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台化中的文化中间人:以出版机构新媒体实践为例
1
作者 吴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9-24,共6页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出版行业的营销模式也越来越多地向网络新媒体形式倾斜和转变,这使得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借用布尔迪厄的“文化中间人”概念,可以更好地把握出版从业人员职业特点,并以此分析新的平...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出版行业的营销模式也越来越多地向网络新媒体形式倾斜和转变,这使得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借用布尔迪厄的“文化中间人”概念,可以更好地把握出版从业人员职业特点,并以此分析新的平台化环境对其角色功能造成的影响。在平台化时代,传统媒介逐渐边缘化,出版人应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以适应媒体生态的变化。但是,作为文化中间人,出版机构在适应自己角色功能转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业使命,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平台化的背景下,出版人在新媒体营销实践中如何坚守自己职业使命,成为当下更为紧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间人 平台化 新媒体营销 出版业 社会责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文化中间人的角色转变:从传统记者到B站UP主——以Bilibili账号“食贫道”为例
2
作者 郭泓楠 《新闻世界》 2023年第12期22-25,共4页
新媒体时代,作为文化中间人的记者顺应新媒体特质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纷纷加入自媒体赛道成为B站UP主。以央视记者张竣在B站上开创的频道“食贫道”为例,通过分析该频道的传播特点,发现UP主对数字可见性的主动追求催生了个人IP和粉丝社群... 新媒体时代,作为文化中间人的记者顺应新媒体特质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纷纷加入自媒体赛道成为B站UP主。以央视记者张竣在B站上开创的频道“食贫道”为例,通过分析该频道的传播特点,发现UP主对数字可见性的主动追求催生了个人IP和粉丝社群的产生,为后续的文化宣传起到巨大作用。而“食贫道”所具有的个体叙事和宏大叙事有机融合,注重增加偏远地区小众群体风土人情可见性的传播特点是使其获得巨大粉丝量的关键原因,这为文化宣传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间人 记者 文化自信 数字可见性 个体叙事
下载PDF
文化中间人、跨越者与连接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中老苗族个案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国强 郑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7,共10页
民族教育问题不是学校里可以解决的,它叠加了民族、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通过对中老两地苗族教育的田野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的“文化中间人”现象,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城市的发展,成为“回不了家的乡村子弟”。然而随着时... 民族教育问题不是学校里可以解决的,它叠加了民族、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通过对中老两地苗族教育的田野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的“文化中间人”现象,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城市的发展,成为“回不了家的乡村子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职业教育等的发展,不断出现了“文化跨越者”和“文化连接人”的新现象。文化跨越者参与当地社会的实践,通过学校教育完成个人跃迁的同时助力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文化连接人则接受了匹配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城乡融合与乡村建设,融合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与教育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教育人类学 文化中间人 连接人
下载PDF
微媒体时代“文化中间人”的角色嬗变 被引量:3
4
作者 戎霞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24-25,共2页
微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影响了文化产业从业者的职能分工。其中,"文化中间人"角色嬗变最为明显,构成微媒体时代一大文化特色。基于媒体变革的"文化中间人"角色嬗变历程(一)传统媒体时代"文化中间人"角色特质"文化中间人"一... 微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影响了文化产业从业者的职能分工。其中,"文化中间人"角色嬗变最为明显,构成微媒体时代一大文化特色。基于媒体变革的"文化中间人"角色嬗变历程(一)传统媒体时代"文化中间人"角色特质"文化中间人"一词源起于法国哲学家布尔迪厄的描述,"他们的职业多与呈现和再现有关(销售、营销、广告、公共关系、时尚、装饰等),并且身处提供符号物品及服务的系统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间人 媒体时代 微媒体 媒体变革 德夫 嬗变历程 意见领袖 职能分工 微小说 布尔迪厄
下载PDF
品位教育、读者与资本——作为“文化中间人”的时尚类微信公众号
5
作者 董倩 《媒介批评》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一、引子:生活方式报道与时尚报道1950到1960年代,由于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每日可印报纸页数的大幅增加,较软性的新闻如旅行、美食、健康等门类进入发达国家的报纸。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电视节目上。随着有线和卫星电视的... 一、引子:生活方式报道与时尚报道1950到1960年代,由于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每日可印报纸页数的大幅增加,较软性的新闻如旅行、美食、健康等门类进入发达国家的报纸。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电视节目上。随着有线和卫星电视的出现,需要大量软性节目去填充节目时间。近年来,生活方式报道(lifestyle journalism)作为一个领域越来越重要。路透社开始提供专门的生活方式内容的信息服务。以硬新闻著称的BBC和《纽约时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文化中间人 微信公号 传播模式
