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侵权法上的继发性损害类型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晓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在标的物所有权移转后因其自身自始即存在的瑕疵,导致物之整体价值减少、无法使用或完全灭失的场合下,当受害人因物之瑕疵担保责任时效期间届满而无法通过合同责任主张法律救济时,德国司法实践为给受害人提供充分法律救济,而通过法之续... 在标的物所有权移转后因其自身自始即存在的瑕疵,导致物之整体价值减少、无法使用或完全灭失的场合下,当受害人因物之瑕疵担保责任时效期间届满而无法通过合同责任主张法律救济时,德国司法实践为给受害人提供充分法律救济,而通过法之续造,发展出所有权侵害的继发性损害类型,并将之纳入《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的涵摄范畴,为受害人提供了适当的救济方案。对中国的司法实践而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时,审慎关注德国司法实践于此通过规范解释路径处理法之安全性与向社会生活开放性间之紧张关系的有益经验,有助于法院具体案件审理时,能在维护法之安全以及权威的同时保障具体人在法律上的充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害 整体性利益 等值性利益 所有权侵害 物的瑕疵
下载PDF
高校“人”本教育与生态道德建构
2
作者 王娅 刘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在环境问题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把生态环境的知识和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教给人,还要把自然观的教育与人生观的教育结合起来,使人们真正了解自我,认识"人"的真正本质与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 在环境问题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把生态环境的知识和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教给人,还要把自然观的教育与人生观的教育结合起来,使人们真正了解自我,认识"人"的真正本质与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环境问题如同对待自身问题一样形成忧患意识,这种把自然与自身相统一的忧患意识正是生态道德建构所致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育模式 尊重生命 人类整体性利益 人性革命
下载PDF
我国现行行政机构的三大弊端浅析
3
作者 陈冬生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36,共4页
我国自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但前六次基本上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我国现行行政机构存在着高成本、低效率和权力腐败三大弊端,从个人和社会心理以及体制上浅析其微观成因,对于加深搞好第七次机构改... 我国自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但前六次基本上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我国现行行政机构存在着高成本、低效率和权力腐败三大弊端,从个人和社会心理以及体制上浅析其微观成因,对于加深搞好第七次机构改革的认识不无裨益。一、数据对比: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腐败 行政机构 行政管理费支出 体制内 利益结构 机构改革 权力寻租 《邓小平文选》 低效率 整体性利益
下载PDF
对界定我国经济法范围的初步思考
4
作者 曾鼎忠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本质、价值、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法学界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从分析经济的本质、价值目标入手,推导出经济法的范围应该包括:(1)市场程序法;(2)宏观调控法。目的是早日建立真正属于我国自己的独立的经济...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本质、价值、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法学界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从分析经济的本质、价值目标入手,推导出经济法的范围应该包括:(1)市场程序法;(2)宏观调控法。目的是早日建立真正属于我国自己的独立的经济法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干预 整体性利益 经济法范围 中国 界定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 被引量:87
5
作者 李景鹏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31-37,共7页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李景鹏目前在中国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人们虽然已越来越重视经济因素对于政治发展的影响,但深入到利益结构层面上来分析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影响的著作和文章还较少,形成了中国政治...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李景鹏目前在中国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人们虽然已越来越重视经济因素对于政治发展的影响,但深入到利益结构层面上来分析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影响的著作和文章还较少,形成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利益结构 当代中国 利益意识 利益竞争 整体性利益 政治发展 利益追求 利益集团 政治参与 平均主义
原文传递
Media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s and Policy Integrity
6
作者 Oladokun Omojola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2年第1期304-316,共13页
Objectivity in media practice is the journalist's ability to give every segment of the audience an equal right to be heard and seen, to read or to react. Disappointingly, that objectivity does not extend to the polic... Objectivity in media practice is the journalist's ability to give every segment of the audience an equal right to be heard and seen, to read or to react. Disappointingly, that objectivity does not extend to the policies that regulate that practice. This concern is demonstrated in the incoherence and lack of judgment that exist in media policy domains where journalism is confined to a deal between only the journalist and his or her audience. This linear process conspicuously excludes those crucial stakeholders whose interests tremendously affect the destiny of journalists and their audience. The development has adversely affected policy rationality in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media policies lack interactive planning, robust policy discourses and stakeholder dialogue, thereby undermining policy integr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rgue that for a media policy to be truly in public interest, formulators have to expand their horizon beyond government, journalists and their audience to other stakeholders. Newsmakers, who fall into a category of such stakeholders, can make the journalist's pen run dry if they go on strike! Others include media users, media owners and media scholars. The paper recommends the process of harnessing the perspectives of these stakeholders in a manner that can make analysts consider drafting a fresh all-encompassing media polic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those of Af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DIENCE media policy media stakeholders policy integr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