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音包”朗读视频:数字文化时代的口语传播实践
1
作者 邓雨晴 孙而齐 刘依 《视听》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和移动化价值特性的社交媒介交互技术的发展,使麦克卢汉论述中“媒介即人的延伸”得以充分展现。与网络听觉空间相适配的数字口语传播生成了丰富的视频内容形态。在数字口语文化背景下,“语音包”朗读视频便是数字口... 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和移动化价值特性的社交媒介交互技术的发展,使麦克卢汉论述中“媒介即人的延伸”得以充分展现。与网络听觉空间相适配的数字口语传播生成了丰富的视频内容形态。在数字口语文化背景下,“语音包”朗读视频便是数字口语传播的实践案例。借助皮尔斯符号三元论理论框架对“语音包”朗读视频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语音包”本身具有符号属性,相似性视频会导致累积性文化适应,视频火爆依赖用户的意义生产,视频含义依赖互动性文化表达。此外,“语音包”视频作为一种媒介样态,也导致了其艺术光晕的消失和内容记忆点的偏移,甚至会造成用户的语言匮乏,使他们成为“文化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口语文化 “语音包” 抖音 皮尔斯符号三元论
下载PDF
“口耳相传”的数字化重建:社交媒介时代的口语文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1,共5页
社交媒介交互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界面复制了先前所有媒介的表征,将声音图像文字重新整合于一个统一的物理平台上,重塑了听觉回归的立体感知空间,促进了视听感官的均衡发展。与网络听觉空间相适配,社交媒介中的口语传播生成了丰富... 社交媒介交互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界面复制了先前所有媒介的表征,将声音图像文字重新整合于一个统一的物理平台上,重塑了听觉回归的立体感知空间,促进了视听感官的均衡发展。与网络听觉空间相适配,社交媒介中的口语传播生成了丰富的实践形态,在跨越时空、多重符号传播、即时交互的表征下重燃原生口语文化的协商属性,建构出数字口语文化的时代内涵,即以传播主体的协商价值、同时空的修辞情境、探索性的人文主义追求,揭示了数字口语文化的口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介 口语传播 数字口语文化 口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