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2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心雕龙》书名与“文之枢纽”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绍恒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是“写文章的用心在于要把文章写得像精雕细刻的龙文一样美”。“文心雕龙”四字是“文之枢纽”中的“枢纽”,是全书的中心论点,它最能体现刘勰论文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书名含义
文之枢纽
中心论点
核心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良运
《江海学刊》
1988年第3期150-157,共8页
刘勰的哲学思想,既非儒家正统思想,也非“以佛统儒”,而是以《周易》“自然之道”为主体,对儒、道、玄、佛都有所吸收。由此形成其以“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的一系列文学观念,而情与理又因时、因物、因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
刘勰的哲学思想,既非儒家正统思想,也非“以佛统儒”,而是以《周易》“自然之道”为主体,对儒、道、玄、佛都有所吸收。由此形成其以“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的一系列文学观念,而情与理又因时、因物、因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情、理、正、变”便构成其核心的文学观念即“文之枢纽”。其逻辑结构为:《原道》以理,《征圣》以情,《宗经》而情理正位,变乎理而《正纬》,变乎情而《辨骚》。情、理、正、变是“文之枢纽”本质所在,也是贯通《文心雕龙》金书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之枢纽
文
学观念
本质
刘勰
意义
《
文
心雕龙》
哲学思想
正统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纬之伪——刘勰《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探析之四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铁荣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刘勰"正纬"的原因在于神学化的"纬"已经严重地偏离于"经",刘勰要"宗经",就必然要"正纬"。刘勰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正纬"。首先从"经"的角度来"按经验纬&...
刘勰"正纬"的原因在于神学化的"纬"已经严重地偏离于"经",刘勰要"宗经",就必然要"正纬"。刘勰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正纬"。首先从"经"的角度来"按经验纬",即从"经"与"纬"的生成比较、横向比较以及"纬"的纵向流变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正纬"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正"纬"体之伪。其次从"文"的角度来比较"经"、"纬"与"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得出"纬"体无益于"经"却有助于"文"的辩证结论。刘勰"正纬"所达成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维护"经"的神圣地位而去纠正"纬"背离于"经"的外在现象,而且在于揭示出在"经"、"纬"与"骚"三者之间互动着辩证思维的内在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经
纬
文
体
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体”与“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燕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36-39,共4页
"文之枢纽"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刘勰"论文"之枢纽,也即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术指导的原则性纲领。其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文学创作的"体"与"变"。刘勰主张"宗经"、"辨...
"文之枢纽"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刘勰"论文"之枢纽,也即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术指导的原则性纲领。其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文学创作的"体"与"变"。刘勰主张"宗经"、"辨骚",实际上是将二者视为"体"与"变"的两个文学源头,后者甚至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最深刻的论说动力所在,由此建立了一种凸显文学史意识与文学经典意识的"经——骚"文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宗经
辨骚
“体”与“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刘勰的“文之枢纽”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继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2-60,共9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在这里...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在这里,刘勰首先概括地总结了其前人的论文之作,认为那些论文之作的总的倾向是:一片面,二狭隘。并且,特别指出,那些论文之作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不能在论文之时,深入探究文学的本源;二是不能在论文之中,阐述先哲的教诲。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之枢纽
文
心雕龙
宗经
原道
文
学创作
迷信色彩
太极
圣人
儒家之道
神秘色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新探
被引量:
4
6
作者
魏伯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9-96,共8页
刘勰把《文心雕龙》前五篇称为"文之枢纽",体现出他对这部分内容的高度重视。当代研究者大多认识到"文之枢纽"在全书中的纲领地位,将其称为"总论""总纲"或"导言"。但却因为对"...
