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专家共识
1
作者 游杰 闫文娟 +10 位作者 林丽婷 古文珍 侯雅蓉 肖炜 姚惠 李燕娥 马丽辉 赵蕊妮 邱钧琦 刘建彰 周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569-577,共9页
数字化口内扫描是近年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研究热点,成为口腔正畸、修复、种植的重要技术。数字化口内扫描的精确度和数据资料采集拼接的准确性是保证数字印模成功和加工制作效果的关键;而扫描仪特性、成像原理以及操作者扫描方式、扫描对... 数字化口内扫描是近年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研究热点,成为口腔正畸、修复、种植的重要技术。数字化口内扫描的精确度和数据资料采集拼接的准确性是保证数字印模成功和加工制作效果的关键;而扫描仪特性、成像原理以及操作者扫描方式、扫描对象、口腔组织特殊性、修复设计方案等均会影响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仍有诸多操作者对于如何鉴别不同修复设计的扫描策略、扫描轨迹、如何减少数字化扫描误差等认识不足,且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与共识。为了更好地帮助操作者应对口内扫描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数字化扫描质量,本文集合了参与专家的共同意见,通过对现有证据的归纳鉴别,阐述数字化口内扫描误差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掌握不同口腔印模需求下的扫描策略。本专家共识认为,基于影响数字化口内扫描精度及扫描图像重现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正确的扫描轨迹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提高扫描的精确性,扫描轨迹主要包括E字法、分段法和S型法等。①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时,建议先扫描基牙及前后两个邻牙,再把基牙区域挖出洞型,最后在基牙预备完成后补扫洞型缺口处,既可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得到最可靠的精度。②全口无牙颌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在牙槽嵴底黏膜组织设定标记点、一次性捕获前庭区域的图像、采用不同类型的扫描路径如“Z”形、“S”形、颊腭、腭颊路径、分段扫描牙弓等策略,可以减少扫描误差和改善图像拼接以及重叠的问题。③对于种植修复,当进行种植体支持的单冠修复与小跨度上部结构修复时,建议先预扫所需牙弓,再把基牙区域挖出洞型,最后安装好种植扫描杆后再补扫洞型缺口处;当进行骨水平种植体冠修复时,可通过改良的间接扫描方法,将扫描过程分为三步:首先在口内扫描临时修复体和相邻两个牙位的牙齿与牙龈组织,然后在种植体上安装标准扫描杆并扫描全牙弓,最后在口外扫描临时修复体,以获取种植体颈部穿龈轮廓的三维形态,从而增加种植体周软组织扫描的稳定性,提高扫描还原度;对于牙列缺失种植固定桥修复,黏膜具有活动度增加了扫描难度,扫描仪难以分辨形态大小相同的扫描杆,易造成图像叠加错误,可以通过更改扫描杆的几何形状改变光学曲率半径,获得更高的种植数字化印模精确度。共识认为,随着扫描牙弓的范围越大,数据拼接次数增加,扫描精度随之下降;尤其是行全口种植修复印模时,由于口内存在不稳定、不平整的黏膜形态,且无相对明显、固定的参照物,易增加图像拼接处理的难度,造成精度不足,针对此类进行修复设计时,应谨慎选择数字化口内扫描方式获取模型数据,在缺失牙大于5颗时不宜使用数字化印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扫描 口内扫描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口内扫描 精确度 修复 种植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芳 何欢 +1 位作者 唐艳玲 车兴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行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传统硅橡胶精细印... 目的探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行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试验组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康复效果、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取模时间、戴牙时间、边缘间隙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6个月,两组的复查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修复保存完整、边缘密合、无牙龈反应、术后敏感、颜色匹配的复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理状态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比较,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可以缩短取模时间、戴牙时间、边缘间隙,有效促进修复保存完整等方面康复效果的发挥,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修复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 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前牙瓷贴面修复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用于前牙瓷贴面修复中对修复效果及美学评分的影响
3
作者 刘雨涵 刘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13-15,共3页
探讨分析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入院时间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根据治疗差异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和观察组(数字化口内扫... 探讨分析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入院时间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根据治疗差异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和观察组(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各29例,对两组治疗情况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取模、戴牙时间更短,边缘间隙更低(P<0.05);观察组边缘染色、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颜色匹配、外形等美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用于前牙瓷贴面修复中能提高修复效果及美学评分,缩短取模、戴牙时间,减小边缘间隙,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 前牙瓷贴面修复 美学评分 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和三维模型分析技术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聂萍 姜宁 +3 位作者 朱妍菲 杨秩 刘加强 朱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口内扫描和三维模型分析技术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0人为研究对象,并将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和三维模型分析教学,B组进行传统藻酸盐印模制取和石膏模型分析教... 目的评价数字化口内扫描和三维模型分析技术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0人为研究对象,并将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和三维模型分析教学,B组进行传统藻酸盐印模制取和石膏模型分析教学。分别比较两组学生掌握模型分析方法及其测量准确度的差异。