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资源数据库文本VSM模糊分类方法
1
作者 李杨 尹飞 惠向晖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0期478-481,492,共5页
耕地资源数据库包含大量的数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数据维度也会有所不同,使得文本分类需要处理的特征数量很大,增加了分类的难度。为了有效改善耕地资源数据库文本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耕地资源数据库文本VSM模糊分类方法。通过... 耕地资源数据库包含大量的数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数据维度也会有所不同,使得文本分类需要处理的特征数量很大,增加了分类的难度。为了有效改善耕地资源数据库文本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耕地资源数据库文本VSM模糊分类方法。通过CHI筛选出耕地资源数据库文本的类别特征词,采用PCA方法展开二次降维处理。对降维处理后的文本特征展开分析,采用合适的规则抽取代表主题的特征义原,扩展全部特征义原,同时选择合适的分类器建立模糊VSM模型,通过该模型实现耕地资源数据库文本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可以获取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文本分类结果,有效提升了文本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分类耕地资源数据 文本分类 数据降维
下载PDF
杨凌示范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利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3期18-20,共3页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开展等级调查评价。杨凌示范区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点,将监测调查和检测数据结果作为基础,在完成杨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开展等级调查评价。杨凌示范区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点,将监测调查和检测数据结果作为基础,在完成杨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数据库。文章分享了杨凌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主要做法,在总结分析基础上,对提升耕地质量提出开展土壤培肥、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等相关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质量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 耕地质量数据 杨凌示范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 被引量:49
3
作者 林珊珊 郑景云 何凡能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92,共10页
建立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模拟土地覆被变化的气候与生态效应。根据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主导因子,量化了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分布等自然及人文要素... 建立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模拟土地覆被变化的气候与生态效应。根据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主导因子,量化了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分布等自然及人文要素与耕地分布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将我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的方法与算法模型,计算各网格(分辨率为60km×60km)耕地面积占整个农区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以及各网格的耕地面积与垦殖率;同时利用基于《嘉庆重修一统志》重建的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资料,采用上述方法与算法建立了研究区内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60km×60km空间尺度的耕地数据集,并绘制了分布图。重建结果与册载府级田亩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与算法可以有效地将以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的中国历史耕地数据量化为具有统一且更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化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区 历史时期 耕地数据 网格化方法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唐群锋 魏志远 +1 位作者 唐树梅 漆智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0期390-396,共7页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资源数据 地力评价 耕地等级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耕地质量评价数据检错方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邱小倩 胡月明 +2 位作者 朱阿兴 郭玉彬 沈晓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3,共9页
研究目的:从数据项之间关联关系的角度切入,探索一种新的耕地数据质量检错方法,以期更有效地提高耕地数据库的质量。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寻找耕地数据库中的关联关系,计算这些关联关系的发生频率,从中提取低频发生的关联关系作为... 研究目的:从数据项之间关联关系的角度切入,探索一种新的耕地数据质量检错方法,以期更有效地提高耕地数据库的质量。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寻找耕地数据库中的关联关系,计算这些关联关系的发生频率,从中提取低频发生的关联关系作为检测规则(关联规则),最后利用这些关联规则识别耕地数据库中的错误记录(包含或符合关联规则的耕地数据记录为错误记录)。研究结果:(1)该方法有能力识别耕地数据库中的错误,可以做到有效提高耕地参评数据库的正确性;(2)经计算,与耕地领域现有的传统数据检错方法相比,同等条件下该方法可将检错效率提高11倍,甚至更多;(3)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库迅速挖掘关联规则,灵活地应对不同的耕地数据库和层出不穷的错误类型。研究结论:基于关联规则的耕地数据库质量检测方法高效、便捷,为耕地领域现有的数据检错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可以在地学领域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据质量检测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关联关系
下载PDF
FME和ArcGIS相结合在云南省历年耕地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凤英 王宇新 +2 位作者 吴冀湘 李燕 丁国华 《地矿测绘》 2022年第2期47-50,共4页
文章基于云南省2009-2018年历年耕地数据的处理,通过FME和ArcGIS的结合,将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变为流程化、标准化的数据处理过程。实践证明,将FME和ArcGIS软件相结合进行数据处理,可大大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并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关键词 云南省 耕地数据 三调 FME ARCGIS 投影变换 坐标系转换
下载PDF
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赟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89,83,共7页
本文拟以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 ,把有关徽州地区历史赋税资料与现代统计资料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从而就载籍时间断面数据的考查、纳税单位与耕地数据的区分、耕地面积“峰值期”的确定等几方面来探讨徽州特定时期的纳税单位能够反映“... 本文拟以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 ,把有关徽州地区历史赋税资料与现代统计资料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从而就载籍时间断面数据的考查、纳税单位与耕地数据的区分、耕地面积“峰值期”的确定等几方面来探讨徽州特定时期的纳税单位能够反映“真实”的耕地面积 ,并以此为基点对嘉道时期的耕地面积进行再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纳税单位 耕地数据 峰值期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数据生产要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利军 郝启晨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F0002,共12页
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性质上的差异,可将数据区分为原始数据和价值数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具有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参与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数据地租,分别表现为数据级差地租Ⅰ和Ⅱ、数据绝对地租Ⅰ和Ⅱ。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内... 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性质上的差异,可将数据区分为原始数据和价值数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具有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参与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数据地租,分别表现为数据级差地租Ⅰ和Ⅱ、数据绝对地租Ⅰ和Ⅱ。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是:原始数据积累导致数据地租的不断增长,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直接合一,通过数据地租资本化产生促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而形成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相互增强的正反馈机制。虽然原始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直接合一掩盖了二者本质上的分离,但理论上可以明确数据地租的价格和数据耕地的价格。研究结论可为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相关数据法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数据 价值数据 数据积累 数据地租 数据耕地 价格决定
原文传递
Land Use Regional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ina 被引量:5
9
作者 SONG Wei CHEN Baiming ZHANG Y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421-434,共14页
