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0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蔓延之内的北京——史铁生散文集《我与地坛》中“北京”形象解析
1
作者 张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31-33,共3页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独特视角深入观察北京并抒发个人体悟的散文随笔集,为当代文学史上的北京形象书写增添了新的内涵。本文深入解读文本中的“北京”形象,通过文本分析,揭示了史铁生笔下的北京形象是一个充满记忆与情感、历史与文...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独特视角深入观察北京并抒发个人体悟的散文随笔集,为当代文学史上的北京形象书写增添了新的内涵。本文深入解读文本中的“北京”形象,通过文本分析,揭示了史铁生笔下的北京形象是一个充满记忆与情感、历史与文化、人物与审美的复合体。这一形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地域色彩,提供了理解北京的新视角。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揭示其文学魅力,同时推动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交融发展。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人们呈现了鲜活而独特的“北京”形象,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为大家提供了认识北京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与地坛》 散文集 史铁生 北京形象
下载PDF
“死生亦大矣”——读周芳散文集《我亦是行人》
2
作者 樊星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多年前读周芳的散文集《沽酒与何人》,就感到书中散发出慷慨豪气。后来读她的非虚构文学《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进一步注意到她在女性文学中的独特气质———满怀勇气与悲悯,深入病房,在接触、了解重症患者和精神病人的痛苦与异... 多年前读周芳的散文集《沽酒与何人》,就感到书中散发出慷慨豪气。后来读她的非虚构文学《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进一步注意到她在女性文学中的独特气质———满怀勇气与悲悯,深入病房,在接触、了解重症患者和精神病人的痛苦与异常时,咀嚼生命的脆弱与无常,那是忙忙碌碌的人们难得体会到的生死痛感,也是一位作家试图让更多人与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探询精神失常症结的人们共情的文学记录。这样的写作无疑弥漫着悲凉的意味,也需要坚忍的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女性文学 精神病人 周芳 精神失常 精神病院 在生死线上挣扎 散文集
下载PDF
凡尘烟火中的生命体验——评刘香河散文集《生命的年轮》中的烟火气
3
作者 朱凌 郑润良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3期4-6,共3页
作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中坚人物,刘仁前对汪曾祺创作风格与笔法的领悟和继承早已炉火纯青,1992年出版的散文集《楚水风物》与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中所写物产非常接近,落笔风格也颇为相似。近期,刘仁前以刘香河为新笔名完成的散文集... 作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中坚人物,刘仁前对汪曾祺创作风格与笔法的领悟和继承早已炉火纯青,1992年出版的散文集《楚水风物》与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中所写物产非常接近,落笔风格也颇为相似。近期,刘仁前以刘香河为新笔名完成的散文集《生命的年轮》依然带有汪曾祺文学作品体现出的凡尘中十足的烟火气,同时又不乏鲜明的个体独特生命体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文学流派 文学作品 里下河 中坚人物 生命体验 散文集 创作风格
下载PDF
生命有情者,皆可为渡——评张雪云散文集《蓝渡》
4
作者 晏杰雄 米若兰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3期78-81,共4页
张雪云的《蓝渡》是一本言辞清隽、情韵优美的散文集,以温柔细密的笔触,饱蘸对家乡的眷念与深情,描绘出一幅属于沅水、属于蓝溪的动人湘西图景。《蓝渡》为湖南近五年来入选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唯一一本散文集,丛书... 张雪云的《蓝渡》是一本言辞清隽、情韵优美的散文集,以温柔细密的笔触,饱蘸对家乡的眷念与深情,描绘出一幅属于沅水、属于蓝溪的动人湘西图景。《蓝渡》为湖南近五年来入选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唯一一本散文集,丛书由中国作协每年度在国内遴选十部左右未出过书的作者的作品集,一般选散文集1—2部,难度极大,入选者意味着在国内文坛崭露头角。该书可谓年轻的张雪云进入文坛的标签之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青年散文创作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协 蓝溪 清隽 一本 散文集 近五年来 散文创作
下载PDF
疼痛的感知学与“肉身的觉醒”——评黄毅散文集《疼痛史》
5
作者 韩春萍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1期50-52,共3页
精读了黄毅的散文集《疼痛史》之后,自己的身心似乎也在隐隐作痛,以致不敢再翻开。这本书能够触及所有人的痛点。与书写欲望的快感不同,书写痛感需要勇气,因为走进疼痛的书写像是揭开伤疤,让人心生抗拒。学者程文超教授将20世纪中国的... 精读了黄毅的散文集《疼痛史》之后,自己的身心似乎也在隐隐作痛,以致不敢再翻开。这本书能够触及所有人的痛点。与书写欲望的快感不同,书写痛感需要勇气,因为走进疼痛的书写像是揭开伤疤,让人心生抗拒。学者程文超教授将20世纪中国的文学叙事与文艺精神概括为“欲望”的重新叙述,他认为20世纪的文学正视人自身的欲望,是“回归人的生命场域”,“让心灵在欲望中自行敞亮”。这里的欲望既包括人的肉身欲望,也包括人的自我实现欲望。在21世纪初做这样的论断自有其积极意义,但当进入2020年,新冠病毒给全人类带来威胁,人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反思“欲望”,正视疼痛,黄毅的散文集《疼痛史》正是诞生于此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文艺精神 生命场域 人的自我实现 散文集 肉身 程文超 欲望
下载PDF
中原文化散文集推荐
6