刘勰把《文心雕龙》前五篇称为"文之枢纽",体现出他对这部分内容的高度重视。当代研究者大多认识到"文之枢纽"在全书中的纲领地位,将其称为"总论""总纲"或"导言"。但却因为对"枢纽"与"总论""总纲"或"导言"的差别缺乏辨析,误以为前五篇为五个并列的"枢纽",由此引发出一连串学术公案。从刘勰对全书的总体构思入手加以把握,可知前五篇只能是一个"枢纽",其中的"宗经"应该是"枢纽"的核心或主轴;前面的《原道》和《征圣》两篇,只是为突出《宗经》的地位而作的铺垫;至于《正纬》和《辨骚》两篇,则是为给《宗经》主张廓清道路而作。五篇文章紧密联结为一体,"宗经"的大旗于是牢固地树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宗经
核心或主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辨析
7
作者
柏秀珍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1期27-29,共3页
通过具体辨析《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 ) ,指出了“文之枢纽”总论文与道的关系 ,是全书理论的基础 ,并由此剖见刘勰的文学理论源于他对道、圣。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理论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引述《周易》考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晓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226-227,共2页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5篇是引用《周易》次数比例最多的一个部分,多达18处,文之枢纽是《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总原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中刘勰频繁的引用《周易》内容,绝非偶然,这一源于其躬行宗经思想的具体表现,二...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5篇是引用《周易》次数比例最多的一个部分,多达18处,文之枢纽是《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总原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中刘勰频繁的引用《周易》内容,绝非偶然,这一源于其躬行宗经思想的具体表现,二是其文学创作引用事类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周易
文之枢纽
引用
考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心雕龙》的“潜在读者”与“文之枢纽”之关系
9
作者
徐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5-90,共6页
《文心雕龙》一书对文学批评史的影响极大,但是其写作初衷是研究为文用心、指导当时在文坛初露头角的好学之士写作。即该书作者是有自己"潜在读者群"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则其中很多篇目像《征圣》《宗经》等,就都有...
《文心雕龙》一书对文学批评史的影响极大,但是其写作初衷是研究为文用心、指导当时在文坛初露头角的好学之士写作。即该书作者是有自己"潜在读者群"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则其中很多篇目像《征圣》《宗经》等,就都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且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因此可以从刘勰预想接受者——潜在读者的角度,重新看待《文心雕龙》的纲领及相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文
心雕龙》
预想接受者
文之枢纽
征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之枢纽:从儒家经典到文学经典
10
作者
胡培培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6期113-118,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视为"文之枢纽"。所谓"文之枢纽",即全书的总纲。对于总纲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我们认为《原道》《征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视为"文之枢纽"。所谓"文之枢纽",即全书的总纲。对于总纲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我们认为《原道》《征圣》《宗经》可以看作是"文心"部分,分别从文体论、审美性和创作论方面体现了刘勰儒家经典文学化的观点;《正纬》和《辨骚》归为"雕龙",体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文心"和"雕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文学范式:儒家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儒家经典
文
学经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之枢纽”的逻辑新探
11
作者
吴景和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Z1期75-79,共5页
《文心雕龙》的篇章中,被刘勰称为“文之枢纽”的是:《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五篇。这五篇的基本内容和关联,已故刘永济先生曾做过准确的说明。他认为“前三篇揭示论文要旨,后二篇抉择真伪同异”,“五篇义脉,...
《文心雕龙》的篇章中,被刘勰称为“文之枢纽”的是:《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五篇。这五篇的基本内容和关联,已故刘永济先生曾做过准确的说明。他认为“前三篇揭示论文要旨,后二篇抉择真伪同异”,“五篇义脉,仍相流贯”。“揭示论文要旨”的三篇专论,就是刘勰自称的《文心雕龙》全书的“纲领”,其他诸篇则是“毛目”。(《序志》)纲举目张,所以刘勰自服地说:“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序志》) 这个“文之枢纽”,论证了“为文之用心”的一些关键问题:“道”、“圣”、“经”三个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道”、“圣”、“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又是怎样的呢?此类问题,正好构成了《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骨架。而对这个“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之枢纽
文
心雕龙
逻辑联系
规定性
基本内容
概念
逻辑形式
宗经
新探
屈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指瑕》与“文之枢纽”互现思想内涵探微
12
作者
罗雯嫣
《品位·经典》
2020年第1期13-15,33,共4页
"指瑕"的含义就是指出文章的缺点。黄侃对于"瑕"的理解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黄侃把"瑕"分为六类,即文义失当之瑕、比拟不类之瑕、字义依稀之瑕、语音犯忌之瑕、掠人美辞之瑕、注解谬误之瑕。《指瑕》是...
