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敬重作为道德动机的可能性
1
作者 何佳慕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敬重”作为道德法则对意志产生的情感,被康德确立为动机的主观规定根据,然而介于感性与知性之间的“敬重”概念具有模糊性,这在康德理性主义框架中引起了关于“敬重能否作为道德动机”的当代争议。动机理智主义认为对道德法则的认知... “敬重”作为道德法则对意志产生的情感,被康德确立为动机的主观规定根据,然而介于感性与知性之间的“敬重”概念具有模糊性,这在康德理性主义框架中引起了关于“敬重能否作为道德动机”的当代争议。动机理智主义认为对道德法则的认知足以驱动道德行动,动机情感主义则认为道德行动的产生不仅需要对道德法则的认知,同时也需要敬重情感。事实上,敬重情感不仅能够作为道德动机,而且是道德行动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主观意志层面,有限理性存在者具有自由抉择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朝向道德法则所指引的方向作出选择;在行动发生领域,敬重情感对心灵产生肯定性和否定性双重影响,推动有限理性存在者按照具有普遍法则形式的准则行动。由此,敬重情感与对道德法则的认知统一于有限理性存在者的意志当中,共同促进道德行动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重 道德动机 意志 道德法则 道德情感
下载PDF
论康德“敬重”概念在情感中的独断与错位
2
作者 王翔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情感主义与质料伦理学认为道德动机与感性情感的关系实为密切,其根据在于情感在道德过程中可以同理性达到内在和谐的状态。而康德在道德情感方面提出“敬重”这一特殊情感却不可避免地在质料与形式之间发生关联,为道德根据与动机争论留... 情感主义与质料伦理学认为道德动机与感性情感的关系实为密切,其根据在于情感在道德过程中可以同理性达到内在和谐的状态。而康德在道德情感方面提出“敬重”这一特殊情感却不可避免地在质料与形式之间发生关联,为道德根据与动机争论留下继续辩驳的余地。从休谟独断论迷梦中惊醒的康德,却在对“敬重”这一道德情感的理解中陷入了另一种独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敬重 质料 形式 结构
下载PDF
论康德的“敬重感” 被引量:7
3
作者 贺方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89,共6页
敬重感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而对它的理解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它的对象、作用和来源。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它把作为物自体的道德法则和作为经验对象的道德行为沟通了起来... 敬重感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而对它的理解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它的对象、作用和来源。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它把作为物自体的道德法则和作为经验对象的道德行为沟通了起来;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否定和肯定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纯粹实践理性的自我批准方面;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直接源自人的人格性,同时这种情感还具有赋义的功能———使情感也和知性范畴一样能给认识主体带来意义,由此就保证了处于物自体领域的道德法则的实在性,从而使道德法则在现象界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敬重 道德法则 情感赋义
下载PDF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燕 高德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7,共7页
称赞与敬重是古典伦理学中两个迥异的重要伦理概念,然而在"躲避崇高"的现代社会中却遗忘了二者的区分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勘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辨明称赞与敬重的对象及活动... 称赞与敬重是古典伦理学中两个迥异的重要伦理概念,然而在"躲避崇高"的现代社会中却遗忘了二者的区分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勘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辨明称赞与敬重的对象及活动原则各有不同。在德育实践中,应遵循称赞与敬重的规定性,区分值得称赞与值得敬重的事物,走出实践中的活动误区,以促学习者之道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赞 敬重 亚里士多德 康德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善良意志,还是敬重情感?——再论康德的自由概念 被引量:3
5
作者 尚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2,共10页
康德是近代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人们一直认为,康德的"自由"概念是从理性的"善良意志"出发的。然而,越到晚年康德自己越发现: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理性的"自由"概念需要某种情感作为基础。这种情感便是"... 康德是近代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人们一直认为,康德的"自由"概念是从理性的"善良意志"出发的。然而,越到晚年康德自己越发现: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理性的"自由"概念需要某种情感作为基础。这种情感便是"敬重"。康德对"敬重"情感的谈论表明,人的道德生存也即人的自由的现实运作,归根结底是在"敬重"情感中进行的。将"理性""情感"对立起来的思维定式(在康德研究界格外流行)必须接受根本性的批判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善良意志 敬重情感 道德 愉悦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对康德主体伦理学的批判——基于敬重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靳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7,共7页
