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向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共11页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mic”and“etic”perspectiv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ts impact on the “truthfulness”of research findings have always been difficult issu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ers.In response ...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mic”and“etic”perspectiv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ts impact on the “truthfulness”of research findings have always been difficult issu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ers.In response to a critique on the author’s research pap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University Curriculum”,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ve boundaries of the “emic”perspective,the difinition of “truth”,and ways to search and verify“truth”for researchers with different world views.Through illustrations from her own research,the author advocates a constructive approach of merging the “emic”and “etic”horizons in the current postmoder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文化主位 素质教育
原文传递
文化主位的建构主义:灾害社会调查的范式、伦理和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红旭 胡荣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3,共7页
灾害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者进入灾区,根据研究设计搜集研究资料的过程,也是研究者参与灾害社会事实建构的过程。从被研究对象的视角即文化主位的姿态,整合建构主义的相对主义本体论和主观认识论,形成文化主位的建构主义范式。从研究方法... 灾害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者进入灾区,根据研究设计搜集研究资料的过程,也是研究者参与灾害社会事实建构的过程。从被研究对象的视角即文化主位的姿态,整合建构主义的相对主义本体论和主观认识论,形成文化主位的建构主义范式。从研究方法而言,文化主位承接了源自灾民的思想感情和话语,建构主义则有助于发现灾害社会事实构造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意义。从伦理操守而言,研究者恪守客观中立与人文关怀并重的规则,就是从受灾者的视角秉持同理共情,又坚守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位 建构主义范式 灾害社会调查 伦理规则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颜炳罡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8,共7页
孔教运动可上溯到维新时期。维新时期康有为、谭嗣同等所倡导的孔教运动是其整个社会改造工程即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基础性工程。它力图借助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完成儒学的宗教化过程,实现儒学向新形态的过渡,以期达到文化救亡(保教)的目的... 孔教运动可上溯到维新时期。维新时期康有为、谭嗣同等所倡导的孔教运动是其整个社会改造工程即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基础性工程。它力图借助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完成儒学的宗教化过程,实现儒学向新形态的过渡,以期达到文化救亡(保教)的目的。民国时期康有为、陈焕章等所倡导的孔教运动是维新时期孔教运动的继续,但由于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造成儒家传统的断裂,此时的孔教运动已由文化救亡转向文化主位性的捍卫。孔教运动的领导人先欲借助光绪帝,后想依靠袁世凯、黎元洪等实现孔教国教化之梦,由此而染上了政治机会主义的污名,但孔教运动尊孔而不复古,它是儒学现代出路的一种尝试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教 宗教 文化救亡 文化主位
下载PDF
个体化趋势下青年价值引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丽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70-75,共6页
去传统化、制度化的脱嵌和再嵌入、系统性风险的传记内化、强制性“为自己而活”的人生追求而缺乏真正的个性是个体化社会的四个基本特征。它们决定了个体化社会中人生样法的冲突和紧张。个体化进程具有历史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当代中国... 去传统化、制度化的脱嵌和再嵌入、系统性风险的传记内化、强制性“为自己而活”的人生追求而缺乏真正的个性是个体化社会的四个基本特征。它们决定了个体化社会中人生样法的冲突和紧张。个体化进程具有历史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当代中国青年群体中出现的个体化趋势,同贝克讨论的个体化有重合有差异。在新时代的大势中做好青年价值引领工作,必须在充分考虑青年群体个体化趋势这个重要前提的基础上做到精准“滴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青年 价值引领 文化主位
下载PDF
主体间性: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杰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10期39-41,共3页
主体性问题既是近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又是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90年代初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逐渐重视,主体性教育成为时代的教育哲学。当代,主体性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态势:走向“主体间性”,主体间... 主体性问题既是近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又是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90年代初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逐渐重视,主体性教育成为时代的教育哲学。当代,主体性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态势:走向“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成为研究主体性教育的新视角,并拓宽了教育研究的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主体性教育 教育哲学 师生关系 教育方法 叙事方法 文化主位
下载PDF