"指瑕"的含义就是指出文章的缺点。黄侃对于"瑕"的理解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黄侃把"瑕"分为六类,即文义失当之瑕、比拟不类之瑕、字义依稀之瑕、语音犯忌之瑕、掠人美辞之瑕、注解谬误之瑕。《指瑕》是从反面揭露出为文写作中的疏漏,反观"文之枢纽"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皆是从正面表现为文的思想,两者可以互相结合去品评刘勰的"为文之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瑕
文
心雕龙
刘勰
文之枢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谈“枢纽”论
13
作者
安海民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94-198,共5页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行正确地创作立一大本源,亦即为文章创作寻找哲学上的理据。《征圣》是为了"师乎圣"的,也就是要求从创作主体上学习圣人为文之精神与为文之法的;而《宗经》是就创作实践立意的,确立了文章的风格特色与论文的最高准则;《正纬》提出"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文章流变思想;《变骚》从文章流变的角度,提出要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坠其实",才能防止文章发展流变中的"浮诡"、"讹滥"文弊发生,使得此后的创作步入正确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著述目的
文之枢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的艺术理想观——兼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正兵
《前沿》
2004年第1期182-186,共5页
本文在“经学玄学化”的思想背景下解读《文心雕龙》 ,认为《宗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六经 ,确立艺术理想的形式规范与审美品格 ,即通过以六经为文体渊源确立形式规范以及通过“体有六义”确立审美品格 ,是“文之枢纽” ,构成了全书...
本文在“经学玄学化”的思想背景下解读《文心雕龙》 ,认为《宗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六经 ,确立艺术理想的形式规范与审美品格 ,即通过以六经为文体渊源确立形式规范以及通过“体有六义”确立审美品格 ,是“文之枢纽” ,构成了全书的总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玄学化
宗经
文之枢纽
艺术理想
原文传递
“文之枢纽”的逻辑结构与本质意义
15
作者
万燕
《文学遗产》
1988年第4期139-139,共1页
《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究竟该上属“枢纽”,还是该下放文体部分?“龙学”研究者一直有争议而来能定论。陈良运在《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江海学刊》1988年第3期)一文中,从探讨和把握刘勰...
《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究竟该上属“枢纽”,还是该下放文体部分?“龙学”研究者一直有争议而来能定论。陈良运在《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江海学刊》1988年第3期)一文中,从探讨和把握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入手,剖析了“文之枢纽”的逻辑结构,并揭示了其本质意义,从而解决了《辨骚》篇的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之枢纽
逻辑结构
意义
《
文
心雕龙》
《江海学刊》
《辨骚》
文
学观念
归属问题
原文传递
《辨骚》是一篇文学意义上的《宗经》
被引量:
3
16
作者
刘淮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从刘勰"为文之用心"看,《骚》与《诗》处于同样的高度,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道—圣—文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圣"是认识、表现自然之道的人,也决定了"经"是对自然之道的典范体现,所以,作为同样典范地体现了...
从刘勰"为文之用心"看,《骚》与《诗》处于同样的高度,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道—圣—文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圣"是认识、表现自然之道的人,也决定了"经"是对自然之道的典范体现,所以,作为同样典范地体现了自然之道的《骚》,与《诗》一样应该处于相同的高度。《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性质决定了刘勰必须明确自己的文学典范。故《辨骚》意在确立《骚》的经典地位,实际上是另一篇《宗经》,或者说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辨析新出现的经典,进而丰富、补充《宗经》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骚
文之枢纽
典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3
17
作者
邹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87-91,共5页
《辨骚》作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发展史观,其意义在于和《宗经》篇构成互补。即既主张原道、征圣、宗经,又肯定文学必须发展变化;既主张以儒家经典为评判后来文学优劣的尺度,又肯定文...
