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传播、萨满教“底层”与早期中国文化格局——童恩正“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德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9,190,191,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童恩正注意到由东北至西南这一半月形地带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器时代存在若干文化因素上的相似性,提出“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概念,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现有考古资料表明,这一地带文化因素的相似性并非都是由文化传... 20世纪80年代,童恩正注意到由东北至西南这一半月形地带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器时代存在若干文化因素上的相似性,提出“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概念,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现有考古资料表明,这一地带文化因素的相似性并非都是由文化传播导致,萨满教“底层”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而“文化传播带”的命名,容易让人对这些共性出现的原因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建议将其命名为“边地半月形带”或“童恩正带”。自“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提出以来,不断有学者在其基础上试图补充修正,使得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概念事实上与整个东亚大陆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格局及变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边地半月形 文化传播 萨满教
下载PDF
踏歌文化传播带与踏歌文化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越先 贾蔓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第4期70-73,共4页
踏歌是西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舞蹈 ,这种舞蹈在古代中国分布在三个区域 :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本文从文化传播角度分析了这种舞蹈的出现、传播及其大致的流传情况。本文认为 ,踏歌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 ,它不仅是一... 踏歌是西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舞蹈 ,这种舞蹈在古代中国分布在三个区域 :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本文从文化传播角度分析了这种舞蹈的出现、传播及其大致的流传情况。本文认为 ,踏歌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 ,它不仅是一种舞蹈 ,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包括崇拜葫芦、种植稻谷、猎头习俗、干栏式建筑。正是这些特殊的文化构成 ,使踏歌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得到了长期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仰韶文化传播带 百濮百越文化传播带 农耕文化
下载PDF
齐家文化农业发展的生态化适应:原始草作农业初探——以青海喇家遗址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茂林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19-26,共8页
齐家文化的研究和喇家遗址的考古发现,让我们注意到在齐家文化时期不仅养殖畜牧业在不断发展,而且很可能还有过种草的农业,实际也就是畜牧业,因而齐家文化是半农半牧的经济形态,并且还继续在向牧业转化过渡。这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方式... 齐家文化的研究和喇家遗址的考古发现,让我们注意到在齐家文化时期不仅养殖畜牧业在不断发展,而且很可能还有过种草的农业,实际也就是畜牧业,因而齐家文化是半农半牧的经济形态,并且还继续在向牧业转化过渡。这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方式,同时受到欧亚游牧文化的影响。这提供了现代草地农业的一个史前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草作农业 粟作农业 草地农业 畜牧业游牧 农牧交错 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下载PDF
陶寺文化火葬墓试析
4
作者 闫红贤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7,共7页
火葬墓是陶寺文化较为特殊和少见的埋葬现象,它并非晋南地区的文化传统,而是“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常见的葬俗。从龙山时代开始,“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强势兴起,中原与“边地”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密切。火葬墓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传入... 火葬墓是陶寺文化较为特殊和少见的埋葬现象,它并非晋南地区的文化传统,而是“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常见的葬俗。从龙山时代开始,“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强势兴起,中原与“边地”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密切。火葬墓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传入晋南地区,是陶寺文化葬俗多元化的表现之一,也是“中心”与“周边”文化交融和人群变迁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丧葬观念及文化传统的差别,火葬墓并未被陶寺人群广泛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文化 火葬墓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下载PDF
东周时期古式青铜罍与华夏边缘的族群认同
5
作者 郎剑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7,166,共14页
在形制和装饰方面具有早期特征的32件古式青铜罍,可以划分为圆肩、折肩两类,二者分别以中原地区商末周初、西周中期的同类青铜罍为原型进行了仿制。古式青铜罍的时代从春秋早期一直延续至战国时期,分布于范围广阔的华夏边缘地区,构成了... 在形制和装饰方面具有早期特征的32件古式青铜罍,可以划分为圆肩、折肩两类,二者分别以中原地区商末周初、西周中期的同类青铜罍为原型进行了仿制。古式青铜罍的时代从春秋早期一直延续至战国时期,分布于范围广阔的华夏边缘地区,构成了一条新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结合“华夷之辨”的历史背景与族群认同理论,古式青铜罍可视为东周时期华夏边缘地区的“族群标志”。古式青铜罍象征着更加久远的时代,因而同时具有“超越本地”和“超越现实”的价值属性。古式青铜罍主要为社会上层所拥有,是东周时期华夏边缘地区存在“社会上层交流网络”的考古学证据,社会上层通过古式青铜罍等物品所代表的文化或意识形态权力来实现其“领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式青铜罍 华夏边缘 族群认同 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社会上层交流网络
