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天强派作诗人”——袁枚散馆外放的“前因”及其婉拒乾隆临幸随园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杜贵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袁枚由翰林散馆外放江南知县,因其试清书最下等,更有其前馆课作《清说》等原因;但是,袁枚却归之于乾隆“强派”其如此。其33岁致仕,实与失望于乾隆皇帝有关。进而有在乾隆第二次南巡时,袁枚婉拒尹继善葺随园接驾之议。就出处大节而论,... 袁枚由翰林散馆外放江南知县,因其试清书最下等,更有其前馆课作《清说》等原因;但是,袁枚却归之于乾隆“强派”其如此。其33岁致仕,实与失望于乾隆皇帝有关。进而有在乾隆第二次南巡时,袁枚婉拒尹继善葺随园接驾之议。就出处大节而论,袁枚不愧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尚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散馆外放 婉拒乾隆 考论
下载PDF
明代庶吉士散馆授职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婷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创设的一项高级文官培养制度。授职是最后一环,随着整个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成化以后,授职主要集中在翰林和科道二途,并有少许部属官者,而翰林尤重;对于庶吉士中不可避免的起复和病痊者,其授职也逐渐更为合理。同时授...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创设的一项高级文官培养制度。授职是最后一环,随着整个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成化以后,授职主要集中在翰林和科道二途,并有少许部属官者,而翰林尤重;对于庶吉士中不可避免的起复和病痊者,其授职也逐渐更为合理。同时授职在外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亦出现了有失公允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说,明代庶吉士的散馆授职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庶吉士 散馆授职 翰林
下载PDF
明代庶吉士考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尊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0-27,共8页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开创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它创立于明洪武六年,至洪武十八年正式定名,并于有明一代一直延续下来。明代庶吉士选拔的对象基本是新科二甲、三甲进士。其考选一般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考试,最后由皇帝定夺。与明代士人...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开创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它创立于明洪武六年,至洪武十八年正式定名,并于有明一代一直延续下来。明代庶吉士选拔的对象基本是新科二甲、三甲进士。其考选一般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考试,最后由皇帝定夺。与明代士人为求应试而专习八股文相比,庶吉士学习和考试的范围有所扩大。庶吉士平时的学习和考试状况均有档案,是散馆授官的依据。翰林院官职是庶吉士散馆后的主要流向,其次是在京各种官职,外放为官者人数比较少。明代庶吉士制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庶吉士 散馆
下载PDF
明清庶吉士制度述论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仁安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40,共7页
明清庶吉士制度述论吴仁安“庶吉士”一辞,取《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其制度植根于中国封建科举制度而与翰林院机构关系密切,其职称则肇始于明初洪武十八年而一直相沿至清末。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 明清庶吉士制度述论吴仁安“庶吉士”一辞,取《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其制度植根于中国封建科举制度而与翰林院机构关系密切,其职称则肇始于明初洪武十八年而一直相沿至清末。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几个等级,一般而言,殿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吉士 翰林院 散馆 翰林官 大学士 解缙 高级官员 典章制度 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几种储才形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留珠 《人文杂志》 1987年第1期93-98,104,共7页