This paper compartmentalizes regional land use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ina by employing 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The statistic data are sourced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NBSC) and the d... This paper compartmentalizes regional land use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ina by employing 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The statistic data are sourced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NBSC) and the data of land use change from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MLRC).The popul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decreases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nd the density of rural settlement decreases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of China.Land-us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the proportion of one-storey houses and the average household area decrease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of China.The ratio of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to rural settlement is high in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of China but low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The land use regional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namely:the northern region of China,Qinghai-Tibet,Yunnan-Guizhou,and the middle and eastern region of China.The northern region of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nine sub-regions:Xinjiang,Northeast China,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North China,the south of the Changjiang(Yantze) River and Sichuan Basin,Jiangsu-Shanghai,South China,the Loess Plateau,and Guangxi.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it is proposed that different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regarding th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 land use regionalization hierarchical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Reconstruc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Cropland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y 被引量:4
10
作者 YANG Xuhong GUO Beibei +2 位作者 JIN Xiaobin LONG Ying ZHOU Yink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629-643,共15页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 historical LUCC in long time series attracts much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view of combining the overall control of cropland area and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 historical LUCC in long time series attracts much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view of combining the overall control of cropland area and ′top-down′ decision-making behaviors, here are two global historical land-use datasets, generally referred as the Sustainability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datasets(SAGE datasets) and History Database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datasets(HYDE datasets). However,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se global datasets have coarse resolutions and inevitable errors. Considering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cropland distribution, including cropland connectivity and the limit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historical cropland based on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on(CA) of ′bottom-up′. Then, an available labor force index is used as a proxy for the amount of cropland to inspect and calibrate these spatial patterns. Applied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to Shandong Province, we reconstructe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opland during 8 periods.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show that: 1) it is properly suitable for constrained CA to simulate and reconstru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opland in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of China; 2) compared with ′SAGE datasets′ and ′HYDE datasets′, this study have formed higher-resolution Boolean spatial distribution datasets of historical cropland with a more definitive concept of spatial pattern in terms of fractional form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historical cropland reconstruction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on (CA) Shandong Province
下载PDF
Gridding cropland data reconstruction over the agricultural region of China in 1820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珊珊 郑景云 何凡能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1期36-48,共13页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LUCC change with climate and ecosystem simulation, but the result could only be determined precisely if a high-resolution underlying land cover map is used. While the...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LUCC change with climate and ecosystem simulation, but the result could only be determined precisely if a high-resolution underlying land cover map is used. While the efforts based satellites have provided a good baseline for present land cover, what the next advancement in the research about LUCC change required is the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LUCC change especially spatially-explicit historical dataset. Be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similar studi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of China. Taking no account of the less important factors, altitude, slope and population patterns are selected as the major drivers of recla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used to design the HCGM (Historical Cropland Gridding Model, at a 60 km×60 km resolution), which is an empirical model for allocating the historical cropland inventory data spatially to grid cells in each political unit. Then we use this model to reconstruct cropl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tudy area in 1820, and verify the result by prefectural cropland data of 1820, which is from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statistical analyz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patterns of the cropland distribution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ach gridding data Chinese historical cropland records
下载PDF
北京怀柔用卫星指导农民种地
12
《福建农业科技》 2004年第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北京 怀柔区 GPS 卫星定位系统 配方施肥 耕地质量背景数据 “征兆图” 网络服务
下载PDF
中国传统农区过去300年耕地重建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何凡能 李士成 +2 位作者 张学珍 葛全胜 戴君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0-1200,共11页
土地覆被变化是气候与生态效应模拟研究的重要参量。SAGE和HYDE两个全球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在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区域尺度上的应用,其可靠性如何,至今少有论及。以我国学者重建的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集(CHCD)为基础,从全区、... 土地覆被变化是气候与生态效应模拟研究的重要参量。SAGE和HYDE两个全球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在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区域尺度上的应用,其可靠性如何,至今少有论及。以我国学者重建的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集(CHCD)为基础,从全区、省区和网格(60km×60km)三个空间尺度,对SAGE(2010)和HYDE3.1数据集中有关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SAGE(2010)数据集对中国传统农区耕地数量重建是以单一线性插补而得,其中1700-1950年是以0.51%的年均增长率线性递增,1950年后是以0.34%年均速率线性递减,这种"标准化"变化趋势不能客观反映传统农区土地垦殖的真实历史,耕地面积也明显高估,与CHCD数据集不具有可比性;(2)HYDE3.1数据集吸纳了区域性研究成果,使其在总量上与CHCD数据集较为接近,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但其在省区和网格尺度上与CHCD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相对差异率超过70%(<-70%或>70%)的网格占比高达56%~63%,超过90%(<-90%或>90%)的网格占比也高达40%~45%;而相对差异率介于-10%~10%的网格占比仅为5%~6%,介于-30%~30%的网格占比也仅为17%左右;(3)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建立更高精度的中国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是提高区域气候与生态效应模拟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据 分析对比 中国传统农区 过去300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