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隐私保护的权利体系构造——基于数字隐私的信息及数据重塑
1
作者 郭如愿 《行政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在互联网情境中,个人不仅彻底失去“空间”与“活动”的天然屏障,还以直观的信息形式裸露于数字情境。虚拟数字情境打破隐私、个人信息及信息三者之间相对泾渭分明的分布格局,使个人信息、信息及数据皆有成为数字隐私的可能性,但传统隐... 在互联网情境中,个人不仅彻底失去“空间”与“活动”的天然屏障,还以直观的信息形式裸露于数字情境。虚拟数字情境打破隐私、个人信息及信息三者之间相对泾渭分明的分布格局,使个人信息、信息及数据皆有成为数字隐私的可能性,但传统隐私权难以有效保护数字隐私。要实现数字隐私保护,除依靠权利人积极主张权利外,还需要相对人的充分“合作”与“自愿”履行,只有确保权利人与相对人的“权利配置”能力相匹配,才能保证数字隐私保护的高效“权利配置”。基于此,有必要将数字隐私可能遭受侵害的动态情境,类型化为“收集-分析-保存”数字隐私的保护情境,并将信息化及数据化隐私决定的“知情权”,信息化隐私决定的“同意权”与“删除权”,以及数据化隐私决定的“不被洞察权”与“退出权”,按照权利配置标准嵌入数字隐私动态保护情境,以此构造出高效的数字隐私保护权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隐私 信息 数据 隐私 权利体系
原文传递
记忆或遗忘——人们如何处理数字“身后事”
2
作者 董嘉楠 谢巍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延续逝者在社会中存在的时间和影响。数字遗产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形式正在重构用户生前逝后的媒介实践,年轻一代更愿意对自己的数字遗产进行生前管理,有选择地封存一个“数字自我”留置于网络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数字...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延续逝者在社会中存在的时间和影响。数字遗产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形式正在重构用户生前逝后的媒介实践,年轻一代更愿意对自己的数字遗产进行生前管理,有选择地封存一个“数字自我”留置于网络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数字遗产发挥着作为情感媒介、表演媒介与记忆媒介的功能,影响生者与逝者的数字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遗产 数字痕迹 数字 数字自我 数字隐私
下载PDF
数字贸易隐私纠纷法律适用模糊性探析与题解
3
作者 郭璇慈 邱天 《时代人物》 2023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当前,传统国际贸易规则不足以规制数字贸易是导致数字贸易纠纷多发的原因之一,其中数字贸易隐私纠纷如果按照传统国际贸易法律适用规则不能准确锚定法律适用,而美欧率先针对数字贸易进行立法探索并通过扩张域外管辖扩大域外法律适用,相... 当前,传统国际贸易规则不足以规制数字贸易是导致数字贸易纠纷多发的原因之一,其中数字贸易隐私纠纷如果按照传统国际贸易法律适用规则不能准确锚定法律适用,而美欧率先针对数字贸易进行立法探索并通过扩张域外管辖扩大域外法律适用,相关案例的法律适用不能体现冲突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绝非个例。基于此,需要在国际法视野下审视传统国际贸易规则能否匹配新型数字贸易,思考如何平衡数字贸易隐私纠纷中的多元主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隐私纠纷 法律适用 管辖
下载PDF
隐私数字化的道德风险与伦理规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志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I0014,I0015,共10页
步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数字隐私已经取代传统的语言隐私和图文隐私,成为人类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隐私形态。隐私数字化突破了原有的隐私平衡格局,使人类社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隐私危机:无所不在的数字监控引发了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的隐... 步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数字隐私已经取代传统的语言隐私和图文隐私,成为人类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隐私形态。隐私数字化突破了原有的隐私平衡格局,使人类社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隐私危机:无所不在的数字监控引发了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的隐私丧失;无限打破时空界限的语境转换导致了从特定场景走向去语境化的隐私越位;无所不知的大数据分析使得个人从言行到身心都成为“赤裸裸的人”;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有可能代替人类做隐私决策,进而导致人性衰退。应对迫在眉睫的数字化隐私危机,一要强化“个人隐私与安全便利相平衡”的个人隐私意识,二要构筑“坚守底线+同意让渡”的社会隐私制度,三要搭建“算法道德化+道德技术化”的数字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伦理 数字隐私 隐私意识 隐私制度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隐私数字资源的加密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第11Z期68-70,共3页
针对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隐私数字资源的安全问题,介绍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身份的对称加密体制的算法实现、优势和不足,引入属性基加密方案并研究了属性基加密方案的复合访问结构、主要加密算法等。目前在密文策略属性加密方... 针对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隐私数字资源的安全问题,介绍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身份的对称加密体制的算法实现、优势和不足,引入属性基加密方案并研究了属性基加密方案的复合访问结构、主要加密算法等。目前在密文策略属性加密方案研究过程中,对于属性重要性的考虑不足,该文则关于权重概念在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中的引入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加密 隐私数字资源 属性基加密 权重属性
下载PDF
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佳萍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48,共3页
