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诅咒的命运?——从自由公共领域到数字公共领域
1
作者 汪行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西方世界自18世纪以来,公共领域经历了自由公共领域、有组织的公共领域和数字化公共领域的三次转型,今天正处在数字公共领域阶段。如何看待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包容与商谈的关系可以作为理论的坐标。以参与者的包容的普遍性和意见形式... 西方世界自18世纪以来,公共领域经历了自由公共领域、有组织的公共领域和数字化公共领域的三次转型,今天正处在数字公共领域阶段。如何看待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包容与商谈的关系可以作为理论的坐标。以参与者的包容的普遍性和意见形式的说理性特征来衡量,自由的公共领域具有较强的说理性,但具有精英主义特征,劳动者和妇女被排斥在外,议题被限制在财产权和人权范围,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性质。在组织化的公共领域中,国家和组织取代了个人成为公共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公共舆论和意见被自上而下地控制和操纵,民众虽然在法律上被赋予了参与的权利,但实际上却被剥夺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因而它是一个弱包容和强控制的公共领域。数字公共领域时代,虽然更多的人被赋予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手段,但公共领域日益陷入了分裂和冲突,成为非理性情感和欲望表演的空间,因而是一个强包容和弱商谈的公共领域。如果说,包容性与商谈性的统一是公共领域的理想,从自由公共领域到数字公共领域的演变是否表明:公共领域参与空间的扩大必然带来其质量和品质的下降?这是我们时代面对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公共领域 组织公共领域 数字公共领域 现代性 哈贝马斯
下载PDF
两岸数字公共领域下的文化认同探究
2
作者 谢清果 李淼 《关东学刊》 2016年第8期110-119,共10页
在当前着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在新媒体时代通过构建两岸数字公共领域来突破现实两岸社会结构的障碍,从而开辟出一条两岸民众对话的新路径,一方面可能有助于消解猜疑,凝聚共识,增强政治互信,促进文化认同。另一方... 在当前着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在新媒体时代通过构建两岸数字公共领域来突破现实两岸社会结构的障碍,从而开辟出一条两岸民众对话的新路径,一方面可能有助于消解猜疑,凝聚共识,增强政治互信,促进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数字公共空间可能对文化认同产生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 数字公共领域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两岸数字公共领域的功能与观念前瞻
3
作者 谢清果 李淼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8,共4页
在新媒体时代,两岸民众有必要通过构建数字公共领域来突破现实两岸社会结构的障碍,从而开辟出一条对话的新路径,以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建构"两岸数字公共领域"可发挥"有限第三方"身份和政治互信传输站的功能,同时应... 在新媒体时代,两岸民众有必要通过构建数字公共领域来突破现实两岸社会结构的障碍,从而开辟出一条对话的新路径,以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建构"两岸数字公共领域"可发挥"有限第三方"身份和政治互信传输站的功能,同时应当注意从尊重"台湾认同"、呵护公民权力身份、以社区传播理念营造"公共家庭"等观念方面着力,从而不断增强其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 数字公共领域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算法语境下的数字公共领域:现状特征与未来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雅 黄钰澜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第5期50-53,共4页
随着智能算法技术在整个社会知识和社会组织领域的大规模嵌入,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媒体时代,'公共领域'的概念也经历了时间与空间、自我与他者两个层面的变迁。本文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讨论数字公共领域相关研究... 随着智能算法技术在整个社会知识和社会组织领域的大规模嵌入,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媒体时代,'公共领域'的概念也经历了时间与空间、自我与他者两个层面的变迁。本文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讨论数字公共领域相关研究的特征、现状与演变,结合算法语境下数字公共领域的发展与窄化的困境,探讨未来数字公共领域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共领域 算法 窄化
下载PDF
两岸数字公共领域: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场域——以“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清果 祁菲菲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59-177,共19页
