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染色内镜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秋瓒 杨倩 +2 位作者 冯静 张淑贤 王秀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578-258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e endoscopy,I-Scan)对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诊断价值.方法:420例临床拟诊为胃食管反流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分别接受I-Scan和普通内镜模式检查,筛选出疑似BE患者,并行病... 目的:探讨数字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e endoscopy,I-Scan)对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诊断价值.方法:420例临床拟诊为胃食管反流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分别接受I-Scan和普通内镜模式检查,筛选出疑似BE患者,并行病理检查,比较I-Scan组和对照组BE检出率以及图像特点.结果:I-Scan组疑诊BE患者35例,检出率为15.91%(35/220),病理确诊31例,符合率87.10%.对照组内镜疑诊B E 24例,检出率12.00%(24/200),病理确诊17例,符合率70.83%.I-Scan组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疑似BE略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Scan组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和胃食管结合部间距间栅状血管网图像清晰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I-Scan组内镜疑似BE患者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Scan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和胃食管结合部间距间栅状血管网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I-Scan模式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普通内镜模式,I-Scan模式可以提高疑似BE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诊断 病理学 数字染色内镜
下载PDF
数字染色内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沛琪 岳辉 +4 位作者 王伟飞 魏清柱 毛正果 邓三花 彭芊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染色内镜(I-Scan)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878例患者行普通内镜和I-Scan模式下检查,部分筛查出的疑似BE患者行CLE检查及活检,比较普通内镜和I-Scan模式下疑似BE检出率及图象特... 目的探讨数字染色内镜(I-Scan)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878例患者行普通内镜和I-Scan模式下检查,部分筛查出的疑似BE患者行CLE检查及活检,比较普通内镜和I-Scan模式下疑似BE检出率及图象特点,对比分析活检病理及CLE诊断BE结果。结果普通胃镜模式下筛查出疑似BE患者46例(5.2%),I-Scan筛查出52例(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3,P〉0.05);普通胃镜模式下SCJ与CEJ间距间可观察到栅栏状血管者21例(45.7%),I-Scan可观察到35例(6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31,P〈0.05)。19例疑似BE患者进行了CLE检查及活检,CLE诊断BE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和100%。结论I-Scan对SCJ与GEJ间距间栅栏状血管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疑似BE检出率;CLE使实时在体组织学诊断成为可能,诊断B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诊断 数字染色内镜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在伺机性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岳辉 刘燕兵 +5 位作者 李清峰 邵兰 彭浒萍 龙沛琪 王伟飞 戴文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1-72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的价值,从而寻找新的大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背靠背"的检查方案筛查...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的价值,从而寻找新的大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背靠背"的检查方案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每例患者随机取1块异常隐窝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28例患者中,高清(HD)模式发现异常隐窝灶数目553个,平均(1.29±2.423)个;HD+i-scan模式发现异常隐窝灶1024个,平均(2.39±3.984)个,HD和HD+i-scan模式异常隐窝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405,P<0.01)。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预判异型性直肠异常隐窝灶的灵敏度为47.1%,特异度为96.8%,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吻合系数κ=0.490(P<0.001)。结论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能清晰识别人直肠异常隐窝灶,并能通过iscan功能较好地预判其性质,在大肠癌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隐窝灶 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i-Scan联合放大内镜图像强化在大肠肿瘤精确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黎波 刘扬兰 +2 位作者 邹浩 张宗胜 杨根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染色内镜(i-Scan)联合放大内镜进行图像强化在大肠肿瘤精确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清晰电子结肠镜筛查大肠病变,发现疑似病变后依次进行白光内镜模式、i-Scan模式、白光内镜+... 目的研究数字染色内镜(i-Scan)联合放大内镜进行图像强化在大肠肿瘤精确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清晰电子结肠镜筛查大肠病变,发现疑似病变后依次进行白光内镜模式、i-Scan模式、白光内镜+放大内镜模式、i-Scan+放大内镜模式观察,分别对各种模式下大肠病变进行定性诊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各种内镜检查模式预测结直肠病变性质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经病理组织检验,854例为阳性,346例为阴性。i-Scan+放大内镜模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5%、93.9%、90.1%、76.8%、97.3%均远高于白光内镜模式(68.6%、63.9%、67.3%、45.2%、82.4%)、i-Scan模式(77.9%、74.0%、76.8%、57.5%、88.1%)、白光内镜+放大内镜模式(75.5%、72.0%、74.5%、54.4%、8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can结合放大内镜进行图像强化有利于观察大肠表面的血管和腺管开口类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为大肠肿瘤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染色内镜 大肠肿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