主位文化视角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齐学红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5,共6页
在现代性语境下,传统师德内涵正在发生从关注个人修为向强调专业伦理的意义流变,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也更多走向单一的政治-法律维度的路径依赖,渐渐远离教师的职业生活与意义建构。为此,本文从人类学的主位文化视角出发,提出师德建设应... 在现代性语境下,传统师德内涵正在发生从关注个人修为向强调专业伦理的意义流变,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也更多走向单一的政治-法律维度的路径依赖,渐渐远离教师的职业生活与意义建构。为此,本文从人类学的主位文化视角出发,提出师德建设应回归教师的生活世界,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中实现从政治-法律维度向文化-实践维度的转型,进而构建教师本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位文化 教师本位 教师教育 师德建设 长效机制
原文传递
“语言(不)礼貌理论与实践研究”专栏
7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1,共1页
主持人语(陈新仁):语言(不)礼貌研究尽管一开始并非语用学的研究对象(Levinson,1983),但如今已经迅猛发展成为语用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Culpeper&Haugh,2014),近年来更是催生了人际语用学(interpersonalpragmatics)... 主持人语(陈新仁):语言(不)礼貌研究尽管一开始并非语用学的研究对象(Levinson,1983),但如今已经迅猛发展成为语用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Culpeper&Haugh,2014),近年来更是催生了人际语用学(interpersonalpragmatics)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值得研究者密切关注的是,礼貌理论研究迄今经历了从第一波经典理论(以Fraser,1990;Fraser&Nolen,1981;Brown&Levinson,1978,1987;Leech,1983等为代表)向第二波后现代理论(以Eelen,2001;Mills,2003;Watts,2003;Locher,2006等为代表)的转向,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从注重礼貌(策略)的语言表征转向重视礼貌的话语建构,反映了本质主义观向建构主义观的转变,不再机械地在语言形式与礼貌之间划等号,体现了礼貌研究的话语转向(discursiveturn),关注互动中的面子(face-in-interaction)以及面子的共同建构(co-constructionofface)等;(2)从单纯依靠分析者的直觉和经验转向倚重交际者参与者的感知与评价,体现了从文化客位路径(eticapproach)向文化主位路径(emicapproach)的转向,更加关注交际者的评价,将礼貌评价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3)从关注面子、礼貌等转向关注更为广泛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态度,聚焦人际交往中的关系工作(relationalwork)、关系仪式(relationalritual)等,积极发展人际语用学,将面子与权利区分开来,联系身份建构与礼貌表达,不仅关注说话人的自身面子,而且考虑彼此的关系面子以及说话人所在集体的群体面子,克服了经典礼貌理论带有的西方中心主义;(4)从仅仅关注(积极的)礼貌转向关注出于人际关系连续统上的各种人际态度,包括礼貌、不礼貌、无礼貌、虚假礼貌、虚假不礼貌等,探讨诸如调侃、戏谑、讥讽、幽默等在人际关系维持、建构、强化等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注重不完全依附礼貌理论的不礼貌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理论 语言表征 实践研究 人际关系 专栏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主位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英语教学法之Dictogloss实证研究
8
作者 蹇红 《英语教师》 2015年第2期9-14,共6页
本文立足英语教育专科学生为文化主位的研究取向,探究英语教学法课程中以体验型学习模式开展合作听写实验的成效。实验中学生所感、所行、所获、所思的实证数据表明,合作听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真正赋予了学生话语... 本文立足英语教育专科学生为文化主位的研究取向,探究英语教学法课程中以体验型学习模式开展合作听写实验的成效。实验中学生所感、所行、所获、所思的实证数据表明,合作听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真正赋予了学生话语权,重新定位了师生的多元化角色,提高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位 合作听写 英语教学法 体验型学习
下载PDF
阅读城市——联合教学中的一次实验
9
作者 冯叙 《中外建筑》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本文通过联合设计教学中的一次实验,运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探讨了三种文化背景及建筑教育体制下对待同一命题的不同角度和方式,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结果。从而提倡在未来的建筑教育中,注入更多的换位思考和比较研究。
关键词 阅读城市 期待视野 异化 主位文化 客位文化
下载PDF
论美术教具形态的构建
10
作者 主玛于江 《中国美术教育》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中的教具问题,参照国际科学、哲学界的范式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以中国文化为“主位”特征的“对流形态”概念,并使其成为美术教具的“主范式”这样一个具有现场感、操作性和持续性的教改观点和个体教...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中的教具问题,参照国际科学、哲学界的范式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以中国文化为“主位”特征的“对流形态”概念,并使其成为美术教具的“主范式”这样一个具有现场感、操作性和持续性的教改观点和个体教师的创造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具形态 文化主位 对流范式 对象 社会事实
原文传递
也谈社会科学研究结果的“真实” 被引量:4
11
作者 阎光才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结构功能主义 型构 建构主义 建构 文化主位 教育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价值论视角下翻译变异的阐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仕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158,共8页
翻译变异是译本中各类文内改写的抽象化表达。该问题在翻译研究文化学派兴起之后才得到真正研究,但却一直停留在翻译外部研究层面,缺乏基于本体的翻译内部研究。借助价值理论,通过分析翻译的跨文化传播特性与翻译目标,可以从翻译本体角... 翻译变异是译本中各类文内改写的抽象化表达。该问题在翻译研究文化学派兴起之后才得到真正研究,但却一直停留在翻译外部研究层面,缺乏基于本体的翻译内部研究。借助价值理论,通过分析翻译的跨文化传播特性与翻译目标,可以从翻译本体角度阐明翻译变异的客观动因。将翻译变异这一翻译固有现象纳入翻译内部研究,可增强其阐释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论 翻译变异 文化主位 文化述位 文本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