所有学生分别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分析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与教师测量的基准值相比,两种教学模式在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前牙覆牙合及覆盖的测量结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Spee曲线曲度、牙列拥挤度和Bolton指数测量项目上,与教师测量的基准值相比,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测量差值小于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差异明显(P<0.05)。学生对数字化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评分分别为(8.95±0.65)分和(7.5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接受并认同口腔数字化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开展,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重复性良好,有利于临床实践技能的提升。结论数字化口内扫描和三维模型分析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字化思维及三维模型分析阅读能力,可完善和提升口腔临床教学实践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 模型分析 牙颌面畸形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清川 黄翠 蔡新杰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66-373,共8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字化技术在牙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数字化牙科诊疗的第一步,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Intraoral scanning,IOS)将患者口腔内的信息转换为虚拟模型,口腔医师利用虚拟模型进行数字化设计、加工与制作等一系列数字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字化技术在牙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数字化牙科诊疗的第一步,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Intraoral scanning,IOS)将患者口腔内的信息转换为虚拟模型,口腔医师利用虚拟模型进行数字化设计、加工与制作等一系列数字化牙科诊疗流程。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学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固定、种植和活动义齿的数字化印模制取和修复前设计。在固定及种植义齿修复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而对于活动义齿的数字化印模制取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近些年,数字化技术在牙科课程中不断开展和深化。其中,作为数字化牙科诊疗基础的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最为突出。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学的临床和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仍存在一些局限。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对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学的临床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口腔医师及口腔医学生全面了解其在口腔修复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 口腔修复学 临床 教学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余璐 文燕 汤俊起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6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目的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观察组40例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将两组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满意度、修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相比,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的修复效果更高,患者的接受度及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瓷贴面 修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 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蕊 贾丛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26例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对照组进行石膏模... 目的研究与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26例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对照组进行石膏模型制取,比较两组检查者的牙弓前段与切牙牙冠宽度。结果两组的牙弓前段与切牙牙冠宽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在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 面部烧伤 牙列缺损修复 牙弓与切牙牙冠宽度
下载PDF
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劭晨 李红霞 +1 位作者 郭航 侯万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8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对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临床疗效与牙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瑞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瑞泰口腔医院分公司收治... 目的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对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临床疗效与牙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瑞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瑞泰口腔医院分公司收治的140例因前牙缺损行瓷贴面修复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的牙周指标,治疗后2个月的修复效果,以及治疗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取模时间、戴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边缘间隙显著小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PLI)和出血指数(BI)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固位与边缘染色效果中A级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表面质地与颜色匹配效果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对前牙瓷贴面修复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治疗时间短、颜色匹配度高、密合度高等优点,且其对患者牙周指标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 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 瓷贴面修复 牙周指标