《辨骚》作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发展史观,其意义在于和《宗经》篇构成互补。即既主张原道、征圣、宗经,又肯定文学必须发展变化;既主张以儒家经典为评判后来文学优劣的尺度,又肯定文采之不可少。正是着眼于楚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价值,刘勰给《离骚》以至楚辞极高的评价,并与其文学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辨骚
楚辞
文之枢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论模拟
被引量:
1
18
作者
涂光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文心雕龙》中没有解释过“模拟”,没有对拟代之作进行专门的讨论,更没有为此作独立成篇的专题讨论,但是刘勰的论述中与模拟密切联系的地方确实是很多的。整理《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内蕴,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模...
《文心雕龙》中没有解释过“模拟”,没有对拟代之作进行专门的讨论,更没有为此作独立成篇的专题讨论,但是刘勰的论述中与模拟密切联系的地方确实是很多的。整理《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内蕴,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模拟传统和模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模拟
文之枢纽
经典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释《文心雕龙》中的“圣”
被引量:
1
19
作者
邰科祥
《商洛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3-25,共3页
本文试图以主体论的方法,通过对“圣”之内含的重要阐发,指出被研究者们长期忽略的《徵圣》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进而对《文心雕龙》的体系构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圣
徵圣
文之枢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的修辞论
20
作者
谢红华
《学术研究》
1988年第6期60-64,共5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去组织《文心雕龙》的修辞论点: (1) 修辞的原则;(2) 字句章篇的修辞; (3) 修辞方式(辞格);(4) 文体及风格。一、关于修辞的原则§1·1 道文的关系。《序志》和“文之枢纽”部分集中论述了道文的关系,其他篇章也...
本文从四个方面去组织《文心雕龙》的修辞论点: (1) 修辞的原则;(2) 字句章篇的修辞; (3) 修辞方式(辞格);(4) 文体及风格。一、关于修辞的原则§1·1 道文的关系。《序志》和“文之枢纽”部分集中论述了道文的关系,其他篇章也一再重申,并把它提到“立文之本源”(情采)的高度,可见作者对此十分重视。作为修辞论,刘勰所指的“道”是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是“质”、“本”、“志”、“实”。“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修辞论
修辞方式
作品风格
文
体风格
修辞效果
文之枢纽
文
章
通变
内容与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书名与“文之枢纽”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绍恒
机构
湖南怀化学院中文系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文摘
《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是“写文章的用心在于要把文章写得像精雕细刻的龙文一样美”。“文心雕龙”四字是“文之枢纽”中的“枢纽”,是全书的中心论点,它最能体现刘勰论文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书名含义
文之枢纽
中心论点
核心思想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良运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出处
《江海学刊》
1988年第3期150-157,共8页
文摘
刘勰的哲学思想,既非儒家正统思想,也非“以佛统儒”,而是以《周易》“自然之道”为主体,对儒、道、玄、佛都有所吸收。由此形成其以“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的一系列文学观念,而情与理又因时、因物、因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情、理、正、变”便构成其核心的文学观念即“文之枢纽”。其逻辑结构为:《原道》以理,《征圣》以情,《宗经》而情理正位,变乎理而《正纬》,变乎情而《辨骚》。情、理、正、变是“文之枢纽”本质所在,也是贯通《文心雕龙》金书的生命线。
关键词
文之枢纽
文
学观念
本质
刘勰
意义
《
文
心雕龙》
哲学思想
正统思想
分类号
I206.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纬之伪——刘勰《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探析之四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铁荣
机构
闽江学院中文系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文心雕龙>诗学结构研究"第一阶段成果
项目编号:JBS09131
文摘
刘勰"正纬"的原因在于神学化的"纬"已经严重地偏离于"经",刘勰要"宗经",就必然要"正纬"。刘勰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正纬"。首先从"经"的角度来"按经验纬",即从"经"与"纬"的生成比较、横向比较以及"纬"的纵向流变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正纬"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正"纬"体之伪。其次从"文"的角度来比较"经"、"纬"与"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得出"纬"体无益于"经"却有助于"文"的辩证结论。刘勰"正纬"所达成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维护"经"的神圣地位而去纠正"纬"背离于"经"的外在现象,而且在于揭示出在"经"、"纬"与"骚"三者之间互动着辩证思维的内在态势。
关键词
刘勰
《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经
