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肠道微生态探讨“敦土制水”辨治慢性肾脏病的思路
1
作者 吴燕升 张先闻 王琳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194-198,共5页
探讨中医“脾”功能失调与慢性肾脏病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内在关系,阐述“脾”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机体代谢、免疫功能,从而参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医药“敦土制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现代理论依据。“敦土制水”是我... 探讨中医“脾”功能失调与慢性肾脏病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内在关系,阐述“脾”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机体代谢、免疫功能,从而参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医药“敦土制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现代理论依据。“敦土制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奠基人之一陈以平“斡旋三焦”治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在各方面深刻影响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脾肾失调”是CKD的病因之本,而脾居中焦,具有“升清”“运化”和“卫”的功能,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及其对机体代谢、免疫等作用相似,肠道菌群的组成平衡和功能稳定可视为“脾主升清”的正常状态。慢性肾脏病患者脾肾亏虚,脾不升清、土不制水,则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肠道菌群失去自我稳定状态,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引起CKD的发生发展。“敦土制水”法重在强健脾运,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肾脏病有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敦土制水 脾肾失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