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线CD_(4)^(+)T细胞数和病毒载量对整合酶抑制剂方案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1
作者 黄钰 赵田 傅更锋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含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原始数据提取,对基线CD4细胞计数(<...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含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原始数据提取,对基线CD4细胞计数(<200/μL vs.≥200/μL)和HIV病毒载量(>10^(5)拷贝/mL vs.≤10^(5)拷贝/mL)进行亚组分析,评估各亚组治疗失败风险,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相比,<200/μL组治疗48周(OR=1.93,95%Cl:1.47~2.53,P=0.01)和96周(OR=1.53,95%Cl:1.13~2.09,P<0.01)的治疗失败风险更高;与基线病毒载量≤10^(5)拷贝/mL的HIV感染者相比,>10^(5)拷贝/mL的HIV感染者治疗48周后治疗失败风险更高(OR=1.82,95%Cl:1.37~2.42,P<0.01)。结论HIV感染者基线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是影响含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疗效的重要因素,应积极推行“发现即治疗”政策,促进HIV感染者的早检测、早诊断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整合酶抑制剂 CD4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王萌 罗瑛 毛龙火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IV-1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IV-1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HIV-1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观察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整合酶抑制剂治疗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大程度地降低病毒载量和提升CD4^(+)T细胞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酶抑制剂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病毒载量 CD4^(+)T细胞
下载PDF
PhiC31整合酶电穿孔鸡成纤维细胞诱发位点特异性基因盒交换
3
作者 王辉 许梦缘 +3 位作者 刘灵康 郑喜邦 李恭贺 吴文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0-2342,共13页
旨在验证直接电穿孔重组蛋白PhiC31能否在鸡DF-1细胞中诱导PhiC31介导的基因盒交换。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和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SUMO-His-PhiC31融合蛋白,利用SUMO酶切除SUMO-His标签,获得天然的PhiC31蛋白。这两种蛋白先与pBCPB+质粒在... 旨在验证直接电穿孔重组蛋白PhiC31能否在鸡DF-1细胞中诱导PhiC31介导的基因盒交换。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和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SUMO-His-PhiC31融合蛋白,利用SUMO酶切除SUMO-His标签,获得天然的PhiC31蛋白。这两种蛋白先与pBCPB+质粒在试管内共孵育进行分子重组反应。之后,先将带有attP TT-DsRed2-attP CT片段的“着陆点”(landing pad,LP)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DF-1细胞,然后进行第二次电穿孔,将带有attB TT-EGFP-HiBiT-attB CT的donor质粒连同PhiC31蛋白导入上述DF-1细胞,验证DsRed2-EGFP基因盒交换事件发生。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PhiC31,经IPTG诱导,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方式表达SUMO-His-PhiC31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SUMO-His-PhiC31蛋白的产量达12 mg·L-1;该融合蛋白和切除SUMO-His标签的天然PhiC31蛋白均成功触发了pBCPB+质粒attP和attB位点之间的重组反应,重组效率基本一致(50%vs.52%);以脂质体转染法将PhiC31真核表达质粒pCMVInt与LP质粒和donor质粒共转染DF-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DsRed2-EGFP置换现象;以电穿孔方式将LP质粒、donor质粒和PhiC31蛋白先后导入DF-1细胞,获得了相同结果,表明PhiC31蛋白引发了attP TT与attB TT、attP CT与attB CT之间的重组反应。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PhiC31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有望成为一种重要试剂而用于Easi-CRISPR-TARGATT介导的转基因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C31整合酶 原核表达 电穿孔 RMCE DF-1细胞
下载PDF
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探究
4
作者 康家雄 李爱秀 +1 位作者 靳玉瑞 肖泽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6-21,34,共7页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最优2D-QSAR模型的R^(2)=0.7776、Q^(2)=0.6421、r^(2)=0.87、(r^(2)-r′02)/r^(2)=0.01、k′=0.97、r^(2)_(m)=0.5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热力学描述符AlogP、电拓扑状态描述符ES_Sum_sssN、ES_Sum_ssCH 2和空间描述符Shadow_nu是影响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其中Shadow_nu是最重要的微观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羟基-2-氧-1 8-萘啶-3-甲酰胺 整合酶链转移 抑制剂 遗传函数逼近法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滚环扩增结合DNA纳米传感器超灵敏检测HIV整合酶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陈辅明 王婧 李富荣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以H I V整合酶(integrase,I N)为特异性靶标,利用滚环扩增(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RCA)技术结合DNA纳米传感器建立一种HIV IN等温扩增检测方法(rolling-circle-enhanced-INactivity-detection,REIAD)。方法提取纯化的重组HIV... 目的以H I V整合酶(integrase,I N)为特异性靶标,利用滚环扩增(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RCA)技术结合DNA纳米传感器建立一种HIV IN等温扩增检测方法(rolling-circle-enhanced-INactivity-detection,REIAD)。