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冀磊磊 阚秀丽 +2 位作者 周云 洪永锋 吴建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数字化跑台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和下肢功能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70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3.67个月;脑出血22例,脑梗死18例。随机分为对... 目的观察数字化跑台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和下肢功能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70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3.67个月;脑出血22例,脑梗死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数字化跑台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量患者双侧平均步长、步行时双侧髋、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同时进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L)和10 m步行时间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双侧平均步长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健侧(0.42±0.05)m vs(0.25±0.04)m,患侧(0.48±0.04)m vs(0.41±0.04)m;对照组健侧(0.38±0.06)m vs(0.26±0.05)m,患侧(0.45±0.04)m vs(0.42±0.05)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行时双侧髋、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FMA-L较治疗前提高(P<0.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缩短[治疗组(26.02±7.05)s vs(31.10±7.75)s;对照组(30.86±6.72)s vs(32.17±6.90)s](P<0.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化跑台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跑台 脑卒中 步行能力 下肢功能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基于步态分析系统的数字化跑台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偏瘫步态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梁士锋 邱富华 袁堂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37-39,共3页
分析于卒中后偏瘫患者施治期间基于步态分析系统实施数字化跑步训练+针刺治疗的优势,并展开对比分析。方法:本项研究入组人员为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某阶段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依据实际情况,这些患者都是从2020年6月-2021年7月这个时间... 分析于卒中后偏瘫患者施治期间基于步态分析系统实施数字化跑步训练+针刺治疗的优势,并展开对比分析。方法:本项研究入组人员为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某阶段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依据实际情况,这些患者都是从2020年6月-2021年7月这个时间期限内挑选出来的,最终确定入组的患者有60例,为保公正原则,分组在随机数字表法支撑下完成,进而将患者划入到了对照组和观察组这两个小组中,前面小组在治疗期间以步态训练为主,后面小组在治疗期间还联合了针刺疗法。在对两个小组中成员实施持续1个月的治疗之后,完成代表性相关指标的测量和记录。结果:在进行步态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的参数测量中获取到的数值并没有治疗之前的差异性,从中得到的P值也是以>0.05形式呈现;而1个月后的相关参数重新测量之后发现,两个小组中各项参数都有向最佳水平值改变的趋势,但是指标数据方面已经出现了组间对比差异,从中得到的P值也是以P<0.05形式呈现,主要是观察组步幅、步速、步频、双支撑相、步行周期、患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以及双支撑相、步行周期、健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方面的变化突出,也存在例外,如患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这两项指标就在1个月后也未出现组间差异,从这两项指标的对比P值中也可看出是>0.05的形式呈现。结论:于卒中后偏瘫患者施治期间基于步态分析系统实施数字化跑步训练+针刺的治疗方式效果十分显著,可使得患者的步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能够促使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得到增强,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数字化跑台训练 针刺 卒中后偏瘫 偏瘫步态
下载PDF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联合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小血管病平衡与步态障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包娟 刘红 +3 位作者 张红霞 卢苇 马瑞 张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3期195-198,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平衡与步态障碍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平衡与步态障碍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肢体功能依赖和跌倒的风险,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了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已有实验证实Pro-Kin视觉反...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平衡与步态障碍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平衡与步态障碍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肢体功能依赖和跌倒的风险,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了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已有实验证实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和数字化跑台训练均对改善平衡和步态障碍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对于两种康复方式联合使用是否有着更好的疗效国内外暂无相关报道。本文主要探讨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联合数字化跑台训练对CSVD平衡与步态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可行性,以期为CSVD的临床康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 数字化跑台 步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娟 赵凯 徐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药物及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药物及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数字化跑台训练,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数字化跑台训练,同时给予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下肢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BBS评分、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中的步态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下肢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步宽、步行周期、双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时间、健侧支撑时间等较治疗前降低(P<0.05),步速、患侧支撑时间、健侧摆动时间等较治疗前提高(P<0.05),各对称性参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下肢FMA、BBS评分、各项时空参数、对称性参数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数字化跑台 步态分析 FMA评分 BBS评分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化跑台的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宋作新 刘鑫 +2 位作者 田地 裘宁辉 傅欢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跑台的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数字化跑台...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跑台的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数字化跑台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Lovett肌力0~5级分级测定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测试、6 min步行耐力测试及下肢运动评分(LEMS)判定患者的步行能力,采集步态参数,计算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及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10 m步行时间、6 min步行耐力测试距离、LEMS分值、步长、步速、步频、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MBI评分、FIM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股四头肌肌力、10 m步行时间[(41.16±16.66)s]、6 min步行耐力测试距离[(43.14±12.59)m]、LEMS分值[(41.15±3.68)分]、步长[(48.85±9.44)cm]、步速[(0.45±0.03)m/s]、步频[(62.49±6.19)步/分钟]、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67.21±6.84)°]、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45.32±5.27)°]、MBI评分[(71.09±18.08)分]、FIM评分[(111.23±7.24)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结论在单纯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基于数字化跑台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步态参数,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单纯康复训练 基于数字化跑台的康复训练 步态参数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FES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刘博文 辛玉甫 王一婷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5-348,363,共5页
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应用FES仪治疗,观察组应用FES仪+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治疗时长为3个... 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应用FES仪治疗,观察组应用FES仪+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治疗时长为3个月。通过数字化跑台监控仪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步态相关参数水平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步行周期、患侧支撑相占比、健侧支撑相占比、双支撑相占比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患侧摆动相占比、健侧摆动相占比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参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步速、患侧步长、健侧步长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步宽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参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步长偏差、双侧支撑相比值、双侧摆动相比值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参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数字化跑台监控仪进行评价,通督调神针法联合FES仪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法 功能性电刺激仪 脑梗死 偏瘫 数字化跑台监控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