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张双权
李占扬
张乐
高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26,共14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QN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200640872115)
-
文摘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骨骼表面有人工切割痕的产生,其中切割痕位于长骨骨干部位的约占此类标本总数的98.45%;同时,在具切割痕的长骨类化石材料中,属于食草动物上部和中部肢骨的分别为34%和41%,属于下部肢骨的则仅为25%。此外,灵井动物群中具敲击痕、火烧痕迹、人工使用痕迹的骨骼标本分别占全部观察例数的4.2%、1%、1.32%。总之,通过对动物骨骼表面保留的上述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与统计分析,并与埋藏学实验及其他考古遗址相关属性的对比,表明古人类是这一遗址中大量脊椎动物肉食资源的初级获取者和利用者,他们是导致这一动物群聚集形成的主要埋藏学因素。同时,许昌人遗址中大量破碎动物骨骼的出现可能也与古人类敲骨取髓的取食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
关键词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
埋藏学
骨骼表面改造痕迹
切割痕
敲击痕
-
Keywords
Lingjing
Taphonomy
Bone surface modification
Cut marks
Percussion marks
-
分类号
Q981.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