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视觉传媒的整合交融中探求传统报刊的创新
1
作者 马世德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10X期124-124,共1页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在整合交融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1996年2月8日由克林顿签署的"96年电信法"。这一被喻为"石破天惊"传播法律变更,彻底打破了电信业、传媒业、娱乐业等行业壁垒,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大大放宽...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在整合交融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1996年2月8日由克林顿签署的"96年电信法"。这一被喻为"石破天惊"传播法律变更,彻底打破了电信业、传媒业、娱乐业等行业壁垒,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大大放宽了媒体经营范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媒体业和其它行业的重大变革,并购、联合、重组,经过几年实践,这种变革获得成功,形成了实力巨大的"娱乐传讯业",很快登上了美国出口业的榜首,成了"新经济"极其重要的产业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媒 整合交融 传统报刊
下载PDF
元杂剧——雅俗文化交融整合的时代瑰宝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大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4,31,共6页
本文从艺术发生学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元杂剧兴盛于金元之交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动因。文章认为:北杂剧是金元之际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最佳传媒,在动荡岁月中以卖艺为生的青楼歌妓,是引导落魄文人认同以至走上杂剧创作道路的重要中介... 本文从艺术发生学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元杂剧兴盛于金元之交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动因。文章认为:北杂剧是金元之际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最佳传媒,在动荡岁月中以卖艺为生的青楼歌妓,是引导落魄文人认同以至走上杂剧创作道路的重要中介,以书会才人为主体的作家群参与杂剧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出雅入俗的文化认知过程;北曲杂剧在金元之交的兴盛,并非"毫无前兆"的骤然"进现",而是一个渐进到突变的过程;市井文人有意识地介入杂剧编演活动,不仅仅是对民间通俗文艺的认知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将诗词散曲的抒情功能有机地植入杂剧肌体之中,实现了剧曲由诸宫调之叙事向代言体抒情"革命"性的转换,使北杂剧作为一种以"曲"为本的音乐文学体式得以完善和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雅俗文化 交融整合
下载PDF
民间歌谣与昭君传说的交融与整合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3-37,共5页
王昭君的传说经过近二千年的流传,已成为故事化的民间文学题材。以此为题材的同一文学样式有多个版本,以此为题材的不同文学样式又有许多种。在昭君故里的湖北省南郡秭归县(今隶属兴山县),却以一种别样的民间文学样式——民间歌谣,流传... 王昭君的传说经过近二千年的流传,已成为故事化的民间文学题材。以此为题材的同一文学样式有多个版本,以此为题材的不同文学样式又有许多种。在昭君故里的湖北省南郡秭归县(今隶属兴山县),却以一种别样的民间文学样式——民间歌谣,流传着"昭君文化"。民间文学中异文现象与异形现象整合的传播,有效促进了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的交融,这对研究巴楚文化、民族精神、民俗风情具有借鉴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边疆、沟通南北经济、持续融合民族友好团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人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说 题材与样式 交融整合 王昭君 歌谣
下载PDF
整合与交融——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建设范式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慧煜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5期226-227,共2页
进入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与现代交织,人才与教育凸显。创新教育受我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影响,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创新教育领域中首当其冲的学科,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相关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进入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与现代交织,人才与教育凸显。创新教育受我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影响,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创新教育领域中首当其冲的学科,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相关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完善的学科教育体系的支撑。因此,海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大力推广整合和交融的思路,建立起多层次的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建设体系可谓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学科建设 整合交融 创新与责任
下载PDF
浅论“草根”背景下网络媒体的交融与整合
5
作者 金一驰 《视听》 2010年第3期16-20,共5页
网络新闻在媒体新闻思想体系中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新闻媒体与民间"草根政治"的交融与整合,在坚持正确引导基础上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将"体制外"的声音与媒体主流舆论相融合,确实是当前一... 网络新闻在媒体新闻思想体系中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新闻媒体与民间"草根政治"的交融与整合,在坚持正确引导基础上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将"体制外"的声音与媒体主流舆论相融合,确实是当前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草根阶 交融整合
