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华民族”入宪:概念由来、规范释义与重大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熊文钊
王楚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1,共9页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概念,业已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广泛接受与认同。2018年3月1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正式确立为一个重要的宪法范畴而载入其中。值此重大宪法时刻,以...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概念,业已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广泛接受与认同。2018年3月1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正式确立为一个重要的宪法范畴而载入其中。值此重大宪法时刻,以宪法与民族法学的研究视野和分析方法,阐发"中华民族"入宪的三个重要议题。就"中华民族"概念的由来而言,民族主义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支柱,创造了民族与民族国家的新秩序,这是"中华民族"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顺应这一时代变化,"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在促进民族解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确立振兴中华民族目标等方面奠定了宪法基础;就"中华民族"概念的规范释义而言,"中华民族"入宪后的整体民族观可具体阐释为中国各民族共同组成了更高层次的国家民族,即"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不遮蔽各民族的本体性,其中,"中华民族"的宪法地位可定性为中国的"国家民族";就"中华民族"入宪的重大意义而言,"中华民族"入宪在实现执政党的历史使命与国家的目标任务的高度契合、形成最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宪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
民族
”入宪
整体民族观
祖国统一
中华
民族
伟大复兴
宪法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民族的整体观:话语的生成、体系化与解决民族问题的路径
被引量:
2
2
作者
邱尼姑
陈建樾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5期5-21,M0003,共18页
面对共同的敌人,是一个共同体得以凝聚和团结的外在动因,也是共同体的政治话语论述得以生成的基本逻辑。“面对共同的敌人”,是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不断得以凝聚的外部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探索中华...
面对共同的敌人,是一个共同体得以凝聚和团结的外在动因,也是共同体的政治话语论述得以生成的基本逻辑。“面对共同的敌人”,是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不断得以凝聚的外部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探索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的观念和话语体系,先后提出了“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等一系列核心论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资源。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建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为依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的
整体
观
话语体系
民族
问题
共同体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发现、阐释和建构:20世纪30—40年代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
被引量:
2
3
作者
彭圣芳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第1期45-51,84,共8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异常活跃。其中,民族民间工艺是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状况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调查中成为主要内容。在掌握科学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这时期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民族志书写,成为...
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异常活跃。其中,民族民间工艺是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状况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调查中成为主要内容。在掌握科学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这时期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民族志书写,成为文化阐释和建构的基础。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调查成果还是当时民族危亡之中,维护主权、反对分裂,建构民族国家及其整体文化格局的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间工艺调查
民族
国家
中华
民族
整体
观
多元一体
整体
文化格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龙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4,共5页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历代王朝的经略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在与周边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出现了文化整合与区域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各兄弟民族共生共荣,多元一体的观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qu...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历代王朝的经略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在与周边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出现了文化整合与区域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各兄弟民族共生共荣,多元一体的观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整体观形成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民族
国家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整合
民族
交往
民族
整体
观
多元一体
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入宪:概念由来、规范释义与重大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熊文钊
王楚克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151)
文摘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概念,业已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广泛接受与认同。2018年3月1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正式确立为一个重要的宪法范畴而载入其中。值此重大宪法时刻,以宪法与民族法学的研究视野和分析方法,阐发"中华民族"入宪的三个重要议题。就"中华民族"概念的由来而言,民族主义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支柱,创造了民族与民族国家的新秩序,这是"中华民族"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顺应这一时代变化,"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在促进民族解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确立振兴中华民族目标等方面奠定了宪法基础;就"中华民族"概念的规范释义而言,"中华民族"入宪后的整体民族观可具体阐释为中国各民族共同组成了更高层次的国家民族,即"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不遮蔽各民族的本体性,其中,"中华民族"的宪法地位可定性为中国的"国家民族";就"中华民族"入宪的重大意义而言,"中华民族"入宪在实现执政党的历史使命与国家的目标任务的高度契合、形成最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宪法基础。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
民族
”入宪
整体民族观
祖国统一
中华
民族
伟大复兴
宪法基础
Keywords
Chinese nation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Chinese Nation" Entered into the Constitution
whole national concept
unity of motherland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Chinese nation
casting the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的整体观:话语的生成、体系化与解决民族问题的路径
被引量:
2
2
作者
邱尼姑
陈建樾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
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
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处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5期5-21,M0003,共1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2JJD850011)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百年演进与赓续发展”(21STA014)
国家民委委托项目“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政策基本类型和规律研究”(2023-GM1-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面对共同的敌人,是一个共同体得以凝聚和团结的外在动因,也是共同体的政治话语论述得以生成的基本逻辑。“面对共同的敌人”,是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不断得以凝聚的外部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探索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的观念和话语体系,先后提出了“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等一系列核心论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资源。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建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为依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的
整体
观
话语体系
民族
问题
共同体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whol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discourse system
ethnic issue
community
foster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发现、阐释和建构:20世纪30—40年代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
被引量:
2
3
作者
彭圣芳
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
出处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第1期45-51,84,共8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GD20CYS43)。
文摘
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异常活跃。其中,民族民间工艺是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状况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调查中成为主要内容。在掌握科学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这时期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民族志书写,成为文化阐释和建构的基础。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调查成果还是当时民族危亡之中,维护主权、反对分裂,建构民族国家及其整体文化格局的重要支持。
关键词
民族
民间工艺调查
民族
国家
中华
民族
整体
观
多元一体
整体
文化格局
Keywords
survey of native crafts and folk crafts
nation-state
Holistic view of Chinese nation
Diversity and Unity
Overall Cultural Landscape
分类号
J528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龙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机构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10&ZD059)
文摘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历代王朝的经略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在与周边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出现了文化整合与区域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各兄弟民族共生共荣,多元一体的观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整体观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
独龙族
民族
国家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整合
民族
交往
民族
整体
观
多元一体
观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华民族”入宪:概念由来、规范释义与重大意义
熊文钊
王楚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华民族的整体观:话语的生成、体系化与解决民族问题的路径
邱尼姑
陈建樾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
2
原文传递
3
发现、阐释和建构:20世纪30—40年代的民族民间工艺调查
彭圣芳
《工业工程设计》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独龙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认同
赵沛曦
张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