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言小说到话本——以《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为例看中国小说文体的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6-138,共3页
通过对话本和本事的分析比较,我们可知话本基于本事而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如通过改变故事时间、地点和人物,增加环境描写、重视心理描写等。正是这种再创造使本事(文言小说)和话本小说在文体上有了根本的区别。
关键词 本事 话本 文体转变 文学发展
下载PDF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2
作者 曾庆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3-24,共2页
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其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和日本新感觉派直接影响下,由于自身所处的独特环境、个人经历及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 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其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和日本新感觉派直接影响下,由于自身所处的独特环境、个人经历及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文体意识的转变,形成了他们各自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再现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和价值取向,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性,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 文体转变
下载PDF
建构“解放”的神话:《红色娘子军》与《光荣》的意识形态读解
3
作者 石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7-131,共5页
30年代以来,好莱坞通俗剧在影响中国电影美学的过程中,自身也经历了“文体功能的转变”,并逐步适应了中国语境。这一过程,在五六十年代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电影与好莱坞通俗剧之间达成了某种对话关系。“解放”是《红色娘子军》与《光荣》... 30年代以来,好莱坞通俗剧在影响中国电影美学的过程中,自身也经历了“文体功能的转变”,并逐步适应了中国语境。这一过程,在五六十年代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电影与好莱坞通俗剧之间达成了某种对话关系。“解放”是《红色娘子军》与《光荣》两片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具有明显的跨国性特征,所不同的是,两片又结合各自所在国家不同的历史经验,将“解放”的主题分别放置在由阶级/性别/种族等一系列关系所形成的叙事情境中,为“解放”的主题赋予了不同的叙事架构与文化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剧 文体功能转变 解放 跨国性 国族性 虚伪的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小说到戏曲:《红楼真梦》的文体转换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3
4
作者 左鹏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91,167-168,共9页
生活于晚清、民国之际的郭则澐以学者身份从事小说、戏曲创作,先作《红楼真梦》小说,继撰《红楼真梦传奇》,这一再度创作行为和文体转换反映了作者对解读红楼故事的执著与自信;从人生态度和所处时代来看,其创作《红楼真梦》小说和戏曲... 生活于晚清、民国之际的郭则澐以学者身份从事小说、戏曲创作,先作《红楼真梦》小说,继撰《红楼真梦传奇》,这一再度创作行为和文体转换反映了作者对解读红楼故事的执著与自信;从人生态度和所处时代来看,其创作《红楼真梦》小说和戏曲的主要用意并不在于这两种文学样式本身,而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就晚清以来的世道变迁与文化发展而言,这种道德忧患和文化忧虑并非多余,更不宜以落后腐朽完全否定,而是含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则澐 《红楼真梦》 小说与戏曲 文体转变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