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整合:历史及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志红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共5页
采用"目的、方式、内容"的三维分析,将课程整合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起源"、"兴盛"、"式微"、"复兴"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课程整合不同的内涵、特征及侧重点。通过考察课程整合内涵... 采用"目的、方式、内容"的三维分析,将课程整合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起源"、"兴盛"、"式微"、"复兴"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课程整合不同的内涵、特征及侧重点。通过考察课程整合内涵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课程整合是文化实践的整合与分化,课程整合是课程自我调控、自我运转、不断序化的功能机制。在课程整合实践中,应理性对待整合的难点和起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整合历史启示
下载PDF
生命整体意识和“天、地、人”观念——从世界华文文学谈20世纪中华民族新文学的历史整合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万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生命整体。在众多的描述世界华文文学历史的方法中 ,“天、地、人”的思想较合适。“天”主要指文学现象的时间性 ,“地”主要指文学现象的地域性 ,“人”包括审美主体(作者、编者、读者 )和作品人物。“天、地、人... 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生命整体。在众多的描述世界华文文学历史的方法中 ,“天、地、人”的思想较合适。“天”主要指文学现象的时间性 ,“地”主要指文学现象的地域性 ,“人”包括审美主体(作者、编者、读者 )和作品人物。“天、地、人”观念具有的多层次性 ,最足以容纳 2 0世纪华文 (汉语 )文学史的丰富性和呈现其生活的整体性 ,也能突破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海外华人社会历史转型和现实社会体制的差异给文学史整合带来的难题。“五四”前后、40年代前后、70年代前后、90年代前后 ,构成了百年华文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描述清楚这四个时期的历史起伏 ,足以呈现 2 0世纪至今的民族新文学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20世纪 历史整合
下载PDF
基于历史资源整合的历史街区微更新研究——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街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顾大治 于雨 王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城市微更新重视居民意愿和公众参与,以小规模、分批渐进模式为实施手段。在这种更新理论下,文章挖掘合肥市淮河路历史街区的历史资源,从建筑、街巷等物质层面及民俗风情、技艺等非物质层面探讨历史街区微更新的实践策略与实施保障措施。
关键词 微更新 历史资源整合 历史街区 淮河路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的历史整合 被引量:1
4
作者 於可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本文认为,当代文学由于其时间的进行态和开放性,研究者需要对其发展的进程不断进行新的历史整合,这种整合将会引起整个文学史系统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整合取得了许多新的学术进展,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偏颇和局限。对此。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格局 历史整合 文学史家 中国新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历史文本 五四新文学 文学史研究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试析大庆精神多元历史品格的整合、定位与价值
5
作者 张斌 王洪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大庆精神整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部优秀石油文化的文明史。“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庆精神的特征性目的;大庆精神的超越性与前瞻性使大庆精神富有现实价值;大庆精神突出的开发功能、可持续功能、协调整合功... 大庆精神整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部优秀石油文化的文明史。“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庆精神的特征性目的;大庆精神的超越性与前瞻性使大庆精神富有现实价值;大庆精神突出的开发功能、可持续功能、协调整合功能更使其在新时期构建和谐大庆、创建百年油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精神 历史整合 价值功能
下载PDF
不动产历史档案整合数据成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庆丽 谢琼英 李运健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对不动产历史档案整合数据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可推动数据整合工作有效开展,保证最终成果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本文结合某市不动产历史档案整合数据成果特点,提出一种用于... 对不动产历史档案整合数据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可推动数据整合工作有效开展,保证最终成果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本文结合某市不动产历史档案整合数据成果特点,提出一种用于历史档案整合数据成果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该案例市受检数据库的评价结果为61.29分,根据单位成果质量评定等级,该案例市不动产历史档案整合数据成果最终评价结果质量等级为合格。通过分析比对,确认评价结果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登记 历史档案整合数据 质量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老挝的历史整合与现存问题
7
作者 吴婷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3,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国际秩序的演变日益凸显,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注大幅度提升,老挝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对象。老挝各民族在历史上进行过不同层面的整合,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入手,逐渐推进现...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国际秩序的演变日益凸显,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注大幅度提升,老挝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对象。老挝各民族在历史上进行过不同层面的整合,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入手,逐渐推进现代化进程。但这种进程也面临着种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过于割裂造成的文化分散和经济薄弱,老挝必须改变其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强各地区的联系,才能带动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老挝 历史整合
下载PDF
新课改条件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沙德玉 杨有戈 《南昌高专学报》 2009年第3期136-137,共2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问题日益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整合模式。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优势,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问题日益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整合模式。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优势,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模式,为摸索出适合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之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技术 优势 历史课程整合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
