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啸”不尽的魏晋士人风情——魏晋士人“啸”之管窥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潘江艳
-
机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
-
出处
《甘肃高师学报》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
文摘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
关键词
魏晋士人
啸
文化习尚
自然追求
-
Keywords
intellectuals in the Wei-Jin Period
whistling
the longing of 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the natur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程邦雄
-
机构
华中理工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8-82,共5页
-
文摘
本文讨论两个主要问题: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中“性”的意义。从哲学、逻辑、语言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历史上种种学说进行了分析清理,认为戴震论“性”最为切近事实,即孔子、孟子、荀子之“性”当所指相同,均指“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弄明白这个问题对于正解理解“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有重要意义。二、“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命题的诠释。1.“上知”“下愚”的语言学解释:“上知”“下愚”是两个动宾结构,意谓“崇尚聪智”“轻视愚昧”。2.“上知”“下愚”在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中有“知”的因素;孔子“重脑轻体”的思想体现了“上知下愚”的精神;孔子“倡导求知、推崇学习”的主张中有“上知下愚”倾向。3.“上知”“下愚”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共同习尚。
-
关键词
崇尚聪智
轻视愚昧
语言阐释
文化习尚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研究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张丽
-
机构
大同市博物馆
-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
文摘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木板屏风漆画,无论从美术题材的选择,还是绘画技法的运用,都传达出了浓郁的中原传统文化风尚。由此可以看出公元5世纪晚期汉胡文化交融下的平城,正流行着楷模汉家风仪、宗尚儒道伦理的审美时尚。
-
关键词
司马金龙
屏风
漆画
褒衣博带
文化习尚
-
Keywords
Sima Jinlong
screen
paint drawing
cultural fashion
-
分类号
K879.4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书目文献出版社点校再版图书:《诗词趣话》
- 4
-
-
-
出处
《文献》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9-69,共1页
-
文摘
这是一部汇集与古体诗词及俚俗曲词有关趣闻轶事的读物。原编由上海会文堂书局于本世纪初年印行。书中七百多篇趣话,选自几代各种名家笔记小说,大多记述寓有嘲讽、调侃意味,或显示机智、灵巧,引人笑乐。所涉及的背景从唐、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初年。千年诗词,妙例迭见,让人开窍,令人开颜,读之使人能赏文采,增广识见。其中关于民国初年社会风气、文化习尚的诗词趣话,更为一般诗词选本很少涉及。许多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真相。
-
关键词
传统诗词
民国初年
点校
古体诗词
笔记小说
文化习尚
曲词
社会风气
俚俗
书目文献
-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山林放言录
- 5
-
-
作者
一壶
-
出处
《荣宝斋》
2003年第2期112-125,共14页
-
文摘
洪雅·花溪 传说古时花溪,桃林夹岸,每至春风化雨,桃花绽放,碧水流丹,分外妖娆。花溪因此而名于四方。可以想见,雨止乍晴时。
-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山林
书画家
花溪
文化习尚
文人书画
高阳酒徒
世说新语
八大山人
人生意义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