纬
文
体
伪
Keywords
Liu Xie the Literary Minds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axis of Wen
Jin
Wei
Style
error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体”与“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燕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36-39,共4页
文摘
"文之枢纽"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刘勰"论文"之枢纽,也即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术指导的原则性纲领。其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文学创作的"体"与"变"。刘勰主张"宗经"、"辨骚",实际上是将二者视为"体"与"变"的两个文学源头,后者甚至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最深刻的论说动力所在,由此建立了一种凸显文学史意识与文学经典意识的"经——骚"文论体系。
关键词
《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宗经
辨骚
“体”与“变”
Keywords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The hub of article
LIU Xie
"Honouring classics" and "discriminating Li Sao"
The ontology and variant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刘勰的“文之枢纽”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继唐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2-60,共9页
文摘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在这里,刘勰首先概括地总结了其前人的论文之作,认为那些论文之作的总的倾向是:一片面,二狭隘。并且,特别指出,那些论文之作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不能在论文之时,深入探究文学的本源;二是不能在论文之中,阐述先哲的教诲。因此。
关键词
文之枢纽
文
心雕龙
宗经
原道
文
学创作
迷信色彩
太极
圣人
儒家之道
神秘色彩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新探
被引量:
4
6
作者
魏伯河
机构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国学研究所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9-96,共8页
文摘
刘勰把《文心雕龙》前五篇称为"文之枢纽",体现出他对这部分内容的高度重视。当代研究者大多认识到"文之枢纽"在全书中的纲领地位,将其称为"总论""总纲"或"导言"。但却因为对"枢纽"与"总论""总纲"或"导言"的差别缺乏辨析,误以为前五篇为五个并列的"枢纽",由此引发出一连串学术公案。从刘勰对全书的总体构思入手加以把握,可知前五篇只能是一个"枢纽",其中的"宗经"应该是"枢纽"的核心或主轴;前面的《原道》和《征圣》两篇,只是为突出《宗经》的地位而作的铺垫;至于《正纬》和《辨骚》两篇,则是为给《宗经》主张廓清道路而作。五篇文章紧密联结为一体,"宗经"的大旗于是牢固地树立起来。
关键词
刘勰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宗经
核心或主轴
Keywords
Liu Xie
Wen Xin Diao Long
literary pivot
Zong Jing
core or principal axi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辨析
7
作者
柏秀珍
机构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基础教研室
出处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1期27-29,共3页
文摘
通过具体辨析《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 ) ,指出了“文之枢纽”总论文与道的关系 ,是全书理论的基础 ,并由此剖见刘勰的文学理论源于他对道、圣。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理论基础
Keywords
wen xin diao long
literary pivot
theoretical basis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引述《周易》考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晓侃
机构
温州大学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226-227,共2页
文摘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5篇是引用《周易》次数比例最多的一个部分,多达18处,文之枢纽是《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总原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中刘勰频繁的引用《周易》内容,绝非偶然,这一源于其躬行宗经思想的具体表现,二是其文学创作引用事类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周易
文之枢纽
引用
考论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心雕龙》的“潜在读者”与“文之枢纽”之关系
9
作者
徐爽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5-90,共6页
文摘
《文心雕龙》一书对文学批评史的影响极大,但是其写作初衷是研究为文用心、指导当时在文坛初露头角的好学之士写作。即该书作者是有自己"潜在读者群"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则其中很多篇目像《征圣》《宗经》等,就都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且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因此可以从刘勰预想接受者——潜在读者的角度,重新看待《文心雕龙》的纲领及相应价值。
关键词
《
文
心雕龙》
预想接受者
文之枢纽
征圣
Keywords
Dragon-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
potential readers
hub of five articles
