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西文学观念碰撞下的散文本体论
1
作者
张学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4-69,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文体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散文的尴尬地位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有关。审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发展,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都是在诗歌与古文(即散文)两大文体上做文章。西方的文体"三分法&quo...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文体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散文的尴尬地位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有关。审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发展,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都是在诗歌与古文(即散文)两大文体上做文章。西方的文体"三分法"(小说、戏剧和诗歌)传入中国后,中国文体学接受了"三分法",但将散文与其他三种文体并论,出现了东西合璧的"四分法"。在反思西方"文学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情文俱胜"的角度,确认了中国散文的文体定位,即散文是以第一人称书写的非虚构的散体的抒情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本体
论
四分法
文学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由的精神自由的文——从文体特征看五四散文成功的原因
2
作者
王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在相同的历史语境中,未经更多观念揭示,未经更多倡导试验的五四散文,其成绩却超出了作为文学革命先锋的诗歌以及小说、戏剧。个中原因,历来有多种解释,最普遍的就是散文有悠久而优秀的传统,五四散文植根于传统之上,受外国的影响最少。...
在相同的历史语境中,未经更多观念揭示,未经更多倡导试验的五四散文,其成绩却超出了作为文学革命先锋的诗歌以及小说、戏剧。个中原因,历来有多种解释,最普遍的就是散文有悠久而优秀的传统,五四散文植根于传统之上,受外国的影响最少。也有一些史著从散文文体特性角度进行阐释,但往往限于篇幅或并非行文重点所在,还不够深入具体。五四散文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散文自由自在的抒写形态、突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表达的直接性、文化本体性等文体特征深深地契合了五四追求自由、个性的时代精神,更加适合于思想启蒙的需要;而五四时期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相对自由的言论、出版空间则为散文的发展繁盛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散文
成功原因
散文本体
特征
时代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与诗:关于散文精神性的探询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剑晖
晓翎
《文艺评论》
2003年第3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散文
创作
精神性
文学研究
散文本体
散文
作家
王小波
思想随笔
史铁生
韩少功
聂鲁达
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晚清“文界革命”的孳生过程及其走向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锺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5-143,共9页
“经世”二字 ,是明学转向清学的关键 ,而乾嘉之学则以不能贯彻一个“实”字而衰。为乾嘉之学所孳乳 ,与陵夷衰微的政局相合拍的今文经学之复兴 ,形成了以经术作政论的风气 ,并发展出一种时务之文 ,使得散文从桐城派的“义法”论及古文...
“经世”二字 ,是明学转向清学的关键 ,而乾嘉之学则以不能贯彻一个“实”字而衰。为乾嘉之学所孳乳 ,与陵夷衰微的政局相合拍的今文经学之复兴 ,形成了以经术作政论的风气 ,并发展出一种时务之文 ,使得散文从桐城派的“义法”论及古文辞的路径中获得了解放 ,又藉近代报纸的产生与兴盛 ,更进而产生了“报章文体”。梁启超“新文体”及其“文界革命”的主张 ,便是在上述基础上产生的。沿着“杂以俚语韵语”、“平易畅达”的要求再向前发展 ,便有了维新派对于白话文的提倡。从理论上说 ,黄遵宪、梁启超、裘廷梁对“言文合一”的主张做了大力阐发 ;从实践上说 ,1 9世纪未就开始涌动起第一波白话文运动。然而 ,晚清文体革命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不仅是因为旧思想的矛盾 ,而且也因为陈旧的审美趣味与报章文体的龃龉。由此 ,在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涉及到散文本体层面的两组矛盾就已经突显了出来 :一是以白话代替文言的发展趋向 ,与坚持贵族式雅趣的守旧立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对散文的范围尽可能加以扩张的趋向 ,与坚持文体特质的努力之间的矛盾。这两组矛盾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来了个大爆发 ,且以众多的转换形式贯串于一个世纪的散文发展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文界革命”
言文合一
第一波白话文运动
散文本体
的两组矛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文学观念碰撞下的散文本体论
1
作者
张学君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4-69,共6页
文摘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文体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散文的尴尬地位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有关。审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发展,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都是在诗歌与古文(即散文)两大文体上做文章。西方的文体"三分法"(小说、戏剧和诗歌)传入中国后,中国文体学接受了"三分法",但将散文与其他三种文体并论,出现了东西合璧的"四分法"。在反思西方"文学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情文俱胜"的角度,确认了中国散文的文体定位,即散文是以第一人称书写的非虚构的散体的抒情美文。
关键词
散文本体
论
四分法
文学性
Keywords
prose ontology
quartation
literarness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由的精神自由的文——从文体特征看五四散文成功的原因
2
作者
王嵩
机构
闽江学院中文系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文摘
在相同的历史语境中,未经更多观念揭示,未经更多倡导试验的五四散文,其成绩却超出了作为文学革命先锋的诗歌以及小说、戏剧。个中原因,历来有多种解释,最普遍的就是散文有悠久而优秀的传统,五四散文植根于传统之上,受外国的影响最少。也有一些史著从散文文体特性角度进行阐释,但往往限于篇幅或并非行文重点所在,还不够深入具体。五四散文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散文自由自在的抒写形态、突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表达的直接性、文化本体性等文体特征深深地契合了五四追求自由、个性的时代精神,更加适合于思想启蒙的需要;而五四时期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相对自由的言论、出版空间则为散文的发展繁盛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关键词
五四
散文
成功原因
散文本体
特征
时代精神
Keywords
Prose in May 4 Movement
successful 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se
epoch spirit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与诗:关于散文精神性的探询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剑晖
晓翎
出处
《文艺评论》
2003年第3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散文
创作
精神性
文学研究
散文本体
散文
作家
王小波
思想随笔
史铁生
韩少功
聂鲁达
诗歌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晚清“文界革命”的孳生过程及其走向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锺陵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5-143,共9页
文摘
“经世”二字 ,是明学转向清学的关键 ,而乾嘉之学则以不能贯彻一个“实”字而衰。为乾嘉之学所孳乳 ,与陵夷衰微的政局相合拍的今文经学之复兴 ,形成了以经术作政论的风气 ,并发展出一种时务之文 ,使得散文从桐城派的“义法”论及古文辞的路径中获得了解放 ,又藉近代报纸的产生与兴盛 ,更进而产生了“报章文体”。梁启超“新文体”及其“文界革命”的主张 ,便是在上述基础上产生的。沿着“杂以俚语韵语”、“平易畅达”的要求再向前发展 ,便有了维新派对于白话文的提倡。从理论上说 ,黄遵宪、梁启超、裘廷梁对“言文合一”的主张做了大力阐发 ;从实践上说 ,1 9世纪未就开始涌动起第一波白话文运动。然而 ,晚清文体革命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不仅是因为旧思想的矛盾 ,而且也因为陈旧的审美趣味与报章文体的龃龉。由此 ,在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涉及到散文本体层面的两组矛盾就已经突显了出来 :一是以白话代替文言的发展趋向 ,与坚持贵族式雅趣的守旧立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对散文的范围尽可能加以扩张的趋向 ,与坚持文体特质的努力之间的矛盾。这两组矛盾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来了个大爆发 ,且以众多的转换形式贯串于一个世纪的散文发展史中。
关键词
经学
“文界革命”
言文合一
第一波白话文运动
散文本体
的两组矛盾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西文学观念碰撞下的散文本体论
张学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由的精神自由的文——从文体特征看五四散文成功的原因
王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思与诗:关于散文精神性的探询
陈剑晖
晓翎
《文艺评论》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晚清“文界革命”的孳生过程及其走向
王锺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