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课程”:促进学生整全发展的教育行动——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重建
1
作者 吕建国 谈爱清 《生活教育》 2016年第13期35-38,共4页
为积极遏制应试教学"重心"下沉,改变枯燥、沉闷的教学空气,唤起课程生活的生机,宜兴市二实小启动"智慧课程"的实施,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实施之中,致力于促进学生整全发展。
关键词 智慧课程 核心素养 整全发展
下载PDF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儿童立场
2
作者 余琳 杨勤 +1 位作者 张晓洋 袁昕玥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4期58-62,共5页
只有真正地悬置成人立场,具备以儿童眼光和视角来开展教育的能力,才能真正坚守儿童立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到个体整全发展的原点来思考,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应立足儿童... 只有真正地悬置成人立场,具备以儿童眼光和视角来开展教育的能力,才能真正坚守儿童立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到个体整全发展的原点来思考,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应立足儿童群体共生发展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立场 学校可持续发展 儿童可持续发展 整全发展 群体共生
下载PDF
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阐释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程良宏 刘化重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5,共11页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和发展定位。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由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指向的“高”目标体系,坚实厚重的学校培养系统为支撑的“高”培养体系和健全高效的社会教育治理机制为保障的“高”治...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和发展定位。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由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指向的“高”目标体系,坚实厚重的学校培养系统为支撑的“高”培养体系和健全高效的社会教育治理机制为保障的“高”治理体系等构成。追求高深知识生产、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市场应用需求、促进人的整全发展是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遵循。我国当下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需要构建促进人的整全发展的目标体系,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相协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培养体系核心要素的支撑能力,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教育质量治理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整全发展 教育质量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从全人教育视角看普职融合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蒙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9-94,共6页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与开发缺乏理论指导,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不足等弊端,基于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组建有效的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时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整全发展的目标,努力依托项目课程,将知识、智力、操作技能、品德、价值观、审美等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丰富课程中知识、智力和能力的量级及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职融通 普职课程融合 人教育 整全发展模式
下载PDF
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的三重误区及其超越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登珲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0,共4页
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存在着的三重典型误区:范畴上把"课程统整"等同于"多学科"或"科际统整",窄化课程统整为学科课程精细化运作的技术手段;在价值取向上重"知识"而轻"经验"、... 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统整实践中存在着的三重典型误区:范畴上把"课程统整"等同于"多学科"或"科际统整",窄化课程统整为学科课程精细化运作的技术手段;在价值取向上重"知识"而轻"经验"、"社会",舍本逐末难以通达统整课程"统整育人"之本义;在方法上陷入"统"、"整"割裂的二元论,"统而不整"或"整而不统",阻碍学校课程结构优化。对学校课程统整的错误认识,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正本清源,回归课程统整本性,关键要跳出"纯粹技术"限制,从"课程观"的层面把握课程统整,超越"知识中心"建立"人"与"社会"整全发展的信念,打破"统"、"整"二分藩篱,实现课程统整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统 课程观 “人”与“社会”整全发展
下载PDF
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重构:样态、理念与实施 被引量:41
6
作者 魏善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91-100,共10页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课堂及徜徉在其中的师生生命样态有美好的憧憬,基于有机生成、鲜活且富于美感、师生生命整全发展的课堂愿景尝试进行课程与教学的逆向探索。遵循秩序化的五育融合节奏,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课堂及徜徉在其中的师生生命样态有美好的憧憬,基于有机生成、鲜活且富于美感、师生生命整全发展的课堂愿景尝试进行课程与教学的逆向探索。遵循秩序化的五育融合节奏,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及评价观并把握其内核;实施“整合·融通”的课程,在学科基础及拓展类课程中尝试不同的五育融合形式及内涵,实现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的互融共生;强化“互动·体验”式教学并提升教师的五育融合意识及自觉;在学生“受之于人”及“受之于事物”的教育过程中构建“跨界·协同”的脱域的五育共同体,为学生提供能够促进其生命成长、滋养其心灵的完整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课堂教学 生命整全发展 五育共同体
下载PDF
多学科渗透: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形态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锋华 陈俊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多学科渗透式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形态。这是一种以劳动教育为聚焦点,联系与运用多门相关学科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教育形态。它体现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在目标上指向人的整全发展,在方式上诉诸学... 多学科渗透式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形态。这是一种以劳动教育为聚焦点,联系与运用多门相关学科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教育形态。它体现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在目标上指向人的整全发展,在方式上诉诸学科间的协同参与。多学科渗透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框架主要包含确立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各学科中的目标契合点、教材落脚点以及实施切入点三个基本面向,以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内容与过程的多维渗透。深入推进多学科渗透式劳动教育需树立实施劳动教育的整体协同观,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敏感性与渗透能力,构建系统推进劳动教育的学校文化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多学科 中小学劳动教育 学科渗透 五育融合 整全发展
下载PDF
2022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学科融合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向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重泰 杜尚荣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3-69,共7页
2022版新课标将小学学科融合作为新时代学科教学发展方向,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优化学科结构为内核,最终实现学生整全发展。小学学科融合具有与核心素养协调统一、与内容结构化综合渗透、与学业质量标准整体融通的内涵意蕴。小学学... 2022版新课标将小学学科融合作为新时代学科教学发展方向,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优化学科结构为内核,最终实现学生整全发展。小学学科融合具有与核心素养协调统一、与内容结构化综合渗透、与学业质量标准整体融通的内涵意蕴。小学学科融合的理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以优化学科结构为逻辑内核,以学生整全发展为逻辑旨归。小学学科融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把握价值定位,运用大概念建构教学模型,研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组建教研共同体以探究推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版新课标 小学学科融合 优化学科结构 整全发展
下载PDF
论“五育融合”教学活动的运行机理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俊列 冯燕华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从教学的层面探索五育融合的运行机理,是将五育融合的育人理想转化为实在的教学行动的着力点。具体地说,“五育融合”教学活动的运行以成就学生生命主体的完整性为价值指向,以学科知识作为育人载体,在多维立体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依托... 从教学的层面探索五育融合的运行机理,是将五育融合的育人理想转化为实在的教学行动的着力点。具体地说,“五育融合”教学活动的运行以成就学生生命主体的完整性为价值指向,以学科知识作为育人载体,在多维立体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依托下,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化学科知识,使静态的知识蕴含的多元育人元素充分打开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意义联结,并通过综合性、表现性评价反馈和完善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教学活动 运行机理 生命整全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