中国古代在选拔官吏过程中,每每将已选出的人才,放在某种特定的位置上,进行考察或培养,然后再择优任用。人们习惯把这种做法称为“储才”(或作“贮才”)。历史上曾有过多种的储才形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天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无参... 中国古代在选拔官吏过程中,每每将已选出的人才,放在某种特定的位置上,进行考察或培养,然后再择优任用。人们习惯把这种做法称为“储才”(或作“贮才”)。历史上曾有过多种的储才形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天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吉士 郎官 翰林学士 客卿制 选官 翰林院 授官 孝廉 散馆 中国古代
下载PDF
李联琇任钟山书院院长时间考
6
作者 孟义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1,共1页
同治三年(1864),清军克复南京后,曾国藩等人即着手恢复被破坏的钟山书院。次年二月,钟山书院重建工程告竣,规制略备。受曾国藩之邀,李联琇出任战后钟山书院首任院长。李联琇(1820~1878),字季莹,号小湖,江西临川人。道光二十五年(1... 同治三年(1864),清军克复南京后,曾国藩等人即着手恢复被破坏的钟山书院。次年二月,钟山书院重建工程告竣,规制略备。受曾国藩之邀,李联琇出任战后钟山书院首任院长。李联琇(1820~1878),字季莹,号小湖,江西临川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大理寺卿。关于李联琇担任钟山书院院长的时间,史无明载。光绪四年(1878),两江总督沈葆桢奏言:"前督臣曾国藩于省城克复后,延订山长极为审慎。同治二年冬间,以礼聘前大理寺卿李联琇主讲钟山书院,兼阅惜阴课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山书院 大理寺卿 同治三年 沈葆桢 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四年 江西临川 散馆 重建工程 两江总督
下载PDF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 被引量:17
7
作者 邹长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9-75,共7页
在科举取士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庶吉士制度。有明一代从新科二甲、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培养三年,优者留为翰林官,次者出为科道、六部主事等官。这一制度在选官制度史和教育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制度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明代 庶吉士 散馆
下载PDF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倩 《社科纵横》 1996年第4期37-41,共5页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析董倩庶吉士制度是明代首创的,以科举制为基础,新科进士须继续求学三年,尔后再授官任职的一种培养高级官吏的制度,对明代的政治史、行政制度影响很大。《明史·选举志》载:“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析董倩庶吉士制度是明代首创的,以科举制为基础,新科进士须继续求学三年,尔后再授官任职的一种培养高级官吏的制度,对明代的政治史、行政制度影响很大。《明史·选举志》载:“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吉士 翰林院 《文章正宗》 《万历野获编》 探析 《明史》 散馆 嘉靖至万历年间 大学士 制度
下载PDF
潘润民诗歌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亚新 《贵州文史丛刊》 1982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潘润民字用霖,号朗陵,贵州贵阳人。生于明朝隆庆六年(1572)。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乡试第一,三十五年(1607)会试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进本部员外郎。四十三年(1615)出为广东督粮副使,摄布政使事。第二年擢四川布政司参政,不久... 潘润民字用霖,号朗陵,贵州贵阳人。生于明朝隆庆六年(1572)。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乡试第一,三十五年(1607)会试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进本部员外郎。四十三年(1615)出为广东督粮副使,摄布政使事。第二年擢四川布政司参政,不久告归。天启四年(1624)秋,诏起为河南参政,分守河南道。旬日擢广东按察使,升云南右布政使,两年后晋左布政使,兼备兵曲靖,后以病告归。崇祯十二年(1639)起为金沧道副使,逾月擢云南左布政使。十四年(1641)卒于任所,终年七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润 隆庆 分守 散馆 庶吉士 天启 安邦彦 十三年 第二年 赋役全书
下载PDF
黄彭年的《陶楼诗钞》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万机 《贵州文史丛刊》 198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筑人。其父辅辰进士出身,做过知府、道员,是位颇有政声的循吏。黄辅辰中进士前是名穷儒,“家中至和麦麸作饼,煮糠为粥以食,衣不蔽体”(黄彭年《先府君行状》)。彭年少年时代也备尝苦味,作官后较能体察民间...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筑人。其父辅辰进士出身,做过知府、道员,是位颇有政声的循吏。黄辅辰中进士前是名穷儒,“家中至和麦麸作饼,煮糠为粥以食,衣不蔽体”(黄彭年《先府君行状》)。彭年少年时代也备尝苦味,作官后较能体察民间疾苦。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作过书院主讲,也出任过道员、巡按使、布政使等地方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也热心教育事业,所至有政声。彭年学识渊博,阅历极广,著述较多。主修《畿辅通志》,成书三百卷,考证精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出身 民间疾苦 先府君 少年时代 翰林院庶吉士 宋诗派 学识渊博 山中杂诗 散馆 贵州文史丛刊
