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生产力、人口文化素质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张恒波 万子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3-70,共8页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生产力、人口文化素质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模型,检验数字生产力、人口文化素质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生产力、人口文化素质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模型,检验数字生产力、人口文化素质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生产力、人口文化素质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效应更大,下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小;在数字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文化素质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共同富裕水平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当全面发展数字生产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持续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国民身心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人口文化素质 体育产业 影响机制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数字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挑战及进路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志诚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数字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征,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催动着农业生产主体、要素、路径和模式发生着新变革、产生了新动能。而今,置身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生产力是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应然之举。与之同时,数字生产力在... 数字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征,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催动着农业生产主体、要素、路径和模式发生着新变革、产生了新动能。而今,置身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生产力是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应然之举。与之同时,数字生产力在赋能乡村高效高质发展时也经历着变革的阵痛,诸如新旧业态盲目更替、智力物力供需错位、生产要素分配失衡等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故而,立足乡村实际,聚焦创新、精准和民生去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动,激发数字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找寻优化“三农”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乡村振兴 效能 进路
下载PDF
数字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挑战与路径
3
作者 房兴达 张震宇 侯冠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22-229,共8页
数字生产力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革新环境治理模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缓解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但数字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也面临技术发展与资源短缺的平衡、数... 数字生产力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革新环境治理模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缓解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但数字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也面临技术发展与资源短缺的平衡、数据流动的隐私保护与安全、数字鸿沟与生态失衡、数字资源与生态产业的融合障碍、数字教育体系与生态人才的培养不足等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优化治理模式、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治理效率、加强国际合作、改善劳动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农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生产力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建 冯瑞杰 罗凯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生产力内涵分析基础上,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生产力指标体系,基于非线性回归模型证明数字生产力构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运用VECM模型得到数字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数量经济关系。结果表明:...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生产力内涵分析基础上,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生产力指标体系,基于非线性回归模型证明数字生产力构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运用VECM模型得到数字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数量经济关系。结果表明:贵州数字经济为规模报酬递增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生产力弹性为0.395;数字生产力对综合质效影响最大,其次是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对新型工业化影响最小。最后提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生产力驱动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生产力
下载PDF
数字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5
作者 门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数字生产力理论是数字文明时代的网络化、智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科技发展、生产方式和文明形态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历史超越。数字生产力理论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思维范式和理论内核,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理论是数字文明时代的网络化、智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科技发展、生产方式和文明形态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历史超越。数字生产力理论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思维范式和理论内核,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的划时代发展、生产力矛盾的根本性转向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演进,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理论创新。数字生产力理论还体现于生产关系建设层面,如制定新时代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提出数字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归旨;培育数字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系统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数字经济 数字治理 创新
下载PDF
数字生产力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6
作者 徐宁 付罗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数字生产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能够重塑资源共享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链条,培育兼具农业知识与数字素养的复合人才,开发乡村特色与数字媒介结合的文化业态,... 数字生产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能够重塑资源共享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链条,培育兼具农业知识与数字素养的复合人才,开发乡村特色与数字媒介结合的文化业态,构建人文风貌与数字科技并重的宜居环境,依托数字科技优化完善乡村服务治理体系。数字生产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包括围绕农业发展根基,筑牢科技保障防线;发挥以城带乡功能,激活县域经济活力;重建农业生产关系,平衡乡村主体利益。在实践过程中,应围绕优化数字战略布局,搭建城乡双轨接口;革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整合乡村产业要素,提升数字赋能深度;革除“数字排斥”弊病,引领乡村适应科技等四大方面采取对策,进而更好发挥数字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乡村振兴 产业转型升级 成果转化
下载PDF
数字生产力助推河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
7
作者 李亚敏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7期49-51,55,共4页
