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2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流动·聚合:文化基因视域下民族文化交融研究
1
作者 柏贵喜 陈雷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民族文化交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与突出表现。从文化基因视域观之,民族文化交融的条件是由原生式、附着式、辏合式、协同式组成的基因共生;其基础根植于以历史记忆、共情与文化认同以及文化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基因流动;基因... 民族文化交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与突出表现。从文化基因视域观之,民族文化交融的条件是由原生式、附着式、辏合式、协同式组成的基因共生;其基础根植于以历史记忆、共情与文化认同以及文化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基因流动;基因聚合的主流方式是偏利型、互利型交融,具体呈现为共享、层累、嵌合等多种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交融 基因共生 基因流动 基因聚合 文化基因
下载PDF
STEAM视域下文化交融课程的探索实践——以“融创STEAM·汉藏文化交融历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
2
作者 邬云琰 《西藏教育》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2021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探索创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强化教育引导、氛围熏陶、实践养成,构建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对于设有民族学生散插班... 2021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探索创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强化教育引导、氛围熏陶、实践养成,构建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对于设有民族学生散插班的学校而言,应立足于汉族与少数民族同学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环境优势,寻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契机和新平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各民族学生心灵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交融 探索实践 探索创新 课堂教学 心灵深处 育人平台 新契机
下载PDF
从晚清满族坤秋帽“盖花”看满蒙汉文化交融
3
作者 李华文 苏日娜 王悦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盖花”是晚清满族妇女便服系统中坤秋帽的标配图符,也是区分满族妇女身份尊卑的标识符号,其纹样、形制、材质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风尚特征。根据便服不入典的清律,坤秋帽少有可靠的官方文献记载,学术界对其上盖花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盖花”是晚清满族妇女便服系统中坤秋帽的标配图符,也是区分满族妇女身份尊卑的标识符号,其纹样、形制、材质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风尚特征。根据便服不入典的清律,坤秋帽少有可靠的官方文献记载,学术界对其上盖花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事实上,坤秋帽是晚清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物化实证,特别是帽顶的盖花元素,在清代满族其他首服中都不曾出现过。基于此,本文采取多重证据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坤秋帽盖花纹样的题材类型、装饰位置与经营位置的建构研究,发现盖花的装饰位置在沿袭女真本俗的基础上,受到了蒙古族萨满教万物有灵造物思想的影响;且纹样的“米字型”经营位置可以说是满汉文化深度交融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造物艺术“制器尚象”思想在满族服饰中的细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秋帽盖花 晚清满族 装饰位置 经营位置 文化交融
下载PDF
藏族绘画与陶瓷装饰的文化交融
4
作者 邓利剑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3期6-7,共2页
本论文探讨了藏族绘画与陶瓷装饰之间的文化交融,旨在深入理解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特点以及意义与价值。首先,分析了藏族绘画的历史与特点,以及藏族陶瓷装饰的历史与特点,为后续的文化交融案例分析提供了深厚的背景。然后,通过案例分... 本论文探讨了藏族绘画与陶瓷装饰之间的文化交融,旨在深入理解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特点以及意义与价值。首先,分析了藏族绘画的历史与特点,以及藏族陶瓷装饰的历史与特点,为后续的文化交融案例分析提供了深厚的背景。然后,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藏族绘画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以及陶瓷装饰对藏族绘画的影响。最后,论文强调了文化交融的深远意义与价值,包括丰富文化遗产、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尊重、激发艺术创新以及弘扬文化认同。这一研究不仅为文化交融的探讨提供了深刻案例,也为文化研究与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绘画 陶瓷装饰 文化交融 文化遗产 艺术创新
下载PDF
从近代上海眉勒看中西文化交融
5
作者 冒绮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女性自我身份的象征和自我观念的表达,其中的珠花眉勒受到欧洲新艺术运动影响,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新生事物,也是外来文化在上海引起的风气自信;由于近代上海社会性社交活动平台的产生,女性通过珠花眉勒与服饰相搭配参与社会活动;上海时尚领袖通过穿戴包括眉勤的服饰在十里洋场参加公共活动、在时尚空间里进行炫耀性表演,她们的审美影响其他阶层女性。这些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眉勒 首饰 中西文化交融 现代性
下载PDF
柏林藏吐鲁番多语种二十一度母文本与版画残片再探——兼论元代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6
作者 熊文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藏文文献,对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藏吐鲁番出土的TibHT 107号(T II D 19和T II D 20)梵藏回鹘文多语种《二十一度母礼赞经》文本和版画残片进行了再次研究。结果显示,其中的藏文赞词来源于《甘珠尔》同名经典...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藏文文献,对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藏吐鲁番出土的TibHT 107号(T II D 19和T II D 20)梵藏回鹘文多语种《二十一度母礼赞经》文本和版画残片进行了再次研究。结果显示,其中的藏文赞词来源于《甘珠尔》同名经典,其中T II D 19号残片中的藏文为第六位度母释梵火天母的赞词,T II D 20号残片中的藏文为第五位度母怛啰吽字母的赞词。吐鲁番版上图下文的版式受到内地唐末以来传统的影响;经与文献比对,版画中度母的造型按日护传规的样式创作而成,绘画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元代宫廷藏传艺术特点;多语种文本和版画综合特征显示,吐鲁番版极有可能来自元朝首都北京或按其刻本仿制而成。该残片为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具体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TibHT 107号残片 二十一度母 多语种 版画 元代 文化交融
