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个体数字化表演的伦理隐忧
1
作者 刘运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49-152,共4页
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似乎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人际沟通,但实际上个体基于社交媒体的数字化表演却增加了人们的孤独和焦虑。考察在大数据时代,网民在网络日常生活中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所进行的自我表演。研究发现,在伦理实践上这种... 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似乎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人际沟通,但实际上个体基于社交媒体的数字化表演却增加了人们的孤独和焦虑。考察在大数据时代,网民在网络日常生活中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所进行的自我表演。研究发现,在伦理实践上这种数字化表演不仅反映了一种社会集体焦虑和孤独,还呈现出隐私观念的改变、内省式思考能力的降低,以及个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自恋倾向加剧等方面的伦理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社交媒体 数字化表演 伦理隐忧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表演艺术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帆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93,共9页
计算机技术在电影制作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当代影视表演艺术的形式及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所制造的虚拟人物,以其逼真的外表、丰富的肢体语言及外部表情,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数字时代的表演艺术是指在电影数字化制作... 计算机技术在电影制作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当代影视表演艺术的形式及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所制造的虚拟人物,以其逼真的外表、丰富的肢体语言及外部表情,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数字时代的表演艺术是指在电影数字化制作的背景下,影视表演不仅仅通过演员(物质客体)的行为动作与精神状态表现角色,更进一步发展成为虚拟角色与多种来源的视频素材(包括虚拟环境与数字拍摄)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处理,完美地呈现数字影像艺术诉求的表演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虚拟技术 影视表演 数字化表演
下载PDF
表演艺术数字奇观化与空间叙事研究——以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水仙女》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岩 《北京文化创意》 2021年第2期57-62,共6页
在视觉优先的"景观社会"中,数字科技的应用正以"奇观化"的修辞,参与表演艺术实践的空间景观形塑。数字空间奇观化的典型样貌可归纳为沉浸式、流动式、幻想互动式以及公共空间激活式。数字化技术不仅体现在对表演空... 在视觉优先的"景观社会"中,数字科技的应用正以"奇观化"的修辞,参与表演艺术实践的空间景观形塑。数字空间奇观化的典型样貌可归纳为沉浸式、流动式、幻想互动式以及公共空间激活式。数字化技术不仅体现在对表演空间的物质性改造,更以一种空间隐喻的方式进行意义生产和表征叙事,建构和阐释文化空间之中的艺术作品的价值要义。在与表演艺术本体结合的前提下,可以将场景作为考察空间叙事的具体发散点,进而从三个递进层面理解数字化表演艺术的空间叙事,分别是物理语境层、时空体复合层、文化符号表征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艺术数字化 数字艺术奇观化 空间叙事
原文传递
由“拍”至“做”:数字技术开启电影的虚拟制作时代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承健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当下数字技术已从主要解决场景空间与异类生物的可实现性问题,进入到"生物工程"时代。数字化表演技术作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表演问题",即更有效地为数字角色注入情感和灵魂。虚拟制作技... 当下数字技术已从主要解决场景空间与异类生物的可实现性问题,进入到"生物工程"时代。数字化表演技术作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表演问题",即更有效地为数字角色注入情感和灵魂。虚拟制作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当下电影工业的产业建构具有规范性作用。这其中,实时光线追踪渲染技术,与数字化表演一样,都是当下国际上热度较高的技术研发领域。虚拟制作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贯穿于当代电影创作过程的一种观念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表演 实时光线追踪渲染技术 虚拟制作
原文传递
刊首语
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在上期的“刊首语”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关于戏剧剧场艺术创造过程在戏剧本体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刊发了相关文章。而在今天,戏剧剧场艺术飞速的变化发展已大大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诸如虚拟空间、数字化表演、超媒介等实践探索,其多样... 在上期的“刊首语”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关于戏剧剧场艺术创造过程在戏剧本体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刊发了相关文章。而在今天,戏剧剧场艺术飞速的变化发展已大大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诸如虚拟空间、数字化表演、超媒介等实践探索,其多样性令人眼花缭乱,其对戏剧边界拓展的前沿性有时让人不知所从,不知所以。对此,我们当然不能漠视无视,更不能拒绝排斥,而是应当积极认真地、平心静气地、客观科学地对其加以学理上的审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刊首语 实践探索 虚拟空间 边界拓展 前沿性 戏剧本体 超媒介 数字化表演
原文传递
《独行月球》:本土化科幻喜剧的突破与缺失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承健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1,共4页
《独行月球》在整体风格、视觉概念与数字技术等层面的尝试、探索,为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本土化发展,增添了具有可参照价值的意义亮点。本片以视觉性为主导的创作观念,更加凸显出电影美术的重要价值和功能。数字角色与数字化表演技术的... 《独行月球》在整体风格、视觉概念与数字技术等层面的尝试、探索,为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本土化发展,增添了具有可参照价值的意义亮点。本片以视觉性为主导的创作观念,更加凸显出电影美术的重要价值和功能。数字角色与数字化表演技术的迭代升级,已成为中国电影数字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何秉持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意蕴回味与反思中,引发观众对于科学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是中国科幻电影亟待解决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喜剧 视觉性 电影美术 数字化表演 科学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