9
作者 杨培江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年第10期126-126,共1页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动态传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历史课程资源整合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改历史课程整合的创新性运用
10
作者 查军 《教育信息技术》 2007年第12期18-20,共3页
针对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的新要求,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特点,结合教学实例,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改历史课程整合中的创新性运用,提出一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历史课程整合 创新
下载PDF
基于“三性”整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创新
11
作者 晏双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9期49-52,75,共5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应以创新思想为指导,遵循历史整合性、现实整合性和实践整合性的"三性"整合路径。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质的提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教学 创新 历史整合 现实整合 实践整合
下载PDF
战后20年文学论纲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万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8,共7页
以"战时8年文学"和"战后20年文学"的思路替代以往的"40年代文学"和"17年文学"的思路,能立足于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打通原先被分割成"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两... 以"战时8年文学"和"战后20年文学"的思路替代以往的"40年代文学"和"17年文学"的思路,能立足于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打通原先被分割成"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两种时期"文学间的内在联系。在战后东亚现代性曲折展开的背景下,1945年至6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构成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文学各有其流变脉络,战后香港文学在意识形态对峙中开始其文化个性和文学品格的寻求,战后台湾文学突破国民党政治高压,在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传承和转换、创作多元典律的构建等方面呈现出影响中国文学整体格局的重要走脉,战后中国内地文学则开始了原旨意义的延安文学理想和激进实践的延安文学理想间的复杂纠结。这些流变恰恰呈现出战后中国文学的共同性,并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进入"民族新文学的自觉自立"前的过渡时期,其蕴含的丰富课题及其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分合有致的多元格局;所提供的文学范式,则包含着民族新文学面临政治困境、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作出各种应对的历史经验。这种视野中的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其丰富性和历史传承性,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整合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战后文学 历史整合
下载PDF
西马克迈亚公司(SMSMeer)简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明 《大型铸锻件》 2007年第4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德马克公司 西马克迈亚公司 整合历史 供货范围 合同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的有机整一性
14
作者 於可训 《零陵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家 中国新文学 历史整合 中国当代文学 九十年代文学 五四新文学 文学作品 文学思潮 中国文学
下载PDF
7-14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西部地区的势力探究
15
作者 洪羽青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5,共9页
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边界争端、族裔冲突、宗教纷争频发,差异性远超同一性,原因在于该地区错失了历史整合的时机。7—11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西部建立起了有效的直接与间接统治体系,还通过推动基督教化奠基了文化影响。然而,自11世纪... 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边界争端、族裔冲突、宗教纷争频发,差异性远超同一性,原因在于该地区错失了历史整合的时机。7—11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西部建立起了有效的直接与间接统治体系,还通过推动基督教化奠基了文化影响。然而,自11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对此地区的统治逐步失效,文化影响程度极不均衡。14世纪中叶起,拜占庭国力衰落,不仅在巴尔干西部的统治崩溃,而且随着其在此地区内最大的文化载体塞尔维亚帝国覆灭,承载、延续拜占庭文化的统一体被彻底打破,也经历了文化影响方面的崩溃。拜占庭势力在巴尔干西部地区的涨落,导致地区内部拜占庭化程度不一、拜占庭斯拉夫文明传统的整体性被打破,是南部斯拉夫人族群以及这一地区历史整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干半岛 拜占庭帝国 塞尔维亚帝国 南部斯拉夫人 历史整合
原文传递
游侠研究的社会文化史维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涌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157,共10页
"侠者无书,不得附九流",其难以引起人足够的重视固可理解。但中国的历史乃至中国人的国民性,崇侠、慕侠与颂侠从来寖成风气,这一点与其他民族相比可谓显著。考察游侠早期身份认同与晚期自我重塑的变化过程,开显其脱序的生存... "侠者无书,不得附九流",其难以引起人足够的重视固可理解。但中国的历史乃至中国人的国民性,崇侠、慕侠与颂侠从来寖成风气,这一点与其他民族相比可谓显著。考察游侠早期身份认同与晚期自我重塑的变化过程,开显其脱序的生存之道与帝国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原则与治理方式的对峙,其个性化的行为方式与宗法社会乡礼、族权与师道的紧张,其在所容身的乡村闾里自掌权柄、自操生杀与消解强权宰制、促使身份社会瓦解和夷平化形态出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侠 底层与边缘 社会史 整合历史
原文传递
《攀登者》:“国家”的显影与当代史的回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慧瑜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3,共3页
《攀登者》是一部商业类型与主流价值相结合的电影,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中国攀登队先后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实现了双重文化意义。一是把爱国主义、国家情怀融入商业类型片中,在商业片的结构中传播主流价值;二是从现代的角度重新讲述2... 《攀登者》是一部商业类型与主流价值相结合的电影,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中国攀登队先后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实现了双重文化意义。一是把爱国主义、国家情怀融入商业类型片中,在商业片的结构中传播主流价值;二是从现代的角度重新讲述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实现当代史的文化贯通。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一种更具历史整合力的新中国故事正在浮现和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登者 现代主体 当代史 历史整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