方法提取纯化的重组HIV IN或包装HIV颗粒,以HIV IN活性为靶标,设计IN识别的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att)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和双链DNA环,与DNA纳米传感器检测技术结合,将LTR固定于载玻片表面并催化其末端插入双链DNA环生成一个有切口的DNA环,进行界面RCA扩增和荧光标记探针检测,建立REIAD。通过检测梯度稀释HIV IN和包装HIV颗粒,评价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确定检测限;通过梯度稀释小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LV)和HIV IN抑制剂雷特格韦作用,评价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通过对梯度稀释HIV IN中加入HEK293全细胞提取物及10%胎牛血清细胞培养基检测,评价患者血浆样本检测的可行性。结果REIAD方法在37℃、整合50min、滚环扩增30min条件下完成梯度稀释HIV IN及包装HIV颗粒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重组HIV IN和包装HIV颗粒的最低检出限可达15fmol和2TU/μl,与MLV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EIAD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平台要求低等优点,有望为HIV早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传感器 HIV检测 整合酶 滚环扩增
下载PDF
HIV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维林 宋贤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382-386,共5页
整合酶抑制剂(INSTIs)是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新一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全世界HIV治疗指南中首选或推荐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批准上市了5种INSTIs,本文比较这5种INSTIs在药代动力学参数方... 整合酶抑制剂(INSTIs)是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新一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全世界HIV治疗指南中首选或推荐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批准上市了5种INSTIs,本文比较这5种INSTIs在药代动力学参数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对INSTIs在特殊人群(肝肾功能受损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总结,为临床在不同HIV人群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整合酶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闫世凤 赵桂森 +1 位作者 孙健 潘风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77-581,598,共6页
HIV-1整合酶(integrase)是逆转录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因而成为抗艾滋病(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合理的靶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的HIV-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将作用于整合酶靶点的先导化合物转变成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HIV-1整合酶 整合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HIV整合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磊 陈朝银 +1 位作者 赵声兰 夏静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70,共3页
为了评价HIV整合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的特点和整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以常用的3′加工反应法、链转移反应法、改良ELISA法及基于结构的筛选为基础归类整合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按方法分为五类,并可推测其作用机制,通过比较可知以上方... 为了评价HIV整合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的特点和整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以常用的3′加工反应法、链转移反应法、改良ELISA法及基于结构的筛选为基础归类整合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按方法分为五类,并可推测其作用机制,通过比较可知以上方法各有利弊,需配合运用。整合酶抑制剂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整合酶 整合酶抑制剂 筛选方法
下载PDF
HIV-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但飞君 董俊兴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1 ,HIV 1 )复制周期中的整合过程 ,是将HIV 1DNA整合入宿主DNA的过程 ,也是HIV 1复制周期的不可缺少的过程。HIV 1整合酶 (integrase ,IN)参与整合全过程 ,催化整个整合反应 ,是HIV 1复制... 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1 ,HIV 1 )复制周期中的整合过程 ,是将HIV 1DNA整合入宿主DNA的过程 ,也是HIV 1复制周期的不可缺少的过程。HIV 1整合酶 (integrase ,IN)参与整合全过程 ,催化整个整合反应 ,是HIV 1复制过程必不可少的酶 ,也是病毒稳定感染必不可缺的酶。抑制该酶活性将能有效的抗HIV 1。以前 ,由于HIV 1IN溶解等困难、技术理论的滞后 ,限制了我们对此酶的了解。近年来 ,由于分析、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使它的结构信息、作用机理一步步被揭开。现IN已成为抗HIV 1研究中非常有吸引力的新的靶点。本文阐述了HIV 1整合酶的生化性质包括其结构、作用的分子机理、可能的抑制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 HIV-1整合酶抑制剂 人免疫缺陷病毒 生化性质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玉文 赵桂森 刘永久 《药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38-142,共5页
HIV- 1整合酶是逆转录病毒复制所必要的酶 ,因此也是抗艾滋病药物作用的一个合理靶点。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整合酶抑制剂的发展现状并对药物设计时可以考虑的几个作用位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抗HIV药物 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艾滋病 艾滋病毒整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苏龙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57-161,共5页