随着中国网络平台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网民数量的激增和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数字公共领域在我国大陆与台湾逐渐形成并且日渐成熟。它逐步超越了传统的政治范畴,融入中国的整个社会大背景中,深刻影响着包括文化在内的两岸社会生活的方... 随着中国网络平台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网民数量的激增和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数字公共领域在我国大陆与台湾逐渐形成并且日渐成熟。它逐步超越了传统的政治范畴,融入中国的整个社会大背景中,深刻影响着包括文化在内的两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数字公共领域由于自身的种种特征与优势,在促进文化发展与认同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功能。数字公共领域的发展与文化认同的相互作用为我们研究两岸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因此本文以2016年年初的舆论事件——"帝吧出征Facebook"为例,结合现今时代背景与社会基础,综合数字公共领域的特征与两岸文化认同的现状,对数字公共领域在促进海峡两岸文化认同方面的独特功能进行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为日后两岸关系与文化认同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共领域 文化认同 交流共识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社会认同视角下的海峡两岸数字公共领域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清果 杜恺健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由于两岸政治联系的减少,目前两岸的交流主要停留在民间层面,如何通过民间的交往进而促成政治上的交往破冰,已经成为研究当前台湾问题的核心。当前互联网媒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两岸民众自由交往与形成共识的便捷渠道,而在社会... 由于两岸政治联系的减少,目前两岸的交流主要停留在民间层面,如何通过民间的交往进而促成政治上的交往破冰,已经成为研究当前台湾问题的核心。当前互联网媒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两岸民众自由交往与形成共识的便捷渠道,而在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之下,两岸公共领域建设不仅是一个试图在可以自由对话、商谈的空间之中,通过批判、理性的交往行为来改变两岸交流的交往机制,而且是一个改变两岸对自我范畴的分划,促进两岸之间的社会认同,形成两岸统一的交往机制。通过对"贴吧远征"事件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公共空间为两岸之间的理性对话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而这一空间恰是用来争取两岸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有了理性的沟通,平等自由的对话得以实现,通过言语和媒介来改变群体关系的可能得以实现,才能够改善两岸社会认同的现状。当两岸之间的群体认知差异趋同之时,也正是实现两岸"一家亲"之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共领域 社会认同 贴吧远征
原文传递
两岸数字公共领域与民族认同的建构——以电子娱乐媒体为视角
7
作者 谢清果 赵晟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亟须寻求一种民间的、远离政治性议题以弱化冲突与对抗的公共空间,用以重建共同的民族'叙述'并增进两岸间的族群认同,而网络数字空间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主流媒体之外的选择,尤其是其中的网络电子娱乐媒体所建构... 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亟须寻求一种民间的、远离政治性议题以弱化冲突与对抗的公共空间,用以重建共同的民族'叙述'并增进两岸间的族群认同,而网络数字空间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主流媒体之外的选择,尤其是其中的网络电子娱乐媒体所建构的'软公共领域',能够在一片充满尖锐对立情绪的两岸线上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消解盲目的对抗情绪,还以理性的交流与思考。虽然在这样的'软公共领域'中的公共讨论大多止于非政治性的议题,但其对于夯实两岸民族心理最大公约数的作用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 数字公共领域 民族认同 电子娱乐媒体
原文传递
情动媒介与情动公众:东航坠机事故中的线上公共哀悼研究
8
作者 张梦园 周裕琼 《新闻记者》 2024年第8期45-65,共21页
灾难事件的发生让死亡与哀悼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既有研究大都聚焦于媒体报道,却忽略了公众情动。本文以东航坠机事故中的新闻伦理争议为讨论起点,从情动媒介视角提出了囊括公众情动实践与媒体新闻生产的线上公共哀悼模型。基于对东航坠... 灾难事件的发生让死亡与哀悼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既有研究大都聚焦于媒体报道,却忽略了公众情动。本文以东航坠机事故中的新闻伦理争议为讨论起点,从情动媒介视角提出了囊括公众情动实践与媒体新闻生产的线上公共哀悼模型。基于对东航坠机事故线上公共哀悼的文本分析、主题分析和深度访谈,本文考察了用户如何通过主动参与将传统的新闻媒介改造成情动媒介,媒体新闻生产如何根据公众的反应做出“情感化”调整,以及记者如何通过灾难报道成为公众实现情动的中介。当中国的“数字公共领域”呈现出情动逻辑压倒认知逻辑的复杂图景时,如何让公众既有情动宣泄的可能,又有真相探寻的希望,这是媒介化社会变迁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媒介 情动公众 公共哀悼 媒介化社会 数字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