下载PDF
新生儿唇腭裂数字化口内扫描临床护理操作要点与体会 被引量:11
9
作者 展欣 高洋 +1 位作者 朱婧 吴国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630-633,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护理配合为唇腭裂新生儿患者制取彩色口腔三维模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患者4例,由专职护士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设备对患儿进行口腔牙槽突裂、腭裂等形态三维扫描,将获... 目的: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护理配合为唇腭裂新生儿患者制取彩色口腔三维模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患者4例,由专职护士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设备对患儿进行口腔牙槽突裂、腭裂等形态三维扫描,将获取的口腔数据备存并与传统口腔印模方法模型进行对比。结果:专职护士通过摸索口扫操作要点及专业的幼儿行为管理,成功高效地完成患儿的口内扫描操作,获得数字化腭裂模型与传统石膏腭裂模型测量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获取新生儿唇腭裂口内信息的临床护理新技术,具有高效、无创、便捷等优点,其数据可被用于唇腭裂数字化术前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 唇腭裂 术前鼻-牙槽嵴矫治 护理
原文传递
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扫描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奚祺 陈晞 +2 位作者 展欣 朱婧 吴国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 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60次组数据,每个扫描头每次灭菌循环后重复扫描模型5次。使用模型扫描仪(D2000,3Shape,丹麦)扫描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将扫描数据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及测量软件分别测量石膏模型和4个灭菌组模型跨弓长度(上颌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距离)和牙弓前后长度(上颌右侧中切牙舌隆突至上颌右侧第一磨牙颊尖的距离)。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的差异;将所有扫描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比较灭菌组和对照组结果的三维偏差,将拟合对齐后得到的均方根估计值作为正确度,将每个灭菌组中每个扫描头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作为精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正确度值和精密度值差异。结果4个灭菌组跨弓长度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前后长度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4个灭菌组正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灭菌1次组[(114.85±3.75)μm]、灭菌20次组[(124.65±3.85)μm]、灭菌40次组[(131.45±3.04)μm]和灭菌60次组[(144.64±3.34)μm];4个灭菌组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可影响口内扫描仪扫描结果的正确度,且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扫描的误差也呈增大趋势,灭菌次数对扫描的可重复性无影响。经高压蒸汽灭菌60次后口内扫描数据精度仍可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灭菌 消毒 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 正确度 精密度
原文传递
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对固定修复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玲 陈成 +1 位作者 李志勇 张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6-31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对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关于IDI对口腔固定修复治疗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系统评价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对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关于IDI对口腔固定修复治疗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各数据库均检索至2020年4月。2名研究者依照纳入标准分别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及评价,可合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涉及618名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2篇,低质量文献3篇,其余均为中质量文献。结果显示,与常规取模方式相比,IDI具有更短的操作时间[SMD=-5.63,95%CI(-11.25,-0.01),P=0.05],更准确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SMD=-0.53,95%CI(-0.84,-0.22),P=0.0007];但2组间对修复体的适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IDI应用于口腔固定修复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 固定修复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玉琼 阮雅烨 +2 位作者 明佳俊 程蕙娟 焦婷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上牙列缺失下牙列缺损(肯氏Ⅲ类)伴小口畸形的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行上颌总义齿修复、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牙列缺失采用常规方法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硅橡胶口内...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上牙列缺失下牙列缺损(肯氏Ⅲ类)伴小口畸形的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行上颌总义齿修复、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牙列缺失采用常规方法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硅橡胶口内整塑制取上颌终印模。下颌牙弓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获取口内软硬组织数字化印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 design,CAD)和3D打印技术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制作。结果上、下颌义齿固位良好,咬合稳定,患者发音清晰,咀嚼良好,摘戴义齿顺利。1周及1个月后复查,无压痛,患者对咀嚼效率满意,佩戴舒适。结论口内扫描和3D打印技术成功为小口畸形患者设计和制作例下颌可摘局部义齿,效果满意,为小口畸形患者的牙列缺损治疗提出例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畸形 牙列缺损 数字化口内扫描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3D打印技术 选择性激光熔化 可摘局部义齿