下载PDF
抖音中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中间人的第三空间生产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婷 《东南传播》 2022年第9期104-107,共4页
短视频的发展使得侨居海外的华人拥有文化传播的渠道,成为文化中间人。通过采用个案的文本分析,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马来西亚华人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最终发现,文化中间人既通过共同解释项展现同质文化,又以文化注解的方式凸显... 短视频的发展使得侨居海外的华人拥有文化传播的渠道,成为文化中间人。通过采用个案的文本分析,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马来西亚华人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最终发现,文化中间人既通过共同解释项展现同质文化,又以文化注解的方式凸显文化差异,展现出一种奇观化的叙事。同时在数字媒介时代,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成为必然,第三空间的理论边界进一步拓宽,发展为以媒介为边界的数字第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文化中间人 马来西亚华人 短视频
下载PDF
“驯化”媒介社会学:理论旅行、文化中间人与在地学术实践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红涛 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54,共26页
本文运用理论旅行视角和文化中间人概念,从研究者的学术想象和实践入手,考察中国学界如何译介、挪用、移植媒介社会学,探究媒介社会学跨越时空的"旅行",理解传播学"中西之间"的互动。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历史... 本文运用理论旅行视角和文化中间人概念,从研究者的学术想象和实践入手,考察中国学界如何译介、挪用、移植媒介社会学,探究媒介社会学跨越时空的"旅行",理解传播学"中西之间"的互动。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历史文献的分析发现,中国学界对欧美媒介社会学的想象呈"经典化"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由翻译完成的"再经典化"的后果。与此相应,媒介社会学的本土实践则带有强烈的"当代性"。经由经典想象、再经典化和当代实践,媒介社会学被"驯化"为新闻社会学,为在地学术实践提供了建设性的"话语资源",为新闻学和新闻业寻求突破的空间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理论旅行 文化中间人 翻译 驯化 在地学术实践
原文传递
驻华新闻机构中新闻助理的日常实践及其意义——一项基于文化中间人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钱进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31,共12页
作为文化中间人,驻华新闻机构中新闻助理的主要工作是在外国记者和中国社会之间开展沟通和联系。与诸多文化中介职业境况相似,新闻助理职业并未像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一样具有排他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故而他们... 作为文化中间人,驻华新闻机构中新闻助理的主要工作是在外国记者和中国社会之间开展沟通和联系。与诸多文化中介职业境况相似,新闻助理职业并未像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一样具有排他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故而他们的职业权威与合法性也并未建立在专业主义之上。就新闻助理而言,通过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社会关系,他们游走于其所植根于的中国社会和其所供职媒体机构这两种社会和文化空间中。透过对新闻助理日常中介行动的考察,本文发现与传统对文化中间人的认识,即将其工作视为弥合生产与消费之间沟壑不同,在文化中介过程中新闻助理们谨慎地控制外国记者和中国社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和信息在两者之间流动的速度和节奏,从而来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职业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助理 文化中间人 职业权威 外国记者
原文传递
透析少数民族“文化中间人”的多维度内涵
9
作者 张锋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文化中间人"是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文化现象,同时拥有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是民族"文化中间人"的基本条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使得穿梭在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文化中间人"... "文化中间人"是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文化现象,同时拥有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是民族"文化中间人"的基本条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使得穿梭在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文化中间人",因内在文化系统的沟通和碰撞产生了多种内涵和功能。本文基于文化理论的相关观点,全方位分析了"文化中间人"的理解者、解读者、审视者、改造者、传播者等多种内涵及功能,并从其相关内涵所指探讨了"文化中间人"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指出合理引导"文化中间人"的功能发挥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及发展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中间人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从传统民俗到公共文化:扬州吴桥社火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趋向
10