本文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数字生产力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河南省是中部工业大省,制造业发展对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 本文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数字生产力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河南省是中部工业大省,制造业发展对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河南省制造业也存在着数字融合运用程度较低、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不多、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匮乏等短板,因此深入研究数字生产力助推河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对于河南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以及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扩大分工边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价值分配转移、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等角度寻求破题关键,认为下一步的重点在于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据集成思维、发挥主导力量的引领作用以及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制造业 创新发展 河南省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及思想特质 被引量:4
8
作者 牟晓明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
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是其在认识与把握全球大数据加速发展大势、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总结与升华中国数字生产力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是数字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加快发展信... 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是其在认识与把握全球大数据加速发展大势、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总结与升华中国数字生产力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是数字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体系是数字生产力的关键依托,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数字生产力的价值旨归,打造良好数字生态系统是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路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深厚的人民情怀、宏阔的战略视野、深邃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中国数字生产力加速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信息技术 数据安全
下载PDF
制造企业是数字生产力的主阵地
9
作者 吴晓宁 练皓月 《商业观察》 2023年第11期73-75,共3页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生产力为数字经济提供生产要素和发展动能,数字生产力是先进的科技生产力,是工业社会数字化阶段的标志,是信息科学与数字技术的综合体。我国...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生产力为数字经济提供生产要素和发展动能,数字生产力是先进的科技生产力,是工业社会数字化阶段的标志,是信息科学与数字技术的综合体。我国现处于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着重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数字生产力的出现为驱动制造企业生产制造模式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产力 制造企业 实体经济转型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质量管理视角
10
作者 胡智星 邱玉兴 黄河东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文章从质量管理视角探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且在内生性问题处理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这种提升作用不仅源于对信息披露体系的直接促... 文章从质量管理视角探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且在内生性问题处理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这种提升作用不仅源于对信息披露体系的直接促进,更在于对企业组织结构和流程的深层次优化与重构。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加强活动控制,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尽管数字新质生产力能提升信息透明度,但其对管理层披露意愿和行为的直接影响有限,信息透明度并未如预期般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通过异质性分析和门槛效应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即相较于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在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中获益更为显著。这些发现可为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技术 信息披露质量 质量管理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理论逻辑、现实问题和实践路径
11
作者 魏成龙 袁明硕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需要解决我国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高质效的公共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公共医疗服务实现上述目标,急需理论... 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需要解决我国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高质效的公共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公共医疗服务实现上述目标,急需理论探索和实践响应。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利用技术嵌入建立底层支撑实现要素创新,通过范式搭建促进管理优化实现质效提升,推动生态构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交互实现数字公共医疗服务和农村经济协同发展,从而持续赋能城乡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基于创新需求驱动力不足的技术突破瓶颈、数字脱钩与数字鸿沟的管理优化堵点、两大领域三链脱嵌的模式升级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实践路径,以制度激励与治理并举加快数字医疗和数字农业双领域产学研政协同,以补短固强与兼顾少数促进多维度数字应用水平提升,以共同契约与模式推广打造多层次医疗供给体系,实现城乡公共医疗服务的机会均等、水平均等和结果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城乡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 理论逻辑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何以推进共同富裕——基于数字赋能与数字平权的解释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桂生 吴合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3,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生产力创新变革传统生产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形塑数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从理论、历史与实践维度剖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 新质生产力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生产力创新变革传统生产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形塑数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从理论、历史与实践维度剖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嵌入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阐释传统生产力迈向新质生产力的演进逻辑。理论维度上,数字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同构共生,衍生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概念;历史维度上,数字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发展,平衡效率与公平关系;实践维度上,数字新质生产力耦合数字赋能扩散效应与数字平权分配正义,推动社会数字化再生产的创新,并夯实共同富裕基座。数字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共同富裕是以数字赋能“做大做优蛋糕”的价值共创与以数字平权“公平分好蛋糕”的价值共享为逻辑起点。在价值共创上,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效益升级、数字要素挖掘社会再生产价值、数字治理营造共同富裕社会新生态,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价值共创的实践方案;在价值共享上,保障数字生产主体权能、加快数字基本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数字发展协同化,提升了共同富裕成果共享水平。基于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的数字化生产实践融合于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助益数字新质生产力效能扩散。共同富裕与数字化生产的耦合效应体现为基于数字赋能的价值共创与基于数字平权的价值共享,而以数字赋能与数字平权为内容的数字化生产则锚定着共同富裕的增量与底色。数字新质生产力助推实现共同富裕需数字“赋能发展”与“平权共享”的双轮驱动:一是以“赋能”增“效能”,诉诸数字赋能的生产新模式,从迭代数字生态产业红利、升级智慧生活应用的智能红利、拓展适老化智能服务创新红利等方面放大数字红利的可及性效应;二是以“平权”稳“分配”,以形塑人本主义的数字生产理念、建构数字公益治理共同体以及优化数字公共服务共享来纾解数字红利普惠难题。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供给源动力,提升社会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共同富裕发展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 数字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数字治理 数字赋能 数字平权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占平 王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扩散 产业结构升级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算力向数字化生产力转化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瑾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我国要实现算力像电力、水力一样“即取即用”,就要高效推进算力转化为数字化生产力。