式的内容以及符号价值四个跨文化审美参照维度去分析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将原散文的美在译文中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审美视角 散文 张培基 《雨前》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散文《巷》英译本赏析
11
作者 袁思梦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116-118,共3页
《巷》由散文家柯灵所写,文章前面部分写巷的风采,后面部分写巷的妙处。作者用凝练优美的词句娓娓道来,展现小巷古雅恬静的氛围,也抒发自己淡淡悒郁的心境。这篇散文的英译者是张培基。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忠实凝练,译文地道自然,为广... 《巷》由散文家柯灵所写,文章前面部分写巷的风采,后面部分写巷的妙处。作者用凝练优美的词句娓娓道来,展现小巷古雅恬静的氛围,也抒发自己淡淡悒郁的心境。这篇散文的英译者是张培基。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忠实凝练,译文地道自然,为广大文学翻译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其遣词造句具备极高的美感,能够让读者沉浸其中。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散文翻译可以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去研究。刘宓庆教授提出翻译美学理论,其主旨是:分析原文的美,并在译文中呈现原文的美。因此,该理论能为赏析散文翻译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运用这个理论,发掘张培基英译散文《巷》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散文翻译 《巷》
下载PDF
杂花生树——谈冯杰的散文《鲤鱼拐弯儿》
12
作者 吕东亮 《南腔北调》 2024年第6期72-74,共3页
冯杰先生的散文新作《鲤鱼拐弯儿》与其之前的散文作品相比,更加洒脱不羁了。全书分为上段风物、中段世相、下段地域,是为了凑成整个“鲤鱼拐”,其实分不分都好,不分也可以,就像北中原人吃鲤鱼,不分上段中段下段的;集中的各篇,有长有短... 冯杰先生的散文新作《鲤鱼拐弯儿》与其之前的散文作品相比,更加洒脱不羁了。全书分为上段风物、中段世相、下段地域,是为了凑成整个“鲤鱼拐”,其实分不分都好,不分也可以,就像北中原人吃鲤鱼,不分上段中段下段的;集中的各篇,有长有短,长短不拘,想长则长,欲短则短。篇章的形式自由活泼,有《黄河草木说》之类的“说”,有《黄河琐碎录》之类的“录”,各种各样的“记”“手记”自是不用多言,竟还有《二大爷常用语汇释选》这样的戏仿学术文体的篇子,又还有“补遗”“附录”等,真是异彩纷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作品 世相 戏仿 冯杰 杂花生树 下段 学术文体 鲤鱼
下载PDF
三湖沧桑——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节选
13
作者 朱白丹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良知王家涉明朝首辅张居正比国子监祭酒萧良有年长24岁。一个是湖北荆州人,一个是湖北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人,放到省级层面,二人就是老乡,都给明放到省级层面,二人就是老乡,都给明地位挨到天花板了,皇帝年幼时,大政方针都由张居正制定。
关键词 文化散文 武汉市蔡甸区 张居正 省级层面 汉阳县 国子监 天花板 大政方针
下载PDF
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的“二我差”解读
14
作者 许静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作为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存在“二我差”。借助“二我差”,从叙述视角、言语色调以及情感变化三角度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文字间传达的独特人生体验,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由感激到敬仰的情感升华,以及体认鲁迅先生不懈探索救国... 作为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存在“二我差”。借助“二我差”,从叙述视角、言语色调以及情感变化三角度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文字间传达的独特人生体验,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由感激到敬仰的情感升华,以及体认鲁迅先生不懈探索救国道路伟大形象的文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性散文 二我差 文本细读 《藤野先生》
下载PDF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杀” ,鲁迅则表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精神绝望。这种充满矛盾与绝望的复仇欲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蜡》 复仇 精神复仇 绝望 同名散文 悖反形式
下载PDF
父权疆域的寓言化书写——鲁迅散文《五猖会》新解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宗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5,共7页