整合酶 (integrase)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1逆转录病毒的复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而成为抗艾滋病 (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理性的靶点。最近文献报道了大量具有抗整合酶活性的化合物 。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1 整合酶 抑制剂 研究进展 艾滋病 整合酶抑制剂 艾滋病毒
下载PDF
芳基β-二酮酸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超 赵桂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01-807,共7页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整合酶 整合酶抑制剂 二酮酸类
下载PDF
HIV整合酶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珍燕 卢洪洲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HIV整合酶可催化病毒复制周期中的整合过程,即将HIV反转录产物c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它是病毒复制过程不可缺少的酶。抑制该酶活性将能有效抗HIV,迄今尚未在人体内发现整合酶的功能类似物,故整合酶成为抗HIV的理想靶点。本文综述了近年... HIV整合酶可催化病毒复制周期中的整合过程,即将HIV反转录产物c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它是病毒复制过程不可缺少的酶。抑制该酶活性将能有效抗HIV,迄今尚未在人体内发现整合酶的功能类似物,故整合酶成为抗HIV的理想靶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整合酶的结构、催化活性及影响因素、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整合酶 整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咖啡酰基类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春莉 李春华 +1 位作者 陈慰祖 王存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29-1234,共6页
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类咖啡酰基和没食子酰基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该类抑制剂分子上的两个侧链基团(咖啡酰基或没食子酰基)与整合酶的DDE基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抑制整合酶活... 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类咖啡酰基和没食子酰基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该类抑制剂分子上的两个侧链基团(咖啡酰基或没食子酰基)与整合酶的DDE基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抑制整合酶活性起到关键作用.当侧链基团为没食子酰基时,可以提高该类抑制剂与整合酶的结合能力.采用线性相互作用能方法(LIE)计算了该类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结合自由能,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均方根偏差RMSD为1.39kJ·mol-1,以上结果可为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设计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抑制剂 整合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咖啡酰基 没食子酰基
下载PDF
HIV-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粱峰 李科 李国秀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3期103-109,共7页
HIV-1整合酶(integrase)是逆转录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因而成为抗艾滋病(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合理的靶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的HIV-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将作用于整合酶靶点的先导化合物转变成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进行了... HIV-1整合酶(integrase)是逆转录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因而成为抗艾滋病(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合理的靶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的HIV-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将作用于整合酶靶点的先导化合物转变成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整合酶 整合酶抑制剂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碳青酶烯酶及整合酶基因 被引量:37
16
作者 沈定霞 闫中强 +1 位作者 罗燕萍 曹敬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碳青酶烯酶及整合酶基因。方法从70株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中用PCR方法测定碳青酶烯酶OXA23类、OXA24类、OXA51类和OXA58类基因及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对扩增阳性的碳青酶烯酶基因进行测序...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碳青酶烯酶及整合酶基因。方法从70株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中用PCR方法测定碳青酶烯酶OXA23类、OXA24类、OXA51类和OXA58类基因及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对扩增阳性的碳青酶烯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获得OXA-23类基因阳性56株,占80.0%,OXA-58类基因阳性1株,仅1株菌OXA51类基因阴性;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61株,占87.1%,未测得OXA24类碳青酶烯酶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分离的CRAba为OXA-23型和OXA-58型,所测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耐药,对多黏菌素B一致性敏感。结论新近出现的CRAba菌株主要是以Ⅰ类整合子携带的OXA-23型碳青酶烯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碳青 整合酶 基因
下载PDF
乌药茎中鞣质类成分及其抗HIV-1整合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朝凤 孙启时 +2 位作者 王峥涛 服部征雄 Tewtrakul Supinya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1-914,共4页