作者 王颖 张兴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在后非遗时代,经历了“遗产化”进程的传统村落民俗资源,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文章主要从“传统民俗”与“公共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究作为代表性民俗类非遗的扬州吴桥社火,在村落日... 在后非遗时代,经历了“遗产化”进程的传统村落民俗资源,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文章主要从“传统民俗”与“公共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究作为代表性民俗类非遗的扬州吴桥社火,在村落日常生活领域动员地方政府、学界和商家等多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动逻辑问题。研究发现,传统民俗活动在现代乡村中留存的仪式内容往往被简化,但是其内嵌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意义却在代际记忆中得以保留和传承,成为彰显乡土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同时,民俗类非遗借助乡村公共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利用机制,能够进一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公共文化 吴桥社火 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中间人 乡村振兴 民族类非遗
下载PDF
文化赋权: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探析——以繁峙县伯强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泽德 陈康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23期183-185,共3页
为了推动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治理效果,基于文化赋权视角,以繁峙县伯强村为例,实证研究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结果表明混生文化村落治理的关键在于塑造“文化中间人”的治理主体地位。农村文化网络赋予治理主体权威形象,既有利于农村治理队... 为了推动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治理效果,基于文化赋权视角,以繁峙县伯强村为例,实证研究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结果表明混生文化村落治理的关键在于塑造“文化中间人”的治理主体地位。农村文化网络赋予治理主体权威形象,既有利于农村治理队伍获得群众基础,又有利于治理体制适应当地文化土壤。农村文化中间人不仅促进群众自治和国家意志的精神汇通,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农村精英治理的主体性地位,进而改变乡村的治理结构,强化农村组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文化赋权 乡村精英 文化中间人
下载PDF
“消极村务”背景下新乡贤参与村治的逻辑、方式及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兴宇 季中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82,157,共10页
在我国各地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基层村庄管理人通常存在着两种治理倾向,一种是"积极村务",一种是"消极村务"。"消极村务"并不意味着村治参与者怠治、懒治,而是指其治理视野更加侧重于村庄文教、村庄环境... 在我国各地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基层村庄管理人通常存在着两种治理倾向,一种是"积极村务",一种是"消极村务"。"消极村务"并不意味着村治参与者怠治、懒治,而是指其治理视野更加侧重于村庄文教、村庄环境和村民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审视"消极村务"的现代村治逻辑,通常还与村落社区的"内卷化发展"现象密切关联。化解此类新问题,须充分挖掘乡村社会中以乡贤为代表的内生性资源。这一类新乡贤群体,在村落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文化中间人"的关键角色。他们能够协助村两委承担村务协商、纠纷调解、文教事业及慈善事业等村庄公益性事务,这对解决村庄"悬浮"治理问题,落实乡村"德治",促进乡贤文化价值回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村务 乡村内卷化发展 新乡贤 文化中间人
下载PDF
编后记
13
作者 蒋原伦 《媒介批评》 2016年第1期281-282,共2页
微信的出现才短短五六年工夫,在我的印象中仿佛已过去了半个世纪,想想也是,现在每天收到的或搜到的信息,比三十年前一个月的量还多,难怪现在一些年轻人说出的话也会有饱经沧桑之感。这期的主题是"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无疑已成... 微信的出现才短短五六年工夫,在我的印象中仿佛已过去了半个世纪,想想也是,现在每天收到的或搜到的信息,比三十年前一个月的量还多,难怪现在一些年轻人说出的话也会有饱经沧桑之感。这期的主题是"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无疑已成为今天最吸引人的媒介景观。作为头题,唐宏峰的《公众号时代的电影批评》写得结实有力,该文对电影公众号的类型、微信影评人及其公众号文风作了梳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后记 电影公众号 文化中间人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Proxemics Phenomen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4
作者 KE Zhuo-ying LIAN Y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320-1325,共6页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arouses people's attention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the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xemics phenomenon b...