从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入手,列举了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的新内涵并分析了数字档案馆在收集、传输贮存和利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提出确定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并制定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制定专门的数字档案馆用... 从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入手,列举了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的新内涵并分析了数字档案馆在收集、传输贮存和利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提出确定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并制定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制定专门的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保护条例和在《档案法》中增加保护用户隐私权的内容三个方面的立法保护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 网络隐私 法律保护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隐私的终结?数字时代的密码大战》
7
《科技智囊》 2002年第88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隐私的终结?数字时代的密码大战》 书评 网络环境 信息安全 数据加密技术
下载PDF
论数据信托:一种数据治理的新方案 被引量:95
8
作者 翟志勇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6,共16页
数据信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不平衡的权力关系,从而在数据流通和交易中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数据信托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案:一种是美国的"信息受托人"方案,对数据控制者苛以信托受托人义务,目前还停留在... 数据信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不平衡的权力关系,从而在数据流通和交易中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数据信托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案:一种是美国的"信息受托人"方案,对数据控制者苛以信托受托人义务,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阐述阶段;另一种是英国的"数据信托"方案,建立第三方机构提供独立的数据信托服务。英国已经推动了各种数据信托试点,提炼出数据信托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和五种法律结构,为各国开展数据信托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国正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可以借鉴英美的数据信托理论和实践,在数据交易和公共数据管理方面探索中国的数据信托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信托 信息安全 数字隐私 信息受托人 公共数据管理 个人信息保护
下载PDF
“全视之眼”时代数字化隐私的界定与保护 被引量:2
9
作者 龙小农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5,共7页
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导致隐私的数字化存在已然是常态。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应用,使人造、集成、互联的"全视之眼"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在消解对隐私权保护的最后屏障。隐私权保护的范围须与时俱进,明确界定数字化隐私并将之纳入... 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导致隐私的数字化存在已然是常态。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应用,使人造、集成、互联的"全视之眼"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在消解对隐私权保护的最后屏障。隐私权保护的范围须与时俱进,明确界定数字化隐私并将之纳入法律保护;而对数字化隐私的保护重点应由注重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转向个人数据的分析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之眼 数字隐私 界定与保护
原文传递
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2016年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 被引量:1
10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1,共1页
2016年4月10-16日,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布了《2016年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报告显示:
关键词 美国图书馆协会 图书馆 保护政策 数字隐私
下载PDF
隐私的辩证:被遗忘还是被观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雪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127,共8页
隐私涉及人们不愿让步的具体利益,单方赋予删除权可能刺激市场入侵,增加交易成本,并引发社会歧视。隐私诉求是包含着许多微观动机的宏观行为,不探明隐私背后的真实原因,一味强化隐私,不过是走向吁求的反面。被遗忘权也许限制了人际隐私... 隐私涉及人们不愿让步的具体利益,单方赋予删除权可能刺激市场入侵,增加交易成本,并引发社会歧视。隐私诉求是包含着许多微观动机的宏观行为,不探明隐私背后的真实原因,一味强化隐私,不过是走向吁求的反面。被遗忘权也许限制了人际隐私侵犯,但因为隐私的消极自由性质,结果不可避免地强化政府监控权力。隐私具有高度情境性,鼓励封闭的被遗忘权将悖论式地导致隐私焦虑。数字隐私的辩证在于,主动袒露击败窥视欲,并有利于营造良好自我形象。被遗忘权的修辞掩盖了邻居深渊的潜意识,并使一个高度感情化的问题进一步情绪化。数字隐私具有不可预测性与无从防范性,过度保护隐私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可能引发史翠珊效应。对于数字隐私保护,具体规定优于一揽子政策,事后救济优于事先防范,顺其自然优于步步惊心,鼓励人们培养动态身份意识优于鼓励人们封闭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隐私 利益视角 被遗忘的权利 隐私修辞 袒露 动态身份权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