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欧梵 季进(译) 杭粉华(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9,共10页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夏氏兄弟与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The Hsia Brothers and Chinese Literature: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会馆举行。此次会议由王德威筹办与主持,韩南、林培瑞、孙康宜...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夏氏兄弟与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The Hsia Brothers and Chinese Literature: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会馆举行。此次会议由王德威筹办与主持,韩南、林培瑞、孙康宜、奚密、陈平原、陈国球、耿德华等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和欧美的七十多位学者出席了这一盛会,探讨夏济安、夏志清昆仲对中国文学研究的贡献,探讨发展夏氏兄弟所开拓的学术传统的可能性。夏志清先生亲临会场,并多次致词。本期“海外汉学研究”发表的李欧梵教授和梅家玲教授的文章即是提交此次会议的会议论文。李欧梵教授的《光明与黑暗之门》深情回顾了夏氏兄弟对他的影响,对夏氏兄弟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做了精当的评述。梅家玲教授的《夏济安、〈文学杂志〉与台湾大学》则从“文化场域”与“教育空间”互涉的角度,论述了夏济安创办《文学杂志》的特殊意义。文章提供了不少弥足珍贵的史料,对研究作为海外汉学家的夏济安先生的心路历程极有裨益。王德威称夏氏兄弟为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founding fathers(父辈创立人)。的确,他们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然成为北美汉学界的一个重要分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薪火相传的人文传统脉络。对夏氏兄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汉学家的个案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这一传统的反思与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光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杂志》 学术研讨会 感激 敬意
下载PDF
商务日语敬意表达中视角转变现象分析(上)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伟 《日语知识》 2011年第12期17-18,共2页
在商务场合,为准确地表达敬意,除了掌握敬语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根据听话人和场合的不同,适时转变视角并选用相应的措词。视角转变策略作为一种表达技巧,正确地使用能够使语言得体、充满敬意。有时稍显失礼的内容,换一个视角表达出来就会... 在商务场合,为准确地表达敬意,除了掌握敬语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根据听话人和场合的不同,适时转变视角并选用相应的措词。视角转变策略作为一种表达技巧,正确地使用能够使语言得体、充满敬意。有时稍显失礼的内容,换一个视角表达出来就会得体很多。本文主要探讨诸如内外关系、褒奖、慰劳、询问能力等常引起困惑及误用的问题,同时考察视角转变策略在其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日语 现象分析 敬意 转变策略 语言得体 内外关系 考察视角 敬语
下载PDF
日语人称代词中的敬意低减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鹏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语人称代词中的敬意低减现象 ,指出了第一、二人称低减的同中之异 。
关键词 人称代词 敬意低减 敬语
下载PDF
同情的理解和温情的敬意——评刘保昌《戴望舒传》
4
作者 叶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崇文书局2007年5月出版的刘保昌先生新著《戴望舒传》,以一个诗人的个人生命史,一种“别一抒情话语”的形成及发展史,穿越岁月的烟尘,激活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在中国新诗经历了蹒跚学步的起步阶段和20世纪20年代的初步发展后,执着于诗歌... 崇文书局2007年5月出版的刘保昌先生新著《戴望舒传》,以一个诗人的个人生命史,一种“别一抒情话语”的形成及发展史,穿越岁月的烟尘,激活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在中国新诗经历了蹒跚学步的起步阶段和20世纪20年代的初步发展后,执着于诗歌梦想的诗人曾经这样用整个生命去吟唱与探索;中国新诗在30年代就曾经绽放出这样的华彩和拥有这样的荣光。仔细读这本《戴望舒传》,我们在被激活关于新诗经典的历史记忆的同时,亦不免发现自己对这位以忧郁的青色诗魂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留下独特生命印记的诗人了解得多么不够。长久以来,“雨巷诗人”之美誉名动天下、声名远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20世纪20年代 新诗发展史 敬意 温情 同情 历史记忆 中国新诗
下载PDF
遥寄祝贺与敬意--致“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颁奖会的贺信
5
作者 陈建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当代中国 颁奖会 《当代作家评论》 《温州都市报》 贺信 敬意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来自魏玛的敬意与贺礼
6
作者 杨武能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2期2-2,共1页
一本严肃、纯粹、高品味的学术刊物——《郭沫若学刊》出版发行即将一百期。整整的100,一年四期也就是坚持出了长达二十五个年头,而这又是怎样世情剧变、风高浪急的二十五年啊!别的不讲,单是要经受住市场经济的严酷考验,要抵御、抗... 一本严肃、纯粹、高品味的学术刊物——《郭沫若学刊》出版发行即将一百期。整整的100,一年四期也就是坚持出了长达二十五个年头,而这又是怎样世情剧变、风高浪急的二十五年啊!别的不讲,单是要经受住市场经济的严酷考验,要抵御、抗拒低俗文风学风的猛烈冲击,主事者需要有何等巨大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礼 敬意 魏玛 出版发行 学术刊物 市场经济 郭沫若
