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数字洞穴”:数字化时代的生存隐忧与教育应对 被引量:22
1
作者 邹红军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5,共15页
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人类生活向数字空间的加速转型,人们在享受巨大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数字洞穴”这一柏拉图式的存在论问题:数字媒介架构的投映天网使得人们正在不断迷入其中,乃至于自我捆绑。作为数字化时代此在的基本境遇,“... 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人类生活向数字空间的加速转型,人们在享受巨大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数字洞穴”这一柏拉图式的存在论问题:数字媒介架构的投映天网使得人们正在不断迷入其中,乃至于自我捆绑。作为数字化时代此在的基本境遇,“数字洞穴”加速将理念世界推向可见世界,潜藏着全景性生存隐忧。世界的“拟像”化制造了新的存在论现实,意味着“数字洞穴”不仅表征为一个图像化生存的世界,即图像既是此在的“已经在此”,又是此在的现身方式,同时架构着一种新型权力空间,这种权力表现为全景式的说服,其目的在于燃烧人的欲望,实现欲望经济的再生产。他者的“抽象”化导致了社会关系的新异化:首先表现为他人就是数据的他者性异化,即主体的“虚体”化生存以及随之而来的主体间的去生命化后果;其次意味着社会关系的丛林化危机,即“数字丛林”中的去责任化以及与日俱增的伦理风险。自我的“非人”化加速了主体性的迷失:首先表现为个体感性的灾难,即欲望和情感的日益贫困;其次是更为彻底的心灵的无产,也就是主体意识与精神的不断均质化与抽象化等。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所有人幸福生活的可能方式,理应对人类穴居化的生存风险有所回应,这种回应首先需实现观念性的思想引领,即直面现代技术的“三观”重塑,合宜的“技术观”“生活观”与“闲暇观”是走向良善数字化生活的根本之道;其次是关注技能性的路径操练,即充分借鉴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美国等的有益经验,研究出台我国数字素养框架与内容,加快数字素养培育,建立成人代理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数字洞穴 生存隐忧 教育应对
下载PDF
数智时代现代人生存异化的哲学反思
2
作者 贾云飞 吴宏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3,共8页
面向数智时代,以人类生活与数码物紧密相联为特征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主要的存在方式。这种新的存在方式并没有达到能够改变现实社会整体架构的程度,因而依然无法消解人的生存异化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数智时代... 面向数智时代,以人类生活与数码物紧密相联为特征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主要的存在方式。这种新的存在方式并没有达到能够改变现实社会整体架构的程度,因而依然无法消解人的生存异化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数智时代现代人的生存异化呈现出数智技术异化与数字资本异化复杂糅合的时代性特征。在这一时代性特征下,由数智技术衍生出的“数字洞穴”造成了现代人生存异化的主观遮蔽,即虚幻共同体表现出的抽象普遍性遮蔽了个体独特性。相应地,数字资本集团借助数智技术将现代人生存的现实世界异化为鲍德里亚意义上的前目的性的超现实“量化世界”,致使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类文明发展受到预先设定的发展模式影响。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问题,一方面需消解技术异化,以和谐的道器关系重新确立人在技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消解资本异化,使人的类本质重新回归人本身。而作为前导性的形而上学理论的类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构建起走出“数字洞穴”的自觉意识,进而摆脱超现实“量化世界”以前目的性的发展模式对人类发展的消极影响,最终通过“个体本位”向“自觉类本位”的跨越,实现解决数智时代现代人生存异化问题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生存异化 数字洞穴 量化世界 类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