下载PDF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十六)——《金瓶梅》被禁是因为这本书是一本政治小说
11
作者 杨娜 李士金 +2 位作者 管邦丹 夏茜 蔡华 《艺术家》 2017年第9期33-34,共2页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刘大櫆‘上承方苞、下启姚鼐’。[1]”又将三人并列为桐城派“三祖”。袁编云“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充任四库馆纂修官,后辞官告归”,姚鼐在中进士后的十年,授庶吉...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刘大櫆‘上承方苞、下启姚鼐’。[1]”又将三人并列为桐城派“三祖”。袁编云“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充任四库馆纂修官,后辞官告归”,姚鼐在中进士后的十年,授庶吉士,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袁编省略了这些经历,直接云“充任四库馆纂修官”,笔者认为这略有不妥。姚鼐作为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开始时间为1773年,倘若省略,必须在叙述中有所体现,如云“《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学术 考官 编云 分属 四库全书 省略 进士 散馆
下载PDF
恒庆与桂芳
12
作者 高兴璠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雪桥诗话》 嘉庆帝 从军诗 起居注 乡试 武昌 广西 散馆 充用 束修
下载PDF
元明清以来蒙古族汉文著作家简介(续二,文学类)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永邦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34.边鲁 字鲁生,一字至愚,北庭人。以南台宣使奉台命西谕,竞以不屈死,朝廷追赠南台管句。鲁生天才秀发,善古乐府诗,工古文奇宇,尤工写水墨花鸟树竹,精于钩勒颤掣之势,则有得于李后主云,生性直梗,权贵不能以势约之。
关键词 著作家 文学类 元明清 蒙古人 汉文 蒙古族 乾隆 散馆 格斯尔 帖木儿
下载PDF
清镇名人事迹
14
作者 任葭荣 《贵州文史丛刊》 1992年第1期137-143,146,共8页
张日晸清廉爱民的一生张日晸,又名暄,字东升,号晓瞻。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月初六日,生于清镇县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成进士,御试第一。入翰林院,散馆一等,授编修,参与纂写《大清一统志》。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 张日晸清廉爱民的一生张日晸,又名暄,字东升,号晓瞻。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月初六日,生于清镇县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成进士,御试第一。入翰林院,散馆一等,授编修,参与纂写《大清一统志》。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三十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一统志 清镇县 散馆 云南巡抚 叙州府 杨顺清 御试 翰林院 特克什布 内阁学士
下载PDF
读袁枚《祭妹文》札记
15
作者 张子才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43-44,42,共3页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又号随园老人,号简斋,钱塘(今杭州)人。家境艰难,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离家到广西投靠巡抚幕僚叔父袁鸿。“予弱冠粤行”指的就是这事。由袁鸿引荐,三年间连中举人、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故云“逾三年...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又号随园老人,号简斋,钱塘(今杭州)人。家境艰难,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离家到广西投靠巡抚幕僚叔父袁鸿。“予弱冠粤行”指的就是这事。由袁鸿引荐,三年间连中举人、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故云“逾三年,予披官锦还家”。乾隆七年(1742)散馆,历任溧水、江浦、沐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妹文 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 锦还 国朝诗品 三妹 简斋 玉貌 宫锦 小仓山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文化巨匠阮元
16