《快乐阅读》 2023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回望中原--一段捡读历史真相的心路》收录了作者杜建辉创作的19篇随笔新作。本书以博识和理趣称胜,文笔飘逸豪放,兼采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在文字中灌注了一种富有勃勃生机的气势之美,对“甲骨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提出... 《回望中原--一段捡读历史真相的心路》收录了作者杜建辉创作的19篇随笔新作。本书以博识和理趣称胜,文笔飘逸豪放,兼采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在文字中灌注了一种富有勃勃生机的气势之美,对“甲骨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富有新意的看法,堪称一部内容丰厚的“大文化散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散文 理趣 历史真相 甲骨文 豪放 散文集
下载PDF
君子怀德亦怀乡——读卢锡铭散文集《枕水听涛》
7
作者 艾云 《粤海风》 202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在广东文坛,卢锡铭当得上是谦谦君子。他天质萧肃,清举自然,有爽朗丰姿;他诚恳笃厚,谦逊侠义;他腹有诗书,才华横溢。卢锡铭豪爽侠义,但他不是荆轲那样的冲动。因为他明白,火爆的牺牲不一定有太多价值。卢锡铭有在世的努力与成绩,因此可... 在广东文坛,卢锡铭当得上是谦谦君子。他天质萧肃,清举自然,有爽朗丰姿;他诚恳笃厚,谦逊侠义;他腹有诗书,才华横溢。卢锡铭豪爽侠义,但他不是荆轲那样的冲动。因为他明白,火爆的牺牲不一定有太多价值。卢锡铭有在世的努力与成绩,因此可以独立负责与担当,可以帮助别人。得有多少的好东西才能凝成一个厚德载物之人,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蹴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 厚德载物 侠义 怀乡 散文集
下载PDF
血脉、家族、家风的意义——评回族作家胡亚才的散文集《水的血脉》
8
作者 吕东亮 《南腔北调》 2023年第12期66-67,共2页
胡亚才的主题散文集《水的血脉》写的是一个回民家族的衍传生息。家族,是传统中国典型的社群生存样态,在现代化进程高歌猛进的今天,关于家族的体验已经相当淡漠了。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坛对家族书写却较为热衷。这些家族书写多以长... 胡亚才的主题散文集《水的血脉》写的是一个回民家族的衍传生息。家族,是传统中国典型的社群生存样态,在现代化进程高歌猛进的今天,关于家族的体验已经相当淡漠了。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坛对家族书写却较为热衷。这些家族书写多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现,其原因在于家族形态本身携带了丰厚的思想文化涵蕴和丰富的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书写 回族作家 家族形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生存样态 散文集 传奇色彩 血脉
下载PDF
散文集《乡邦札记》的创作观——与作家丁宗皓的对话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宗皓 林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16,99,共5页
林喦:你的散文随笔集《乡邦札记》出版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都刊发了评论文章。特别是《当代作家评论》刊发了何言宏、吴俊、秦朝晖、苏尼娜的评论文字。今天,请你就《乡邦札记》写作的... 林喦:你的散文随笔集《乡邦札记》出版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都刊发了评论文章。特别是《当代作家评论》刊发了何言宏、吴俊、秦朝晖、苏尼娜的评论文字。今天,请你就《乡邦札记》写作的相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请先谈一谈你的写作观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家评论》 札记 《文汇读书周报》 创作观 散文集 对话 《人民日报》 评论文章
下载PDF
山水映照下的存在之思——论冯至散文集《山水》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武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散文集《山水》的考察 ,论述了冯至独特的自然观与哲学观。在《山水》集中 ,冯至运用存在主义视角 ,对自然、生命、死亡、孤独等命题进行了深度意义上的观照 。
关键词 冯至 散文集 《山水》 哲学意蕴 自然 生命 存在 死亡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为西部的植物立传——评沈苇的生态散文集《植物传奇》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茂全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5期72-75,共4页
一文学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是"人学",还应当是"生态学",不仅为人类的精神福祉存在,还应当为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而存在。从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具有自觉生态意识和深广生态关怀的作家,积极担当起了... 一文学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是"人学",还应当是"生态学",不仅为人类的精神福祉存在,还应当为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而存在。从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具有自觉生态意识和深广生态关怀的作家,积极担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学使命,创作了一系列饱含生态情感与生态哲思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散文集 植物 传奇 沈苇 西部 全球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重构新疆的文化镜像——读沈苇的散文集《新疆词典》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静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散文集 新疆 文化 词典 镜像 当代文学 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 重新建构 “物”
下载PDF
哭过长夜悟人生 老友笔下显才情——读康启昌的散文集《哭过长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中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关键词 散文集 人生 才情 真情
下载PDF