下载PDF
踏歌在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传承 被引量:3
6
作者 裘亚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19,共3页
踏歌是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也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种舞蹈在古代分布在三个区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如今,踏歌在内陆腹地销声匿迹后,却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仍然盛行。通过对踏歌的特... 踏歌是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也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种舞蹈在古代分布在三个区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如今,踏歌在内陆腹地销声匿迹后,却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仍然盛行。通过对踏歌的特征、文化传播带和在民族舞蹈中的遗存的论述,以揭示踏歌的历史作用与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文化传播带 历史遗存 历史作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盐源铜树形器性质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港娟 任萌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0,共6页
四川省盐源县战国至秦汉墓葬中常见一种铜"树形器",形制非常特殊,对其来源一直没有定论。本文综合现有研究观点,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盐源铜树形器的性质及来源进行了重新研究,认为北方草原自青铜时代起就非常流行的动物纹和鹿... 四川省盐源县战国至秦汉墓葬中常见一种铜"树形器",形制非常特殊,对其来源一直没有定论。本文综合现有研究观点,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盐源铜树形器的性质及来源进行了重新研究,认为北方草原自青铜时代起就非常流行的动物纹和鹿角纹样装饰艺术,在造型组合上与盐源铜树形器更为接近,可能是该类器物的真正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树形器 北方草原青铜文化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下载PDF
简论吐蕃与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之交流
8
作者 陈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S1期135-137,共3页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的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不仅战略地位特殊,而且位于世界三大文化区域的交界之处,北邻新疆,南靠印度,自古与中原往来密切,是古代世界几大文化体系相互交流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吐蕃崛起后,即公元七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半...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的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不仅战略地位特殊,而且位于世界三大文化区域的交界之处,北邻新疆,南靠印度,自古与中原往来密切,是古代世界几大文化体系相互交流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吐蕃崛起后,即公元七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民族走廊、唐蕃古道、麝香之路等文化传播的途径。文章主要对吐蕃在四大文化体系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文化体系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民族走廊 唐蕃古道
下载PDF
亚欧大陆青铜时代的三星堆文明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献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60,共21页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之前的几个世纪,即公元前两千纪的中后期,是亚欧大陆青铜文明互动频繁的时代。这个时代亚欧大陆的主要青铜文明有一个突出特征,那就是它们都分布在自然形成的主要文化交通线或文明大动脉附近,呈现出一种动态格局。其中...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之前的几个世纪,即公元前两千纪的中后期,是亚欧大陆青铜文明互动频繁的时代。这个时代亚欧大陆的主要青铜文明有一个突出特征,那就是它们都分布在自然形成的主要文化交通线或文明大动脉附近,呈现出一种动态格局。其中,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包括从东北亚直到东欧的欧亚草原带、从中亚通向西南亚的“内亚山地走廊”,也包括童恩正先生提出的,贯穿我国境内,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海上通道则主要是从红海和非洲之角辗转到东南亚的季风带海岸线。三星堆文明和商文明一样,处于作为文明大动脉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彼此联通也相互竞争,共同构成作为整体的青铜时代中华文明。由“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两侧的江海陆地共同构成的力量场是中华文明的舞台。这种对中华文明空间结构的认识是理解三星堆文明的关键,对三星堆文明的研究也因此具有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文明 亚欧大陆 青铜时代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原文传递
川西石棺墓中的铁器
10
作者 施劲松 《南方民族考古》 2014年第1期221-229,共9页
四川炉霍宴尔龙石棺墓出土二里冈文化的铜戈,表明川西高原最早的青铜器可能经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而来。川西石棺墓中的铁器有铜柄铁剑、汉式器物和巴蜀式器物三类,其中铜柄铁剑不见于成都平原,可能同样是经半月形地带从甘肃、宁夏地区传... 四川炉霍宴尔龙石棺墓出土二里冈文化的铜戈,表明川西高原最早的青铜器可能经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而来。川西石棺墓中的铁器有铜柄铁剑、汉式器物和巴蜀式器物三类,其中铜柄铁剑不见于成都平原,可能同样是经半月形地带从甘肃、宁夏地区传入。正如川西石棺墓中最早的铜器并不代表二里冈文化已传播到川西高原一样,石棺墓中最早的铁器也不是中原文化或汉文化扩张的结果。川西石棺墓出土的金属器似乎说明,冶金技术由西向东的传播并非一定是先到达中原、然后再以中原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冶金技术在经半月形地带时也可能同时向南流传,从而显现出古代技术传播路线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石棺墓 金属器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