目的 研究樟科药用植物乌药 [Lindera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抗HIV 1整合酶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 6 0 %丙酮冷浸提取 ,通过反复SephadexLH 2 0和MCI gelCHP 2 0P柱色谱从乌药茎中分离缩合鞣质类化合物 ,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 目的 研究樟科药用植物乌药 [Lindera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抗HIV 1整合酶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 6 0 %丙酮冷浸提取 ,通过反复SephadexLH 2 0和MCI gelCHP 2 0P柱色谱从乌药茎中分离缩合鞣质类化合物 ,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 ,采用MIA法进行抗HIV 1整合酶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得到 3个寡聚缩合鞣质类化合物 :二倍体 pro cyanidinB1(LA 1) ,三倍体cinnamtaninB1(LA 2 )和四倍体cinnamtanninB2 (LA 3)。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寡聚缩合鞣质具有抗HIV 1整合酶的活性。结论 寡聚缩合鞣质是乌药茎抗HIV 1整合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四倍体cinnamtanninB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茎 鞣质类成分 抗HIV-1整合酶 活性 研究 中药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内的表达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乐 夏忠弟 +2 位作者 胡朝晖 周秩权 李洪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2-957,共6页
目的:研究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Ⅰ类整合酶基因(Class Ⅰ integrase gene,intI 1)mRNA的表达,并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Ⅰ类... 目的:研究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Ⅰ类整合酶基因(Class Ⅰ integrase gene,intI 1)mRNA的表达,并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阳性菌株。提取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和液相培养2种生长状态下的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2种生长状态下细菌的Ⅰ类整合酶表达情况。并用纸片扩散法对携带Ⅰ类整合子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液相培养状态下均有intI 1基因mRNA表达。但生物被膜生长状态下的intI 1mRNA表达量高于液相培养状态下表达量约4倍。在收集的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6株携带intI 1基因,而且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菌株的部分耐药率高于整合子基因阴性的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intI 1mRNA的表达上调,Ⅰ类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提示整合子在生物被膜状态下可进行更活跃的基因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Ⅰ类整合酶基因 生物被膜 RT-PCR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质粒AmpC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家平 王苏建 +1 位作者 张晓梅 潘坚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质粒AmpC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H药敏平板对4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2种质粒AmpC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40株大肠埃希菌...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质粒AmpC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H药敏平板对4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2种质粒AmpC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40株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CTX-M-1、CTX-M-9、VEB、GES、PER阳性率分别为55.0%、7.5%、55.0%、12.5%、45.0%、5.0%、45.0%、35.0%,质粒AmpC酶基因ACT-1、DHA阳性率分别为57.5%、40.0%,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阳性率为47.5%。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β-内酰胺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 整合酶
下载PDF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病毒DNA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建平 柯国涛 +2 位作者 常珊 陈慰祖 王存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2-1437,共6页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IN)二聚体与3′端加工(3′Processing,3′-P)前的8bp及27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并获得IN与27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模拟结果表明,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IN二聚体B链的...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IN)二聚体与3′端加工(3′Processing,3′-P)前的8bp及27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并获得IN与27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模拟结果表明,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IN二聚体B链的K14,R20,K156,K159,K160,K186,K188,R199和A链的K219,W243,K244,R262,R263是IN结合病毒DNA的关键残基;并从结构上解释了能使IN发挥活性的病毒DNA的最小长度是15bp.通过分析结合能发现,IN与DNA稳定结合的主要因素是非极性相互作用,而关键残基与病毒DNA相互识别主要依赖于极性相互作用.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 病毒DNA 分子对接 结合模式 药物分子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