在《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海德格尔对康德实践哲学的存在论解读主要聚焦于对其敬重现象的阐释。他认为敬重这一特殊的情感是自我领会、自我揭显的一种卓越样式,而康德却没有把这种自我领会(自在目的、行动)的存在论含义揭示出来,海德... 在《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海德格尔对康德实践哲学的存在论解读主要聚焦于对其敬重现象的阐释。他认为敬重这一特殊的情感是自我领会、自我揭显的一种卓越样式,而康德却没有把这种自我领会(自在目的、行动)的存在论含义揭示出来,海德格尔深化了康德道德自我的存在论意义,并且从存在领会的生存实践层面分析了人的本真生存,恢复了康德主体伦理学的实践特征。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和康德的伦理学在敬重这一概念上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体现,也为我们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重 实践 存在论 伦理学
下载PDF
鲁迅对民间文学之“民”的敬重
7
作者 陈祖英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将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所讨论的民间文学之"民",是与士大夫、知识分子相对的不识字的劳动人民。由于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鲁迅对浙东农村有切身的感...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将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所讨论的民间文学之"民",是与士大夫、知识分子相对的不识字的劳动人民。由于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鲁迅对浙东农村有切身的感受,对民众充满敬意。对于民间文学,鲁迅不仅具体礼赞其"清新刚健"的风格,还借鉴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作。虽然他认同并敬重"民",但他自己并不是民众中的一员,他似乎想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达到"立人"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间文学 民众 敬重
下载PDF
我所敬重的曹永年先生
8
作者 阿明布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0-72,共3页
曹永年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师。而且,我与曹师私交很深,以至于无话不谈,偶尔还会发生一些争执。他长我11岁,故而,我与曹师又可称为忘年之交。1973年,我作为工农兵学员,来到内蒙古师范学院政史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曹师当时是我系历史专... 曹永年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师。而且,我与曹师私交很深,以至于无话不谈,偶尔还会发生一些争执。他长我11岁,故而,我与曹师又可称为忘年之交。1973年,我作为工农兵学员,来到内蒙古师范学院政史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曹师当时是我系历史专业教师。这期间,关于曹师,有两件事情使我至今难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教育专业 政史系 师范学院 曹永年 敬重 内蒙古
下载PDF
敬重知识 从容治学
9
作者 金德万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第2期101-101,共1页
第一,像敬重生命那样敬重知识如果我们将过去100年至今教育界学术界的人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是那些教学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群体;“第二代”是指50—60年代的群体;“第三代”则是80—90年代的群体。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李达、... 第一,像敬重生命那样敬重知识如果我们将过去100年至今教育界学术界的人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是那些教学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群体;“第二代”是指50—60年代的群体;“第三代”则是80—90年代的群体。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李达、朱剑农当然属于第一代,夏振坤老和荣开明老是第二代,金清研究员和我应该都属于第三代。事实也是这样,我对荣老执弟子礼,只是未得亲炙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 夏振坤 敬重 20世纪 湖北省
下载PDF
作为道德情感的敬重:康德的理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福玲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敬重是道德法则直接规定意志带来的一种情感,因此是理性自己造成的,也是唯一一种主动的情感。敬重,作为道德情感,本身属于现象界,但它的根据则是本体界的道德法则。敬重,在有限的理性存在者身上就表现为对其人格中...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敬重是道德法则直接规定意志带来的一种情感,因此是理性自己造成的,也是唯一一种主动的情感。敬重,作为道德情感,本身属于现象界,但它的根据则是本体界的道德法则。敬重,在有限的理性存在者身上就表现为对其人格中的人性的敬重,同时也是对其尊严的认可。人在这种道德情感的激发下不断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迈向崇高,人性也因此得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重 道德法则 道德情感 尊严
下载PDF
孟子的“恻隐之心”与康德的“敬重”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元元 《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8-70,共3页