下载PDF
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探究——评《交融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7
作者 滕传婉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7期I0005-I0005,共1页
藏彝走廊,一个地理与文化交汇的独特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与碰撞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通道,更是历史上各民族迁徙、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群体带着各自的文化、习俗和信仰,通过迁徙与交... 藏彝走廊,一个地理与文化交汇的独特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与碰撞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通道,更是历史上各民族迁徙、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群体带着各自的文化、习俗和信仰,通过迁徙与交流,共同书写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篇章。《交融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一书是首部立足于整体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系统研究藏彝走廊区域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迁徙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研究”“田野个案研究: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三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民族文化 藏彝走廊 文化交融 历史与文化 文化交汇 民族迁徙 交流与融合 文化分区
下载PDF
文化交融视角下清代外销瓷仕女图的类型与风格
8
作者 徐娜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中国外销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为西方人的“东方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灵感,也融入了中国人对西方的畅想。仕女图分为中国传统仕女形象和中西同构的女性形象,作为清代外销瓷的主流纹样,既有外来式样的中国变体,又有经融合、再造的西方本土式... 中国外销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为西方人的“东方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灵感,也融入了中国人对西方的畅想。仕女图分为中国传统仕女形象和中西同构的女性形象,作为清代外销瓷的主流纹样,既有外来式样的中国变体,又有经融合、再造的西方本土式样,由此产生了新的意境。图像表现式样是在文化交融语境下交流与互动的产物。清代外销瓷仕女图是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绝佳载体,有利于在文化交融中把握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外销瓷 仕女图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河湟地区传统聚落文化交融现象研究——以来路村为例
9
作者 金苑 兰俊 《住区》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区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带。自古以来,河湟地区聚居了汉、藏、回、撒拉等多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本文基于汉藏文化融合的研究视...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区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带。自古以来,河湟地区聚居了汉、藏、回、撒拉等多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本文基于汉藏文化融合的研究视野,以青海省湟中区群加乡来路村为研究对象,从聚落与建筑两个层面剖析其选址与空间结构、宗教建筑与民居建筑中的文化交融现象;进而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提出对其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从而为多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 河湟地区 传统聚落 文化交融 汉藏融合
下载PDF
彝汉文化和谐交融与认同探析——以牟定彝族左脚舞为例
10
作者 田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4期121-123,共3页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汉族不断向西南迁移,中原与楚雄地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彝汉文化不断产生和谐交融与认同。本文以左脚舞这一楚雄州牟定县特有艺术形式为例子来分析彝汉文化和谐交融与认同现象,并分析彝汉文化和谐交融与认...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汉族不断向西南迁移,中原与楚雄地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彝汉文化不断产生和谐交融与认同。本文以左脚舞这一楚雄州牟定县特有艺术形式为例子来分析彝汉文化和谐交融与认同现象,并分析彝汉文化和谐交融与认同对左脚舞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汉文化 文化和谐交融与认同 牟定彝族左脚舞
下载PDF
文化交融、代际传承与诗意书写——评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11
作者 卢馨果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汉藏文化的交融信任和同胞情感共同体的建构是小说着力表现的两个主题,在新时代文化交融发展的背景下表达民族认同感与幸福感的时代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雪山大地》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共同谱写出一曲平凡英雄的理想之歌,子辈讲... 汉藏文化的交融信任和同胞情感共同体的建构是小说着力表现的两个主题,在新时代文化交融发展的背景下表达民族认同感与幸福感的时代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雪山大地》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共同谱写出一曲平凡英雄的理想之歌,子辈讲述父辈们扎根草原,勇毅实现建设理想心路历程的叙事策略使得整部小说充溢出浓郁的赞颂色彩,体现代际间血脉传承的创作主旨。其次,小说通过回忆视角讲述父辈们建设草原的光辉事迹,勾勒出半个多世纪以来牧区人民攻坚克难建设草原的艰辛历程,由此回击与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造成精神文化散失现象。最后,《雪山大地》是一部充满诗意氛围的文本,小说的诗意书写不仅体现在杨志军对自然风景的发现中,还存在于人与动物间温情的描写和对日常生活的记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志军 文化交融 代际传承 诗意
