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史观视角下的濮人文献研究
1
作者 李艳峰 吕雪芮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有关濮人的丰富研究一直以来聚讼颇多。以整体史观为方法论指导对其文献体系进行系统把握,有助于关照到濮人问题的全局和根本,有助于呈现其完整的源流走向和历史结构。在新时代背景下,跳脱传统话题框架来看,作为中国民族史上一种“过程... 有关濮人的丰富研究一直以来聚讼颇多。以整体史观为方法论指导对其文献体系进行系统把握,有助于关照到濮人问题的全局和根本,有助于呈现其完整的源流走向和历史结构。在新时代背景下,跳脱传统话题框架来看,作为中国民族史上一种“过程类型”的濮人历史蕴含有“其命维新”的宝贵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人研究 文献体系 整体史观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整体史观 散点叙述——《中俄教育交流的演变》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来兵 尚连山 《世界教育信息》 2013年第14期62-64,共3页
教育交流史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常需要在文明或文化交往这一宏阔的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在国际学术界,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的"冲击—回应"说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应战"说。
关键词 教育交流 整体史观 汤因比 叙述 文明 历史演变 交流史 教育交往 中国问题 国际学术
下载PDF
整体史观:中国世界史学术体系的核心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新史学,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提上日程。所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原创性和批判性的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新史学,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提上日程。所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原创性和批判性的研究实践,逐渐形成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关注人类的世界史理论框架。其目的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认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科学阐释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获取历史的启迪和智慧,以更清醒地把握现实、开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学术体系 历史性变革 史学理论 整体史观 世界历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原创性
下载PDF
整体史观视角下的美国“环岛屿防务链” 被引量:1
4
作者 范丽萍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3,共7页
"环岛屿防务链"是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初提出的,并于1951-1954年建立,是旨在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利益的重要防线,也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构建的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的核心部分。构成"环岛屿防务链"... "环岛屿防务链"是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初提出的,并于1951-1954年建立,是旨在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利益的重要防线,也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构建的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的核心部分。构成"环岛屿防务链"的诸条约是一个不可分割、彼此呼应的防御整体,但是,这几个条约在美国的西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差异的。《澳新美安全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性要低于《美日安全保障同盟》。这几个条约重要性的排序实际上反映出美国在西太平洋安全防御中实施的是以日本为重要依靠对象的防务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史观 美国 “环岛屿防务链”
下载PDF
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伟东 《现代教育论丛》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传统教育史学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针对这些缺点,本文借鉴年鉴学派"总体史观"理论,提出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教育史学整体史观认为教育史包括历史上与教育相关的一切事件,要求探寻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传统教育史学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针对这些缺点,本文借鉴年鉴学派"总体史观"理论,提出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教育史学整体史观认为教育史包括历史上与教育相关的一切事件,要求探寻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强调跨学科地开展教育史综合研究,并认为教育史具有综合其它教育学分支学科的潜能。在这一新史观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强调研究视野扩大化、研究内容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综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史学 年鉴学派 总体史观 整体史观
下载PDF
再论“中流砥柱”:革命文化在整体史观下的解读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蕉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年第1期35-39,共5页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论战的焦点之一,尽管这一领域的史料考证与辨析研究纷繁迭出,但使该论题"碎片化"的危险不容小觑。"中流砥柱",作为中共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论战的焦点之一,尽管这一领域的史料考证与辨析研究纷繁迭出,但使该论题"碎片化"的危险不容小觑。"中流砥柱",作为中共革命文化中的典型政治形象,若缺乏整体史观下的融通阐释,被固化为抗战中的就事论事,则难免会冲淡该命题背后的历史意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革命文化,也进一步凸显了将其放置于整体史观下进行考察的现实需求。厘清"中流砥柱"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从历史深处达及"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流砥柱 革命文化 整体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下载PDF
全球化需要“整体史观”理念下的世界史——从新版《世界史·近代卷》教材谈起
7
作者 杨和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一个时代的教材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观念与认知。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刘新成、刘北成教授主编的新版《世界史.近代卷》三种标志性教材体现了时代需要和认知的变化。... 一个时代的教材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观念与认知。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刘新成、刘北成教授主编的新版《世界史.近代卷》三种标志性教材体现了时代需要和认知的变化。新版《世界史.近代卷》可以视为中国史学界为全球化时代"需要"而努力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近代史教材 全球化 整体史观
下载PDF
全球化趋势成因试析——世界整体史观视野下的追索
8
作者 王飞麟 《长江论坛》 2006年第6期13-19,共7页
