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P.T.1288“畿南木”(skyi rnam)地名考辩 被引量:1
1
作者 阿贵 桑吉卓么 《青藏高原论坛》 2022年第4期22-26,共5页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P.T.1288共记载有70余处历史地名,大多为赞普王室的住地,以及每年的会盟地点。虽然学界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大多数历史地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地名至今仍未有比较可靠的研究结论。本文所论之“畿南木”,作为历史地名,...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P.T.1288共记载有70余处历史地名,大多为赞普王室的住地,以及每年的会盟地点。虽然学界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大多数历史地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地名至今仍未有比较可靠的研究结论。本文所论之“畿南木”,作为历史地名,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出现几种不同的解读结果:一是在解读P.T.1286时,把skyi ro译作了“几若”;二是在解读P.T.1288时,把skyi rnamsu译作“畿诸部”;三是在P.T.1288第三次出现rnam字时,由于skyi与rnam被分开,且后一个字以rnam—su的形式出现而把它译作了地名“南木”。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和查阅其他相关藏文史籍认为,“畿南木”是一个重要的吐蕃历史地名,位于今拉萨河下游,并且与吐蕃小邦时期的“几若”(skyi ro)地名有关,应是指今拉萨曲水县“南木乡”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历史地名 “畿南木” “几若”
下载PDF
温故知新——重读《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体会之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践 《民族翻译》 2016年第3期19-23,共5页
本文侧重从历史背景角度分析《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P.T.1287号传记篇中的误译语句,以自我纠谬的方式提出问题并尝试做出新的解读,以期尽可能减少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中的错误,推动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P.T.1287号传记篇 翻译
下载PDF
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对“古尔”的记述看其早期功用、形态特征与衍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格桑曲杰 《西藏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7-17,共11页
"古尔"是西藏古老的歌体之一,早期属于赞颂本教神灵的歌体,佛教传入西藏后成为佛教寺院的诵经调音调之一。佛教后宏期"古尔"诵经调音乐逐渐受到各教派寺院高僧活佛的重视,在寺院中普遍地得到应用,特别是噶举派各寺... "古尔"是西藏古老的歌体之一,早期属于赞颂本教神灵的歌体,佛教传入西藏后成为佛教寺院的诵经调音调之一。佛教后宏期"古尔"诵经调音乐逐渐受到各教派寺院高僧活佛的重视,在寺院中普遍地得到应用,特别是噶举派各寺院中盛行古尔歌体的诵唱。有关古尔歌体的最早记载见于敦煌出土的吐蕃历史文书《吐蕃赞普世系》中,本文就习研《吐蕃赞普世系》中相关内容,对早期古尔的功用和形态特征及后期衍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索,证明早期古尔和鲁等歌体之间并非"只有名称的不同而含义完全相同",这两种歌体之间不仅其使用者有别,而且音调各异,是两种不同的歌体。并对古尔成为佛教寺院诵经调音乐的主要因素——早期功用、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客观的梳理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古尔 早期功用 形态 衍变
下载PDF
吐蕃赋税徭役制度管窥
4
作者 姚婧媛 《青藏高原论坛》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笔者通过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有关赋税徭役制度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大料集、农田贡赋、牛腿税、草税、黄金赋税和关卡税等赋役名目,进而分析了吐蕃征收赋役的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提出集会议盟是赋役征收... 笔者通过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有关赋税徭役制度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大料集、农田贡赋、牛腿税、草税、黄金赋税和关卡税等赋役名目,进而分析了吐蕃征收赋役的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提出集会议盟是赋役征收顺利进行的重要政治保障、吐蕃的赋役征收颇具灵活性的特点、王朝不仅频繁统计人口和资财,更设立"岸本"主管账簿文书,为赋役征收做保障等观点。进而推断吐蕃赋役制度不是单一模仿唐制的结果,而是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王朝 赋税徭役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吐蕃简牍
下载PDF
吐蕃告身制度相关问题再探究——以考古材料为中心
5
作者 祝铭 《边疆考古研究》 2023年第2期158-173,共16页
告身制度是吐蕃时期颁行的一类褒奖措施,也是用来划分官阶的制度^([1])。告身一词在藏文中称“艺仓”(■),唐人以为吐蕃用以区分官吏高下贵贱的章饰与唐朝证明勋官等级的告身颇有些相似,故将“艺仓”译为“告身”,今人仍袭旧译^([2])。... 告身制度是吐蕃时期颁行的一类褒奖措施,也是用来划分官阶的制度^([1])。告身一词在藏文中称“艺仓”(■),唐人以为吐蕃用以区分官吏高下贵贱的章饰与唐朝证明勋官等级的告身颇有些相似,故将“艺仓”译为“告身”,今人仍袭旧译^([2])。汉藏文献中均有对吐蕃告身的记载,如《新唐书·吐蕃传》载:“其官之章饰,最上瑟瑟,金次之,金涂银又次之,银次之,最下至铜止,差大小,缀臂前以辨贵贱。”^([3])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之P.T.1288《大事记年》和P.T.1287《赞普传记》中,也有多处吐蕃赞普授予官员各级告身的记载,涉及告身类别包括“瑟瑟文字告身”“小银字告身”“金字告身”“小瑟瑟文字告身”“金间银文字告身”等^([4])。《贤者喜宴》中的记载则更为详细,“所谓告身,最上者为金、玉两种,次为银与颇罗弥,再次为铜与铁文字告身,总为六种。告身各分大小两类。总为十二级”,其后还分别记载了各级官员对应的不同告身^([5])。据此,我们对吐蕃的告身有一个初步印象,即用不同质地的物品来标识不同勋官等级或奖赏力度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身 初步印象 考古材料 吐蕃时期 藏文献 勋官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吐蕃
原文传递
学海拾珠
6
《中国西藏》 2024年第6期90-90,共1页
关于聂赤赞普来历的传说.聂赤赞普是吐蕃第一位赞普,是以神话传说的方式出现的。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德·聂赤赞普是天神天父六君之子赤顿祉的儿子,降临吐蕃地方为主。
关键词 聂赤赞普 神话传说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学海 吐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