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示屏蓝光衰减对数字眼疲劳的影响
1
作者 张伟 甄毅 +1 位作者 杜丽华 王宁利 《眼科》 CAS 2023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 对比平板电脑显示屏普通显示模式与蓝光衰减显示模式在阅读使用时人眼数字眼疲劳的差异。设计二阶段交叉设计临床试验。研究对象18~36岁健康受试者74人。方法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第一组38人,先使用显示屏普通模式、后... 目的 对比平板电脑显示屏普通显示模式与蓝光衰减显示模式在阅读使用时人眼数字眼疲劳的差异。设计二阶段交叉设计临床试验。研究对象18~36岁健康受试者74人。方法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第一组38人,先使用显示屏普通模式、后使用蓝光衰减模式阅读相同的文字40分钟;第二组36人,相反顺序观看。阅读前和阅读后3分钟内采用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开放式自动验光仪检查屈光度并计算调节反应,闪光融合频率计检测闪光融合频率。Likert量表记录主观眼疲劳评分。根据受试者的阅读速度与正确率的乘积计算阅读效率。主要指标屈光度、矫正视力、调节反应、闪光融合频率、阅读效率、眼疲劳量表评分。结果使用普通模式,阅读前后屈光度分别为(-0.26±0.47)D和(-0.26±0.49)D,矫正视力分别为1.04(1.0,1.2)和1.03(1.0,1.2),闪光融合频率分别为(29.03±2.84)Hz和(29.07±3.03)H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2、0.058、0.731);调节反应均为滞后,阅读后(1.05±0.42)D高于阅读前的(0.94±0.36)D(P=0.002);阅读后眼疲劳主观评分2.04(1.00,3.00)显著高于阅读前的0.73(0,1.00)(P<0.001)。使用蓝光衰减模式,阅读前后屈光度分别为(-0.21±0.49)D和(-0.25±0.48)D,调节滞后分别为(0.98±0.39)D和(1.03±0.43)D,矫正视力分别为1.05(1.0,1.2)和1.04(1.0,1.2),闪光融合频率分别为(29.06±2.91)Hz和(29.15±3.08)H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4、0.109、0.096、0.432);阅读后眼疲劳主观评分1.64(1.00,2.00),显著高于阅读前的0.81(0,1.00)(P<0.001)。将不同模式组间的前后眼部参数变化量及阅读效率进行交叉比较,两种模式引起的屈光度、调节滞后、矫正视力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闪光融合频率、阅读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普通模式眼疲劳评分变化量明显高于使用蓝光衰减模式(P=0.015)。结论使用蓝光衰减后的显示屏短时阅读未引起明显的人眼屈光参数变化,与普通模式组相比,引起的主观数字眼疲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眼疲劳 蓝光衰减
原文传递
头戴式显示与桌面显示对数字眼疲劳的影响差异研究
2
作者 张伟 甄毅 +1 位作者 杜丽华 王宁利 《眼科》 CAS 2022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对比头戴沉浸式显示(HMD)与桌面开放式显示(DP)在短期阅读使用时对人眼数字眼疲劳的影响差异。设计二阶段交叉设计试验研究。研究对象18~21岁在校大学生42人。方法受试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1人。第一组先使用HMD、后使用DP... 目的对比头戴沉浸式显示(HMD)与桌面开放式显示(DP)在短期阅读使用时对人眼数字眼疲劳的影响差异。设计二阶段交叉设计试验研究。研究对象18~21岁在校大学生42人。方法受试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1人。第一组先使用HMD、后使用DP阅读相同的文字40分钟,中间休息30分钟;第二组相反顺序使用。用开放式自动验光仪检查阅读前、后的屈光度,并计算调节反应。用Likert量表记录观看前、后的主观眼疲劳评分。根据受试者每分钟的阅读速度与正确率的乘积计算阅读效率。主要指标阅读前后屈光度、矫正视力、调节反应、眼疲劳量表评分、阅读效率。结果使用HMD,阅读前后屈光度分别为-0.045(-0.56,0.31)D和-0.025(-0.45,0.31)D(P=0.144);调节反应均为滞后,滞后量分别为(1.13±0.57)D和(1.16±0.62)D(P=0.612);矫正视力分别为1.00(0.8,1.2)和1.00(0.8,1.2)(P=0.978);阅读后眼疲劳主观评分2.50(1.00,6.00)高于阅读前的0.50(0,3.25)(P=0.004)。使用DP,阅读前后屈光度分别为-0.070(-0.50,0.23)D和-0.020(-0.50,0.26)D(P=0.305);调节滞后量分别为(1.09±0.58)D和(1.13±0.59)D(P=0.491);矫正视力分别为1.00(0.8,1.0)和1.00(0.8,1.0)(P=1.000);阅读后眼疲劳主观评分3.00(1.00,6.25)明显高于阅读前的0(0,3.00)(P<0.001)。将HMD组与DP组引起的眼部参数变化及阅读效率进行交叉比较,两设备引起的屈光度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P=0.126),调节滞后变化量无差异(P=0.962),矫正视力变化量无差异(P=0.894),眼疲劳评分变化量无差异(P=0.160)。HMD组阅读效率(20.11±6.09)低于DP组(22.01±6.91)(P=0.009)。结论与DP显示相比,HMD在40分钟的阅读使用时未引起更强的数字眼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眼疲劳 头戴显示 调节滞后
原文传递
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对数字眼疲劳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甄毅 高杰 +3 位作者 张伟 程德文 沈文睿 王宁利 《眼科》 CAS 202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对近距离观看视频所致数字眼疲劳的预防作用。设计交叉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成年健康受试者31例。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两组,第一组先使用手机、后使用台式虚拟显示器观看相同的视频10分钟,中间休息30分钟;第二组... 目的探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对近距离观看视频所致数字眼疲劳的预防作用。设计交叉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成年健康受试者31例。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两组,第一组先使用手机、后使用台式虚拟显示器观看相同的视频10分钟,中间休息30分钟;第二组使用相反的顺序观看。使用开放式验光仪记录观看视频前、中、后的屈光度,并计算调节误差、调节微波动。选取右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Likert量表记录观看视频前、后的主观视疲劳评分。主要指标观看视频前后屈光度、调节微波动、调节误差、视疲劳量表评分。结果观看视频前,采用手机和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者的屈光度分别为(-0.30±0.54)D和(-0.29±0.58)D(P=0.928),调节微波动分别为(0.15±0.07)D和(0.15±0.08)D(P=0.858)。观看视频5分钟时,采用手机者的屈光度为(-3.32±0.68)D,较观看前明显降低(P=0.000);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观看者的屈光度为(-0.39±0.63)D,较观看前未见明显降低(P=0.168);采用手机观看和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观看者的调节微波动分别为(0.33±0.10)D和(0.21±0.10)D(P=0.000);采用手机观看者调节误差为滞后(0.25±0.68)D,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观看者调节误差为超前(0.09±0.63)D(P=0.044)。观看完视频后,采用手机观看者的屈光度为(-0.53±0.56D)D,较观看前明显降低(P=0.000);采用台式虚拟显示器观看者的屈光度为(-0.34±0.61)D,较观看视频前未见明显降低(P=0.335)。观看视频后,采用手机和台式虚拟显示器者的视疲劳量表评分较观看前均增加,分别增加了(8.4±8.3)和(2.5±3.8)(P=0.001)。结论应用台式虚拟显示器可以预防近距离观看视频引起的数字眼疲劳,这可能与观看时不需要视近调节有关。(眼科,2022,31:225-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眼疲劳 虚拟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