“Seeking Sage”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之枢纽:从儒家经典到文学经典
10
作者
胡培培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文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视为"文之枢纽"。所谓"文之枢纽",即全书的总纲。对于总纲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我们认为《原道》《征圣》《宗经》可以看作是"文心"部分,分别从文体论、审美性和创作论方面体现了刘勰儒家经典文学化的观点;《正纬》和《辨骚》归为"雕龙",体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文心"和"雕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文学范式:儒家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转化。
关键词
《
文
心雕龙》
文之枢纽
儒家经典
文
学经典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之枢纽”的逻辑新探
11
作者
吴景和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Z1期75-79,共5页
文摘
《文心雕龙》的篇章中,被刘勰称为“文之枢纽”的是:《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五篇。这五篇的基本内容和关联,已故刘永济先生曾做过准确的说明。他认为“前三篇揭示论文要旨,后二篇抉择真伪同异”,“五篇义脉,仍相流贯”。“揭示论文要旨”的三篇专论,就是刘勰自称的《文心雕龙》全书的“纲领”,其他诸篇则是“毛目”。(《序志》)纲举目张,所以刘勰自服地说:“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序志》) 这个“文之枢纽”,论证了“为文之用心”的一些关键问题:“道”、“圣”、“经”三个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道”、“圣”、“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又是怎样的呢?此类问题,正好构成了《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骨架。而对这个“骨架”
关键词
文之枢纽
文
心雕龙
逻辑联系
规定性
基本内容
概念
逻辑形式
宗经
新探
屈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指瑕》与“文之枢纽”互现思想内涵探微
12
作者
罗雯嫣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品位·经典》
2020年第1期13-15,33,共4页
文摘
"指瑕"的含义就是指出文章的缺点。黄侃对于"瑕"的理解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黄侃把"瑕"分为六类,即文义失当之瑕、比拟不类之瑕、字义依稀之瑕、语音犯忌之瑕、掠人美辞之瑕、注解谬误之瑕。《指瑕》是从反面揭露出为文写作中的疏漏,反观"文之枢纽"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皆是从正面表现为文的思想,两者可以互相结合去品评刘勰的"为文之用心"。
关键词
指瑕
文
心雕龙
刘勰
文之枢纽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谈“枢纽”论
13
作者
安海民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94-198,共5页
文摘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行正确地创作立一大本源,亦即为文章创作寻找哲学上的理据。《征圣》是为了"师乎圣"的,也就是要求从创作主体上学习圣人为文之精神与为文之法的;而《宗经》是就创作实践立意的,确立了文章的风格特色与论文的最高准则;《正纬》提出"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文章流变思想;《变骚》从文章流变的角度,提出要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坠其实",才能防止文章发展流变中的"浮诡"、"讹滥"文弊发生,使得此后的创作步入正确之路。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著述目的
文之枢纽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的艺术理想观——兼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正兵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前沿》
2004年第1期182-186,共5页
文摘
本文在“经学玄学化”的思想背景下解读《文心雕龙》 ,认为《宗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六经 ,确立艺术理想的形式规范与审美品格 ,即通过以六经为文体渊源确立形式规范以及通过“体有六义”确立审美品格 ,是“文之枢纽” ,构成了全书的总纲。
关键词
经学玄学化
宗经
文之枢纽
艺术理想
分类号
I206.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之枢纽”的逻辑结构与本质意义
15
作者
万燕
出处
《文学遗产》
1988年第4期139-139,共1页
文摘
《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究竟该上属“枢纽”,还是该下放文体部分?“龙学”研究者一直有争议而来能定论。陈良运在《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江海学刊》1988年第3期)一文中,从探讨和把握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入手,剖析了“文之枢纽”的逻辑结构,并揭示了其本质意义,从而解决了《辨骚》篇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
文之枢纽
逻辑结构
意义
《
文
心雕龙》
《江海学刊》
《辨骚》
文
学观念
归属问题
分类号
I206.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辨骚》是一篇文学意义上的《宗经》
被引量:
3
16
作者
刘淮南
机构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基金
201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实践专题研究>(J2012093)
文摘