"恻隐之心"是孟子伦理思想中关于进行道德修养的首要出发点。它是先天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中的一种最原始的道德情感,它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孟子的"恻隐之心"在含义、性质、行为等方面与康德的"敬重"情感... "恻隐之心"是孟子伦理思想中关于进行道德修养的首要出发点。它是先天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中的一种最原始的道德情感,它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孟子的"恻隐之心"在含义、性质、行为等方面与康德的"敬重"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恻隐之心 敬重
下载PDF
康德的“敬重悖论”及其解决: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素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5,185,共10页
根据对康德实践哲学的一个传统解释,康德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一个过于严格的承诺:道德法则对所有理性存在者都是普遍的、不偏不倚的,对道德法则的遵循是出于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性因素的纯粹意志动机,情感因其属于感性领域而被排除在道德考量... 根据对康德实践哲学的一个传统解释,康德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一个过于严格的承诺:道德法则对所有理性存在者都是普遍的、不偏不倚的,对道德法则的遵循是出于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性因素的纯粹意志动机,情感因其属于感性领域而被排除在道德考量之外。但这个结论对康德的道德心理采取了简单化、扁平化的解释,实际上,康德对“敬重”这种特殊情感的重视贯穿了他整个道德论述,并将其确立为道德义务唯一有效的主观动机或执行道德义务的感性条件。但在康德的道德理性主义框架内,敬重概念似乎呈现出某种“悖论性”:它不同于“病理性的情感,是一种自我激发的、自主的道德情感。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对认知机制和情感机制的研究,“敬重”表面上的概念悖论实际上显示了人们一些复杂的道德情感并非单纯的认知性的,也非纯然受直接的情感所推动,而是整合这两者,并可以在规范性和经验性上得到有效的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敬重悖论 道德心理学 认知-情感
下载PDF
道德赞扬的美德困境及解决——基于赞扬与敬重的区分
13
作者 沈雨航 沈永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3-47,共5页
道德赞扬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个人或社会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对行为者正确的选择和行为做出的正面评价。而菲莉帕·福特认为道德赞扬存在一个美德困境,即一个真正的有德者在处理道德抉择和困难之事时应当毫不费力;但美德... 道德赞扬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个人或社会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对行为者正确的选择和行为做出的正面评价。而菲莉帕·福特认为道德赞扬存在一个美德困境,即一个真正的有德者在处理道德抉择和困难之事时应当毫不费力;但美德之所以受到称赞是因为行为者完成的选择和行为是困难的、难以完成的。这一困境产生的原因在于有德者的美德形成是历史性过程,对主体的道德评价依据在于动机而非结果以及美德的纠正性思想的主体差异。而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对赞扬和敬重进行区分,限定二者的适用范围,分析康德敬重他人的形而上学基础,这一困境会延伸到赞赏的分配正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赞扬 美德困境 敬重 分配正义
下载PDF
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
14
作者 苏巧云 《读写算(小学中年级)》 2011年第9期17-18,共2页
我最熟悉的人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她今年大约三十四五岁,瘦长的体形,白里透红的皮肤,瓜子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她既善良又和蔼可亲,同学们都说她简直就像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朋友。
关键词 《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下载PDF
康德道德哲学中心灵的情感能力——从敬重感与崇高感的亲和性关联看
15
作者 陈瑞萍 《德国哲学》 2014年第1期60-79,共20页
本文致力于分析《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敬重感”和《判断力批判》中的“崇高感”,指出它们作为心灵的智性情感,在现象学意义上已然揭示出了“理念”在实践范围内的显现。进一步分析来看,这又涉及想象力的综合能力。正是想象力提供了... 本文致力于分析《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敬重感”和《判断力批判》中的“崇高感”,指出它们作为心灵的智性情感,在现象学意义上已然揭示出了“理念”在实践范围内的显现。进一步分析来看,这又涉及想象力的综合能力。正是想象力提供了一个感性一知性二元和解的可能路径。因而“情感”和“理性”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矛盾,重要的在于心灵诸官能的和解,而正是通过对心灵的智性情感现象的捕捉和观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实践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重 崇高感 想象力 心灵的理念
下载PDF
敬重感与义务问题——论道德法则的现实性
16