作者 尹协理 《运城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7-13,共7页
阮元(1761—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乾嘉学派后期具有总结性的学者。 阮元二十五岁考中进士,改翰林阮庶吉士,充《万寿盛典》篡修。第二年进散馆,任编修。二十七岁时大考,得一等第一名,超擢詹事府少詹事,入直... 阮元(1761—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乾嘉学派后期具有总结性的学者。 阮元二十五岁考中进士,改翰林阮庶吉士,充《万寿盛典》篡修。第二年进散馆,任编修。二十七岁时大考,得一等第一名,超擢詹事府少詹事,入直南书房,充石渠宝笈协修日讲起居注官。又迁詹事。充文渊阁直阁事。同年底诏充石经校勘官,从事唐石经的校勘工作。他二十九岁时任山东学政。二年后调任浙江学政,同年升为内阁学士。嘉庆四年(1799年,3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事府 起居注官 内阁学士 日讲 石经 乾嘉学派 协修 散馆 庶吉士 校勘记
下载PDF
吴棠与李鸿章唱和明光
17
作者 贡发芹 《江淮文史》 2020年第6期158-165,共8页
李鸿章和吴棠均为晚清重臣,他俩的交谊世人知之甚少,实际上他们交往密切,感情非同寻常。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出生于安徽庐州府(今合肥市)一个官宦家庭,系庐郡望族,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李鸿章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李鸿章和吴棠均为晚清重臣,他俩的交谊世人知之甚少,实际上他们交往密切,感情非同寻常。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出生于安徽庐州府(今合肥市)一个官宦家庭,系庐郡望族,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李鸿章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顺天举人,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院庶吉士 李鸿章 庐州府 清道光 吴棠 散馆 李文安 望族
下载PDF
清代翻译庶吉士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长清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0年第10期14-17,共4页
为了改变八旗人员在翰林的弱势地位,巩固八旗人员在翰林院的职位,道光帝决定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选拔翻译庶吉士始于道光二十七年。翻译庶吉士培养三年散馆,优者留馆,成为翰林官。由于清后期只选拔了四十三名翻译庶吉士,其对改变... 为了改变八旗人员在翰林的弱势地位,巩固八旗人员在翰林院的职位,道光帝决定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选拔翻译庶吉士始于道光二十七年。翻译庶吉士培养三年散馆,优者留馆,成为翰林官。由于清后期只选拔了四十三名翻译庶吉士,其对改变翰林队伍结构的作用有限。本文对翻译庶吉士制度的脉络进行考证梳理,并探讨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翻译庶吉士 选拔 培养 散馆
原文传递
沈德潜的生前名与身后事
19
作者 陈圣争 《粤海风》 2017年第4期52-55,共4页
乾隆四年(1739),是沈德潜的转运年——或许在头年八月他第17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时,事情已在悄悄地起变化——会试中第65名,殿试后,67岁的他终于高中二甲第8名进士。俗话说"人生七十始开始",70岁的他在乾隆七年(1742)散馆后授翰林... 乾隆四年(1739),是沈德潜的转运年——或许在头年八月他第17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时,事情已在悄悄地起变化——会试中第65名,殿试后,67岁的他终于高中二甲第8名进士。俗话说"人生七十始开始",70岁的他在乾隆七年(1742)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此后更是际遇非凡,官运直线上升,数年间仕至礼部侍郎(正二品)。致仕后,一度加衔为礼部尚书(从一品)、太子太傅(从一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翰林院编修 礼部尚书 礼部侍郎 一品 清诗别裁集 散馆 七品 加衔 诗文集
原文传递
明代庶吉士制度拾遗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波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72,220,共9页
通过对永乐时期庶吉士的诸多专门名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后来成为主流的进学庶吉士,对洪武创制时确定的观政性质仍有部分保留。明代的庶吉士考选,弘、正时期起大致已有保证每省均有的惯例,万历十四年后更实现了分省定额。明后期庶常散馆除... 通过对永乐时期庶吉士的诸多专门名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后来成为主流的进学庶吉士,对洪武创制时确定的观政性质仍有部分保留。明代的庶吉士考选,弘、正时期起大致已有保证每省均有的惯例,万历十四年后更实现了分省定额。明后期庶常散馆除授时留翰林者亦有地区限额的原则。考选时的分省配额和除授时的地区限额,其意都在维持政权中的地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吉士 永乐 考选 散馆 分省定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