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代文人杂剧新变探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董琦
-
机构
郑州图书馆
-
出处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3-85,共3页
-
文摘
杂剧研究是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界的研究力度并不均衡,明杂剧研究在古典戏曲研究工作中一直是薄弱环节。实际上在元杂剧盛世过后,明杂剧依然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延续着杂剧艺术的生命,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兴起的文人杂剧在戏曲研究界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以明代文人杂剧为研究对象,从它的题材内容、艺术体制以及艺术风格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总结出了明代文人杂剧新产生的一些时代特征和艺术新变。
-
关键词
明代杂剧
文人杂剧
-
Keywords
Ming Dynasty
literati Zaju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明清文人杂剧叙事的文人趣味
- 2
-
-
作者
何萃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大戏剧论丛》
2019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
文摘
明清文人杂剧从总体来看乃是明清文人借"戏剧"一体抒发其才情、怀抱及叙事智巧的一种文体形式。一折短剧与多折剧有所不同:一折短剧一般只取生、旦、净、末、丑等脚色名目,却没有相应脚色的类型特征,人物关系张力缺失,情节淡化,专意驰骋才情、抒发议论。多折剧虽近于长篇传奇的脚色规则,但生、旦地位明显偏重,以生、旦离合为情节主线;在如此短的篇幅内一般能完成两个离合单元,且单折叙事容量大,情节点繁多,叙事节奏相当之快。这也造成了多折剧叙男女情事时往往"戏"有余而"情"不足。
-
关键词
明清文人杂剧
叙事
文人趣味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代杂剧的类型演变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丁雅琴
-
机构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太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
文摘
杂剧进入明代以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类型演变,即由明初的宫廷杂剧到中后期的文人杂剧。在作家群体的类型演变中,贯穿作品内容、体制、剧场和主体意识的类型演变,并一同组成了明代的杂剧史。
-
关键词
明代杂剧
类型
演变
宫廷杂剧
文人杂剧
-
Keywords
Northern Type Drama in Ming dynasty
category
evolution
palace drama
scholar Drama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杂剧社会背景探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徐子方
-
机构
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
-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
基金
江苏省社科九五规划课题!10-3007
-
文摘
明初在建立新的大一统社会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汉民族整体力量和同时出现的经济恢复、社会安定的局面是宫廷北杂剧繁荣的前提和条件,而中叶以后社会意识由整一向多元化发展,宫廷杂剧的衰亡和文人南杂剧的崛起,其根本原因最终还应归结到大一统政制动摇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转化和社会浪漫思潮上来。
-
关键词
明杂剧
大一统
宫廷
思想转化
文人南杂剧
多元化
-
分类号
I23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热闹性消解与元明清杂剧舞台场景的转变
- 5
-
-
作者
朱柯瑾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13-121,共9页
-
文摘
具有世俗性、大众化审美特征的热闹,无疑是元杂剧最显著的舞台特征之一,突出表现为谐谑性热闹与武打动作排场表演。明代文人一方面承袭了元人对热闹的追求,使得皇家雍容热闹气象以及徐渭式的冷峻热闹不减元人;另一方面,文人剧整体上还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热闹消解的态势。清代纯正文人剧表现出与世俗舞台的彻底剥离,尤其关目排场的淡化、脚色意识的消泯,使得民俗热闹性彻底冰消瓦解。于是在由“闹场”衍化为“闹心”过程中,杂剧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退。
-
关键词
热闹
关目
脚色
文人杂剧
-
Keywords
Liveliness
Plot
Role play
The literate play
-
分类号
I237.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