下载PDF
口内扫描仪辅助下预热树脂充填窝沟龋的微渗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帆 吕长海 +3 位作者 马雪婷 伏丽林 饶南荃 刘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9-665,共7页
目的: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比较室温及预热60℃3M Z350 XT通用树脂充填不同宽度窝洞后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方法:51颗离体恒磨牙截去牙根,牙冠自近远中向剖开,颊、舌/腭侧面各形成一牙片,随机分为6组(n=17),根据分组在颊、舌/腭面... 目的:应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比较室温及预热60℃3M Z350 XT通用树脂充填不同宽度窝洞后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方法:51颗离体恒磨牙截去牙根,牙冠自近远中向剖开,颊、舌/腭侧面各形成一牙片,随机分为6组(n=17),根据分组在颊、舌/腭面牙片上制备不同宽度的“L”形窝洞以模拟复杂窝沟[洞长(4.0±0.5)mm,洞深2 mm,洞宽分别为1 mm、1.6 mm、2 mm],窝洞制备前于车针上做标记,以控制洞深,制备中及制备完成后采用相应车针衡量窝洞宽度及长度,随后TRIOS数字化扫描仪测量窝洞三维,选取合格样本。分组如下:A1、A2、A3组(室温Z350 XT通用树脂分别充填1 mm、1.6 mm、2 mm宽的窝洞);B1、B2、B3组(预热60℃Z350 XT通用树脂分别充填1 mm、1.6 mm、2 mm宽的窝洞)。6组样本充填后进行冷热循环,每组随机抽取16个样本经1%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后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两个不同位点的染料渗漏程度,其余样本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相同洞宽的室温组与预热组之间的窝洞宽度、长度及洞深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填1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与室温组的微渗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填1.6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在位点1、位点2的微渗漏程度均低于室温组(P<0.05);充填2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在位点1的微渗漏程度与室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位点2的微渗漏程度低于室温组(P<0.05)。SEM观察可见在充填1.6 mm及2 mm宽度的窝洞时,预热组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粘接界面较室温组更加紧密。结论:(1)数字化口内扫描应用于测量窝洞三维尺寸有一定优势;(2)预热技术可减小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3)对于2 mm及以下宽度的窝沟龋而言,预热至60℃的Z350 XT通用树脂更适合充填1.6~2 mm宽度的窝洞,尤其对走形复杂的窝洞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 复合树脂 预热 窝沟龋 微渗漏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评估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建萍 王林红 杨帆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通过CBCT结合口腔扫描手段,分析青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相关性以及釉牙骨质界(CEJ)至牙槽嵴顶(ARC)的距离与牙龈生物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受试者进行CBCT拍摄、口内数字化扫描,两组数据配准重建后测量釉牙骨... 目的通过CBCT结合口腔扫描手段,分析青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相关性以及釉牙骨质界(CEJ)至牙槽嵴顶(ARC)的距离与牙龈生物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受试者进行CBCT拍摄、口内数字化扫描,两组数据配准重建后测量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唇侧CEJ下4 mm处牙龈厚度及对应骨板厚度。结果厚中薄三种牙龈生物型对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6,P>0.05);CEJ下4 mm处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在中切牙及侧切牙区存在负相关(r=-0.319;r=-0.292,P<0.01),在尖牙区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05)。结论牙龈生物型分型与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的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及骨板厚度均较薄,两者之间相关性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牙龈厚度 骨板厚度 CBCT 数字化口内扫描
下载PDF
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在磨牙区牙体达龈下缺损全冠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晓波 龚语林 +2 位作者 吴映燕 许诺 王冕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索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在磨牙区牙体缺损达龈下全冠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0月因磨牙区牙体缺损达牙龈下患者16例(16颗患牙)。完成牙体预备后,采用IDI获取龈上基牙数据,再用改良法双相二次印模技术获得... 目的:探索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在磨牙区牙体缺损达龈下全冠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0月因磨牙区牙体缺损达牙龈下患者16例(16颗患牙)。完成牙体预备后,采用IDI获取龈上基牙数据,再用改良法双相二次印模技术获得包括龈下缺损牙体组织的基牙石膏模型;通过扫描石膏模型将龈下牙体组织数据与IDI获得的数字模型数据拟合,获取完整的基牙数据。CAD/CAM完成全解剖氧化锆冠的设计与制作。评价修复效果,并于治疗1个月、6个月后复查基牙牙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结果:16颗全冠边缘完整性、就位支点、边缘台阶评级、咬合评级均为临床接受等级。冠边缘适合性检查颊侧(92.36±10.32)μm、舌/腭侧(106±12.35)μm、近中(85±8.35)μm、远中(88±9.45)μm。修复后1个月患牙PLI和GI分别为(0.78±0.43)分和(0.82±0.53)分;修复后6个月PLI和GI分别为(0.58±0.40)分和(0.72±0.46)分。结论:通过改良IDI技术,实现磨牙区舌/腭侧牙体缺损达龈下冠修复,短期修复效果临床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 牙体缺损 全解剖式修复体 生物导向性牙体预备 疗效
原文传递