世界历史是整体性的,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关系不断酝酿,至15、16世纪发生了突破性进展;世界历史是动态的,自世界史作为人类历史之结果而产生后,便处在不断发展中。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结果,而如果安全问题在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整体性的,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关系不断酝酿,至15、16世纪发生了突破性进展;世界历史是动态的,自世界史作为人类历史之结果而产生后,便处在不断发展中。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结果,而如果安全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各国政策取向的变动、相关道德与法律机制的逐步完善,加之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增强及各国外交的愈益理性而变得能加以平稳处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是能够不断推动各国政府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而在此基础上的全球化趋势也必定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整体史观 发展
下载PDF
以长视角与“整体史观”考察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评武力主编《中国发展道路》
9
作者 汪海波 《学术动态(北京)》 2012年第31期18-19,共2页
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整体国力与世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为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议题。这股研究热潮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有增无减,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主编的... 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整体国力与世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为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议题。这股研究热潮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有增无减,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主编的《中国发展道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一书就是其中以长视角和“整体史观”考察中国道路历史选择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历史选择 整体史观 道路 主编 武力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用整体史观审视中世纪——读马克垚先生新著《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被引量:4
10
作者 商友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22-127,共6页
用整体史观研究世界史在我国刚刚起步。作者认为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新著《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注重考察各国各地区之间历史的横向发展,把握世界历史的运动趋势,可以称作用整体史观研究世界通史的力作。作者对该书所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 用整体史观研究世界史在我国刚刚起步。作者认为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新著《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注重考察各国各地区之间历史的横向发展,把握世界历史的运动趋势,可以称作用整体史观研究世界通史的力作。作者对该书所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认为,从整体上看,民族大迁徙揭开了世界中世纪史的序幕,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是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因素。由于民族迁徙所造成的东、西方的巨大差异对近代文明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资本主义在西欧从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是许多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结果,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而不能用抽象的、超历史的历史哲学原理去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史观 中世纪历史 资本主义 民族迁徙 世界历史进程 西欧 历史发展 内因与外因 相结合 游牧世界
下载PDF
整体史观与新课改进程中的历史教学
11
作者 王再民 《新校园(上旬刊)》 2010年第4期110-110,120,共2页
2004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新局面。新教材融进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新教材又存在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困惑。下面就教学岳麓版必修三《思想文化... 2004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新局面。新教材融进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新教材又存在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困惑。下面就教学岳麓版必修三《思想文化史》遇到的困惑及几点思考求教于各位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整体史观 新课程改革 进程 课改 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文化史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创新性视野、整体史观与实证方法——评《外籍汉译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12
作者 李盛涛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在对中国现代文学受西学影响而产生这一问题上,虽著述者众多,但岳凯华的专著《外籍汉译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以下简称《外籍汉译》)以创新性的理论视野、严谨的实证方法做出了整体性的历史绘形,弥补了当前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汉译 整体史观 创新 实证 著述 体性
下载PDF
试析汤因比的整体史观
13
作者 杜廷广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8-49,共2页
阿诺德·汤因比的整体史观是其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他认为,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基于三个理由: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无法自身说明自身的历史,必须放在更大的范围内去考察;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人在本能上有整体感知的冲动。
关键词 汤因比 整体史观
下载PDF
树立整体史观 提升学习能力
14
作者 陆秀莲 《教师》 2016年第36期66-66,共1页
整体史观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能力之一,包括国家发展、社会进化、全球视野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树立整体史观能循序渐进地形成史实知识结构,提高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从侧重... 整体史观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能力之一,包括国家发展、社会进化、全球视野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树立整体史观能循序渐进地形成史实知识结构,提高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用高屋建瓴、登高望远的眼光,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史观,厘清古今中外历史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史观 学习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 知识结构 学科能力 国家发展 社会进化
下载PDF