下载PDF
钱穆 永存“温情与敬意”
7
作者 孙展 《今日教育》 2009年第10期42-42,共1页
1986年6月9日,92岁高龄的钱穆在外双溪素书楼家中,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班的学生讲授了告别杏坛的最后一堂课。课毕,老人寄语后学,“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
关键词 钱穆 敬意 温情 中国文化 研究所 中国人 告别
下载PDF
对新华社的敬意与期待
8
作者 长平 《青年记者》 2008年第11期91-91,共1页
如果让两个通讯社甚至更多的通讯社在更多的层面同台竞技,那么,彼此互相砥砺,读者更会从中受益。
关键词 新华社 期待 敬意 通讯社 读者
下载PDF
“メニュ一のほぅ”的暧昧性敬意
9
作者 郑宪信 《日语知识》 2003年第9期7-8,共2页
据最近的一次日本文化厅国语调查的结果,日语中言’(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话语)增多了。暧昧表现不断登场。如像:思(我是这样认为的)、良(相当不错呀)、,卒业,着,社会勉强思,(我呀,想毕业后好好地学习如何处世做人)等等。从他们调查的... 据最近的一次日本文化厅国语调查的结果,日语中言’(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话语)增多了。暧昧表现不断登场。如像:思(我是这样认为的)、良(相当不错呀)、,卒业,着,社会勉强思,(我呀,想毕业后好好地学习如何处世做人)等等。从他们调查的结果中分析看,说是当‘自分间达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暧昧性 敬意 敬词 日语 社会 “メニュ一のはぅ”
下载PDF
商务日语敬意表达中视角转变现象分析(下)
10
作者 胡伟 《日语知识》 2012年第1期21-21,29,共2页
上期介绍了内外关系表达和“慰劳”表达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视角转变策略在其中的运用,本期将介绍“褒奖”表达和询问能力、意图等表达的情况。
关键词 现象分析 商务日语 敬意 转变策略 内外关系
下载PDF
对教材须怀温情与敬意
11
作者 张学军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1年第23期7-9,共3页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如何看待教材这个问题,编写者和使用者之间产生了一些共识,也出现了诸多分歧。许多教师对新教材颇多微词。从这些议论者的角度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新课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教材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即...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如何看待教材这个问题,编写者和使用者之间产生了一些共识,也出现了诸多分歧。许多教师对新教材颇多微词。从这些议论者的角度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新课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教材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即便是教材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不能用单一方式注解的复合体,不应指望新教材“包治百病”、“包打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敬意 温情 系统工程 使用者 复合体 课改 高中
下载PDF
我们的温情和敬意
12
作者 成尚荣 《基础教育课程》 2011年第7期1-1,共1页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审议。课程标准的审议,意味着伴随我们十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离我们而去,它将被修订审议后的新课程标准所替代。是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年课程改革的历程,它鼓舞、...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审议。课程标准的审议,意味着伴随我们十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离我们而去,它将被修订审议后的新课程标准所替代。是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年课程改革的历程,它鼓舞、引领着我们,已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良师益友。在它即将与我们告剐的时候,我们心里充满了温情,充满了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敬意 温情 新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良师益友 实验稿 审议
下载PDF
母校敬意:一种濒临灭绝的学生情感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璐 阙海宝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42-43,共2页
近日,暨南大学的学生论坛上有个题为“毕业了,你还会对母校有感情吗?”的投票帖子,53人参与投票,有64.1%的学生表示会关心母校,仅有18.8%的学生表示会依恋母校。
关键词 学生情感 母校 敬意 暨南大学 投票 毕业
下载PDF
书写与敬意
14
作者 李易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9-201,共3页
王安忆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沉默和理性的作者。她永不怠于砥砺文字,永远用清晰的世界观进行创作。坚持书写,满怀敬意,这是本文题目的由来。拿到新书《故事和讲故事》,初看目录,其实有些困惑。故事、经典、上海和女性作为四个篇章串... 王安忆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沉默和理性的作者。她永不怠于砥砺文字,永远用清晰的世界观进行创作。坚持书写,满怀敬意,这是本文题目的由来。拿到新书《故事和讲故事》,初看目录,其实有些困惑。故事、经典、上海和女性作为四个篇章串联起的本书,作为理论批评集,看似分散。总览全书后,才明白潜藏其中的精气神。所悟之余深感幸运,二十余年间,王安忆的成熟之路除了以大量作品为坐标一一标明,还通过这些文章更为清晰地记载了下来,让读者能够近距离体会她的创作理念。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意 书写 印象 创作理念 讲故事 理论批评 王安忆 世界观
下载PDF
为了高尚的人们充满敬意的事业——评杨牧之的《我的出版憧憬》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飞舟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4,111,共4页
