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名与传情: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谫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小说之中,带有自况性质甚至实录性质。该现象的小说史意义有三:明清越来越多有名望的文人关注并创作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题材多样化催生了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同时文学风气与作家观念又制约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小说文体地位提升促进传统观念转变,出现了诗文集收录小说诗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文人诗集 传名 传情
下载PDF
西夏佚名诗集再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汤君 《西夏学》 2016年第1期152-165,共14页
本文通过全文校理宁夏拜寺沟方塔所出佚名诗集,指出那是一部'合集',其作者不是学术界长期误会的一个,而是至少有三个。诗集的主要作者是'侍行',另有几首诗出自王学士和高走马之手。
关键词 西夏 贺兰山 拜寺沟方塔 文人诗集
下载PDF
苏轼《墨猫图》及其他
3
作者 王宏凯 《文史天地》 2022年第11期66-69,共4页
苏轼的绘画,经北宋哲宗时期的元祐党籍之祸,遭毁甚巨,令人扼腕叹息。近读清代黄钺《壹斋集》及同时期文人诗集,提及苏轼《墨猫图》,颇感稀见,认为此图对研究苏轼绘画艺术和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壹斋集》卷十四《金叶山仿东坡危危日画... 苏轼的绘画,经北宋哲宗时期的元祐党籍之祸,遭毁甚巨,令人扼腕叹息。近读清代黄钺《壹斋集》及同时期文人诗集,提及苏轼《墨猫图》,颇感稀见,认为此图对研究苏轼绘画艺术和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壹斋集》卷十四《金叶山仿东坡危危日画猫》诗曰:“嘉庆三年秋,九月廿一日。其日逢危危,画猫仿坡笔。坡昔以墨为,元丰岁在四。卑服伺青蛙,虎文而白质,相传可辟鼠,不言所自出。画归钱侍郎,题诗曾挂室。未审箨石轩,今日为藏佚。湖山小雨晴,偶就叶山述。欣然为背临,浅色神愈溢。卷归吓真猫,瞥见已逃逸。却恐懒游堂,夜半雷瓦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元祐党籍 宋哲宗 文人诗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