整体史观与中国的世界通史编纂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文亮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118,共1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全球史观作为一股新的史学潮流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全球史研究和教学的背景下,回顾我国整体史观探索和世界通史编纂的历史,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全球史观作为一股新的史学潮流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全球史研究和教学的背景下,回顾我国整体史观探索和世界通史编纂的历史,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平的世界通史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通史 整体史观 中国特色 编纂 全球史观 全球化进程 总结经验
原文传递
“整体史观”与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起东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38,共4页
随着近代乡村史研究的深入,持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沉沦观"和"停滞论"的学者有所减少,而论证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是,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抗日战争前的华北乃至全国的... 随着近代乡村史研究的深入,持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沉沦观"和"停滞论"的学者有所减少,而论证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是,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抗日战争前的华北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仍存在低估倾向。其原因是缺乏整体史观的认识,未能把区域研究和全国研究结合起来,把短时段研究和长时段研究结合起来,把个别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因此,当下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应坚持整体史观,全面看待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作为农业发展的综合指标,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进行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史观 近代中国 乡村史研究
原文传递
整体史观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起东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4-144,176,共21页
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抗日战争前的华北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仍然存在低估的倾向,其原因是缺乏整体史观的认识,没有能把区域研究和全国研究结合起来;把短时段的研究和长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把个别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在研究农民贫... 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抗日战争前的华北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仍然存在低估的倾向,其原因是缺乏整体史观的认识,没有能把区域研究和全国研究结合起来;把短时段的研究和长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把个别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在研究农民贫困程度时,仍然把恩格尔系数作为惟一标准;在研究农村经济兴衰时,仍然把短时段的资料作为评判依据;在研究农业生产力时,仍然把劳产率作为惟一指标。因而,不能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进行合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史观 近代中国 农村经济
原文传递
整体史观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以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下的民国经济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晓峰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2,38,共4页
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确立,人类世界更加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树立整体史观,把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相结合,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发... 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确立,人类世界更加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树立整体史观,把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相结合,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关注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之外,也要关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间的横向联系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大萧条 民国经济 整体史观
原文传递
整体史观与中国的世界通史编纂学
19
作者 赵文亮 《全球史评论》 2008年第1期75-111,共37页
中国学者对整体史观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相应地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世界通史》。西方体系盛行时期(1949年以前)周谷城对整体史观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撰写了以整体史观为指导的中国第一部《世界通史》;苏联体系盛行时期(1950-1978年)... 中国学者对整体史观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相应地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世界通史》。西方体系盛行时期(1949年以前)周谷城对整体史观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撰写了以整体史观为指导的中国第一部《世界通史》;苏联体系盛行时期(1950-1978年)一些学者对整体史观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但无果而终,周吴版《世界通史》和《简明世界史》标志着苏联体系在中国史学界的确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学者对整体史观进行了全面探索,促进了世界通史编纂学的繁荣。每一个阶段的探索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史观 世界通史编纂学 西方体系 苏联体系 “全球史”
原文传递
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
20
作者 杨伟东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传统教育史学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针对这一缺点,借鉴年鉴学派“总体史观”理论,提出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教育史学整体史观认为教育史包括历史上与教育相关的一切事件,要求探寻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强调跨学科地开... 传统教育史学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针对这一缺点,借鉴年鉴学派“总体史观”理论,提出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教育史学整体史观认为教育史包括历史上与教育相关的一切事件,要求探寻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强调跨学科地开展教育史综合研究,并认为教育史具有综合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潜能。在这一新史观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强调研究视野扩大化、研究内容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综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史学 年鉴学派 总体史观 整体史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