妻子、情爱与美的牢狱——关于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的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科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8,23,共5页
多年来学术界对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多侧重于“宗教”视角来解读,不可避免地出现牵强附会的诠释。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爱”的视角,重新解读这本集子中关于“妻子”、“情爱”与“美的牢狱”的话题,深入探讨两性在“情爱”上衍生... 多年来学术界对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多侧重于“宗教”视角来解读,不可避免地出现牵强附会的诠释。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爱”的视角,重新解读这本集子中关于“妻子”、“情爱”与“美的牢狱”的话题,深入探讨两性在“情爱”上衍生出种种复杂的况味和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集 情爱 美的牢狱 表现形态
下载PDF
穿透历史的迷雾书写武汉——读尔容的散文集《景秀年华》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桂成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尔容的散文集《景秀年华》大多是写武汉的,写武汉的山水,武汉的风俗,武汉的人物,武汉的花木。尔容以女性的细腻笔触,写出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正如她在《景秀年华》的开篇之作《倾城之梅》中所说,她一直下意识地以为,武汉... 尔容的散文集《景秀年华》大多是写武汉的,写武汉的山水,武汉的风俗,武汉的人物,武汉的花木。尔容以女性的细腻笔触,写出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正如她在《景秀年华》的开篇之作《倾城之梅》中所说,她一直下意识地以为,武汉是一个粗糙的男人的城市,块头大,声音粗,说话总像老子天下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集 武汉 书写 历史 独特个性 下意识 城市 说话
下载PDF
新的天地 新的高度──读梁衡的散文集《人杰鬼雄》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斌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人杰鬼雄 毛泽东 散文创作 散文集 梁衡 邓小平 山水游记 马克思 周恩来 中国革命
下载PDF
灵魂的声音需要朴拙的表达——读李清明的散文集《微雨独行》
17
作者 张学昕 吴宁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真正的文学应是生命体验的产物,是来自生活深处的心灵在场的情感表达.是写作者力图将极为复杂、奇妙的人性与经验,以极富个人性的语言,最简洁、最深刻、也最自然呈现出来的人生图景。我们相信,只要世界还有生命和尊严。还存在灵魂... 真正的文学应是生命体验的产物,是来自生活深处的心灵在场的情感表达.是写作者力图将极为复杂、奇妙的人性与经验,以极富个人性的语言,最简洁、最深刻、也最自然呈现出来的人生图景。我们相信,只要世界还有生命和尊严。还存在灵魂的声音,那么,这种关于精神的创造和表达就永远不会枯竭。李清明就是一位喜欢谛听自己灵魂的声音并且乐于倾诉、善于智慧表达的散文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灵魂 清明 散文集 生命体验 情感表达 个人性 写作者
下载PDF
用野性语言抒写“自我”——评刘克邦散文集《自然抵达》
18
作者 徐小立 任先大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16期124-126,共3页
刘克邦是湖南文学界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以写作散文见长的作家。继俭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之后,又将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自然抵支勘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作品由“怀揣温馨”“心灵标杆”“人生品味”“真情咏叹”及“西域感怀”五个... 刘克邦是湖南文学界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以写作散文见长的作家。继俭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之后,又将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自然抵支勘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作品由“怀揣温馨”“心灵标杆”“人生品味”“真情咏叹”及“西域感怀”五个片段组成,收录散文61篇,是作者在散文创作的崎岖山路上以一种“虚静”心态快乐攀登所获得的又一成果。这部作品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语言充满野性,二是自我的弥漫无处不在,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集 自然 语言 野性 “虚静” 散文创作 文学界 作品
下载PDF
湖湘文化与质朴情感的自然流露——读刘克邦散文集《自然抵达》
19
作者 曾娟 袁志成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16期121-123,共3页
“我挚爱广袤厚重的湘土,更挚爱湘土上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苍黎,几十年来魂牵梦绕依恋着庄敬着施仁布德的炎舜根脉、忧国忧民的屈贾情志、舍生取义的谭氏血性、指点江山的伟人胸襟、坦荡高沽的乡民风骨……在美丽、神奇的故乡山水间... “我挚爱广袤厚重的湘土,更挚爱湘土上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苍黎,几十年来魂牵梦绕依恋着庄敬着施仁布德的炎舜根脉、忧国忧民的屈贾情志、舍生取义的谭氏血性、指点江山的伟人胸襟、坦荡高沽的乡民风骨……在美丽、神奇的故乡山水间跋涉求索,与文明灿烂的湖湘文化中洗练升华!”这是湘籍作家刘克邦在获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之后的获奖感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散文集 自然 情感 质朴 忧国忧民 舍生取义 文学奖
下载PDF
文学风格:疏放和敦厚——读罗先霖的散文集《蜜蜂的启示》
20
作者 张冠华 马林靖 《中州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9-30,共2页
罗先霖在长期的散文创作中形成了疏放和敦厚的文学风格:语言短峭简洁、节奏明快、不事雕琢,有如闲话家常;结构自然平实,如汩汩泉水,不择地而出。
关键词 罗先霖 文学风格 散文集 启示 蜜蜂 语言艺术 散文风格 散文结构 散文语言 乡土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