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边缘人”视角与新女性的“神秘”气质——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
1
作者 陈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文化“边缘人”身份视角的运用对该视角下观察的人物形象产生影响。本文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探讨该视角与人物“神秘”气质的关系。三四郎徘徊于近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文化“边缘人”的身份。通过这一身份视角的运用... 文化“边缘人”身份视角的运用对该视角下观察的人物形象产生影响。本文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探讨该视角与人物“神秘”气质的关系。三四郎徘徊于近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文化“边缘人”的身份。通过这一身份视角的运用,获得“感觉”的真实,增强艺术真实性。并且,由于受其观察角度的局限性及对事物认知能力欠缺性的影响,该人物的观察对象更神秘,文本的陌生化叙述效果增强。三四郎对美祢子的认知层面存在局限,使新女性的“神秘”气质更为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三四郎》 文化“边缘人” 新女性 神秘
下载PDF
一个特殊的巨型亚文化社会群体的呼唤——当代中国城市文化“边缘人”的角色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然 《理论月刊》 200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城市农民工,作为转型期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新生社会群体,其发展和嬗变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要真正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解决农民工边缘化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让农... 城市农民工,作为转型期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新生社会群体,其发展和嬗变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要真正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解决农民工边缘化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让农民工市民化,即穿越城乡之间有形和无形的“户籍墙”,打破城乡壁垒,拆掉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门槛,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实现农民工由“边缘人”到“城市人”的角色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城市文化“边缘人” 角色转换
下载PDF
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边缘文化策略”——从叙事模式角度看中国当代先锋电影中的同性恋亚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波 羊桂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7-18,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语银幕上出现了一批表现另类情爱及其现实生存状况的影片——同性恋电影。同性恋电影是指以同性恋者精神和肉体的爱恋为表现题材和对象的电影。同性恋亚文化的边缘特点与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策略不谋而合,本文旨在通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语银幕上出现了一批表现另类情爱及其现实生存状况的影片——同性恋电影。同性恋电影是指以同性恋者精神和肉体的爱恋为表现题材和对象的电影。同性恋亚文化的边缘特点与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策略不谋而合,本文旨在通过同性恋电影独特的叙事模式来考察两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电影 同性恋亚文化 叙事模式 “边缘文化策略”
下载PDF
“边缘”文化与文化多元化——解读《灶神之妻》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晓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从一个华裔美国女作家的特殊视角探讨“边缘”文化之与文化多元化的主题。中国母亲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文富的形象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母体文化继承发展的关注;移民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出生...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从一个华裔美国女作家的特殊视角探讨“边缘”文化之与文化多元化的主题。中国母亲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文富的形象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母体文化继承发展的关注;移民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着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融和,表达了作家在保持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同时,寻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神之妻》 母体文化情结 “边缘文化 文化冲突 文化多元化
下载PDF
有多少往事可以重寻——“中国文化:边缘话题”丛书漫谈
5
《出版广角》 2004年第4期58-60,共3页
丛书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它为读者重新阐释或创新了“边缘”的概念,用“边缘”的眼光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作者们的人文理想与价值立场。书中讲述的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陌生的中国往事,尽管这些话题表面上不算新,甚至还会给... 丛书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它为读者重新阐释或创新了“边缘”的概念,用“边缘”的眼光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作者们的人文理想与价值立场。书中讲述的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陌生的中国往事,尽管这些话题表面上不算新,甚至还会给人一种“玩文化”的雅皮士感。但主编人明确地将丛书的主旨定为“在边缘材料的基础上解读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探索中国民族的‘旧邦之新命’”,因此对往事的追述在这个似乎到处洋溢着狂欢气息的后现代氛围中,就免不了流露出几分哀伤、孤独甚至是愤怒的面孔。作者们的意图并不在于追寻旧事、发思古之幽情,他们更看重的是现代人还能从旧事中找回来些什么东西。这两篇解读“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的文章,—是希望丛书可以为中国文化研究提供某种新的素材、线索和观念,二是希望它能为中国文化读物的出版提供一些信息,最后则是希望与所有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一起来思考与探索她未来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话题——文化中国” 丛书 传统文化 书评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