从转化逻辑来看,算力向数字化生产力转化过程中面临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我国要实现算力像电力、水力一样“即取即用”,就要高效推进算力转化为数字化生产力。从转化逻辑来看,算力向数字化生产力转化过程中面临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三重逻辑堵点,需要在此过程中分别完成算力技术单点突破、单点突破到算网构建以及算网构建到生态共创三重任务,才能真正打通转化逻辑通道,从整体上实现算力的公共性与普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 数字生产力 转化逻辑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内涵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小亮 王子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3期1-11,74,共12页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及内涵、外延,重点分析其形成逻辑和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前沿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更具包容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外延涉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者的联合作用推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作用特征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文章进一步阐释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构成,即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相互渗透,进而提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其影响力。研究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也是其创新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具象表现之一,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并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 形成逻辑 动力机制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6
16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质化的理论机理是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来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 数字新质生产力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质化的理论机理是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来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生态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关键问题包括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传统产业新质化改造以及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路径疏通三个方面。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机制包括生产模式变革机制、价值供给优化机制以及产业业态创新机制。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路径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数据要素市场完善为依托,充分发挥数字要素对传统产业新质化改造的赋能作用;以数字共享精神培育为核心,构建传统产业数字新技术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新质化 理论机理 现代化转型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中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保平 王昕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致生产力变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未来产业的发展以数据要素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技术群体性突破成为核心特征,以交叉融合产业为新型业态,以产业政策生态为竞争优势,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致生产力变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未来产业的发展以数据要素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技术群体性突破成为核心特征,以交叉融合产业为新型业态,以产业政策生态为竞争优势,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领域,朝着数智化、低碳化、健康化、高端化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颠覆性技术,调整要素配置结构,变革劳动力市场赋能未来产业发展,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数字化跃升。提高我国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技术主导力,要以数字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围绕前瞻部署、技术创新、主体培育、支撑体系构建等目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优化未来产业生态体系,强化未来产业的安全治理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数字新质生产力 科技革命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农民增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18
作者 钱力 金雨婷 马草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0,共1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提升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持续增收有着重要影响。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提升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持续增收有着重要影响。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通过农民创业活跃度、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规模三种渠道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的农民收入水平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发展数字农业,推动数字要素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推进“数商兴农”,释放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增收效应;制定动态差异化发展标准,发挥数字新质生产力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农民增收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教育平台智能化重构的治理逻辑
19
作者 董宏建 路林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数据不但是开展公共治理的重要介质,而且是网络空间的核心要素。作为打通信息平台与技术空间的纽带,数据之于教育的内在价值超越了现存物理世界的智能化进阶过程。对于教育而言,数字新质生产力则以技术为基础,围绕数字化教育平台进行智... 数据不但是开展公共治理的重要介质,而且是网络空间的核心要素。作为打通信息平台与技术空间的纽带,数据之于教育的内在价值超越了现存物理世界的智能化进阶过程。对于教育而言,数字新质生产力则以技术为基础,围绕数字化教育平台进行智能化的服务。一方面,教育平台的智能化运作走向,超越了传统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单向度认知,有助于提升教育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教育公益性与服务性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保持教育资源开放性与共享性的基础上,打破数据公共平台的信息孤岛,推动教育数据的挖掘与利用。总体来看,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教育平台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适应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应用场景。教育平台通过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采用智能化的推荐方式,基于用户画像进行数字化管理以及智能的匹配与调度。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教育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深度扫描,为教育过程提供个性化的智能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教育平台 智能化重构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李娟 刘爱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碳排放效率的机理分析,采用我国29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面板Tobit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 文章基于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碳排放效率的机理分析,采用我国29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面板Tobit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存在非线性影响,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碳排放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效应,即当期碳排放效率与前期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南方地区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碳排放效率 非线性回归模型 TOBIT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