从刘勰"为文之用心"看,《骚》与《诗》处于同样的高度,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道—圣—文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圣"是认识、表现自然之道的人,也决定了"经"是对自然之道的典范体现,所以,作为同样典范地体现了自然之道的《骚》,与《诗》一样应该处于相同的高度。《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性质决定了刘勰必须明确自己的文学典范。故《辨骚》意在确立《骚》的经典地位,实际上是另一篇《宗经》,或者说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辨析新出现的经典,进而丰富、补充《宗经》的内容。
关键词
辨骚
文之枢纽
典范
Keywords
distinguishing Sao
pivot of literature
model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3
17
作者
邹红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87-91,共5页
文摘
《辨骚》作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发展史观,其意义在于和《宗经》篇构成互补。即既主张原道、征圣、宗经,又肯定文学必须发展变化;既主张以儒家经典为评判后来文学优劣的尺度,又肯定文采之不可少。正是着眼于楚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价值,刘勰给《离骚》以至楚辞极高的评价,并与其文学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
关键词
刘勰
辨骚
楚辞
文之枢纽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论模拟
被引量:
1
18
作者
涂光社
机构
辽宁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文摘
《文心雕龙》中没有解释过“模拟”,没有对拟代之作进行专门的讨论,更没有为此作独立成篇的专题讨论,但是刘勰的论述中与模拟密切联系的地方确实是很多的。整理《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内蕴,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模拟传统和模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模拟
文之枢纽
经典范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释《文心雕龙》中的“圣”
被引量:
1
19
作者
邰科祥
机构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商洛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本文试图以主体论的方法,通过对“圣”之内含的重要阐发,指出被研究者们长期忽略的《徵圣》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进而对《文心雕龙》的体系构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圣
徵圣
文之枢纽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的修辞论
20
作者
谢红华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1988年第6期60-64,共5页
文摘
本文从四个方面去组织《文心雕龙》的修辞论点: (1) 修辞的原则;(2) 字句章篇的修辞; (3) 修辞方式(辞格);(4) 文体及风格。一、关于修辞的原则§1·1 道文的关系。《序志》和“文之枢纽”部分集中论述了道文的关系,其他篇章也一再重申,并把它提到“立文之本源”(情采)的高度,可见作者对此十分重视。作为修辞论,刘勰所指的“道”是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是“质”、“本”、“志”、“实”。“文”
关键词
文
心雕龙
修辞论
修辞方式
作品风格
文
体风格
修辞效果
文之枢纽
文
章
通变
内容与形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心雕龙》书名与“文之枢纽”的关系初探
周绍恒
《贵州文史丛刊》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
陈良运
《江海学刊》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正纬之伪——刘勰《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探析之四
李铁荣
《怀化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体”与“变”
张燕
《晋阳学刊》
CSSCI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略论刘勰的“文之枢纽”
李继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新探
魏伯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辨析
柏秀珍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引述《周易》考论
潘晓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文心雕龙》的“潜在读者”与“文之枢纽”之关系
徐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文之枢纽:从儒家经典到文学经典
胡培培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文之枢纽”的逻辑新探
吴景和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指瑕》与“文之枢纽”互现思想内涵探微
罗雯嫣
《品位·经典》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从《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谈“枢纽”论
安海民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文心雕龙》的艺术理想观——兼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
周正兵
《前沿》
2004
1
原文传递
15
“文之枢纽”的逻辑结构与本质意义
万燕
《文学遗产》
1988
0
原文传递
16
《辨骚》是一篇文学意义上的《宗经》
刘淮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的几个问题
邹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文心雕龙》论模拟
涂光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简释《文心雕龙》中的“圣”
邰科祥
《商洛学院学报》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文心雕龙》的修辞论
谢红华
《学术研究》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