作者 蒋茶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0期199-201,共3页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一书中,康德以对法则的敬重来言说义务,但并没有直接把两者的关系说清楚。本文结合《实践理性批判》试图指出康德以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这一限度,并指出在现实道德世界中,敬重感作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动机,唤...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一书中,康德以对法则的敬重来言说义务,但并没有直接把两者的关系说清楚。本文结合《实践理性批判》试图指出康德以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这一限度,并指出在现实道德世界中,敬重感作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动机,唤醒了人的道德意识。因而义务概念的产生,就在于对纯粹理性而言感性于人的意志这一限度,因而道德法则作用于人身上时表现为义务,义务就是对法则必然性的敬重,康德由此阐释了道德法则在现实经验世界的客观现实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重 道德法则 义务
下载PDF
康德的“敬重”概念解析——以《道德形而上学奠基》文本分析为基础
17
作者 何佳慕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5-78,共4页
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康德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过渡到了道德形而上学并逐渐抽象出了一条先天道德法则,如果自由的理知世界与自然的感性世界处于绝对割裂的状态,那么处于理知世界之中的道德法则就不会发挥实际的作用。但是,道德法则确... 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康德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过渡到了道德形而上学并逐渐抽象出了一条先天道德法则,如果自由的理知世界与自然的感性世界处于绝对割裂的状态,那么处于理知世界之中的道德法则就不会发挥实际的作用。但是,道德法则确实影响着理性存在者,这便是对道德律的关切。关切的产生基于"敬重",敬重这一智性情感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敬重"通过肯定、否定、自发推动以及中介的作用沟通了道德法则与道德行为,使道德法则成为可能,敬重感是对人格的提升和对崇高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则 道德情感 敬重
下载PDF
敬重思想还是敬重学问?
18
作者 赵士林 《社会观察》 2006年第5期61-61,共1页
1990年代以后,学者们出于各种原因或被迫或自觉向所谓“专业化学问家”转型。但专业化时代的形成殊非易事。由于学术传统的断层、文化积累的薄弱,尚未出现新的大师巨子的迹象。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处于时代转型的激荡中,文化启蒙的任... 1990年代以后,学者们出于各种原因或被迫或自觉向所谓“专业化学问家”转型。但专业化时代的形成殊非易事。由于学术传统的断层、文化积累的薄弱,尚未出现新的大师巨子的迹象。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处于时代转型的激荡中,文化启蒙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思想自由的时代还没有真正降临。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学问家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问家的敬重往往并非其学问,而是其个人遭际透出的文化的、政治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重思想还是敬重学问?》 赵士林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杂著
下载PDF
敬重您 老师
19
作者 聂闻 《新作文(小学教学版)》 2009年第9期1-1,共1页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对编辑这份工作还算尽职;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对每篇呈现到眼前的稿件还算慎重;一直以来,觉得但凡与自己接触过的人,我都给予了应有的和能够给予的尊重。可是,前一段时间和Q老师的接触和交往,让我不得不从心灵...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对编辑这份工作还算尽职;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对每篇呈现到眼前的稿件还算慎重;一直以来,觉得但凡与自己接触过的人,我都给予了应有的和能够给予的尊重。可是,前一段时间和Q老师的接触和交往,让我不得不从心灵深处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从而认识到自己在这些方面或许做得还远远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重您老师》 小学 作文 聂闻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论宋元明时期君民对岳飞忠义精神的敬重
20
作者 韩秀峰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一生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忠于家庭。无论生前身后,岳飞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还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并被后世发扬光大。从南宋到明,岳飞忠义精神贯穿朝廷和民间。君臣...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一生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忠于家庭。无论生前身后,岳飞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还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并被后世发扬光大。从南宋到明,岳飞忠义精神贯穿朝廷和民间。君臣和民众对岳飞敬仰、推崇的方式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感情有所不同,但他们对岳飞的忠义精神都非常敬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民 岳飞 忠义精神 敬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