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友伟 江艳娥 +3 位作者 范江涛 孔啸兰 张魁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6,共8页
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 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略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表明,秋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5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5种,包括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条带眶灯鱼(Diaphus brachycephalus)、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条带多光鱼(Diplophos taenia);冬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6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典型刺虾(Oplphorus typus)、蝰鱼和太平洋帆乌贼(Histioteuthis pacifica)。秋冬季的IRI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个体数计算的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冬季高于秋季,但优势度指数是冬季低于秋季。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标中,冬季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低于秋季。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方法分析南海中部海域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的状况,结果显示,秋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处于较大干扰状况,冬季群落处于中等干扰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南海中部海域
下载PDF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良明 李渊 +5 位作者 张静 宋普庆 张然 张立 姚壮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5,共8页
南沙群岛是南海中最靠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岛;南沙群岛海区南起3°57′N,北至11°55′N,西起103°30′E,东至117°50′E,由众多礁、滩、岛屿等组成,为典型的热带海域。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 南沙群岛是南海中最靠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岛;南沙群岛海区南起3°57′N,北至11°55′N,西起103°30′E,东至117°50′E,由众多礁、滩、岛屿等组成,为典型的热带海域。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共开展了春秋2个航次的调查;根据该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调查共获得鱼类357种,隶属于27目108科219属,其中暖水性鱼类327种,暖温性鱼类30种。优势种鱼类(IRI>500)有菲律宾尖牙鲈(Synagrops philippinensis)、土佐副眶棘鲈(Parascolopsis tosensis)、锯棘尖牙鲈(Synagrops serratospinosus)等5种,多为中小型鱼类,且季节间变化较大。分析多样性指数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较大(3.05~4.20),两季间变化最为明显;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春秋两季间变动范围较小(2.31~2.69);Pielou均匀度指数(J’)季节间基本保持一致(0.69~0.70);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显示,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低于春季,而且两个季节的鱼类群落结构都偏离平衡状态;同时分析数量生物量曲线显示,春秋两季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之上,表明群落主要以生长较快,个体较小的r选择物种为主,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差。鱼类的洄游、不同适温性鱼类的迁入迁出以及繁殖群体的补充、个体生长、捕捞等都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 鱼类 相对重要性指数 更替指数 迁移指数 数量生物量曲线
下载PDF
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 被引量:33
3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4 位作者 王波 徐炳庆 魏振华 张焕君 张培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2-699,共8页
为了解黄海山东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在该海域利用疏目变水层双拖网进行了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调查数据根据各站位扫海面积和各鱼类可捕系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非度... 为了解黄海山东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在该海域利用疏目变水层双拖网进行了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调查数据根据各站位扫海面积和各鱼类可捕系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相似性百分比、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与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鱼类61种,春、秋季各50种。春季优势种为玉筋鱼、方氏云鳚和鳀;秋季优势种为鳀和青鳞小沙丁鱼。群落组成以小型、低质种类为主,春季有18种,秋季有12种种类个体平均体质量小于10 g。根据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结果,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均可划分为2个群落:近岸浅水群落(组Ⅰ)和远岸深水群落(组Ⅱ)。春季,组Ⅰ包括22个站位,组Ⅱ包括15个站位,组间差异系数为73.94%;秋季,组Ⅰ包括17个站位,组Ⅱ包括21个站位,组间差异系数为55.97%。B IOENV程序分析表明,鱼类群落与水深的相关性较好,春季相关系数为0.474,秋季为0.579。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Ⅰ、Ⅱ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W统计值均为负值,且春、秋季群落Ⅱ的W统计值均低于群落Ⅰ,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组成 多元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非度量多维标度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下载PDF
西江来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杰 吴志强 +4 位作者 黄亮亮 高明慧 何佳洋 王一菲 李明锶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1-694,共14页
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度对西江来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季节变化特征。共采集鱼类3 600尾,隶属于3目12科68属92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59种,占总物种数的64.13%;鱼类物种组成以定居性、... 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度对西江来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季节变化特征。共采集鱼类3 600尾,隶属于3目12科68属92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59种,占总物种数的64.13%;鱼类物种组成以定居性、杂食性、底层鱼类为主。各季节优势种差异较大,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和子陵吻[鱼叚]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仅是春季优势种,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银■Squalidus argentatus和点纹银[鱼句]Squalidus wolterstorffi仅是夏季优势种,伍氏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wui和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仅是秋季优势种,■Hemiculter leucisculus、南方拟■Pseudohemiculter dispar、鲫Carassius auratus和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仅是冬季优势种。夏季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春季最低,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西江来宾江段受到较大干扰;生物量谱法结果表明,西江来宾江段以小型鱼类为主。建议渔政部门加强管理,降低捕捞强度,修复受损鱼类栖息地,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以保护西江来宾江段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鱼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生物量
下载PDF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年代际差异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官莹 宋普庆 +4 位作者 王良明 张琥顺 李海 李渊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捕获90种游泳动物,2009年春季捕获6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短蛸等;2018年春季捕捞61种游泳动物,秋季捕获8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及青鳞小沙丁鱼等。多样性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在2008—2009年分别为0.32~4.25、0.58~2.67和0.19~0.99,在2018年分别为0.28~4.08、0.12~2.65和0.11~0.77。2008—2009年数量优势度曲线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呈相交状态,而2018年数量优势度曲线分布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之上,表明2008—2018年间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外界扰动较多。聚类结果显示,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分为湾内和湾口2个群组,群组间差异的分歧种存在明显年代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10年前,2018年东山湾游泳动物的资源量有所恢复,但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等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优势种 群落结构 东山湾 年代差异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