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arouses people's attention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the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xemics phenomen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inds that those two countries have a great differences. American seems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their body spaces, and Chinese don't care much about it. In the book The Silence Language, Edward hall first uses the term proxemics, and he has give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roxemics. Proxemics is the study of spatial distances between individual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situations. Cultural factors for proxemics has a great influence,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nd religion also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on proximics. This thesis will mainly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in the way of the definition and theory ofproximics, especially, the ways how people deal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e sit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der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prevent the errors in the protocol,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explain how to solve these cross-cultural problems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 especially for Chinese learners. With some fresh insights into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hopefully the readers may benefit from this paper and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people in a better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ics phenomenon across cultu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中国题材纪录片在英国的传播研究
15
作者 佟珊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4,共7页
纪录片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2007年至今,在英国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表现出题材多样、专家参与制作、数字技术赋能、制作方式更新、传播平台拓展等特点,为中国题材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 纪录片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2007年至今,在英国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表现出题材多样、专家参与制作、数字技术赋能、制作方式更新、传播平台拓展等特点,为中国题材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创造中国题材纪录片对外传播的优势,需要树立对话意识,重视文化中间人的角色,打造跨国合作的机制平台,促进专业机构间的强强联合,并调动受众的参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题材纪录片 专家纪录片 文化中间人 转译
原文传递
16、17世纪的华南海商与天主教传播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先清 牟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16、17世纪,随着全球化贸易体系在亚洲海域的进一步扩张,在果阿、长崎、马尼拉、宿务等地形成了一个以海外贸易网络为依凭的早期华南海商天主教群体。这批活跃于东南亚水域的早期华南海商教徒——"濂水人",在跨文化交流史上... 16、17世纪,随着全球化贸易体系在亚洲海域的进一步扩张,在果阿、长崎、马尼拉、宿务等地形成了一个以海外贸易网络为依凭的早期华南海商天主教群体。这批活跃于东南亚水域的早期华南海商教徒——"濂水人",在跨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所驾轻就熟的海上商贸航路,曾经一度是活跃的传教航路,在推动天主教入华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的文化中间人,华南海商教徒也积极参与到这场全球化背景下多元知识传播与交流中,成为推动跨文化接触的一个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商 濂水人 文化中间人
原文传递
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模式研究--以泰国湄康蓬村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燕琴 Kanokporn Uttasing +1 位作者 徐晓 俞方圆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寄予厚望,但也要警惕其不当发展在乡村内部制造新的不平衡。本文以泰国"社区本位式旅游"典范湄康蓬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村民对旅游的感知、态度与评价,发现村民感知积极,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大,... 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寄予厚望,但也要警惕其不当发展在乡村内部制造新的不平衡。本文以泰国"社区本位式旅游"典范湄康蓬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村民对旅游的感知、态度与评价,发现村民感知积极,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大,发展模式认可度高。从实践效果看,湄康蓬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成功的耦合模式得益于以长老式文化中间人为核心,以外部支撑和内部增能为两翼的东西合璧式治理。该模式有效结合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垂直治理向合作治理转型。湄康蓬村旅游发展的启示是:(1)重视长老式文化中间人的培育与规制;(2)挖掘收入之外的正向影响与幸福之源;(3)客观看待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长老式文化中间人 泰国湄康蓬村 社区本位式旅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