在鲁迅的散文中,对父亲形象进行直接书写的并不是很多,除了他的《父亲的病》之外,《五猖会》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然而,这篇散文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把《五猖会》看作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自然,... 在鲁迅的散文中,对父亲形象进行直接书写的并不是很多,除了他的《父亲的病》之外,《五猖会》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然而,这篇散文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把《五猖会》看作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自然,这样的解读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还是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实际上,《五猖会》的主题除了人们已经指认的思想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猖会》 鲁迅散文 书写 寓言化 疆域 父权 《父亲的病》 父亲形象
下载PDF
论乔治·奥威尔散文《马拉喀什见闻》中的蒙太奇技巧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吉先 马睿 《保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叙事抒情散文《马拉喀什见闻》中,乔治.奥威尔选择不同的蒙太奇镜头,生动地合成了马拉喀什人生活现状的全景图:描绘"脏"、"贫"、"惨"、"残"的生活状态,以及结尾处所隐含的各族人民觉醒的镜... 在叙事抒情散文《马拉喀什见闻》中,乔治.奥威尔选择不同的蒙太奇镜头,生动地合成了马拉喀什人生活现状的全景图:描绘"脏"、"贫"、"惨"、"残"的生活状态,以及结尾处所隐含的各族人民觉醒的镜头。然而文中并未出现此类字样,而是通过蒙太奇手法,以其冷静而含蓄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辛辣地鞭笞泯灭人性的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人民残酷剥削和奴役,表达了作者对马拉喀什人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对殖民主义的愤怒,同时也预见了摩洛哥等非洲殖民地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马拉喀什见闻》 蒙太奇
下载PDF
元结散文《恶圆》《恶曲》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静波 孙慧玲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
元结的散文思想鲜明,构思别致,比喻新奇,风格古朴,堪受赞扬。但历来研究者寥寥,具体的文本赏析更少,今笔者试析其《二恶篇》,以见元结对散体文的贡献及《二恶篇》中彰显的独特思想价值,以期引玉。
关键词 元结 散文 《恶圆》 《恶曲》
下载PDF
土地伦理与土地美学的诗性阐释——评生态散文《沙乡年鉴》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茂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是一部表现人与土地生态关联的生态散文。作品以饱含情感的散文话语,描述了沙乡荒野中的各种生命样态,记叙了作家在沙乡农场的生活体验,表现了独特的土地伦理思想和土地美学观念。《沙乡年鉴》是作家...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是一部表现人与土地生态关联的生态散文。作品以饱含情感的散文话语,描述了沙乡荒野中的各种生命样态,记叙了作家在沙乡农场的生活体验,表现了独特的土地伦理思想和土地美学观念。《沙乡年鉴》是作家土地伦理思想与土地美学观念的诗性阐释,对当代人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多·利奥波德 生态散文 《沙乡年鉴》 土地伦理 土地美学
下载PDF
最珍贵的文学经典教材和亲情教育读本——对彭学明自传体散文《娘》的感悟和追问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永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5期70-75,共6页
显然,面对彭学明这篇文字,任何学究式分析都有阉割它的危险。它是一个湘西汉子用四十多年极其个体化的生命方式,穿越苦痛,带着温润的血丝和体温的“活”的记忆。它不为理论而存在,它只是彭学明生命中热漉漉的个体追忆。由于这份追... 显然,面对彭学明这篇文字,任何学究式分析都有阉割它的危险。它是一个湘西汉子用四十多年极其个体化的生命方式,穿越苦痛,带着温润的血丝和体温的“活”的记忆。它不为理论而存在,它只是彭学明生命中热漉漉的个体追忆。由于这份追忆来得太实在,接近泥土,与那些大国家观、大民族观、大英雄观、大政治观等宏观记忆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只能构成一份“历史沉默”。面对这份“历史沉默”,彭学明知道它的巨大价值,知道它不可小觑不可轻慢的理由。在彭学明精心构织的“娘”中,尽管叙述的也许只是千千万万母亲中最卑微的一位,但每一位“娘”都是人类大历史的构成细胞、细节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学明 自传体散文 亲情教育 文学经典 追问 感悟 读本 教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