下载PDF
秦汉帝国边疆文化交融与疆域治理
12
作者 史孔标 《炎黄地理》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秦汉时期是中国版图大幅扩张、疆域治理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时期。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车同轨,奠定大一统格局。随后汉武帝加强边疆开发,设置四郡,修筑长城,经略西域,大大拓展了秦汉帝国的疆域。在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支... 秦汉时期是中国版图大幅扩张、疆域治理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时期。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车同轨,奠定大一统格局。随后汉武帝加强边疆开发,设置四郡,修筑长城,经略西域,大大拓展了秦汉帝国的疆域。在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支撑下,秦汉帝国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步伐,推动了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边疆文化格局。同时,为适应统治需要,秦汉帝国在边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军事、经济、文化等治理措施,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疆域治理模式。文章拟对秦汉帝国边疆文化交融与疆域治理模式进行阐述,以期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疆域治理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帝国 车同轨 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交融 秦汉时期 边疆文化 民族交往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文化交融背景下皮革工艺美术品图案设计元素的提炼分析
13
作者 张宇琦 《天工》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随着皮革文创产业的不断发展,皮革工艺美术品成了现阶段皮革制品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以优质的材料、丰富的造型、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特色,成了众多消费者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在皮革工艺美术品中,图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了皮... 随着皮革文创产业的不断发展,皮革工艺美术品成了现阶段皮革制品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以优质的材料、丰富的造型、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特色,成了众多消费者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在皮革工艺美术品中,图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了皮革工艺美术品是否受欢迎。基于此,针对文化交融背景下的皮革工艺美术品图案设计元素的提炼方式进行研究,在阐述相关研究概念与皮革工艺美术品设计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交融对皮革工艺美术品设计的影响和文化交融背景下皮革工艺美术品图案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文化交融背景下皮革工艺美术品在图案设计元素提炼方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融 皮革工艺美术品 图案设计元素 提炼
下载PDF
博物馆中的“文化交融”
14
作者 王洁琛 《炎黄地理》 2024年第6期169-171,共3页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不仅仅是保存和展示本国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成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教育活动等方式,促进不...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不仅仅是保存和展示本国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成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教育活动等方式,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成为“文化交融”的重要阵地。文章从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的作用出发,阐发新时代下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融 文化传承 博物馆 交流互鉴 文化遗产 重要载体 全球化背景下 不同文化背景
下载PDF
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交融与互现
15
作者 唐静寅 《区域治理》 2024年第6期290-292,共3页
本文以苏伊交流交融记忆馆为例,探讨多种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实现文化交融与互现的可能策略: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生活形式与建造逻辑背后相似性片段的研究发掘,以空间构成与样式为切入点,在考虑地域性建造合理性的同时实现对不同文化的图... 本文以苏伊交流交融记忆馆为例,探讨多种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实现文化交融与互现的可能策略: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生活形式与建造逻辑背后相似性片段的研究发掘,以空间构成与样式为切入点,在考虑地域性建造合理性的同时实现对不同文化的图像性链接。在处理具体空间与功能问题时,灵活借鉴采用不同文化对实际问题的处理手法,使不同文化符号合理交融于建筑,实现建筑文化氛围被整体感知和多层识别的融合目标,进而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建华 王娜 +1 位作者 叶小芳 林静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2期12-18,共7页