口内数字化扫描仪辅助重建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新桐 战德松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将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创新性应用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探索出一种更为准确高效的牙体及其修复体的有限元建模方式。方法利用Trios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及锥形束CT(CBCT)采集志愿者口内预备后牙体的原始图像数据,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目的将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创新性应用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探索出一种更为准确高效的牙体及其修复体的有限元建模方式。方法利用Trios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及锥形束CT(CBCT)采集志愿者口内预备后牙体的原始图像数据,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制作修复体表面模型,于有限元软件Mimics10.0中建立牙体表面模型,最终在ANSYS 14.0软件中完成两部分模型的整合得到实体模型。结果本研究基于口内扫描仪及CBCT数据建立了真实而准确的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单元格数25 776,节点数44 728,有限元模型与天然牙体同一层面近远中径及颊舌径所测得偏差值仅为-0.28%和-0.27%,小于等于文献记载传统方式有限元建模的偏差值-0.28%。结论通过将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引入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性建模方法,可大为简化传统建模步骤,有效减少建模过程中的数据损失及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本研究所建模型与口内天然牙的几何相似度极高,精确度和通用性均优于传统建模方式,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FEA)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数字化扫描 三维有限元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原文传递
减数拔牙后正畸治疗中断情况下牙齿漂移的研究
17
作者 邢嘉豪 陈华 +4 位作者 陈敏 陈金东 窦昭婧 杨欣 季骏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0期727-73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患者减数拔牙后正畸治疗中断1.5月(45 d)后牙齿漂移的程度。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已拔双侧前磨牙但因故未按时进行粘接托槽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口腔上下颌...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患者减数拔牙后正畸治疗中断1.5月(45 d)后牙齿漂移的程度。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已拔双侧前磨牙但因故未按时进行粘接托槽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口腔上下颌模型进行三维扫描、重建和测量,根据患者的拔牙牙位(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颌骨类型(上颌或下颌)、垂直骨面型(均角、高角或低角)将其分为12组,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减数拔牙之后治疗中断1.5月情况下以下5项指标的变化,包括前牙拥挤度、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拔牙间隙、前牙覆。结果拔牙牙位、颌骨类型、垂直骨面型对减数拔牙后1.5个月拔牙间隙的减小量、前牙拥挤度的减小量有影响(P<0.001),拔牙牙位和垂直骨面型对前牙覆增加量有影响(P<0.001)。拔除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相对于拔除第二前磨牙的患者双侧邻牙的漂移明显(P<0.001),上颌双侧邻牙漂移较下颌明显(P<0.001),高角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的患者双侧邻牙漂移量明显(P<0.001)。结论对于正畸患者,如果存在上颌减数、第一前磨牙减数、垂直骨面型为高角的情况,拔牙双侧邻牙容易漂移,应该在减数拔牙后及时正畸治疗,并且注意支抗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漂移 口腔正畸学 减数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垂直骨面型 数字化口内扫描 三维成像
下载PDF
局部数字化印模应用于单颗磨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陶坤丽 陈曦 +1 位作者 任利 陈丹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740-744,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制取印模技术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12月需行第一磨牙种植修复的患者86名,按照取模方式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A组)和... 目的:比较使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制取印模技术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12月需行第一磨牙种植修复的患者86名,按照取模方式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A组)和传统硅橡胶制取印模技术(B组)制取种植印模,由此制作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记录修复体调磨时间,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修复体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并使用Geomagic软件对修复体调磨量进行量化,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印模的临床调磨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修复体边缘密合显著优于B组(P<0.05)。A组咬合面调磨量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数字化印模(A组)的偏好度更高,2组修复体满意度VAS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种植后牙单冠制作中,相较于传统印模,采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不仅节省了临床操作时间,制作的修复体精度更高,同时患者满意度也更高,能达到与传统硅橡胶印模相似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内扫描 象限扫描 全瓷冠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方法在口腔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陈国勇 张夫波 +3 位作者 于锋 诸森阳 谷炎斌 叶盛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4期656-658,共3页
目的 探讨口内扫描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口腔种植的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口腔种植)与观察组(利用口内扫描数字化导板进行口腔种植),每组24例。对比相关指数变化。... 目的 探讨口内扫描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口腔种植的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口腔种植)与观察组(利用口内扫描数字化导板进行口腔种植),每组24例。对比相关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比对照组(75.00%)高(P<0.05);观察组种植前后头部、根部、深度和角度种植体位置偏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后1、3、6个月的IS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I、SBI、DI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口内扫描数字化导板进行口腔种植,可降低种植定位误差,增加其稳定性,同时还能改善其牙周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扫描数字化导板 口腔种植修复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