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码转型下主持表述的“微叙事”审美内核与非群体化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文培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74,共3页
数码转型趋势下的"微叙事"主持表述更新了话语表达与传播的基本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出现的一系列文化征象呈现出向日常生活空间、情感参与回归的审美趋向,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生产特性。尽管在新旧媒体中都基于网络形成了... 数码转型趋势下的"微叙事"主持表述更新了话语表达与传播的基本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出现的一系列文化征象呈现出向日常生活空间、情感参与回归的审美趋向,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生产特性。尽管在新旧媒体中都基于网络形成了一定的观看群体,但群体中的个体仍然可以在平等民主的话语渠道中坚持基于个体经验的表述,在非群体化效应中表达多元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转型 主持表述 微叙事 审美取向 非群体化效应
原文传递
并不沉寂的一年:2013年南美电影评述
2
作者 魏然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89,共4页
本文首先界定了以"南美电影"作为讨论单元的合理性,并指出2013年的南美电影在数量提升的同时,依然保有美学质量与思想力度,展映方式也更为多元化。巴西、阿根廷等国本土电影的多项纪录均被刷新,而多部智利电影在海外重要电影... 本文首先界定了以"南美电影"作为讨论单元的合理性,并指出2013年的南美电影在数量提升的同时,依然保有美学质量与思想力度,展映方式也更为多元化。巴西、阿根廷等国本土电影的多项纪录均被刷新,而多部智利电影在海外重要电影节上摘取奖项。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南美国家之间电影文化的传播、沟通的渠道增多。面对数码转型和电影功能角色的转变,多位南美电影人做出了独特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电影 国家电影政策 数码转型 国际电影节
原文传递
新技术革命时代的电影“危机”——从《双子杀手》谈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冰冰 《艺术评论》 CSSCI 2019年第12期56-67,共12页
在近期上映的《双子杀手》中,李安继续用3D/4K/120帧格式的"新白金标准"打造震撼的视觉奇观。但该片在北美与中国均连续遭遇票房、口碑双失利,究其原因,正在于李安完全放弃了叙事而一味追求高帧率带来的视觉冲击。从20世纪90... 在近期上映的《双子杀手》中,李安继续用3D/4K/120帧格式的"新白金标准"打造震撼的视觉奇观。但该片在北美与中国均连续遭遇票房、口碑双失利,究其原因,正在于李安完全放弃了叙事而一味追求高帧率带来的视觉冲击。从20世纪90年代由数字革命带来的电影界的数码转型开始,到今日由高像素分辨、高帧率参数为支撑的新一轮影像技术革新,传统电影从叙事惯例到观影体验均面临巨大冲击。当新的再现技术显现出压倒性优势与威胁时,如何在技术突破与艺术追求、媒介发展与叙事创新之间寻找到应有的平衡,电影需要再一次返回自身,发掘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革命 数码转型 高帧频技术 形式/内容
原文传递
回到未来——评埃尔塞瑟的《作为媒介考古学的电影史》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作为媒介考古学的电影史:追溯数字电影》是埃尔塞瑟二十五年间对媒介考古学的整体反思之作,也是他对数码转型视野下电影史的重新评估。西方影像文化受数字技术冲击已然经历了决定性的范式转变,埃尔塞瑟的著作以此为背景建立了新的电... 《作为媒介考古学的电影史:追溯数字电影》是埃尔塞瑟二十五年间对媒介考古学的整体反思之作,也是他对数码转型视野下电影史的重新评估。西方影像文化受数字技术冲击已然经历了决定性的范式转变,埃尔塞瑟的著作以此为背景建立了新的电影史学模型,测绘运动影像和视听经验的场域,探寻多个源头、多种形态的电影史。他采用"回溯—前瞻"的研究路径,发现了早期电影与数字电影的平行视点,质询以数码为代表的断裂时刻,并在超越新旧媒介对立的尝试中显露出媒介考古学当前作为一种方法、实践以及可能的学科所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塞瑟 媒介考古学 电影史 数码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