三坊七巷是福州千年历史文化的典型缩影。坊巷格局借鉴“里坊制”,坊巷内的私家园林体现了隐逸文化、福州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对私家园林精神意趣、表现形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坊巷格局与私家园林在时间、空间、序列、邻里上关系紧密,为... 三坊七巷是福州千年历史文化的典型缩影。坊巷格局借鉴“里坊制”,坊巷内的私家园林体现了隐逸文化、福州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对私家园林精神意趣、表现形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坊巷格局与私家园林在时间、空间、序列、邻里上关系紧密,为私家园林文化的孕育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福州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成因、坊巷与私家园林的共生关系、私家园林的文化交融特征进行剖析。三坊七巷私家园林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反映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引起的文化涵化;壶天之隐的园居思想推动了造园的积极主动性;坊巷环境与个体审美促成私家园林格局的统一与差异;私家园林的营造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共同创新园林要素,以期为福州地域性园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坊七巷 私家园林 文化交融 里坊制
下载PDF
文化交融视域下金朝官员卒葬礼俗探赜
17
作者 宋卿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6,F0003,共9页
金朝是由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汉人等构成的多民族政权,在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样貌等方面呈现出多民族元素交融汇聚的特征。金朝立国之初,官员的卒葬习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但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一方面... 金朝是由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汉人等构成的多民族政权,在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样貌等方面呈现出多民族元素交融汇聚的特征。金朝立国之初,官员的卒葬习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但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以马为赙赠、剺面哭丧、烧饭等女真旧俗在某种程度上得以保留,另一方面,辍朝致哀、天子临奠、赙赠之赐等中原丧葬之礼为统治者所继承并进一步发展,金朝官员的卒葬礼俗日益丰富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文化交融 辍朝 临奠 赙赠 多元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寺庙艺术多元文化交融表征——基于匈牙利学者李盖提的《黄色的神祇黄色的人民》
18
作者 汪立珍 田梦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4,142,共9页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寺庙蕴含丰富的艺术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内容,也蕴含着人类早期诸多文化因素。20世纪初期引起国外诸多专家学者及旅行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匈牙利学者李盖提·拉约什在1928-1931年期间到我国调...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寺庙蕴含丰富的艺术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内容,也蕴含着人类早期诸多文化因素。20世纪初期引起国外诸多专家学者及旅行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匈牙利学者李盖提·拉约什在1928-1931年期间到我国调研并撰写完成的纪实性旅行记《黄色的神祇黄色的人民》,成为欧洲学者从事东方学、藏学、蒙古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经典著作,书中记述了以往西方调查者没有发现的重要学术信息。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分别从寺庙建筑外部艺术表征、寺庙建筑构成特点及所涉及的绘画音乐艺术内容等五个方面对此书内容加以解读,并从历史学、宗教学、神话学、艺术学的视角,扼要阐发《黄色的神祇黄色的人民》一书记述的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细节,力证我国东部蒙古族地区寺庙是多民族往来的历史载体,由此呈现该书对中西方文明互鉴、我国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历史研究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寺庙艺术 多元文化交融
下载PDF
清代羌族地区的制度改变、经济发展及教育文化交融探讨
19
作者 秦和平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清代是现羌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制度改变、经济发展及文化交融是导致发展的主要原因。清政府改土归流,直接统治,编户齐民,设里甲委乡保施管理,民众得以交往;再者,“差地”制废除,依附关系松弛,土地私有,地租替代劳役,羌族地区... 清代是现羌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制度改变、经济发展及文化交融是导致发展的主要原因。清政府改土归流,直接统治,编户齐民,设里甲委乡保施管理,民众得以交往;再者,“差地”制废除,依附关系松弛,土地私有,地租替代劳役,羌族地区进入封建经济。废除土司统治,消除“隔离”,带来流动,内地农具传入及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内地的玉米、土豆及经济作物相继传入,改变耕种方式,增多粮食,形成“剩余”,发展副业,转移“剩余”品;加工经济作物等,发展贸易,季节性“富余”劳力得到利用,“下坝子”发生改变。清政府鼓励办义学传儒学宣“圣谕”,行“教化”更观念变习俗,文化交流带来了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破“封闭” 玉米土豆等传入 经济发展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文化交流交融与卢前《西域词纪》的中华文化观
20
作者 成湘丽 金玉艳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9期112-117,共6页
结合卢前《新疆见闻》所记1946年随于右任在新疆的具体行程,可以了解到卢前在新疆丰富的文化交游活动和散曲集《西域词纪》中表现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等的具体历史语境。《西域词纪》体现了卢前展现新疆民俗风情... 结合卢前《新疆见闻》所记1946年随于右任在新疆的具体行程,可以了解到卢前在新疆丰富的文化交游活动和散曲集《西域词纪》中表现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等的具体历史语境。《西域词纪》体现了卢前展现新疆民俗风情、发掘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关联性的积极作为,卢前在新疆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也体现出现代行旅新疆的知识精英对中华文化在边疆地区传播方式的深入思考。梳理卢前《西域词纪》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近现代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为新疆和平稳定和民族团结大业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前 《西域词纪》 《新疆见闻》 文化交融 中华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