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人之笔,行学者之文——《东坡志林》中的史评谈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榆华 甘映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12,共4页
苏轼晚年本想写百篇史评,却只写了十三篇。这些史评,后人评价或褒或贬,意见不一。究其原因,是苏轼把以严谨笃实为规范的史评写得恣肆纵横,富于文学色彩。苏轼这种史评风格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随机生发的论说技巧在科举考试上... 苏轼晚年本想写百篇史评,却只写了十三篇。这些史评,后人评价或褒或贬,意见不一。究其原因,是苏轼把以严谨笃实为规范的史评写得恣肆纵横,富于文学色彩。苏轼这种史评风格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随机生发的论说技巧在科举考试上的成功及追捧效应对他这种技巧的强化,经学疑古风气的影响和自由表达思想内容的作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之笔 学者之文 《东坡志林》 史评
下载PDF
论桃园结义故事成型过程中的文化心态
2
作者 张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3-35,共3页
桃园结义故事在演变过程中,聚合了史官文化、民间文化和文人之笔三重文化心理积淀。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籍秉承了我国史书春秋笔法、重教化的传统;宋元民间文学是结义故事的首创者,反映了民间文化中义字为上、尊刘贬曹、重实用的思... 桃园结义故事在演变过程中,聚合了史官文化、民间文化和文人之笔三重文化心理积淀。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籍秉承了我国史书春秋笔法、重教化的传统;宋元民间文学是结义故事的首创者,反映了民间文化中义字为上、尊刘贬曹、重实用的思想倾向;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以七实三虚的文人之笔,完成了对史官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包容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结义 史官文化 民间文化 文人之笔
下载PDF
以文学的方式凝聚力量共克时艰
3
作者 王凤 《共产党员(河北)》 2020年第8期14-15,共2页
当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明显。面对这场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裹挟进来的重大疫情,文学不能缺席,作家也不能缺席。要用温暖的笔触表达共抗疫情的决心,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展示... 当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明显。面对这场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裹挟进来的重大疫情,文学不能缺席,作家也不能缺席。要用温暖的笔触表达共抗疫情的决心,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展示生命的尊严和崇高,帮助人们驱走内心的阴霾,战胜心中的恐惧,使人们在逆境中看到阳光,看到希望。文学要劝善惩恶,讴歌人间大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惩恶 中国作协 中国文联 人间大爱 疫情防控 生命的尊严 文人之笔 重大疫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