下载PDF
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建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5,共7页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前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论"思想;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性&...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前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论"思想;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性"和"同一性"并存的观点;后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化理论体系,既有"多元主义"、"回归学派",也有国家限度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特别是后者使国家、社会单极走向的研究路径得到了较好的校正。在这种视野下,国家与社会趋向交融与整合状态,国家与社会的统一性逐渐得到关注,国家与社会日渐步入分工、合作、监督、制衡的关系架构,治理与善治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 公民社会 合作 制衡 交融整合
下载PDF
文化整合与交融——试评楚山绍琦禅学思想的特质
7
作者 李湖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交融,是楚山绍琦禅学思想的重要特质。这种整合与交融从佛教自身内部来看,表现为"禅净合一";而从佛教外部看,则表现为"三教合一"。这一特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文化整合交融 楚山绍琦 禅净合一 三教合一
原文传递
主题式诗词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8
作者 王瑞燕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9年第8期104-105,共2页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但当前的古诗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创建资源、有效整合的建议,并从主题式诗词教学的意义、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能提高诗词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诗词教学 主题式 整合交融
下载PDF
外语教与学中的文化整合 被引量:2
9
作者 谭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0-122,共3页
近年来对于外语文化教学的研究体系日渐成熟,但是文化教学的重要部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却经常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整合,是目的语文化教学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输出及母语文化正迁移... 近年来对于外语文化教学的研究体系日渐成熟,但是文化教学的重要部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却经常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整合,是目的语文化教学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输出及母语文化正迁移作用的要求。通过对母语文化的重构和输出可以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从而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文化导入 语言交际能力 交融整合
原文传递
中国各族民间文学多元一体格局鸟瞰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建宪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4,共5页
近百年来 ,中国民间文艺学从资料采录到理论研究都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 ,但至今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学整体格局的归纳。本文认为 :从整体角度看 ,作为中华文明外显符号的各民族民间文学 ,具有发生学上的多源共生、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 近百年来 ,中国民间文艺学从资料采录到理论研究都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 ,但至今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学整体格局的归纳。本文认为 :从整体角度看 ,作为中华文明外显符号的各民族民间文学 ,具有发生学上的多源共生、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和国家统一过程中的交融整合三大特点 ,并以一些典型的事例作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多源共生 交融整合 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当代水墨的传统情结
11
作者 冯远 《美术观察》 1996年第6期8-9,共2页
传统水墨画中的笔墨,媒材多位一体历经数百年的操习精进、交融整合,早已使传统文化精神对笔墨形式语言的映射渗透(隐)和对工具材料特性的发挥(显)达到了相得益彰尽善尽美的程度。在这之外,要想重新建立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的系统,又要保持... 传统水墨画中的笔墨,媒材多位一体历经数百年的操习精进、交融整合,早已使传统文化精神对笔墨形式语言的映射渗透(隐)和对工具材料特性的发挥(显)达到了相得益彰尽善尽美的程度。在这之外,要想重新建立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的系统,又要保持水墨的若干基本要素,其远不是单靠转换图式、更新观念或改变视觉样式短期内所能奏效的。虽然其作为补充和改良的作用不无价值,但却难以脱离前者的巨大引力场。 一方面力图要冲破“水墨”作为一种语言自身所具有的某种局限,把它作为一种“媒材”置于当代本土的艺术语境中,变更“水墨”的语言结构和内涵,要求使之面对当代的多种艺术问题并获得表达的自由度;同时还寄望以此形式独特的水墨媒材与西方的现代形式相抗衡,即要保持两种体系间的距离,以显示不同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了本民族深厚文化积淀的“水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 传统水墨 形式语言 传统文化精神 语言结构 交融整合 新文人画 材料特性 艺术语境 语言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