一个人毕生从事一项事业,并且始终饱含激情地把它做好,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杨牧之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五十多年,从编辑入行做到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负责人,肩负着繁重的出版管理任务,对编辑工作却始终坚守,一部又一部传世出版精品在... 一个人毕生从事一项事业,并且始终饱含激情地把它做好,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杨牧之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五十多年,从编辑入行做到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负责人,肩负着繁重的出版管理任务,对编辑工作却始终坚守,一部又一部传世出版精品在他的主持下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出版工作 杨牧之 事业 憧憬 敬意 高尚 部门负责人 人生境界
下载PDF
1930年日本学者盐谷温等人联名致信鲁迅以表敬意 被引量:1
16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小说史”会(的成员)读了(大作),一同签名为念。恭请撰安。盐谷温、内田泉、小林道一、松井秀吉、藤勇哲、荒井瑞雄、守屋旗次、松枝茂夫、黑木典雄。
关键词 日本学者 敬意 鲁迅 中国小说史
下载PDF
基于礼貌原则的现代日语敬意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立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8-131,共4页
日语中的敬意表达是指谈话双方为了能够交流更顺畅,说话人和听话人基于相互尊重的原则,根据说话对象和场合而灵活运用措辞。文章旨在以B&L提出的礼貌原则为依据,从消极礼貌和积极礼貌两个角度阐释现代日语中的敬意表达。通过分析,... 日语中的敬意表达是指谈话双方为了能够交流更顺畅,说话人和听话人基于相互尊重的原则,根据说话对象和场合而灵活运用措辞。文章旨在以B&L提出的礼貌原则为依据,从消极礼貌和积极礼貌两个角度阐释现代日语中的敬意表达。通过分析,明确了现代日语中也存在礼貌现象,并运用礼貌原则分析了现代日语中的敬意表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现代日语中的敬意表达除了以往存在的固定表达外,还包括非固定表达和讨好对方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意表达 礼貌原则 消极礼貌 积极礼貌
下载PDF
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读《国史大纲·引论》有感
18
作者 王飞原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7-278,共2页
《引论》的主旨,在于对本国历史、本国文化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而强烈批判世纪以来偏激的虚无主义、浅薄的进化观、似是而非的文化自谴、"变相的文化征服"等倾向,对史学"革新派"之"宣传"色彩更深感鄙... 《引论》的主旨,在于对本国历史、本国文化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而强烈批判世纪以来偏激的虚无主义、浅薄的进化观、似是而非的文化自谴、"变相的文化征服"等倾向,对史学"革新派"之"宣传"色彩更深感鄙夷,称其为"急于事功而伪造智识者"。这种立论鲜明、强烈出击的做法,无异是将自己主动地矗立于当代思潮冲突的漩涡中心,困顿于四面楚歌,但《国史大纲》着实也仰仗于此篇议论的激烈锋利,且颇具文采,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始终保有鲜活的吸引力,其中流露出钱穆的那一脉温情与敬意却贯穿本文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大纲引论 温情与敬意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商务日语敬意表达的问题、产生根源及其运用
19
作者 邵文怡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6-27,40,共3页
本文针对商务日语敬意表达中的问题、产生根源及其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商务日语敬意表达在慰劳、内外关系上存在着表达上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地理环境、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商务往来中,要从了解... 本文针对商务日语敬意表达中的问题、产生根源及其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商务日语敬意表达在慰劳、内外关系上存在着表达上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地理环境、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商务往来中,要从了解日本地理、民族文化等方面,更加准确地表达对对方的敬意,除了掌握必须的敬语知识外,还要依据对方和场地的不同,适当地转变自己的视角,并选择合适的措词和表达上的技巧,使语言更得体,敬意更充分,更好地解决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学习如何运用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敬意 问题 根源 运用
下载PDF
“子”敬意探微
20
作者 陈越坤 《语文教学之友》 2006年第9期46-46,49,共2页
子,音zǐ,甲骨文写作像头大体小、舞动手臂的幼儿之形,表示幼儿、子女之意。在我国的上古时期。尤其是先秦时代,“子”常常用作尊称。可以单称“子”:“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饿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 子,音zǐ,甲骨文写作像头大体小、舞动手臂的幼儿之形,表示幼儿、子女之意。在我国的上古时期。尤其是先秦时代,“子”常常用作尊称。可以单称“子”:“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饿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如同现今称“您”。也可在姓氏后加“子”称“某子”,如孔子、庄子、乐羊子等,如同称人“某先生”。而若要称自己的老师则在姓氏前再冠以“子”字.“子墨子”就是“我的老师墨先生”。至于公子、君子、夫子等称谓更是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 敬意 上古时期 先秦时代 甲骨文 “您” 幼儿 姓氏 先生 老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